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漫画命题释李凯捷看了1996年第4期《森林与人类》七幅均“无题”的漫画令人耳目一新,领其意却觉得难以妙言相对。编者的高明之举在于朦胧中给读者思索的机会,似乎越看越有韵味。再则第5期同一栏目中读到了邢湘臣先生的《漫画命题释》一文更受启发,谈谈自己粗...  相似文献   

2.
“展望未来”的黄玫瑰———漫画命题浅谈○李凯捷1996年第六期《森林与人类》又刊出了八幅请读者命题的漫画,细细读来每幅都与“展望未来”的主题相映成趣,使我不只一次地哑言失笑。妙就妙在玫瑰是黄色的,她不仅仅鲜艳、瑰丽,而且使人在字里行间看到也那锋利、坚...  相似文献   

3.
“展望未来”漫画命题浅释○赵建琪看了1996年第六期《森林与人类》刊登的八幅以“展望未来”为题材的漫画,心情是不平静的。掩“卷”长思,此组漫画,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虽无命题,却似有声。或含蓄,或辛辣,其中滋味难以言传,谨以个人浅见,为各画试命题之,...  相似文献   

4.
流泪的画     
流泪的画吴长远1997年第二期《森林与人类》刊登了6幅请读者命题的漫画,思量再三,决定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以供参考。1.刘建伦的漫画这是一只老熊正在给一只小熊过生日。可仔细一看,老熊神情黯然,小熊在流泪,一点快乐的气氛都没有不说,倒让人有一种看名画《...  相似文献   

5.
“上帝”之声编者的话:为了使《森林与人类》以崭新的风貌迎接21世纪,为了与志同道合的媒体和有识之士共同催生出一个绿色的21世纪,我们借《森林与人类》创刊15周年之际,广泛倾听读者、作者──“上帝”的声音,恳望关心《森林与人类》的朋友们来信评一评《森林...  相似文献   

6.
“上帝”之声编者的话:为了使《森林与人类》以崭新的风貌迎接21世纪,为了与志同道合的媒体和有识之士共同催生出一个绿色的21世纪,我们借《森林与人类》创刊15周年之际,广泛倾听读者、作者──“上帝”的声音,恳望关心《森林与人类》的朋友们来信评一评《森林...  相似文献   

7.
《梦》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的解析厉民树退人进,树退沙进,这是大多数反映森林被破坏的漫画作品的主题,也有的漫画则以大自然中各类动物的生存环境危机为题来控诉砍伐森林的恶果。漫画《梦》(1994年第1期《森林与人类》)展现给我们的则是更为奇特的画面:森林被砍光了,树墩丛中竖起...  相似文献   

8.
发行全球的《森林与人类》杂志是全国绿化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主管的中国第一家大众绿色科普刊物,创刊于1981年,距今已有20余年办刊历史。在新的一年里,《森林与人类》杂志仍将以“宣扬生态伦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导绿色生活,营造美好家园;真诚面对读者,有效服务百姓”为已任,进行全面改版,彻底提升自我,并以“求实的理念,全新的报道,全球的视角,美观的版式”,为读者提供雅俗共赏的阅读娱乐。作为中国第一家绿色行业走向社会的桥梁,社会绿色行业的窗口,《森林与人类》为各类企业准备了全新的广告“套…  相似文献   

9.
发行全球的《森林与人类》杂志是全国绿化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主管的中国第一家大众绿色科普刊物,创刊于1981年,距今已有20余年办刊历史。在新的一年里,《森林与人类》杂志仍将以“宣扬生态伦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导绿色生活,营造美好家园;真诚面对读者,有效服务百姓”为已任,进行全面改版,彻底提升自我,并以“求实的理念,全新的报道,全球的视角,美观的版式”,为读者提供雅俗共赏的阅读娱乐。作为中国第一家绿色行业走向社会的桥梁,社会绿色行业的窗口,《森林与人类》为各类企业准备了全新的广告“套…  相似文献   

10.
绿色不会忘却──写在《森林与人类》创刊十五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又是一度金秋,《森林与人类》从1981年走来,寒去暑往已铸就整整十五道年轮。正如对本刊发展历程有所了解的读者所言,《森林与人类》的这十五年,是风风雨雨的十五年,是战战兢兢的十五年,也是一步一...  相似文献   

11.
27位热心读者荣获1994年“阅读奖”本刊1994年“读者阅读奖”的评选工作于近期结束。通过阅评读者所寄来的长长的60道题的答卷,今我们为之感动并深受教育,一是许多读者是那样关心《森林与人类》,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片深情,一是绝大部分答卷是那样认真细致、...  相似文献   

12.
“上帝”之声编者的话:为了使《森林与人类》以崭新的风貌迎接21世纪,我们借《森林与人类》创刊15周年之际,又一次广泛倾听了“上帝”的声音。读者来信的字里行间——不论是褒扬还是批评、建议——都饱含着一片深情,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大量的来信又一次给《森林与...  相似文献   

13.
森林与人类的力量“森林影响的人类,人类关注的森林。”这句话在《森林与人类》杂志的刊头卧了快三年了吧?衷情于这句话,缘于它点化出了一种本来坚实却已变得脆弱的存在,与另一种本来脆弱却变得坚实的存在之间互动而又平衡的关系。“关系”也是一种存在,甚至是一种生产力,简言之,是规律。规律就是“一”,要不我们的老祖宗怎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该属于“万物”一类吧?可文明人那有甘心归于“物”类的,甚至那有人甘心于“三”流,于是就有人顶了“二”,那是“天”;于是就有人挟了“一”,那是“大”。古…  相似文献   

14.
启事     
启事(一)在《森林与人类》创刊15周年之际,部分读者来信希望我们编辑出版《森林与人类》精华本。经研究,本刊拟于1997年进行这项工作。为了做到精选得当,欢迎读者踊跃推荐。每位读者可从创刊号到1996年第5期精选50篇文章和30幅图片。要求所选作品具有...  相似文献   

15.
读《森林与人类》杂志随感编辑同志:你们好!当我第一次从报上看到《森林与人类》这个杂志名时,仿佛见到了一位久已寻觅的精神朋友,看到了自己应该舍心栖息的精神家园。很快,我订了这份刊物,也积极参与思考起森林与人类这一重大关系来。森林这一自然因素的存在状况,...  相似文献   

16.
本栏编辑/尹萍广告服务收费办法说明:依据本刊广告收费价格,按甲乙两方签订的广告合同执行发行全球的《森林与人类》杂志是全国绿化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主管的中国第一家大众绿色科普刊物,创刊于1981年,距今已有20余年办刊历史,拥有500万读者群体。在新的千年里,《森林与人类》杂志仍将以“宣扬生态伦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导绿色时尚,营造美好家园;真诚面对读者,有效服务百姓”为已任,进行全面改版,彻底提升自我,并以“求实的理念,全新的报道,全球的视角,美观的版式”,为读者提供雅俗共赏的阅读娱乐。作为…  相似文献   

17.
谁在“笼养鸟”张希军在读了《森林与人类》1996年第2期的《由放鸟想到的……》、《学学郑板桥的“天地笼鸟  观”》和《本期读者自测题》之4、笼养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之后,想起我曾在《鸟类环志中的问题》中谈到天津市每年春天被鸟贩子扔掉的鸟环标志有上百个...  相似文献   

18.
王苒 《森林与人类》2014,(6):108-109
<正>今年《森林与人类》第2期《植物的秦岭》专辑,在88页~89页编发了一组秦岭菌类图片,请读者一起来鉴定这些菌类的名字。图片影像同时发布在杂志新浪博客和微博(@森林与人类杂志)里,邀请有兴趣的网友共同参与鉴定。读者和网友对这组菌类很有兴趣,但物种鉴定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编辑部收到的答案不算多。日前,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我是位林业退休干部,八六年与《森林与人类》结识后,每期必读,从此它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伴侣”和良师益友,九九年退休后,我又从有限的退休金中自费订阅了《森林与人类》,贵刊为何有如此魅力吸引我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文章实用、风格清新、文图并茂、栏目众多,融科学性、知识性、生活性、可读性、实用性、资料性为一体,真是初一看相见恨晚,读一读难舍难分。2.它不媚俗,始终保持了高品位文章有分量,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特别是在目前不少刊物一味追求“卖点”用“刺激性”来取悦读者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画“人”为何不点“睛”厉民森林砍伐殆尽。手持板斧、猎枪、菜刀者依次排列,严阵以待。蘑菇般裸露的伐根,像一个个没有家小的光棍汉,在期待和凝望中,共同簇拥着一株高不盈尺的“独苗”。漫画《等待》(作者高天舒),正是通过人与树的对峙,向我们提示了这样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