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喹乙醇属于喹噁啉—1,4—二氮氧化物类的化合物,具有促进畜禽生长和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良好的杀菌力。据报道,喹乙醇是治疗猪禽巴氏杆菌病的理想药物。但喹乙醇在家兔方面的试验及疗效报道尚少。在兽医临床中,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来预防。为此,我们于1986年9月7日~10月5日在本市城丰兔场,以喹乙醇片剂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喹乙醇属于喹恶啉-l,4-二氮氧化物类的化合物,是新型的畜禽促生长剂并具有抗菌作用,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有高度敏感.据报道还是治疗猪禽巴氏杆菌病的理想药物;但喹乙醇在对家兔方面的试验和疗效报道较少.在兽医临床中,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巴氏杆菌所  相似文献   

3.
喹乙醇属于喹恶啉-1,壬-二氮氧化物类化合物,是新型的畜禽促生长剂并具有抗菌作用,据报道是治疗猪禽巴氏杆菌病的理想药物,但喹乙醇在对家兔方面的试验和疗效报道较少。在兽医临床中,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疫菌预防。为此我们于1991年9月7日~10月5日在本镇兔场,用喹乙醇片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了治疗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 喹乙醇具有畜禽促生长和广谱抗菌作用,特别是革兰性阴性菌高度敏感。据报道对治疗猪禽巴氏杆菌病是较理想的药物,但对家兔方面的疗效报道较少。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氏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预防疫苗。我们乃于1990年9月7日~10月5日在平镇兔场,用喹乙醇片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特效疫苗来预防,其防治问题亟待解决。我们于1990年9月7日~10月5日在本镇兔场,用喹乙醇片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治疗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材料及方法 1、药品:河南省周口地区兽药厂生产,每片25mg。 2、病兔:<1>发病兔都是2岁以上的西德长毛兔,未  相似文献   

6.
根据临床、病理剖检,镜检,培养和动物接种为依据,综合各项结果确诊为兔传染性鼻炎(巴氏杆菌病)。治疗结果表明。喹乙醇对本病有良好的效果,将确诊的24只病免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按30毫克/公斤、40毫克/公斤、50毫克/公斤、60毫克/公斤的剂量每日一次口眼,连服2天。结果各剂量治疗组无不良反应。服药后13天用0.4%煌绿溶液滴鼻,每只2—3滴做反应试验,有化脓性鼻炎反应者为阳性,无变化者为阴性。治疗剂量30毫克/公斤和40毫克/公斤组治愈率为33.3%和66.7%、50毫克/公斤剂量组治愈率为100%。喹乙醇属于喹啉-1、4-二氮氧化物类的化合物,是新型的畜禽促生长剂并具有抗菌作用,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有高度敏感。据报道还是治疗猪禽巴氏杆病的理想药物。但喹乙醇在对家兔方面的实验和疗效报道;较少。在兽医临床中,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特效的疫苗来预防,其防治问题丞待解决。为此我们用喹乙醇片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了疗效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为此我们于1990年9月7日—10月5日在本镇兔场,用喹乙醇片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治情况报告如下。流行情况发病免均为2岁以下的西德长毛兔,未进行特异性预防接种临床表现流浆液性,粘液性或性鼻液,经常打喷嚏、咳嗽,有时还有鼻塞性杂音及呼吸困难,严重病例最后可因消瘦而死亡。  相似文献   

8.
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预防疫苗。我们在本镇兔场,用喹乙醇片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了治疗试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药品:河南省周口地区兽药厂(项城)生产,每片25mg。  相似文献   

9.
第一讲 兔传染性鼻炎的防治 兔传染性鼻炎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前也称兔败血杆菌病,兔败血巴氏杆菌病。 一、诊断要点 1.本病在秋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可达20%~70%。发病率同卫生状况、兔只抵抗力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力有关。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而传播。  相似文献   

10.
<正>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家兔中较常发生。临床症状表现以全身性败血病、传染性鼻炎、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和生殖器官感染多见,是严重危害养兔业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本人结合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谈谈兔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希望把养殖户的损失降到最低。1病原本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细小短杆菌,美蓝染色呈两极染色。  相似文献   

11.
兔巴氏杆菌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临床症状表现为败血症、传染性鼻炎、流行性肺炎等,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对兔巴氏杆菌病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养兔场科学防控巴氏杆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免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疫苗用于预防。我们于1992年9月用喹乙醇片(每片25mg)对某兔场自然发病的兔进行了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一、临床特征:病兔为2岁以上西德长毛兔,流浆液性、粘性、脓性鼻液,经常打喷嚏、咳嗽,有时有鼻塞性杂音及呼吸困  相似文献   

13.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病的总称,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兔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别易感,并存在若干临诊类型,其中有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丸炎、脓肿以及全身败血症等。  相似文献   

14.
<正>兔巴氏杆菌病又称传染性鼻炎,多为FO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是兔病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对2~6月龄仔兔危害最大。多发生于早春及晚秋季节。病原由病兔的分泌物、排泄物如唾液、鼻液、粪、尿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  相似文献   

15.
巴氏杆菌病是家兔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症传染病。此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传染性鼻炎、兔清水症。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该病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秋两季是本病发病高峰期,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不同品种、年龄的家兔均可感染,主要侵害2~6月龄家兔,可引起大批家兔发病和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死亡率高达80%~90%。不仅给养兔户带来巨  相似文献   

16.
兔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细菌性传染病,是兔子中最普通、最严重、几乎影响全身组织的细菌性疾病之一。2006年6月27日,郑州某兔场引进青紫蓝兔100只,于当天晚上运输回郑州,次日凌晨发现兔子发病,至早晨死亡39只,死亡率达39%。为了弄清兔子死亡的原因,笔者等对这批兔子进行了病理剖解和实验室检查,最后确诊为兔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7.
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兔巴氏杆菌病临床上以出现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全身性  相似文献   

18.
兔细菌性传染病的临床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健 《养殖技术顾问》2009,(12):138-138
1兔巴氏杆菌病 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出血性败血症变化为主,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由于病原感染部位不同,而出现败血症、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丸炎和脓肿等病症。  相似文献   

19.
<正> 兔巴氏杆菌能引起家兔败血病、传染性鼻炎、斜颈病、地方性肺炎、结膜炎、脓肿以及子宫炎和睾丸炎等病状。1981年1月初,在某试验兔场3只死亡兔剖检的病变主要在小肠和胃。经微生物分离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  相似文献   

20.
巴氏杆菌病是家兔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症传染病。此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传染性鼻炎、免清水症。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该病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秋两季是本病发病高峰期,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不同品种、年龄的家兔均可感染,主要侵害2~6月龄家兔,可引起大批家兔发病和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死亡率高达80%~90%。不仅给养兔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养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