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取棉花4个栽培种陆地棉(Gossypi(?) kirsutz(?)n L.)北农1号,海岛棉(G. barbcdense L.)8163依,中棉(G. Arboreum L.)完县紫杆和草棉(G. kerboceu(?)n L.)金塔品种开花前2天,1天,开花当天,开花后1天的胚珠。观察其表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开花前后这4个棉种胚珠表皮细胞解剖结构上的变化相似。开花当天表皮纤维原始细胞突起,胞内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等细胞器急骤增多,液泡融合增大,大量壁旁体形成。开花后一天突起细胞伸长,内质网及高尔基体极发达,液泡增大占去细胞大部分空间。关于纤维原始细胞的来源,不同棉种有所不同。完县中棉观察到亮细胞分化成纤维细胞,北农一号和金塔草棉则可见亮、暗两类表皮细胞均可分化突起;海8763依则未观察到亮、暗两类细胞分化。暗细胞是由于液泡中电子致密物质酚类物质弥散出来所致。  相似文献   

2.
1989年~1990年选用陆地棉(G.hirstum L.)北农1号品种(BAU No.1)和海岛棉(G.barbadense L.)海7124品种(Hai—7124)为材料,对棉花纤维发育后期的纤维素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的发育还原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纤维素含量逐渐上升。其含量变化高峰期出现的顺序为:还原性糖——纤维素。开花后45天左右(40 DPA~50 DPA)是棉纤维发育后期的一个重要的生化代谢转折期。温度与还原性糖含量的变化率、纤维素含量的变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为 r=0.837~(**)和 r=0.972~(**))。低温对纤维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还原性糖的提供而限制纤维素沉积量的累积的。  相似文献   

3.
2个彩色棉材料的农艺性状和纤维发育特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常规白色棉 3 3B为对照 ,于 2 0 0 0~ 2 0 0 1年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试验站 (临清 )对大田种植的 2个彩色棉绿色棉和棕色棉材料的农艺性状与纤维发育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2个彩色棉材料的营养生长旺盛 ,具有早发早熟的特点 ,但铃重小 ,衣分低 ,皮棉单产仅为对照 3 3B的 5 0 %~ 60 %。彩色棉的纤维品质比对照品种差 ,其中绿色棉的纤维品质最差 ,基本无纺织利用价值。彩色棉的纤维发育过程与对照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 ,表现在 2个彩色棉材料的棉纤维在开花后 3 0~ 40天出现颜色 ,纤维伸长期短 ,伸长速率低 ,次生壁加厚慢 ,纤维伸长与次生壁加厚重叠的时间短 ,这可能是彩色棉纤维品质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棉花纤维的发育可分为初生壁伸长和次生壁加厚两个阶段,两者之间有一个重叠发育过程.纤维素是棉花纤维中的主要成分.在成熟的纤维中,次生壁几乎全由纤维素组成,并具有一定厚度,以满足纺织工业对纤维强度的要求.Hessler等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含量与纤维细度、强度和聚合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0.58和0.77.  相似文献   

5.
1989~1990年选用陆地棉(G.hirstum L.)北农1号品种和海岛棉(G.barbadenseL.)海7124品种为材料,对棉纤维发育后期的纤维素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棉纤维的发育 Mg~(2+),K~+-ATP 酶活性逐渐下降。②Mg~(2+),K~+-ATP 酶活性的最适 pH 值为6.5。Mg~(2+),K~+ATP 酶活性随[Mg~(2+)],[K~+]和[NADH]/[NAD~+]的增大而变大。③Mg~(2+),K~+ATP 酶活性变化与还原性糖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11~*),与纤维素含量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0~(**))。④Mg~(2+),K~+-ATP 酶参与了纤维素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对棉花纤维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选用陆地棉(Go■■■■■■■■■ L.)北农1号品种,取在水分胁迫(干旱)及正常条件下开花前2天,1天,开花当天,开花后1天,2天的胚珠,超博切片电镜观察。正常条件下,开花当天胚珠表皮纤维细胞突起,超微结构变化正常,纤维发育正常。而干旱条件下,开花后1天纤维细胞突起,细胞内变化明显落后于正常条件下的纤维细胞;开花后2天,纤维细胞也已伸长,但液泡化程度较低,液泡较小。并且水分胁迫条件下,使纤维明显缩短、变粗、品质变乱劣。  相似文献   

7.
研究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认识激素对纤维品质的调节效应,为人工调控纤维品质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新疆棉区4个纤维品质不同的棉花为材料,探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及与纤维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IAA、GA3、ZR和ABA的含量大小及峰值出现的时间。新陆早16号在纤维发育前期有较高含量IAA、GA3、ZR和低含量的ABA,表现出纤维伸长速率较高,快速伸长时期较长;在次生壁加厚期ZR峰值出现较早,有利于棉纤维成熟,纤维品质表现较优。02-DB在纤维发育前期较高含量的ABA影响了纤维伸长速率和快速伸长时期,同时后期ZR峰值出现的晚,影响纤维发育,最终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8.
彩色棉纤维发育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棕色和绿色纤维中的色素可用HNO3/乙醇提取,提取液中的色素含量可在412 nm波长下根据吸收值的大小进行估计.在开花后15 d前后,棕色和绿色纤维中的色素已经形成和积累,并在开花后20 d色素含量达到最高值. 棕色纤维颜色发生明显加深的时期是开花后30~35 d,棕色纤维的颜色较稳定,在阳光下甚至有加深的趋势.绿色棉纤维在开花后20 d时纤维出现绿色,之后随着纤维的发育颜色逐渐加深,但在阳光下易退色.在棕色和绿色纤维中纤维素含量明显低于白色纤维,可能是由色素物质的积累所引起.在开花后15~30 d期间,白色纤维细胞的pH值呈快速下降趋势,但棕色和绿色纤维细胞的pH值下降速度比白色纤维细胞明显要慢,在这一时期pH值下降速度的快慢可能与纤维的伸长、次生壁的加厚和色素的形成有关.与白色纤维比较,棕色和绿色纤维品质较差,如:长度偏短,强度偏低,本文对其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陆地棉纤维伸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并做初步功能验证。【方法】以陆地棉李氏超短纤维突变体Li1li1自交后代野生型li1li1和超短纤维突变体Li1li1开花后4 d的胚珠纤维复合体为探针,通过基因芯片筛选优质材料7235棉纤维伸长、次生壁加厚不同发育时期混合cDNA文库,分离出两个在两种材料中差异表达的cDNA序列。【结果】测序结果表明,两个cDNA均为完整的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GhSAMS(GenBank登录号:EF643509),GhNLP(GenBank登录号:EF643508)。RT-PCR分析表明:开花后4 d,GhSAMS、GhNLP在陆地棉李氏野生型li1li1纤维中的表达量低于无纤维突变Li1li1。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在陆地棉基因组中都存在少数拷贝。利用本实验室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和海岛棉海7124培育的140个BC1作图群体,将GhSAMS和GhNLP分别定位在染色体14(D2)和19(D5)上。【结论】克隆了两个棉纤维伸长发育相关基因GhSAMS和GhNLP,推测其高表达阻止纤维伸长生长,为进一步分析功能和用于分子育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棉纤维发育中激素和相关酶活性与棉花品质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棉花纤维发育中激素和相关酶活性对棉纤维品质形成的调控作用.在纤维发育前期,生长素(IAA)、赤酶素(GA3)和玉米素(ZR)有利于纤维的伸长和分化,而脱落酸(ABA)起抑制作用;后期ZR含量影响纤维的粗细和成熟度.在棉纤维发育不同时期蔗糖合成酶(SuSy)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对纤维品质形成的作用不同,在棉纤维初始和伸长发育阶段蔗糖合成酶均有高活性表达,同时在次生壁加厚阶段,其活性变化会影响纤维素的累积,进而影响纤维强度;而POD活性在纤维发育前期含量低,次生壁阶段升高对品质的形成有利.同时阐述了温度对激素和相关酶活性变化及对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大田生长的陆地棉(G.hirstum L.)中16品种植株上的花和棉铃分别应用6种生长调节剂,研究纤维细胞次生壁快速增厚期生长调节剂对纤维细胞次生壁增厚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NAA(20μm)促进纤维伸长,但降低纤维细胞壁厚度,使单根纤维重量降低;GA_3(20μm)、4Pμ-30(μm),多效唑(50ppm)促进了纤维伸长,且增加了纤维细胞壁厚度,使单根纤维重量增加、调节安(50ppm)未增加纤维长度,但降低了纤维厚度,使单根纤维重量降低;缩节安(50ppm)与对照天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棉纤维发育相关酶活性的基因型差异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以纤维比强度差异较大的不同基因型棉花为材料,研究它们纤维发育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为探索改善棉纤维比强度的生理调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棉纤维比强度分属高(科棉1号)、中(美棉33B)、低(德夏棉1号和苏棉15号)3种类型,4个不同基因型的品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棉纤维次生壁加厚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纤维素累积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结果】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次生壁加厚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蔗糖合成酶、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基因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酶活性的大小和峰值出现的时间。科棉1号属高强纤维基因型,棉纤维中与纤维发育相关的酶活性在整个次生壁加厚期高于中、低强纤维基因型,前者酶活的动态变化与纤维素累积快速增长期的协调性好,纤维素累积平缓,纤维比强度增强的幅度大;反之,如低强纤维品种德夏棉1号和苏棉15号,其纤维发育相关酶在次生壁加厚期活性低,纤维素累积快速增长期短,纤维比强度增强的幅度小;美棉33B棉纤维发育相关酶活性、纤维素累积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特征介于上述两种基因型之间。【结论】不同基因型棉花纤维中与纤维发育相关的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该差异可能是导致纤维素累积特性及纤维比强度形成基因型间差异的主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陆地棉品种纤维发育形态学变化,比较棉纤维发育重要阶段的形态学差异.[方法]以新陆中82号、新陆中70号、新陆中38号以及15-1242为材料,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在开花前1 d至开花后1 d的胚珠、发育21和28 d的纤维以及成熟纤维.[结果]随着开花时间的增加,胚珠表皮细胞的突起数量或伸长数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纤维发育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L.)品种百棉1号、中棉所41(对照)的棉纤维整个发育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棉纤维细胞发育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纤维素、POD和CAT等进行了研究,探讨其与棉纤维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质、CAT和POD抑制纤维伸长,促进纤维加厚发育,而可溶性糖与其作用不同,促进纤维伸长,脱水成熟期可溶性糖含量低则表明纤维强度较好,纤维素均匀沉积有利于高比强度纤维的形成。研究可为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棉花四个栽培种纤维发育早期扫描电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陆地棉(北农—1),海岛棉(8763依),中棉(完县紫杆)及草棉(金塔)四个栽培种开花前后的胚珠进行扫描电镜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当天在胚珠脊突处的表皮细胞首先分化突起,随后延至合点端和中部,最后在珠孔端,珠孔附近直到开花后数天未见突起。胚珠表皮细胞在突起前近似矩形或圆形,向外方突起时突起先呈球形,开花后两天伸长成纤维,先端变尖,四天时纤维把整个胚珠包被。观察8月19日开花当天早晨的胚珠,己见表皮有突起,而9月22日开花当天胚珠的表皮细胞则无突起,开花后一天才有突起。四个栽培棉种的胚珠在表皮细胞突起部位的先后和突起的时间上没有区别,但开花后两天突起的纤维,其长短、稀密、粗细等己初步显示各棉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1934年利用八个陆地棉品种进行的研究工作表明:温度对棉纤维品质有着显著影响,其对加厚发育的影响远大于伸长发育。纤维长度只有在伸长期日平均温度低于20℃时才会明显缩短;加厚发育和纤维强度指标与温度关系复杂,虽也有温度愈高强度愈高之趋,但以(?)铃期(?)均温18℃为转折点,低于18℃影响较大,高于18℃影响减弱。断裂长度和胞壁结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相似。  相似文献   

17.
亚麻韧皮纤维细胞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麻纤维是初生韧皮纤维,具有良好的纺织性能.由于亚麻具有二倍体、植株小、基因组小、自花授粉等特点,作为研究韧皮纤维发育的模式植物.亚麻韧皮纤维细胞的发育,经历细胞延长和次生细胞壁加厚两个不重叠时期.形态学上这两阶段是被分界点(the snap point)分开的,分界点以上细胞伸长,分界点以下的细胞次生细胞壁加厚.这两...  相似文献   

18.
3个圆果黄麻品种的纤维发育解剖观察和统计分析表明:(1)纤维组织的数量与株高、茎粗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问次生纤维开始分化时间均在出苗后21d,而停止发育时间各不同.(2)品种间次生纤维结构的数量差异主要是在植株生长的中后期,以纤维细胞数和纤维束数最突出,两者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3)成熟纤维细胞的横径和壁厚达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纤维细胞大小顺序为179,梅峰4号和竹篙麻.纤维细胞从生长分化至成熟约需30d,生长成熟的速度与品种、植株发育阶段和温度有关.细胞壁的增厚率随横径扩大速度而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19.
棉花纤维品质改良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君  马峙英  王省芬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2):4310-4322
棉纤维是优良的、使用最为广泛的天然纤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天然纯棉织物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品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提高棉纤维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棉花遗传育种的重要目标,对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棉纤维发育由4个明显但又重叠的时期组成,包括纤维细胞的起始、伸长(初生壁合成)、次生壁合成和脱水成熟。起始是影响纤维细胞数量的重要时期,而纤维长度和强度的决定发生在次生壁合成期和脱水成熟期。棉纤维发育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由大量的基因参与调控。目前,已经有一些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被报道,包括各种转录因子、参与激素代谢基因、编码细胞壁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基因、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以及参与糖和脂类代谢的基因等。文中对已报道的这些与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为棉花纤维发育及品质改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3种棉纤维长度和衣分存在差异的农大HL1、农大HL2和新陆早49号棉花为试验材料,于花后10,20,30,40 d分别测定铃壳、棉籽和棉纤维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纤维长度,分析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纤维发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棉纤维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棉纤维伸长关键期,较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利于棉纤维伸长发育,而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促进次生壁加厚,利于棉花衣分的提高,进而提高棉花产量;在棉纤维发育进程中,棉铃各器官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铃壳和棉籽中较强的生理代谢能力直接影响棉纤维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