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稻米》2010,(6):5-5
<正>挂靠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9月第三次通过农业部组织的"双认证"复评审。"双认证""2+1"复评审,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20-22日,由5位专家组成的农业部双认证专家评审组,对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资质认定和机构审查的双认证复查评审。  相似文献   

3.
计量认证是我国通过计量立法,对凡是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审查认可(验收)是政府质量管理部门对依法设置或授权承担产品质量检验任务的质检机构设立条件、界定任务范围、检验能力考核,最终授权(验收)的强制性管理手段。通过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的检验机构可依法为行政、司法、仲裁机关和社会公益活动、经济或者贸易关系人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权、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资质认定的唯一法定茶叶检验机构。中心拥有一流的专业技术队伍,其中高、中级职称技术人员占88%。中心拥有检测用房1800m2,  相似文献   

5.
许爱霞 《园艺与种苗》2019,(4):42-43,46
在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检测分析过程中,由于分析的农药种类多且样品基质成分复杂,易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结合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从影响检测结果的“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简讯     
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通过“双认证”复查评审验收根据农业部农质办函(2005)80、87号文,2005年12月8~10日,由五名国家级评审员组成的评审组,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承建的“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了授权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五年到期复查现场评审。评审期间,评审组采用听、问、查、看、考等多种形式,对“中心”质量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以及与新评审准则的符合性进行了全面考察。评审组认真听取了中心2000年10月首次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农业部机构审查认可以来检测工作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的介绍;认真审…  相似文献   

7.
新闻集锦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颁布 根据《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和《关于公布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精神,为做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运行监测和服务工作,农业部、国家计委等8部门研究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1年6月施行。  我国将实行定量包装商品标志 据悉,我国将开始实行印有“C”形的定量包装商品标志。拥有此标志的商品,消费者无须担心“缺斤短两”现象发生。日前公布的首批可开展评…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农业质检机构面临着仪器设备配备不足、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的需求不相符合。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为例,提出以下措施;改善仪器设备条件、引进高水平紧缺型人才、强化检测人员素质以及定期开展质量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措施,以提升检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安全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07年筹建,2010年正式成立运行。系依法设立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非独立法人检验机构。中心长期致力于农药残留、药效、环境影响的研究与检测,2010年年底,获得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药效、生态毒理及环境归趋四项试验单位资质,并于2015年8月再次获得该四项资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290号)。目前中心团队由54人组成,拥有面积近3000m~2的实验区和办公区,拥有固定资产2500余万元,大中小型各类仪器设备300多台套。  相似文献   

10.
正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安全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07年筹建,2010年正式成立运行。系依法设立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非独立法人检验机构。中心长期致力于农药残留、药效、环境影响的研究与检测,2010年年底,获得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药效、生态毒理及环境归趋四项试验单位资质,并于2015年8月再次获得该四项资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290号)。目前中心团队由54人组成,拥有面积近3000m~2的实验区和办公区,拥有固定资产2500余万元,大中小型各类仪器设备300多台套。  相似文献   

11.
张玉军 《北方水稻》2010,40(4):44-46
通过几年来生产实践,阐述建三江分局水稻旱育秧田的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规范化建设、智能化监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模式化栽培体系,总结和探索黑龙江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生产的成功经验,以便在寒地水稻育秧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从水东芥菜的环境选择、栽培时间、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几个方面介绍水东芥菜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对水东芥菜的生产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推进标准化生产的深远意义,阐述实施热作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提出推进热作标准化生产的有关建议:完善标准,为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依据和指导;创新机制,提升标准化生产组织化水平;加强指导和服务,推进标准化生产水平;重视培训,建设标准化生产队伍;标准化生产与热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相结合;建立农业标准化信息网络;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  相似文献   

14.
白术为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湖南省平江县已有400多年的白术栽培历史。对平江白术的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及贮存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为平江白术产业的规范化栽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A simple marker was fabricated for the purpose of rapidly labeling tubers that are to be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amount of peel loss. The effect of tuber size and shape on quantity of peel removed,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continuous in-plant monitoring of peel loss, is discussed. A standardized peel removal testing procedure for plant use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6.
综述近年来我院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依法治档,规范处于改革过程中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事业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总结湛江农垦在落实一事一议惠农政策的做法和体会:一要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提高顶层设计能力;二要强化宣传,抓好培训,增强项目执行能力;三要理清思路,分清职责,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四严格执行民主议事程序;五强化项目管理,务求项目实效。  相似文献   

18.
马雷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3):121-124
为了促进我国啤麦生产种植的管理规范化和大规模工业化发展,本文分析了法国啤麦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供我国相关领域借鉴参考。法国是世界最大的酿造大麦生产国,也是向我国出口啤酒大麦的三大国家之一。法国啤酒大麦的生产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管理体系,从品种的选择、生产过程的监控到产后销售储运都有严格的管理办法。基于这套完整的对啤酒大麦的管理、考核体系,法国啤酒大麦的生产、销售质量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借鉴法国啤酒大麦质量管理的方法扣经验,对于提高我国啤酒大麦的质量,实行啤麦自给降低市场风险和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无线数据通信方式具有设计简便、低成本、可靠性高等优点,能够为农业空间分布信息获取、处理、控制过程的数据传输提供优化解决方案。依据无线数据通信范围和农业应用任务方式,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别介绍作业数据远程服务、农用车辆调度管理方面的无线广域应用,大型喷灌机灌溉管理、农场作业管理方面的无线局域应用,以及在智能农机系统部件通信、农业机器人操控、农产品及禽畜识别管理方面的无线个人区域应用,分析了目前最热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农业环境监测和动态跟踪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Since predicted changes in climate will modify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patterns, there are concerns about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these changes on agricultural drought and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 agricultural drought is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rainfall, soil characteristics, crops, and reservoir water supply and may be defined as the imbalance of water circulation in paddy and water environments. In particular, soil moisture and water supply for reservoir demand are the most direct and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agricultural drought events. In the past, conventional drought management approaches based on climatic a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have been the primary tools used for measuring drought severity. Because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and multiple impacts of drough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ools to determine the onset, severity, spatial extent, and end of the drought conditions. Improved and available data for mapping and monitoring of this phenomenon are also needed.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drought management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drought monitoring based on the ability to assess current conditions and provide improved tools to adapt and mitigate the impacts of future changes. In this article, a methodology is developed to support the risk-based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volved in agricultural drought management using the following four strategies: drought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drought forecast and outlook, drought countermeasures, and drought record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