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上世纪末期起,广元茶业被纳入浙广合作项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持续帮扶支持下,打生态牌,走特色路,着力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广元特色的茶业跨越发展路子。本文总结了广元市茶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当前茶业面临的挑战,着眼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战略、新要求,坚持质量兴茶,提出了突出绿色立业、园区载业、融合强业、品牌引业、主体带业、创新活业,推动广元茶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王家斌 《茶叶》2001,27(2):12-13
绍兴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县。绍兴茶业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其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古越人称为“大茗”。唐代,陆羽《茶经》就有“浙东以越州上”的文字记载。宋代,会稽山日铸(日注)茶已“名扬天下”,与城内卧龙山的“瑞龙茶”相提并论。北宋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浙东、浙西),两浙之品,日铸第一。”日铸在绍兴县平水镇镜内,有日铸岭,是日铸茶的原产区。 陆游,爱国诗人,山阴人(今绍兴县)。在他的诗集中有一百多首诗提到“茶事”,例如《安国院*试日铸茶》诗中:  相似文献   

3.
30年代初,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便在其“世界主要产茶国之茶业”一文中疾呼:“我国倘不积极着手改良(茶机),将来难免受他国之驱逐,殆无疑义者也。”1933年,当时的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处长赵连芳在安徽省祁门茶业改良场首开机制红茶业,购置国外茶机在县城凤凰山及历口两地分设机械制茶工场。1935年浙江省三界茶业改良场购置日本蒸青茶机  相似文献   

4.
信息传真     
四川广元市重视 《中国茶叶》、《茶叶新 闻》订阅发行1999年 10月 26日,四川广元市 政府茶业领导小组办公 室、市茶叶产业科技服 务中心、市茶叶协会联 合向全市有关涉茶单位 和个人发出“认真做好 《中国茶叶》、《茶叶新闻》刊物征订的通知”,并提出要积极宣传、组织学习两刊,促进全市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福建武夷山市举行首届武夷岩茶茶王赛1999年11月8日,福建首届武夷岩茶茶王赛在武夷山市举行,评出了“水仙”、“肉桂”、“名丛”、“品种”四大茶王,其中,“水仙”、“名丛”、“品种”茶王各100克分别以1…  相似文献   

5.
创品牌强龙头重铸绍兴县茶业辉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顺奎  金银永 《茶叶》2001,27(2):9-11
绍兴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现有茶园11万亩,去年产茶7500吨,产值1.3亿。茶叶主产区分布于会稽山北麓的王坛、稽东、稽江、平水、平江、富盛、绍兴县茶场等六镇一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9%,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产茶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且享有盛誉,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据史料记载,绍兴县在汉代就有种植、采制和饮用茶的习俗。到唐代已颇有名气,“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载有“浙东以越州上”的赞誉。宋时,绍兴茶业极为发达,涌现了一大批名茶,其中以日铸茶最为有名。北宋欧阳修称“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铸(注)第一”。明清时期,绍兴茶业继续发展,平水珠茶名声雀起,享誉海内外。18世纪中期,平均每年出口珠茶20万担,最高达25万担,创下了我国珠茶出口的历史最高记录。平水珠茶在伦敦市场上的售价之高,不亚珠宝。建国后,我县生产的珠茶、越红工夫茶,因其品质较优,在外销市场中素负盛名,成为我省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继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绍兴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从一个农业大县发展成为全国综合实力“十强县”,而传统的茶叶生产优势逐步削弱,传统的大宗茶及传统的茶叶生产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重铸绍兴县茶业的辉煌,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我们以继承传统的会稽茶文化为基础,审时度势,确定了从产茶大县向产茶强县转变的发展战略,着重抓好品牌、龙头企业建设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宁波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天坛牌》珠茶的商品基地。1986年全市19.26万亩茶园,产茶1.416万吨,平均亩产79公斤,茶叶产量分别占全国和全省总产的3%和14%。宁波市的对外开放和计划单列。为建立外向型茶业经济提供了良机,必将推动我市乃至我省茶业的进一步发展。一、建立外向型茶业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17,(8)
"茶乡一览"是《茶世界》新开设的一个栏目,旨在利用本平台为中国的重点产茶县展示风采。中国是一个庞大的产茶国,拥有百余个产量、产值可观的茶业重点县,希望通过这个栏目的开设,将许多优秀县域的管理、生产、经营经验分享给全国读者,以供从事茶业的行业人借鉴,也供茶友深入产地源头了解一片茶的故事。我们欢迎各大产茶县积极向我们投稿,协会微信公众号也将开通此栏目配合宣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1988年编写《闽清县农业志》时,曾对全县的茶业发展历史做了一番考查,以后在从事茶业工作中,进一步调查取证、核对,得出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结果,闽清的产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十九世纪曾是一个时历百年的烟小种茶区。现将收集到的资料概述如下。一、闽清的产茶史闽清产茶最早有确实的文字记载是两部《闽清县志》。第一部乾隆志,编撰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物产篇”记载四部白岩山产茶,170多年后第二部民国志,编撰于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物产篇”记载十二都(今池园镇)、十四都(今金沙乡)、十七都(今雄江乡)产…  相似文献   

9.
建阳市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之一,是历史名茶“北苑御茶’和“龙凤团茶”的故乡,是福建省的重点产茶县(市)。现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树良种推广都居全省前列,所产的“闽北水仙”和“闽北乌龙”闻名遐迩。茶业已成为我市农业的一大主要支柱产业,是我市农副产品中具有出口创汇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我市茶业生产现状,潜在问题及产业趋向,提出今后的发展战略,供有关部门参考.一、建瓯茶业现状分析:建瓯茶业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年的产茶历史。历经十几个世纪几十代…  相似文献   

10.
徐巧英 《中国茶叶》2005,27(2):33-34
浙江省东阳市产茶历史悠久,《山越史》载:“会稽山脉延升入境的东白山一带,三国时已产茶。”陆羽《茶经》称:“婺州东白山与荆州同。”唐李肇《国史补》将婺州东白与蒙顶石花、顾渚紫笋等列为唐代名茶。1966年东阳县被列为全国五万担茶基地县。1983年磐安建县,将东阳的岭口、玉峰、尖山、胡宅等重点产茶乡划入磐安。本文通过对东阳市茶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全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