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益生菌是由动物肠道分离出的具高粘附能力的乳酸菌组成,乳酸菌在调整肠道生态系统朝有利于宿主动物健康方向发展的同时又提高了动物的生产性能。益生菌被定义为活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提高肠道微生态平衡或改善肠道固有菌群的性能。此外,益生菌可以提高消化道的健康水平,主要作用机理为刺激免疫系统、同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同有害菌竞争肠壁的粘附位点、产生抑菌素等,  相似文献   

2.
公娟 《畜牧兽医杂志》2024,43(3):101-103
益生菌是一类有益于宿主健康的活性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家兔肠道菌群的平衡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来发挥作用,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提高消化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维持肠道健康。本文从益生菌对家兔肠道菌群的影响,益生菌治疗机制的探索等方面探讨益生菌在恢复家兔肠道菌群平衡和解决腹泻中的作用,分析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有助于推动益生菌在家兔腹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家兔肠道健康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活菌制剂替代抗菌药物添加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类中的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和乳酸杆菌是动物体内有益的正常菌群。它们的存在不仅能提高机体的消化机能,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并能竞争性地抑制某些入侵的病原菌或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增殖。但是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饲料中广谱抗菌素的大量使用及化学制剂的添加,导致肠道内正常菌群紊乱,使肠道正常菌群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正肉鸡的胃肠系统在提高饲料转化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参与分解日粮组分、吸收营养物质及将机体代谢物排出体外。肉鸡肠道具有独特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与肉鸡形成共生关系。肠道微生物可使宿主完全消化日粮成分,是细菌密度最高的生态系统,含有有益菌、有害菌和良性菌等,因而可对动物健康与营养造成潜在的影响。日粮营养物质摄入的速度、宿主的免疫应答状态及肠道结构等均可影响肠道微生物;同时日粮组分、宿主免疫或肠道结构  相似文献   

5.
非降解寡糖的作用机理及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非降解寡糖的生理功能1.1 促进机体肠道内有益菌增殖 非降解寡糖不能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吸收,但进入肠道后段可作为营养物质被动物肠道内固定的有益菌利用,从而使有益菌大量增生,起到了有益菌增殖因子的作用。同时,非降解寡糖产生的酸性物质可降低整个肠道的pH值,抑制有害菌(如沙门氏菌等)的生长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6.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根据肠道菌群在宿主体内的生化反应及对宿主的作用效果,可分为有益菌和有害菌两大类。有害菌通过产生毒素,引起肠粘膜破坏,诱发感染,肿瘤发生,影响脏器功能等多方面的致病作用。而有益菌除了能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供给或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有害物质的排泄,也能通过自身的代谢,阻止致病菌的侵袭,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它还是对宿主发挥免疫凋节作用的主要菌群。本文就肠道益生菌与肠粘膜免疫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根据肠道菌群在宿主体内的生化反应及对宿主的作用效果,可分为有益菌和有害菌两大类.有害菌通过产生毒素,引起肠粘膜破坏,诱发感染,肿瘤发生,影响脏器功能等多方面的致病作用.而有益菌除了能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供给或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有害物质的排泄,也能通过自身的代谢,阻止致病菌的侵袭,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它还是对宿主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菌群.本文就肠道益生菌与肠粘膜免疫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仔猪肠道健康与仔猪的生长性能息息相关。肠道微生物在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维护仔猪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和刺激肠黏膜免疫的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断奶仔猪肠道内有害菌的大量增殖,破坏了仔猪肠道的菌群平衡,引发仔猪腹泻。因此,尽早建立稳定的微生物群对于维护仔猪肠道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不同方法干预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建立进行了综述,并分析比较了各方法的利弊,旨在为广大养殖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露寡糖(MOS)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它进入肠道后段可作为营养物质被动物肠道内固定的有益菌消化利用,从而使有益菌大量增生,起到了有益菌增殖因子的作用.同时低聚糖产生的酸性物质可降低整个肠道pH值,从而抑制了有害菌(如沙门氏菌等)生长,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大量研究表明,甘露寡糖在提高家禽及幼龄动物的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动物的免疫力方面有着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禽-鱼”高密度养殖对水禽生产性能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禽业的强劲发展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南方禽-鱼综合生产中单位水面载禽密度也不断上升,更多的水禽向水体中排放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有害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等。有害细菌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活泼增殖,往往导致大肠杆菌病的暴发。有害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会污染水体,危害水禽健康,严重降低种水禽繁殖性能和雏禽生长速度和免疫机能,也使水禽易感染和发生其他疾病。适当控制水禽养殖规模和单位水面载禽密度,并通过饲料添加芽胞杆菌抑制肠道有害菌的增殖和在粪便中的排放,以及在水体中应用光合细菌以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竞争抑制有害菌在水体中的增殖,是降低水体细菌和内毒素污染,提高水禽的健康、免疫机能和生产性能的关键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包括生菌剂和生长促进剂。生菌剂是从动物体内分离到的有益菌群,经培养、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含活菌或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制剂。生长促进剂是指摄入动物体内参与肠内微生物平衡的物质,其基本上不被宿主动物所消化,但可为肠道原籍有益细菌所消化,促进一种或几种肠道内常住菌的生长繁殖。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包括乳酸菌制剂、芽孢杆菌制剂,还有活性酵母、链球菌、光合细菌制剂和混合菌制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并维持肠道健康,提高动物的免疫力,提供营养物质,缓解热应激和减少粪便中有害气体生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 乳、仔猪胃肠中适宜的酸度或pH值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动物体内消化酶要在一定的酸度下才能发挥作用,其次,适度的酸度能有效地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大量繁殖,如pH值为4或低于4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繁殖将停止。  相似文献   

13.
早期断奶仔猪一方面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吸收养分能力差,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系统尚未建立,断奶应激以及日粮抗原过敏导致肠道损伤从而引起仔猪的腹泻;另一方面断绝了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的来源,而自身的主动免疫发育尚未成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受到有害菌的侵袭,也是造成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卢亚萍  杜杰 《猪业科学》2005,22(12):15-16
早期断奶仔猪一方面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吸收养分能力差,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系统尚未建立,断奶应激以及日粮抗原过敏导致肠道损伤从而引起仔猪的腹泻;另一方面断绝了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的来源,而自身的主动免疫发育尚未成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受到有害菌的侵袭,也是造成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早期断奶仔猪一方面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吸收养分能力差,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系统尚未建立,断奶应激以及日粮抗原过敏导致肠道损伤从而引起仔猪的腹泻;另一方面断绝了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的来源,而自身的主动免疫发育尚未成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受到有害菌的侵袭,也是造成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EM是由光合细菌、放线菌、乳酸菌及发酵型丝状真菌等5科属80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庞大微生物群。利用EM中的这些有益菌,通过口服进入动物机体的肠道后,可与肠道内有益菌一起形成强有力的优势种群,建立起酸性环境,抑制和杀灭有害菌,调整紊乱的肠道菌丛,使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利用EM发酵技术,可使粗饲料  相似文献   

17.
肠舒康     
该品为高纯纳米蒙脱石散能选择性吸附肠道中的有害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在防治动物腹泻、脱除霉菌毒素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并且不影响其他营养物质,是一种绿色、安全、环保的新型功能性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18.
热应激是影响家禽生产潜力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对家禽的生理、免疫和肠道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最终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肠道是家禽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也是机体易受热应激损伤的主要部位,热应激下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和功能受损,影响家禽营养物质吸收和生长发育.该文从热应激对家禽肠道完整性、肠道菌群、肠道黏膜的氧化状态和肠道...  相似文献   

19.
黄薇  周建川  何健 《饲料工业》2012,33(5):58-61
<正>动物肠道是养分吸收利用的关键部位。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正常情况下,肠道内有益菌处于优势地位,动物表现出健康状况。当受某些内外界因素不良影响时,肠道内有害菌大量繁殖,导致宿主疾病,破坏肠黏膜,使养分消化吸收率下降,从而导致动物生产性能的下降。因此,维持肠道内有益菌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安倍健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中应用十分广泛。大量试验表明,它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影响肠道微生物平衡,增殖肠道有益菌,修复肠道上皮细胞,抑制有害菌,提高动物免疫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全面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