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正>防治榆兰金花虫,多采用氧化乐果和呋喃丹两种内吸药物。为探求这两种药物的最佳用药量和药效期,避免防治工作中的盲目性,防止用药量过大,造成药害和不必要的浪费。用药量偏小,达不到防治效果,力求以较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防治效果。我们在武邑县李贤兰村榆树方田林网内,用氧化乐果和呋喃丹对榆兰金花虫进行了最佳用药量和药效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定襄县的榆树大多受榆兰金虫危害,该文简要介绍了榆兰金花虫在定襄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及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二年以来,菏泽地区暴发榆兰金花虫,连年造成严重危害,以第一、二代幼虫危害最重,每年两次将榆树叶大部份吃掉或全部吃光,使榆树基本停止了生长,甚至死亡。菏泽地区一九六六年约有榆树一亿株左右,自一九七二年以来,90%以上遭到榆兰金花虫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生长,据调查一般年平均材积生长量降低36%,其中约有60%左右的形成“老头榆”,失去了成材希望,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 榆兰金花Pyrrhalta aeneseens Fairm,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等地。成虫、幼虫均为害榆树,是榆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我省榆兰金花虫发生日趋严重,遍布各榆树栽培区。据1982年统计,全省榆树受危害的达8578万株,使每百株榆树材积生长量减少0.062立方米,全省约减少5.3万立方米。极大地影响了榆树综合效益的发挥,严重地挫伤了群众栽种榆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榆兰金花虫在我省各地普遍发生,危害很大,严重影响榆树的正常生长,为了彻底消灭这个害虫,我省不少地区、县、林场,开展了害虫生活史、生活习性的观察,并进行多式多样的防治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榆树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用材树种,榆属中的白榆(Vlmus Pumilα)在我省分布广泛,生长迅速,材质优良,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盐碱,是四旁绿化及盐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但白榆在栽培中普遍受到榆兰金花虫的危害,严重时常常把树叶全部吃光,影响榆树的正常生长。我省因榆兰金花虫为害每年约损失木材50多万立方米,价值达5500余万元,给榆树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983年,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白榆良种选育课题组,在榆树选优过程中,发现了白榆的抗榆兰金花虫个体。1985年开始对其进行专  相似文献   

7.
我县种植榆树近千万株,几年来连续大发生榆兰叶甲(即榆兰金花虫),对榆树危害十分严重。曾用乐果乳剂涂环防治,也取得良好效果,但花费资金多,用药多,而且对人畜安全有很大影响。从去年开始摸索生物防治的途径,经调查,饲养和观察,初步取得一些线索,现作如下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县防治榆兰金花虫,当前推广乐果原液涂环和根埋呋喃丹颗粒剂(甲基硫环磷)。杀虫效果很好,但用药量大,费工多,成本高。在去年,我们用20%杀灭菊酯乳剂,(上海十四农药厂),以机械喷雾防治榆兰金花虫幼虫,取得较好的效果。 施药方法:喷药浓度为6000倍和8000倍,寄主杆树为8年生,共60亩,每亩80株,树高6.5—7米,郁闭度0.8,有虫株率100%。  相似文献   

9.
榆兰金花虫,又名榆绿叶甲,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榆树及其幼苗。我省平原地区均有发生,有的危害非常严重,可将整树的叶片全部食成孔状和网状,树冠一片枯黄、如同火烧。老熟幼虫群集于枝干,化蛹时分泌一些液体,招致霉菌寄生,引起枝干变黑。近几年来,榆兰金花虫的为害严重影响了榆树的生长,为平原地区林业生产中的一大虫害。  相似文献   

10.
榆树金花虫(榆兰金花虫、榆黄金花虫)在我竹普遍发生,为害严重。我们用白僵菌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导如下: 试验方法:将榆树金花虫的幼虫与发生僵病的家蚕一起饲养在培养皿中或直接用白僵菌接种于金花虫体上。在气温24—30℃,相对湿度80~90%,待金花虫幼虫体上长出菌丝发白僵化,而后将金花虫的僵尸磨研,按1:1000倍稀释成水溶液(20斤清水加入人工培养的金花虫白  相似文献   

11.
<正> 榆兰金花虫Galerucella aenescensFairm,又名榆绿叶甲,是榆树的主要食叶害虫。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河南、山东等省区。近年来在部分省区发生极为猖獗,严重地影响了榆树的生长。为更有力地指导防治,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我们于1981、1982两年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榆兰金花虫(Galerucella aenescens Fairn)是为害榆树的一大害虫,在全省发生比较普遍,从1971年以来,在我区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尤其近几年连续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过去群众防治此虫,常用扫帚捕打或用火燎烧,更主要的是靠化学毒剂。榆树大都分布在村庄附近,房前屋后,采用剧毒农药,影响人畜安全,长期使用还会增强害虫抗性,降低防治效果。这一类的严重后果已为人所共知。我们在1977年  相似文献   

13.
田卫东 《中国林业》2010,(18):53-53
<正>新疆天山西部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山区苗圃都注重培育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但是,林木病虫害发生也日趋严重,主要有榆树榆跳象、榆毒蛾、榆兰金花虫、榆白长翅卷叶蛾  相似文献   

14.
榆兰金花虫又名榆绿金花虫,榆绿叶甲,是危害榆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榆树的叶子和嫩芽,严重时将叶肉全部吃光,叶片呈网状或孔状,并提前脱落,造成树木二次发芽,衰弱树势,该虫一年发生二代,我省一般在4月中旬树木刚发芽时和六月中下旬集中危害,并在树干中部粗皮裂缝中集中化蛹。因榆树树冠高大,喷药很不方便。树干涂药环,费工费时,药效又短。因此,造成该虫泛滥成灾。笔者通过多年观察实践,摸索出一套既方便又有效的防治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榆兰金花虫Pyrrhalta(Galerucella)aenescens Fairemaire是榆树的主要食叶害虫,近年发生日趋严重,对榆树生长危害极大。因此,用多种方法搞好预测预报,对准确、及时地除治该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于1982年对此虫各虫态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聊城县农业微生物试验厂从1977年开始研究生物农药防治榆兰金花虫。最初用杀螟杆菌、卵孢白僵菌,“7216”进行防治试验,杀虫效果都不高。1978年该厂从自然死亡榆兰金花虫幼虫尸体上,分离得致病菌,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庆涛和山东大学生物系白玉谦两位同志鉴定,结果一致,属球孢白僵菌,取名“聊783”。两年来在天津、河南和本省二十多个点上进行试验,杀虫效果良好。据统计,1979年六个点的平均杀虫率为93.7%,今年十一个点平均杀虫率为80.3%。  相似文献   

17.
1988年在推广根施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楸蠹野螟时,并对楸树上的泡桐叶甲,榆树上的榆蓝叶甲,杨树上的杨扇舟蛾进行了防治试验,并作了大面积推广防治,结果证明,杀虫效果都很良好,泡桐叶甲株施药量10克,防治效果97.6%以上;楸蠹野螟株施10克,防治效果89.7%以上,榆蓝叶朱施25克,防治效果88.7%;杨扇舟蛾株施25克,防治效果96.1%,该药持效期可长达9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我县植树造林中白榆占的比重很大,多分布在村旁院内。近几年来,榆兰金花虫蔓延为害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但由于白榆生长快,树体高大,而且零星分散,给喷雾、喷粉和烟熏防治造成一定困难,所以过去一直无法控制榆兰金花虫的大发生,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粉碎“四人邦”,科技要大上。在华主席为首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局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大胆试验,终于试验成功了“乐果原液树干涂环防治榆兰金花虫”的有效防治方法,既省工、又省药,深受群众欢迎。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榆透翅蛾(Synanthedon sp) 是榆树的危险性蛀干害虫,国内外尚无报道。近年来该虫在银川地区榆树上严重发生,银川市新市区榆树受害率达100%。为了有效地控制害虫为害,确保榆树健壮生长,我们对榆透翅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进行了观察,并根据初步试验,提出了防治意见。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14.1毫米,翅展17-24毫米,蓝黑色,具有金属光泽。触角丝状,雌虫触角基部腹面黄白色,端部有一束毛;雄虫触  相似文献   

20.
<正> 榆树是我区绿化的主要乡土速生树种之一,全区目前已栽植4,000多万株。近年来由于榆蓝金花虫连年成灾,一年发生两代,常把树叶吃光,平均每年损失榆材7万多立方米,价值1,000多万元。榆蓝金花虫的危害,大大地影响了榆树综合效益的发挥,严重地挫伤了群众栽植榆树的积极性。为解决生产中这一实际问题,我们在省林业技术指导站的大力支持和省林科所的指导下,与有关县共同协作,从1980年开始,在鄢陵、襄县进行了小面积药剂筛选和防治方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