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名柏琳,现年29岁,从小就跟随父亲在蜂场,初中毕业后,由于多种原因,使我放弃了计算机专业,走进了饲养中蜂的行列。在父亲的带领下,我翻越了阳明山脉的每座山头和村庄,在林区看到有些村民收集中蜂粗放饲养,可他们不懂养蜂常识,更不知蜜蜂的生活习性,很想有人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于是对我们热情招待,交谈中寻求养蜂技术。多年来,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人向我取经学养蜂。为此,我同父亲商量承包了一块近40  相似文献   

2.
养蜂脱贫共同致富记我的父亲─—陈思明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父亲结识了一位来自江南的杨师傅,通过杨师傅的引导,我父亲毅然走上了养蜂之路。当年秋季,花了三百元钱买了两箱蜜蜂,现已达40箱。对一个初学养蜂者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这三年来,我父亲把所有的...  相似文献   

3.
林清 《中国蜂业》2012,(6X):17-19
<正>"我的父亲是一名养蜂员,养了许多蜜蜂。我小时候,上学之余也帮父亲养蜂,虽然曾多次被蜇过,但我对蜜蜂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养蜂有着浓厚的兴趣。"谈起如何与蜜蜂结下缘分,武汉蜂之宝蜂业有限  相似文献   

4.
<正>家父养蜂40多年,我随父亲养蜂10年,前几年由于没生产蜂王浆,蜂场效益一直不好。虽然椴树蜜大年可挣钱,但碰上椴树蜜小年所赚的钱又赔进去了。正在我想弃蜂转行的时候,我结识了闫会川、杨耀佳二位养蜂师傅,他们劝我不要转行,生产蜂王浆效益很可观。2003年在闫会川、杨耀佳师  相似文献   

5.
我是河南洛阳市宜阳人,今年55岁。40年前我父亲养蜂,我也参与了,对养蜂有所了解。20年前,为了生计,我与伙伴们走南闯北赶花养蜂,积累了  相似文献   

6.
1976年,我14岁,初中毕业就跟随父亲养蜂,至今已有35个年头了.回想这艰难而又甜蜜的养蜂之路,令我感慨万千. 我出生在养蜂世家,祖父早年参加北伐战争,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抗战胜利后,祖父不愿打内战而解甲归田,退出军界,回到老家江西吉安县梅塘乡村,养蜂度日.父亲幼时受到家庭的熏陶,对养蜂十分喜爱.20世纪50年代中期,父亲从江西赣南医学院毕业,响应国家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到江西瑞昌湖区血吸虫重灾区从事医疗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专业养蜂者 ,我的养蜂经历是充满曲折与艰辛的。1985年我嫁到柴河林业局卫星林场 ,父亲陪送我30群蜂。丈夫没接触过蜜蜂 ,很怕蜂螫 ,所以反对我养蜂。我从小受家庭的熏陶 ,酷爱蜜蜂 ,丈夫也就不再阻拦了。为了养蜂 ,我想晚些生孩子 ,丈夫坚决不同意 ,因此生了一个。经过一番艰难曲折 ,蜂群买了回来。丈夫有他的工作 ,我既要抚养孩子 ,做好家务 ,又要管理蜂群 ,其劳累可想而知。由于卫星林场地处张广才岭主峰 ,长年阴雨连绵 ,4年过去了 ,养蜂一直没有盈利。我同丈夫商量回家乡虎林去养蜂 ,丈夫同意了 ,但是婆母坚决反对。受母…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摘抄△我父亲患癌症不幸去世,临终时他对我说:《蜜蜂杂志》是我养蜂的老师,是养蜂的指南,是致富的摇钱树。教我一定要认真勤奋学习。我父亲在《蜜蜂杂志》的辅导下,从一个工蜂、雄蜂都分不清的人成为了一个养蜂模范,先后被评为荆沙市劳模,在生命垂危时又评...  相似文献   

9.
李建国 《中国蜂业》2008,59(1):41-42
一、引进意蜂1954年,我父亲李启东从承德农校买回两群意蜂,丰宁县的养蜂业也就开始了。由于当时没有人会养蜂,我父亲就到书店买了本养蜂小册子,又托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怀念     
<正>2014年6月15日,时值父亲节。当天下所有的子女都向父亲献上美好祝愿时,我的父亲——一个从事养蜂半个世纪,积累丰富养蜂经验与蜜蜂结下不解情结的耄耋老人,却在这一天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给我永远的伤痛。父亲名叫张宗其,20世纪60年代开始养蜂,那时交通不便,购买巢础很困难。父亲想方设法,费尽心思,终于购买到巢础机。从此,我们家便挂起  相似文献   

11.
父亲养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选择养蜂,起初只是出于对蜂蜜的喜爱,更为重要的是,在后来养蜂的过程中,父亲慢慢欣赏到了蜜蜂的那种勤劳奉献和团队自律的精神,这使他热爱上了养蜂。除此之外,养蜂的收入还能使在农忙之余贴补家用,很是不错。记得小时候,我就在来来往往飞行的蜂群中穿行,这对养蜂人家的孩子们来说,已是件很平常的事了。  相似文献   

12.
<正>(续《蜜蜂杂志》 2023年第4期)李龙标老师:您好!我是重庆北碚的王华,是一个养蜂爱好者,更是一个养蜂新手。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蜜蜂,可能受父亲喜欢蜜蜂影响,但父亲养蜂基本没有成功,因为记忆里没吃到自己家的蜂蜜。长大后,19岁参军到了部队,所以,养蜂的梦只能埋在心底。  相似文献   

13.
靳洪印 《中国蜂业》2006,57(9):34-34
我是河北广宗县南李庄村人,一直从事教育工作,35岁那年,父亲给了我1群意蜂,我开始业余养蜂,4年后发展到16群,算起经济帐,只赚蜂不赚钱。父亲养蜂,全县小有名气,养大群、壮群,只养20群左右,养蜂种地两不误,生活过得挺富足。  相似文献   

14.
我父亲从1982年开始养蜂至今已有24年,这期间我们家的每一个人都曾受到蜜蜂的恩惠,也跟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说起养蜂,父亲经历了不少坎坷,第一次尝试养蜂便以失败告终。那时由于条件有限,加上自身经验不足,秋天该给蜂群治螨也不知道,蜜蜂接连不断死亡,父亲毫无办法,只能眼瞅着蜂群所剩无几,一年的辛苦努力就这样付之东流了。父亲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第二年春天,他订阅了《蜜蜂杂志》,又买来了由刘中衡编著的《养蜂》一书。由于父亲善于钻研,很快找出了前一次失败的原因,也从中学了不少养蜂知识。他开始了第二次养蜂。功夫不负有心人,蜜蜂很快…  相似文献   

15.
蜂缘一生     
袁德雨 《中国蜂业》2006,57(11):36-37
从小就与蜜蜂有缘 我从小时候就与蜜蜂有缘,十一二岁时,我跟随做教师的父亲去外地读小学。父亲一边教书,一边还养了十来箱蜜蜂。每当他管理蜂群时,我总是头上罩着一件衣服,从衣缝中观看那飞翔的小生灵,感到特别好玩。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养蜂的基本常识,像摇蜜、防盗蜂、收捕分蜂等,成了父亲的小帮手。后来父亲去省城进修,把养蜂的事交给了我,我高兴地接受了任务。我一边读书一边养蜂,觉得在师生们面前显得特别能干。有的小学生去逗蜜蜂时,我就说蜜蜂要螫你的,把他们都吓跑了。  相似文献   

16.
蜂缘一生     
袁德雨 《蜜蜂杂志》2006,26(2):41-42
我这一生就是与蜜蜂有缘。十一二岁时,我跟随当教师的父亲去外地读小学,父亲一边教书,一边养了十来箱蜂。每当他开始管理蜂群时,我总是头上罩一件衣服,留着一条小缝,从缝中观察那些活泼的小生灵,感到特别好玩。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养蜂的基本常识,像摇蜜、防盗、收捕分蜂等,成了父亲的小帮手。后来父亲去省城进修,他把养蜂的事交给了我。我一边读书一边养蜂,觉得在师生们面前显得有些能干,有的小学生去摆弄蜜蜂时,我以“蜜蜂会螫你”为由把他们吓跑。参加工作后还是与蜜蜂有缘。我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了县农林局,工作35年,直到退休,一辈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杂志帮我走出了困境我是70年代初跟父亲学养蜂的。由于没有理论知识,缺乏养蜂技术,年年越冬死蜂,年年买蜂,连年亏损,造成家庭经济危机,所以养蜂中断了。1983年农村实行承包制,我又开始养蜂,但经济效益很差,蜂群发展也不理想,总找不出原因来。1990年在...  相似文献   

18.
贵刊已从1990年第七期开始连载“数控养蜂法”。我深信,“数控养蜂法”的连载,将对我国的养蜂生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作为一名养蜂者,谨向《蜜蜂杂志》的编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两年前,我在《农民致富之路》一书中看到了一篇介绍黑龙江省养蜂大王杨多福事迹的文章,被“数控养蜂法”五个字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想,养蜂生产能用数来控制,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遗愿     
夏启昌 《中国蜂业》2007,58(1):40-40
一、序曲我的父亲生于1913年的豫西农村,20岁就爱上了养蜂,成为方圆十里八村闻名“的蜜蜂迷”。他结交的朋友无一不是养蜂爱好者。  相似文献   

20.
养蜂趣事谈     
下启昌 《中国蜂业》2007,58(7):44-44
一、买蜂,人不卖;借蜂,说不行我是在1972年夏季第一次养蜂,我的意蜂群大都被蜂螨和幼虫腐臭病给折腾得够呛。当时,村里全场覆没的蜂场不少,很多养意蜂的人都对养蜂心灰意冷。一天晚上,我与父亲商量怎么才能挽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