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河北省邢台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作物秸秆主要来自小麦、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全市2015年玉米种植面积540万亩,年产秸秆324万t;小麦种植面积530万亩,年产秸秆310万t;棉花种植面积200万亩,年产秸秆84万t;加上  相似文献   

2.
<正>河南省新乡市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常年种植小麦面积500余万亩,但是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等小麦根茎部主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三者均属于土传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能够长期存活,整个生长季节病菌都可以造成侵染,并可在同一植株上发生。小麦收获后,病残体留在田间和土壤里,第二年可以继续造成侵染,严重时造成小麦整株枯死,后期形成白穗。根据总结多年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茎基腐病近年来成为河南省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危害日益严重。小麦苗期受到侵染后,幼苗茎基部叶鞘和茎秆变为褐色,严重时引起麦苗发黄死亡;拔节抽穗期感病植株茎基部变为褐色,成熟期严重病株产生枯死白穗,籽粒秕瘦甚至无籽,对产量造成极大影响。为做好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笔者开展了酷拉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试验研究,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河北省是小麦和玉米生产大省,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仅次于河南省和山东省,居全国第3位,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均占我国玉米播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0%左右;与此同时在棉花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河北省的种植面积仍在500万亩以上,因此,粮食和棉花生产对河北省农业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水利条件的改善及稳定的粮食价格使得河北省的棉区从种植棉花逐步改为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但由于缺少地表水,地下水成为灌溉水的重要来源,从而导致地下  相似文献   

5.
李凯 《农技服务》2014,(10):20-20
<正>近年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国冬小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枯株白穗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  相似文献   

6.
城步县充分利用高寒山区的自然优势,发展反季节番茄生产,每年种植面积在667公顷左右,效益较好。近年来由于番茄溃疡病的发生,给种植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危害症状根据田间观察,番茄溃疡病可造成叶、茎、果实受害。幼苗期受害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萎蔫,植株矮化或枯死。幼苗移栽后,发病株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凋萎、卷曲,似缺水状,茎变粗,外部形成瘤状突起,内部变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后期茎中空乃至开裂,可见褐色条斑,易折断,叶片枯死,上部成青枯状,湿度大时有褐色菌脓溢出,病果上形成褐色“鸟眼斑”。反季节番茄一般7月~8月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正上蔡县是一个平原农业大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隶属驻马店市管辖,常年小麦种植面积9.3万公顷左右。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小麦根腐病的危害朝严重方向发展,特别是苗期感病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病害症状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形成苗枯,成株期形成茎基枯死、叶枯和穗枯。幼苗。黑胚严重的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后尚未出土,芽鞘即变褐腐烂。轻者幼苗虽可出土,但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色病斑、幼苗瘦弱、叶色黄  相似文献   

8.
安阳县小麦白穗原因及防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起小麦白穗的原因 (一)因病害引起的白穗 1、小麦纹枯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典型症状是在茎基部1—3节的叶鞘上形成椭圆形云纹状褐色病斑。后期病菌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椭圆形眼状斑,当病斑侵茎超过小麦茎秆周长3/4以上时,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多是单株发生。  相似文献   

9.
一、引起小麦白穗的因为 (一)因病害引起的白穗 1、小麦纹枯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典型症状是在茎基部1~3节的叶鞘上形成椭圆形云纹状褐色病斑.后期病菌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椭圆形眼状斑,当病斑侵茎超过小麦茎秆周长3/4以上时,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多是单株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馆陶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常年棉花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其中棉麦间作是当地一种主要种植模式,面积一般在2万亩以上,核心区面积1000余亩。经实际测产,小麦平均单产425kg,平均亩产籽棉315kg。下面就馆陶县棉麦套种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棉种和麦种的选择首先要符合棉麦配套原则,棉花品种优先选择高产潜力大、抗逆性强、中后期  相似文献   

11.
正102团在酱用番茄种植过程中,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有立枯病、早疫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现将这3种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立枯病1.发病症状立枯病主要危害番茄幼苗,发病后先在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病部逐渐凹陷、扩大绕茎一周,最后病部缢缩,植株枯死。发病轻的幼苗,仅在茎基部形成褐色病斑,幼苗生长不良,但不枯死。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常有淡褐色、稀疏的蛛网状霉层。2.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一、菌核病1.发病症状主要侵染植株茎部。田间多见植株上部叶片萎蔫变褐枯死,茎部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状菌丝体和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而成为菌核。切开病株茎部可见有黑色鼠粪状或圆柱状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呈丝状。荚上病斑褐色,易枯死不能结荚,豆类易腐烂。  相似文献   

13.
<正>棉花是河北省的主要经济作物,2010年前常年种植面积1 000万亩。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河北省棉花面积呈逐年下降之势,2015年降至不足500万亩,5年间面积下降超过50%,严重影响我省主产棉区棉农收入。多方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棉花生产管理环节繁琐、投入人工多、劳动强度大、种植效益低是造成我省植棉面积  相似文献   

14.
<正>丰南区常年种植棉花面积0.67万hm2,由于连年种植及相应栽培管理措施的滞后,使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棉花生产。近几年,对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与预防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摸索出了一套防治红叶茎枯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小麦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北方麦区、西北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在河南省郑州市均有发生,2013年全市发生面积8.4万亩,占麦播面积的2.9%,局部地区发生较重。小麦患病后,根系被破坏,分蘖减少,植株矮小,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严重的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减产10%~  相似文献   

16.
<正>邱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耕地面积58万亩,农民人均耕地约3亩。棉花是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常年植棉面积40余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8.96%,年产籽棉12万吨,人均商品棉贡献率名列河北省之首。邱县棉花绒长、低糖,棉花产量位居河北省前三强,被河北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棉花之乡",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棉花50强县,素有"冀南棉海"明珠之誉。今年我县植棉面积39.8万余亩,全部是地膜覆盖抗虫棉。一、棉田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近几年,我县棉田病害主要有棉花苗病、棉  相似文献   

17.
<正>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凋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在初花蕾期开始发病,盛花至结铃期发病较重且普遍。受害轻的植株叶片发黄,铃少且小,纤维短,吐絮不畅;发病重的植株则提前枯死,造成棉铃不能成熟,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2014年,南皮县红叶茎枯病严重发生,棉田发生面积占植棉面积的46.3%,其中重病田占发病田的13.3%,给棉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正>河北省东光县位于黑龙港流域,棉花是东光县的重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5万亩左右。近几年,棉花早衰现象越来越重,该现象已成为影响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9.
红叶茎枯病又称"黄叶枯病"或"凋枯病",是棉花中后期经常发生的暴发性生理性病害,一般在初花期开始发病,盛花期至结铃期发生普遍且严重。棉花发生红叶茎枯病这一生理性病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缺少钾(k)引起的,发病的棉花植株维管束颜色通常不发生改变,与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病症状想区别。最近几年,我国农民两市作用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地降低,旱地作物,尤其是棉花的种植在不断地提升,但是棉花种植以及管理技术并没有跟上,所以,棉花在不同生育时期发生红叶茎枯病的几率比较大。本文对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菌核病的诊断1.立枯型从幼苗期到花盘形成前均能发病,以苗期和成株期最常见。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形成褐色、水浸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可绕茎一周,植株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萎蔫。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缢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立枯状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