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调查了商洛在中药材发展中中药材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商洛在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商洛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平台的构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高校的科研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使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化、规范化,实现中药材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保障商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1林地种植中药材的重要意义 我国山林面积广大,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为制药工业和出口提供野生原料药材的重要产地。利用林地仿生种植中药材,不仅能解决种植中药材与种植粮食、蔬果争地问题,而且还能为制药工业及出口提供纯天然绿色原料药材,解决了农田种植中药材施用化学农药所造成原料药材农药污染的一大难题;更重要的是在护林、育林的同时,充分有效地利用林地资源,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保证中药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成英支 《现代种业》2005,(6):15-15,50
我国中药材资源由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构成,其中主要是野生动植物。根据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我国有12809种中药材资源,其中有11146种植物,占中药材资源87%:1581种动物,占中药材资源12%;矿物占不到1%。  相似文献   

4.
雷鸣宇 《现代种业》2006,(5):11-11,14
商洛市位于秦岭腹地。由于地跨两域(长江、黄河流域)越两带(暖温带、北亚热带)这一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众多的生物资源。中药材是商洛的特色资源,共有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296种,其中大宗名贵药材20种。蕴藏量2000多万公斤,年收购量450多万公斤,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是我国中药材主产地。商洛市委立足当地实际,在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做出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产业兴市、产业强市、重点发展“药、果、畜”的发展战略,为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那么,怎么才能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任务和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商洛中药现代化发展及GAP规范化种植中存在的“源头”问题,改变中药材生产的种子种苗落后状况,确保商洛地道中药材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我们引进了美国专利技术“发泡式塑料穴盘工厂化育苗技术”,并对其育苗技术进行创新,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应用到中药材工厂化育苗上,为中药材工厂化快繁育苗创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商洛不同中药材种植区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商洛不同中药材种植区耕层土壤的肥力状况,为当地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集并分析了商洛不同中药材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商洛中药材种植区土壤以弱碱性为主;有机质含量范围在1.41~5.43 g/kg,总体含量较低;全氮含量范围在0.04~0.22 g/kg,与分级标准相比其含量明显不足;商洛中药材种植区土壤磷含量丰富,速效磷平均含量达到43.98 mg/kg;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充足,达到Ⅱ级以上标准,而有效锰含量略显不足,在9~20 mg/kg。综合考虑认为,商洛不同中药材种植区土壤有机质、氮素、有效锰含量较为缺乏,应合理加大有机肥料的施用,以保证土壤肥力的均衡,这对中药材的提质增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生产是农副产品生产的特殊形式,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有效地指导我省中药材生产逐步走上产业化、现代化的道路,保护道地中药材资源,实现中药材商品的优质高效,以及尽快达到中药原料的基地化、规模化,利用中药材资源和道地的基地生产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中药材产品,促进中药材产业和中医药开发的现代化、国际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对商洛道地中药材桔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桔梗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和商洛立地生态气候资源条件,结合与商洛桔梗生长发育、产量水平、质量形成有密切相关的气候因子,进行区域分布相似归并,建立隶属函数模型。确定组成地理差异明显、彼此较为独立的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制作商洛桔梗适宜气候区划,分区综合评述,为商洛桔梗道地性形成机理研究及桔梗GAP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基因库,太白山中药材更是久富胜名,以太白山种类丰富的独有的中药材著称。眉县南依秦岭,有着得天独厚的中药材发展优势。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县境内中药材收购门店多达十几家,生意兴隆。随着封山育林等林业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本溪市中药材种植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溪地处辽东山区,境内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是我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其储量及产量均居辽宁首位。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67万hm^2,中药材种植户约2万户。主要种类有五昧子、细辛、月见草、防风、柴胡等。本溪市在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4)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规划:我县是明代中医药学家兰茂先生的故里,中医药学源远流长,野生药材蕴藏丰富,民国时期已发掘74种,1986年普查全县常用中草药已有三百多种,发展中药材产业有一定的名牌效应,特别是“滇润酒业”落户嵩明,更是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县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水利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土壤气候适合多种中药材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白芨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了探明商洛野生白芨的主要药效成分含量,促进商洛野生白芨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以料液比、时间、温度为主要因素,以白芨胶含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云南文山、贵州赤水、陕西商洛三个产地野生白芨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的白芨胶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时间30min、温度80℃,三种产地的野生白芨以商洛野生白芨中白芨胶含量最高,达到1.33g,其中的白芨多糖含量达78%以上,表明商洛地区生长的野生白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河北太行山区野生连翘资源丰富,质量好,属地道中药材。连翘的干燥果实,是常用大宗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作用,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近年来,井陉县加大对连翘资源开发力度,通过对野生连翘进行复壮管理和人工栽植扩繁,初步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野生连翘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22个省(市、区)有蚕桑产业,蚕丝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5。蚕蛹是蚕丝业的主要副产物,我国每年产鲜蛹30万吨以上。蚕蛹是丝绸工业的大宗副产品,为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但由于我国缺乏相应的深加工技术,大量蚕蛹基本上用作饲料和肥料,其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低。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致力于蚕蛹综合利用研究并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营养保健食品、医药化工、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分析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对扶贫产业选择的影响机理,继而以湖北省蕲春县为例,分析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药材产业的扶贫效应.研究发现,资源禀赋能增加地区扶贫产业的比较优势,但也容易陷入"资源诅咒"和"贫困陷阱",扶贫产业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中药材产业具有较好的市场需求,而蕲春县中药材产业也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独特优势的中药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中药材种植生产和质量标准规范化的GAP研究,符合中药现代化及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医之乡”、“中药材之库”的四川,建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并组建成四川省中药种植研究等七大中心,将带动全省中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甘谷县中药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县内中药材种质资源日益减少,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尤为迫切。本文介绍了甘谷县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状况及分布区域,分析了甘谷县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甘谷县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办法。  相似文献   

18.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以根供药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清热利尿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炎、镇静、降压、升血糖、抗休克等药理作用。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加之乱采滥挖,致使野生资源日益枯竭。根据我们近几年试验和实践,现将秦艽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宁夏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宁夏是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曾对宁夏地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利用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并合理开发,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宁夏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指出,目前宁夏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层次低,管理水平落后,影响了宁夏药用植物资源优势的发挥。为了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药用植物的基础性研究,重视对野生药用植物的种群保护;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大力发展本地药材;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地方性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  相似文献   

20.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根入药,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消炎抗癌等作用。近十几年来,由于连年采挖,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蕴藏量锐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开始人工栽培。随着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种植年限的增加、黄芩生态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