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北京喇叭沟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该文以北京喇叭沟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对其森林景观特征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喇叭沟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以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为主体,但因人为破坏等原因。灌木林和非林地景观类型亦占重要的位置,保护区的3个功能区中,核心区景观破碎化程度低,缓冲区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试验区内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以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GIS)手段 ,对其森林景观特征及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以蒙古栎 (Quercusmongolica)林、山杨 (Populusdavidiana)林为主体 ,但因人为破坏等原因 ,灌木林和非林地景观类型亦占较重要的位置 .保护区的 3个功能区中 ,核心区景观破碎化程度低 ,缓冲区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 ,试验区内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1∶25000植被图为基础,利用GIS手段和缓冲区分析技术,研究了人类活动对子午岭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景观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山杨(Populusdavidiana)林为主体,但因人为破坏等原因,灌木林和非林地景观类型亦占较重要地位。人类活动的强弱与景观破碎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人类作用强的地区平均斑块面积较小,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人类作用弱的地区斑块面积较大,破碎化程度较低。人为干扰增加了景观的异质性,从而使森林景观多样性增加,优势度指数下降,均匀度指数增加,破碎度指数增加。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子午岭森林景观破碎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结构定量分析软件计算景观指数,采用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数、分维数、破碎化和均匀度等景观指数分析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阔叶林、松林和竹林是保护区主要景观;各类景观的面积、周长、斑块数分布极不均衡;阔叶林景观的斑块形状最为复杂,破碎化程度和斑块分离度水平都较低,而非林地...  相似文献   

5.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被变化及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分析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 a间的森林动态变化和景观破碎化状况.本文以1988年的TM和2002年的E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以Erdas Imagine为图像信息处理工具,并应用ARCGIS和FRAGSTATS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状况进行分析,获得森林覆被变化信息及景观指数信息.结果表明:桦木林、太白红杉林、灌丛草甸、非林地的面积比重有所降低,其中桦木林面积比重变化幅度最大(54~34.5);栎林、巴山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面积比重都有所增加;研究时期内,保护区的斑块总数由3 822增加到6 691(增加了75.1),森林平均斑块面积(MPS)由1988年的14.7 hm2降低到2000年的8.4 hm2,斑块密度(PD)迅速增加(6.8增加到12),这表明保护区的景观开始呈现出破碎化的倾向.本文认为森林管理者应该在对保护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努力提高区域森林质量及景观多样性,使森林空间格局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Quick Bird卫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对不同建筑密度城市森林覆盖率梯度下景观破碎化趋势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状态受建筑物密度的影响较大。建筑物密集区是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的敏感区域,建筑物密集区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随森林覆盖率的升高呈现波动性状态响应,森林覆盖率10%~15%是密集区城市森林景观指数的波动区段,建筑物非密集区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状态随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森林覆盖率20%~30%是非密集区城市森林景观指数的急剧变化区域。  相似文献   

7.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990年TM,1999年ETM和2004年SPOT5等3期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资料,应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聚合度等多种指标,对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动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的景观总体的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持续增加,表明景观总体的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整体的多样性有所下降,均匀度指数也处于低水平,说明景观中的优势类型逐渐加强其优势地位。保护区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景观破碎化现象,建议调整经营措施,控制人为干扰,延长采伐周期,增加林分郁闭度。表4参12  相似文献   

8.
廖芳均  何嘉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2):1839-1841,1876
[目的]分析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为该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1∶10 000地形图、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实地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基于GIS平台和Fragstats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森林景观的格局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森林景观类型面积大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灌丛、针叶混交林、宜林地、落叶阔叶林和非林地。[结论]研究区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表明,保护区景观异质性较高,连通性较好,破碎化程度不明显,各景观组分的面积和比例分布极不均衡,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少数几种组分在景观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9.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分析及破碎化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基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林业基本图(1∶10 000),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支持下,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数等角度对景观格局和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其它硬阔林、马尾松林和格氏栲保存的较为完整,旱地的破碎化程度最高;从总体来说,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景观破碎化程度较小,景观具有较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0年海南石梅湾青皮林自然保护区的Google Earth卫星图片,选取石梅湾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Photoshop7.0.1和Motic Images Plus 2.0ML图像处理分析软件,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数等方面分析该地区的景观格局,着重对保护站两侧的青皮林的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森林景观呈岛屿状分布,西片青皮林破碎化程度远大于东片青皮林;西片青皮林的林中空地面积比例大于东片;东片青皮林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空地,西片青皮林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是坟地。  相似文献   

11.
北京西山风景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风景林景观格局特征,并进一步研究景观格局与人为干扰等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该文以北京西山试验林场为研究区,从3个等级划分风景林景观斑块类型,对每个等级上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数量化分析.得到如下结果:①3个等级上的全景观都属于细粒结构景观.②混交林和白蜡斑块类型分别在二、三级两个景观水平上具有较好的连通性,类型保持完整,对保持生物多样性有一定作用.③在一、二、三级3个水平对斑块形状特征影响较大的因子分别为:风景林自然状态保留程度、游客对风景林的干扰利用特征、林分固有自然属性.④研究区各景观水平上的全景观相对完整.二级斑块类型中未成林造林地和辅助林地相对破碎,针叶林破碎程度最低;三级斑块类型中山杏和元宝枫相对破碎,侧柏破碎程度最低.⑤部分斑块类型(如二级景观水平的针叶林;三级景观水平的油松、侧柏、刺槐)面积过大,分布偏于集中,均匀度较低.可通过调整混交比例,选择适当混交树种等手段,调整斑块类型间的分配比例.⑥保留生态脆弱区的灌木林.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7年黄龙山蔡家川林场1:50000林相图和卫星航片的解译,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头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邻近度指数等方面对该区景观格局和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林地面积最大、最完整,其他景观类型多呈小面积零散分布;苗圃、采伐迹地、未成林地和预备造林地景观组分在景观中的周长比例及斑块边界周长较小,破碎化程度较高;各景观组分的分形维数均较低(接近于1),说明各景观组分斑块边界的褶皱程度较低,整个景观的边界形状较简单;林地的邻近度指数最大,破碎化程度最低,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3.
森林景观动态监测是识别森林生态系统内部功能与结构变化驱动机制的基础。以典型旅游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黄山市为例,以1988、1997、2006、2018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景观转移矩阵、核密度分析、景观指数等方法对黄山市森林景观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景观为黄山市主要景观类型,有林地为优势景观,1988-2018年,有林地面积占比逐渐上升;空间上形成林地亚类镶嵌分布格局;不同年份林地亚类转移以有林地与疏林地之间相互转移为主。2)不同年份海拔与森林覆盖率呈正相关;黄山市大多数乡镇森林覆盖率在75%以上,森林覆盖率<50%的乡镇聚集在以屯溪区、徽州区为核心的中部偏东南区域;1997-2006、2006-2018年林地变化核密度密集区分布广泛,而1988-1997、1988-2018年林地变化分布较为聚集。3)景观水平上,1997、2006年聚合指数呈下降趋势,景观分裂指数呈现升高趋势,景观破碎度增加。类型水平上,有林地1988-2006年破碎度增加,2018年有所下降;疏林地较有林地破碎度更高,且斑块边缘形状复杂化;灌木林地斑块密度较小,斑块凝聚度林地景观类型中最低,分离度最高,1997年后分布区域破碎化、零散化;近30 a非林地中建设用地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呈下降趋势,分布更加集聚。多期森林景观时空变化分析可为黄山市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成都经济区2004年1∶100万土地利用类型图及林相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支持下,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数和分形维数等角度对其景观格局和破碎化程度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景观组分中农业植被面积最大,是整个景观的基质;竹林、竹丛及温带草丛面积较小,呈零散分布;中低海拔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华山松林、柏木林、柳杉林、山杨林等)面积和周长皆小,而边界密度较大,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各景观组分的分形维数均较高,趋于2,表明各景观类型的边界褶皱程度均较高,整个景观的边界形状较为复杂,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该区域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5.
区域森林景观破碎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盆地丘陵区(仁寿县和营山县)和川西地区(道孚县)典型区域的林相图和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林分起源和林种分析,研究了森林景观破碎化特征,针对不同区域景观破碎化的现状,提出了不同区域森林经营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林业用地类型的破碎化和主要植被的破碎化差异均显著;由于人为活动干扰,森林破碎化总体上表现为盆中和盆周地区显著高于川西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合理调控与管理有利于森林景观恢复与景观安全格局的维持。  相似文献   

16.
以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重点区域陕北地区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FLUS模型、Fragmentation模型分析1980-2015年林草景观破碎化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及生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以林地、草地和耕地的景观类型为主,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林草总面积大幅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明显改善了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2)Kappa系数与FOM系数数值均表明FLUS模型精度较高,可适用于未来土地利用情景模拟,利用FLUS模型预测2030年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情况,发现研究区2030年耕地将明显减少,林草面积有大幅增加,建设用地持续扩张;3)空间格局上,景观破碎化呈现以“大核心类型为主导,边界类型集中分布”的特点,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研究结果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林草景观结构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分析长白山林区北部景观格局特征,并以此作为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构建长白山地区整体森林保护格局的依据。基于泉阳和露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林相图,利用Arcgis和Fragstats等软件,从土地利用类型、优势树种和龄组的角度,分析了景观构成要素和森林保护现状,在景观水平和斑块水平上分析了该区景观格局指数特征。结果表明:有林地主导着土地利用类型,森林景观优势明显,研究区整体景观存在破碎化,优势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比较严重;森林景观中各优势树种和龄组景观的优势度较弱,景观连通性较差,树种与林龄结构复杂,景观破碎化更为严重;幼龄林是破碎化最严重的龄组。人为活动对优势树种和林龄组成有着显著的影响,人为干扰是景观破碎化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该区应科学规划城镇化建设,引导作物栽培合理开展,改善景观破碎化现状并建立有效的生态廊道,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