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是结合了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的技术系统,以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建立针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统,采用局域网数据共享方式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信息数据库,提供保护区内地理空间数据存储、显示、采集、查询、修改等功能,为保护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2.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是基于WebGIS技术,以保护区范围为空间范围界定,整合保护区基础信息及科研成果,促进保护区信息化管理为目标而建立的关系型网络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平台采用空间数据及非空间数据相结合,实现了灵空山保护区信息在机关内网的共享和可视化查询。通过介绍该系统中WebGIS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探讨了WebGIS在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出台了相关文件及指导意见,推进了我国保护地的建设与改革。针对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质量的下降、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等问题,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愈发凸显。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为例,根据保护区的价值和地位,为找准其管理的定位,分析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3点管理的对策与建议:①科学化分类分区管理;②建立完善的科学监测体系,实现分层多点的网格化管理,通过多学科合作研究,并利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形成保护区科学发展的基础平台和管理运作体系;③加强保护区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万宁大洲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权属、保护与开发及执法建设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管理网络和实行社区共管等方式加强保护区管理,促进保护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原木生产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方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凯 《森林工程》2005,21(2):71-72
原木生产管理,多年来沿用手工的管理方式,很多专业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原木生产的现代科学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企业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原木的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势在必行趋势。本文从原木生产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方式分析入手,为专家和专业工作者研究原木生产现代化管理方式提供必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北工程监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绥化市北林区基本实现县(区)级林业数字化管理。建成了全区森林资源数据库,公共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建设初见雏形。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工作能力,从而改变了传统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文字—卡片—地形图人工填写、区划、设计"落后管理模式,极大促进了北林区林业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业工程建设所固有的作业战线长,时间跨度大,重复劳动多,数据资料变动频繁等特点,决定了林业工程管理的浩繁和复杂。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配套开发的软件支持技术,可以较大程度提高林业工程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外业调查的系统化与内业资料的可视化、数字化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类特殊性的、使用电子地图进行可视化操作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最早主要用于国土调查、测量及军事等方面,林业工程管理对地形图的依赖非常突出,从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成效监测乃至竣工成果集成,都是在地形图的大量运用基础上实现的,这就使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作用于林业工程管理的现实需求凸现出来,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本文仅以地理信息系统在武隆县林业工程管理中的初步尝试为切入点,来说明该系统的应用原理及其使用优点。相信随着软、硬件的日趋完善,尤其是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该系统一定能够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领域更好地发挥其林业工程管理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一是要尽快完善保护区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建设。要尽快建立健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分局——保护管理站三级机构管理体系。要进一步加快《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制订和修改工作,力争早日出台,使保护区尽快走上依法治理轨道。同时,保护区管理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3S技术在庐山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庐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了综合运用RS、GIS和GPS技术,在地形图、土壤图、地质图、行政区划图等图件及相关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保护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及3S技术在保护区动植物信息的监测、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对推进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和数字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山西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保护区调整方案的技术实现过程、数据进行的技术处理手段,以及对数据采用的分析工具及选用该工具的优势。技术实现的实践证明:该技术实现适用于其他同类保护区的调整,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载体,开发数字化林地监测与管理系统,提升林地监测与管理水平,是全区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将利用计算机技术,以In ternet为基础平台,建立全区数字化林地监测与管理系统,构建新的林地监测与管理思维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着保护区的保护宗旨、职能范围及服务对象等多种功能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管理,使得保护区逐渐步入正规化、科学化道路,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构建和谐社会,还需提出更为合理、有效和科学的对策并付诸以实际行动。本文重点阐述保护区在基础设施、人员机构、科学研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管理现状,以及在今后工作中针对现状而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我国保护区现状,指出吉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保护区管辖权及资源权属、湿地类型保护区水源补给、保护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保护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保护区与社区共管模式、增加湿地类自然保护区水源补给、加大保护区依法保护工作及支持力度等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胡雁  张玲 《林业建设》2006,(6):13-15
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技术在绿化管理中的重要性,针对绿化的特点综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发了绿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突破了传统绿化管理的狭义管理模式,综合管理树木、花卉、草坪、小品等,从规划到建设到维护实现智能决策、三维一体,使绿化走上数字化管理的道路,为“数字区域”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和实现保护区管理目标,以枟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3~2022年)枠及其实施情况为研究对象,基于枟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规范枠(HJ913-2017)对星斗山保护区管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表明:(1)保护区规划内容包括保护管理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公众教育工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松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重要的生态意义。文章介绍了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经济概况,分析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在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保护区周边分布着大量社区,保护区建设虽然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但也限制了周边社区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使得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为缓和保护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矛盾,保护区管理局应不断明确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相互影响,针对社区管理采取有效地措施,既能有效加强保护区建设,又能促进社区发展。基于此,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社区管理,提出了加强相应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保护区数字化监测和管理,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12年对保护区内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安装了数字远程监控系统,10月12日,该系统正式调试成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对保护区周边进行实时、有效、便捷的监控。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及优先性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了解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压力与威胁,确定保护区管理的保护优先性,本文利用自然保护区管理快速评估和优先性确定(RAPPAM)方法,于2006年对北京现有的20个保护区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市级及以上保护区在资源本底调查和规划上基本符合保护区建设的要求,但在管理、投入、宣教上存在严重不足;县级保护区基本上处于批而不建的状态。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威胁有水源匮乏、筑坝、火灾、旅游等。在管理上,由于资金不足,50%的保护区不能进行较为系统地规划与管理,尤其是拒马河、云峰山、玉渡山、喇叭沟门、云蒙山保护区急需在管理上进行加强。并根据保护区现状,在管理、资金投入、社区共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方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矛盾在南方集体林区自然保护区建设中普遍存在。六步溪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以集体林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通过社区发展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影响分析,提出保护区社区"契约管理"模式以及处理和协调保护区建设与社区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