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种生产是生产资料的生产,也是养好蚕的物质基础.蚕种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蚕桑生产的发展.特别当前全国正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大好形势下,蚕桑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对蚕种生产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蚕种质量,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制好蚕种提高蚕种质量,是当前蚕种生产者的光荣任务,是实现四化的需要,是蚕桑发展的需要.如何制出优质的蚕种,涉及到饲料管理,养蚕和制种技术,以及各个生产环节是否抓好.从历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要制好蚕种,提高蚕种质量,必须首先抓好饲料管理,提高桑叶质量,同时,饲养好原蚕,但有了优质的种茧有时也不一定能制出优质的蚕种,如在制种技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推行蚕种生产、经营认证制度及蚕种市场逐步放开的新形势下,柞蚕制种生产中如何提高蚕种质量、降低成本和增加制种效益,是蚕种场占领市场、谋求发展的关键.鲁山县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主产区,每年一次的制种效益,直接关系到每个蚕场的命运.为此,我们在制种环节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蚕种质量,加快技术革新,大胆尝试,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近几年,我们在部分蚕场的制种生产中,对关键环节技术进行了革新试验,有效地提高了雌蛾单蛾产卵量、第一夜产卵量和蚕卵孵化率.其中,在鲁山县瓦屋场现已全部采用此项技术,三年内一步一个台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蚕种这一特殊商品要参与市场竞争,其生产单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质量保证,力创名牌蚕种,质量是销售通道上的首要因素.目前,许多蚕种场在农村原蚕区繁育一代杂交种,所生产蚕种的质量颇有差异,其中有蚕品种、桑田管理、饲育水平、重视程度等的区别.笔者认为,提高农村原蚕区蚕种质量尚有许多潜力可挖.现结合近几年在农村原蚕区的制种经验,在挖掘制种和管理潜能方面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2月2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与河池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条例》学习宣贯暨制种技术交流会。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李标站长、潘志新副站长出席会议,河池市蚕种场、总站蚕种管理科、原种繁育科、普种繁育科和河池市蚕种场技术人员共40多人参加会议。座谈中,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蚕种管理科、原种繁育科、普种繁育科和河池市蚕种场技术人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分别从广西蚕种管理条例解读、加强蚕种生产管理、提高蚕种质量和蚕种成本控制等方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加强蚕种质量管理,强化蚕种质量监督检验,控制微粒子病,提高蚕种质量。经四川省丝绸公司党组批准,于1990年6月正式成立“四川省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站”。该站设在四川省蚕业制种公司内,主要负责全省蚕种质量精督检验工作,行使蚕种质量监督检验职能,为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6.
建国前的蚕种业一直为专业场经营,建国后由于农村发展蚕茧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蚕种需求量增加,靠专业场生产蚕种已不能满足蚕茧生产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开始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通过试点,1952年正式建立德清原蚕区种场,从此开创了原蚕区制种的新纪元,至1957年我省原蚕区种场的制种量已超过专业场,确保了蚕种供应,促进了蚕茧生产的发展,进入80年代,原蚕区制种发展更快,全国蚕种生产量中有70%  相似文献   

7.
原蚕生产的目的是生产蚕种,在提高蚕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克蚁单产和公斤茧制种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提高公斤茧制种量,应认真掌握养蚕制种各阶段的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原蚕造卵数,提高发蛾率和单蛾产卵量.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蚕种需求量的增加,我场于1980年开始发展农村原蚕区,使我场蚕种生产量从1979年的4.7万张,发展到1992年春一期生产18万张。目前,我场同时存在四种制种形式,即场内养蚕制种、原蚕区回场制种、原蚕区就地集体制种和原蚕区就地联户联产制种。原蚕区就地制种起步较晚,但效果较好,只要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蚕种产质量。一、就地联户联产制种是一个好形式我场原蚕区大丰县新丰镇裕南村,从1985年起实行就地集体制种。目前一期能饲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故在蚕种生产中加强防微措施落实是生产优质、无毒、低毒蚕种的基础,是决定蚕种场生死存亡的关键。目前蚕种供大于求,蚕农及蚕业管理部门对蚕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而净化的养蚕制种环境越来越难找。面对现实,我们蚕种场加大了防微力度,从思想上提高职工及原蚕点农民防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组织上强化了生产责任制,从技术上制定了一系列的防微措施,层层把关,把防微措施落实到全年的桑园管理之中,贯串于蚕期的始终。因此近3年我场生产76批计52万张蚕种,无一批微毒超标,平均毒率0.22%…  相似文献   

10.
蚕桑生产和茧丝绸行业的正常运作与蚕种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因此蚕种的生产产量和质量十分重要,而蚕种的生产产量和质量取决于蚕种生产的关键技术.文章主要对桑园管理、消毒防病、饲养管理和种茧保护以及制种管理等进行分析,探讨蚕种生产的关键技术,旨在促进地区蚕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我场是四川省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场之一,承担着全省50%原种和10%一代杂交种的生产任务。因此,我场蚕种生产任务完成的好否和所生产蚕种质量的高低,对全省蚕业生产的影响举足轻重。近几年来,我场原种微粒子病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一代杂交种无微粒子病超标;蚕种的成品检验、成品检疫合格率均为100%,杂交率调查合格率均在99%以上。回顾过去几年的蚕种生产与管理,我们坚信加强管理和勇于探索是提高蚕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蚕种生产,越来越重视蚕种质量,而蚕种保护是提高蚕种质量的重要一环.从原蚕饲育到制种的一系列过程中,即使按照合理的技术措施生产了蚕种,如果蚕种保护  相似文献   

13.
齐永红 《中国蚕业》2006,27(3):69-70
蚕种是茧丝绸产业的基础。蚕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制种单位的利益,而且影响茧丝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从源头入手,加强蚕种管理,逐步建立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提高了蚕种质量,加快了蚕种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进程,确保了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1山西省蚕种生产现状1.1蚕种生产山西省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目前全省有蚕种场3个,2005年改制现代化蚕种场1个。全省蚕种繁育能力为30万张,实际生产蚕种为13万张左右,原种生产场有2个,可满足本省饲育原蚕所需。除山西省蚕研所外,均采用了合作制种的形式。全省有蚕种冷库3个,冷藏蚕种的容量为…  相似文献   

14.
蚕种是生产资料。努力提高种质,搞好蚕种生产供应,是加快我区蚕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为了搞好七九年的蚕种生产,现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卢德 《广西蚕业》2011,48(2):41-44
经过多年的蚕种生产实践,总结出蚕种生产的技术管理措施.通过加强原蚕基地建设和桑园科学管理,加强原蚕饲养、种茧保护、制种生产等主要环节的技术措施落实与质量管理,实现蚕种优质和高效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蚕种是蚕桑生产稳产高产的基础,要想蚕桑生产稳定和持续发展,必须努力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因此,我省蚕业主管部门提出了“以质为主,质量并重”的蚕种繁育方针。近年来,我场认真贯彻执行上述八字方针,狠抓原蚕基地建  相似文献   

17.
蚕种质量优劣是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中杂交率是衡量杂交种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是蚕种场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蚕种生产单位以扩展原蚕区繁育蚕种来提高经济效益和解决劳动力的矛盾,给杂交率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场从过去的专业场逐步转向原蚕区饲育就地收茧制种、原蚕区饲育收茧回场部制种和场部自育自制三种生产形式.尽管生产形式多,工作复杂,几年来杂交率不但没有下降,还有所提高.90年省蚕种质量抽样调查平均为99.76%,91年下乡农户跟踪调查为99.84%,92年省蚕种质量抽样调查平均为99.90%,下乡农户跟  相似文献   

18.
我国蚕种场的现状与改革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蚕种生产的特点 养蚕五要素:种、桑、屋、箔、蔟,种排在首位.蚕种,可以说是蚕业生产、蚕业科技进步的核心因子.蚕业行政管理,蚕种的监督管理是重点;蚕业技术推广,蚕种的订购、催青、发放是重点;蚕业科学研究,新蚕品种的选育是重点.  相似文献   

19.
蚕业生产,良种是基础和关键。稳定的原蚕基地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原蚕基地建设,提高蚕种生产水平和蚕种质量是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蚕病防治现状及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阶 《蚕学通讯》2003,23(4):35-37,57
蚕病是养蚕和蚕种生产上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它不仅直接影响蚕农养蚕的收成 ,而且对蚕种场制种和蚕种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达到蚕无病、种无毒 ,提高养蚕与制种的经济效益 ,增强我市蚕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我市主要的传染性蚕病的发病规律、危害、防治现状以及对策等问题提出来 ,与同行学者和专家共同探讨 ,以求形成对传染性蚕病的流行规律及提高防病效果的共识 ,达到减少因蚕病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目的 ,为重庆蚕业发展再作贡献。1 我市蚕病的种类与危害蚕病的种类较多 ,通常以致病的原因可分为传染性蚕病 (由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