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评价农药对蚯蚓的生态风险提供基础数据,采用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新烟碱类和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滤纸法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氯噻啉和噻虫啉5种新烟碱类药剂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0.0089(0.0075~0.010)μg·cm^-2~0.44(0.34~0.56)μg·cm^-2(48h结果),噻虫嗪对蚯蚓的LC50值在24h和48h均大于62.91μg·cm^-2;阿维菌素、依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种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4.52(3.71~5.50)μg·cm^-2~22.76(18.68~27.73)μg·cm^-2(48h结果)。人工土壤法测定结果表明,5种新烟碱类药剂(除噻虫嗪外)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1.54(1.43~1.71)mg·kg^-1~17.29(16.44~19.41)mg·kg^-1(14d结果),噻虫嗪对蚯蚓的LC50值在第7d和14d均大于1200mg·kg^-1;3种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27.93(26.04~29.81)mg·kg^-1~175.33(162.82~188.91)mg·kg^-1(14d结果)。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吡虫啉、啶虫脒和烯啶虫胺对蚯蚓属于中毒级,其他的药剂对蚯蚓属于低毒级。  相似文献   

2.
铜和汞对蝌蚪联合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铜和汞共存对泽蛙蝌蚪的联合毒性。Cu^2 对泽蛙蝌蚪的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201、0.138和0.118mg.L^-1,Hg^2 对泽蛙蝌蚪的24h、48h、96h的LC50分别为0.135、0.112和0.103mg.L^-1。Cu^2 和Hg^2 共存对蝌蚪联合毒性的24h、48h和96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082、0.166和0.322,皆大零,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毒死蜱、对硫磷及马拉硫磷为供试农药,以斑马鱼、剑尾鱼、麦穗鱼及太阳鱼为供试生物,研究了3种农药对4种鱼的急性毒性,4种鱼肝细胞色素P450对3种农药的脱硫代谢作用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对于上述4种鱼的96hLC50分别为1.94、0.171、0.0273、0.0681mg·L^-1;对硫磷为2.6、0.0559、1.78、1.02mg·L^-1;马拉硫磷为7.07、0.907、6.03、0.172mg·L^-1。4种鱼肝脏P450对于毒死蜱代谢的Vmax/Km值分别为1.67×10^4、2×10^4、5×10^4、2×104min^-1;对于对硫磷代谢的Vmax/Km值分别为2×10^4、5×10^5、1.11×10^5、1.43×10^5min^-1;对于马拉硫磷的值分别为5×10^3、5×10^4、2.5×10^3、1.67×10^4min^-1。96hLC50值与Vmax/Km值大体呈负相关,其中毒死蜱的相关性较弱,对硫磷及马拉硫磷的相关性较强(R^2值分别为0.2181、0.8490、0.5102)。研究结果说明P450在鱼类耐药性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静水式鱼类急性毒性测试法,分别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仔鱼和稚鱼为受试对象,通过六价铬的急性毒性试验,获得24、48、72、96 h相应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比较了六价铬对黄颡鱼仔鱼和稚鱼的致毒敏感性,计算了六价铬对黄颡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并对六价铬对于黄颡鱼急性毒性等级进行了评价。旨在通过开展我国本土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获得相应的毒理学数据,为推导符合我国生态分区特点的水质基准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3±2)℃条件下,六价铬对黄颡鱼仔鱼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8.32、21.99、17.70、15.79 mg.L-1,而对黄颡鱼稚鱼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138.5、88.36、68.55、57.98 mg.L^-1,说明黄颡鱼仔鱼对于六价铬毒性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稚鱼。六价铬对黄颡鱼仔鱼和稚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579、5.798 mg.L^-1,依据急性毒性结果和鱼类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六价铬对于黄颡鱼毒性等级属于中等毒性。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已经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严重抗性,为筛选应急防控特效药剂,采用浸叶法研究了国家农业农村部推荐用于草地贪食蛾应急防控药剂清单中的7种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甘肃种群3龄幼虫的室内防效。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 000倍液、5 000倍液和2%甲维盐乳剂2 000倍液、 4 000倍液处理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杀虫活性最好,药后24、48 h的校正防效均为100%。其次为0.5%苦参碱水剂300倍液、10%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48 h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2.86%、88.73%、88.57%。生物源农药8 000 IU/u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倍液处理速效性稍差,72 h后校正防效仅为43.28%;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1 500倍液处理48 h的校正防效均不足30%,表明草地贪夜蛾可能对该药产生严重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药浴方式,研究了一种新型消毒剂——聚六亚甲基双胍对凡纳滨对虾受精卵、无节幼体、幼虾、成虾的毒性及饵料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h的LC50为64.1mg·L^-1和31.13mg·L^-1,安全浓度Sc为2.20mg·L^-1;聚六亚甲基双胍对凡纳滨对虾成虾24、48h的LC50为66.17mg·L^-1和32.16mg·L^-1,安全浓度Sc为2.28mg·L^-1,为了保证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性,聚六亚甲基双胍的用量应控制在0.5mg·L^-1之内;聚六亚甲基双胍在125mg·L^-1浓度内对受精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0.5mg·L^-1浓度以内对无节幼体的变态率无明显影响。聚六亚甲基双胍对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表现出了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对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不产生抑制的最高浓度为5mg·L^-1;聚六亚甲基双胍对球等鞭金藻48、96、144h的EC50为27.01、34.95mg·L^-1和33.14mg·L^-1;亚心形扁藻为34.65、28.73mg·L^-1和20.57mg·L^-1,聚六亚甲基双胍对两种藻类的安全浓度分别3.5mg·L^-1和2.9mg·L^-1,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对亚心形扁藻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锡兰肉桂丙酮粗提物对皮氏叶螨的毒力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锡兰肉桂丙酮粗提物对皮氏叶螨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处理后24h LC50值为3.5642mg/mL,其6.67mg/mL、4.44mg/mL、3.34mg/mL对皮氏叶螨的48h和72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45%和98.84%、85.23%和90.70%、81.82%和87.21%;5.0μg/mL、4.0μg/mL、3.0μg/mL、2.0μg/mL和1.0μg/mL浓度下锡兰肉桂丙酮粗提物对皮氏叶螨酯酶、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大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畜禽粪便养分含量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样并分析了我国20个省(市)主要畜禽粪便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畜禽粪便中养分含量变异很大,鸡粪和猪粪的氮(N)、磷(P2O5)、锌(Zn)、铜(Cu)含量明显高于牛粪和羊粪,而钾素(K2O)含量相当。鸡粪中N、P2O5、K2O、Zn、Cu平均含量分别为2.08%、3.53%、2.38%、306.6mg·kg^-1和78.2mg·kg^-1;猪粪中分别为2.28%、3.97%、2.09%、663.3mg·kg^-1和488.1mg·kg^-1;牛粪中分别为1.56%、1.49%、1.96%、138.6mg·kg^-1和48.5mg·kg^-1;羊粪中分别为1.31%、1.03%、2.40%、88.9mg·kg^-1、23.5mg·kg^-1。按照德国腐熟堆肥的标准,鸡粪中Zn、Cu的超标率分别为27.1%和15.3%;猪粪中Zn、Cu的超标率分别为62.5%和70.0%;牛粪中Zn、Cu的超标率分别为3.8%和9.6%;羊粪中Zn、Cu不超标。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鸡粪、猪粪、牛粪中P2O5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65.7%、93,7%和52.0%;鸡粪、猪粪、牛粪、羊粪K2O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138.7%、54.8%、71.9%、50.9%;鸡粪和猪粪中Zn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92.1%和383.5%,猪粪含Cu量增加近12倍。畜禽粪便的电导率(EC)值主要集中在50~150mS·cm^-1,pH主要集中在7.0—8.0。这一研究为畜禽粪便的安全合理施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态的安全性,运用评价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和双八、十烷基季铵盐(C8-10)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3种水生生物(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毒性。结果表明,在0.05~0.5 mg.L-1的浓度范围内,1227、C8-10对斜生栅藻的毒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处理浓度的增大抑制效应增强,0.5 mg.L-1C8-10对斜生栅藻具有杀灭作用;同时1227、C8-10与斜生栅藻还存在时间-效应关系,处理后抑制率随时间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72 h时抑制率最高。1227和C8-10对斜生栅藻96 h的EC50分别为0.109、0.103 mg.L-1,对大型溞的48 h LC50分别为1.56×10-2、1.45×10-2mg.L-1,对斑马鱼的96 h LC50分别为2.36、2.19 mg.L-1。C8-10对3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均高于1227,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溞和斑马鱼的致死率(LC50)均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浓度cd处理下,两种生态型水蜈蚣的生长和对cd的吸收和富集特性。结果表明:(1)在2mg·kg^-1Cd处理时,Cd对两种生态型水蜈蚣生物量的影响较小。之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两种生态型水蜈蚣生物量均呈降低的趋势,且差异显著。在200mg·kg^-1Cd处理时,矿山生态型水蜈蚣死亡,而非矿山生态型仍能维持一定生长,表现出较强的cd耐性。(2)在高浓度cd处理下,非矿山生态型水蜈蚣比矿山生态型具有更强的Cd富集能力。在2、10、50mg·kg^-1Cd处理时,两种生态型水蜈蚣Cd含量和积累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在200mg·kg^-1Cd处理时,非矿山生态型水蜈蚣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分别达到498.66mg·kg^-1和1016.09mg·kg^-1,积累量分别为86.00μg·pot^-1和123.82μg·pot^-1,具有较强的cd富集能力。(3)在不同浓度Cd处理下,两种生态型水蜈蚣地上部富集系数均大于1,表现出较强的cd富集能力;矿山生态型水蜈蚣转移系数最大值为0.55,非矿山生态型为0.53。两种生态型水蜈蚣对cd均有一定的富集特性,而在高浓度Cd处理时非矿山生态型水蜈蚣的cd富集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1.
以化粪池粪便污泥为对象,研究温度在25~45℃条件下,分别投加0.01%的有效微生物(EM)和多功能复合微生物制剂(MCMP)对粪便污泥厌氧消化减量及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EM和MCMP强化粪便污泥厌氧消化挥发性固体(VS)的减量有重要影响,分别投加0.01%的EM和MCMP的两试验组的VS的去除率均表现为35℃时最好,45℃时次之,25℃时最差,且各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过20d反应,35℃时,投加0.01%EM的处理(E-T35)的VS去除率为39.04%,分别比25℃(E-T25)和45℃(E-T45)时高21.57%和6.90%;投加0.01%MCMP的处理(M-T35)的VS去除率为42.04%,分别比25℃(M-T25)和45℃(M-T45)时高20.16%和8.59%。至20d反应结束,两试验组各处理累积产气量大小分别表现为E-T35(14220mL.L-1)〉E-T45(11819mL.L-1)〉E-T25(7607mL.L-1)、M-T35(17695mL.L-1)〉M-T45(9065mL.L-1)〉M-T25(7430mL.L-1)。由此可见,EM和MCMP强化粪便垃圾厌氧消化减量并同时提高沼气产量的较佳温度为35℃。  相似文献   

12.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哈夫尼菌降解毒死蜱的条件,并建立了降解模型。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以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哈夫尼菌降解毒死蜱的最优条件为:蔗糖浓度0.31%,毒死蜱初浓度51.33mg·L-1,培养温度30.7℃,在该条件下理论预测毒死蜱降解率可达74.7%。通过假设和验证,得出哈夫尼菌降解毒死蜱为一级动力学模型,哈夫尼菌能水解毒死蜱P-O键,属一级酶促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以太阳光为光源,利用玻片药膜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浓度、水质硬度、pH和共存离子等因子对阿维菌素乳油、水乳剂和微乳剂3种液体剂型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阿维菌素液体剂型光解率随光照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在试验初始浓度范围内,3种阿维菌素制剂光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与药液浓度呈负相关。在不同浓度、pH、共存离子条件下,阿维菌素的光解速率均表现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pH对单一剂型光解有较大影响,而共存离子对其影响作用较小。在不同浓度硬水条件下则表现为随水质硬度增加,微乳剂半衰期减少,水乳剂和乳油略微增大,在蒸馏水下的半衰期为微乳剂〉水乳剂〉乳油,而在684mg·L-1硬水时半衰期为水乳剂〉微乳剂≈乳油。相比于乳油,微乳剂和水乳剂光解速率较慢,可以有效延长阿维菌素持效期,进一步提高阿维菌素在田间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纸床培养,研究在不同浸种时间下,不同浓度的10nmTiO2悬浮液对油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时间为2h的各指标表现最显著,最适合作为纳米TiO2对油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影响的浸种时间。浸种2h纳米TiO2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抑制率与纳米TiO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浓度的对数作线性回归得出,IC20分别为1907、619.0、1039mg·L-1;总长、芽长、根长、总重、芽重、根重的激活率与纳米TiO2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通过线性回归方程得出总长、芽长、根长、总重、根重的EC20分别为99.77、404.5、55.46、6918、2187mg·L-1。对各指标影响的敏感性大小为: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根长〉芽长。因此,油菜发芽率与根长可以作为评价纳米TiO2生态毒性效应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13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QACS,烷基链长度CL=8~18)对两种淡水藻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3种QACS对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96h-EC50分别在0.108~9.472mg·L-1和0.085~12.188mg·L-1之间;且随着烷基链长度CL的增加,取代基相同的QACS对两种淡水藻的急性毒性逐渐增大。抛物线模型较线性方程能更好地拟合QACS的急性毒性参数lg(1/EC50)与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以及与烷基链长度CL之间的关系,且对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拟合趋势相同,可为预测类似化合物对淡水藻的急性毒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不同的提取溶剂和使用量,就水体中毒死蜱和TCP残留提取的效果及不同的流动相组成和比例对毒死蜱和TCP测定的影响,建立了水体中毒死蜱及TCP的HPLC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水体中毒死蜱和TCP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酸乙酯,提取次数为2次,用量分别为50和30mL。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或乙腈:水=90:10,流速1mL·min^-1;紫外检测波长300nm。当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时,毒死蜱和TCP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4和3.6min;当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时,其保留时间分别为5.6和2.5min。毒死蜱和TCP的检出限分别为0.5和0.15ng。当毒死蜱和TCP在水中的添加浓度为0.01~5mg·L^-1时,标准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1.4%-105.1%和90.6%~105.4%,变异系数分别为0.99%~4.12%和0.29%~9.33%。水样中毒死蜱和TCP的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2和0.6ng·mL^-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酸-超声联合预处理稻草对其化学组成以及糖化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酸预处理法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稻草相比,经酸-超声波处理的稻草其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最高分别减少了64.46%、62.19%,纤维素含量最高则上升了73.20%,而酸处理的稻草相应数值只能达到56.72%、59.90%及53.41%。同时分别对两种方法的稻草糖化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得出两种方法的稻草最佳糖化条件均为:pH值为4.8,温度为45℃,酶浓度为20mg·g-1。在该条件下,对于酸一超声波预处理稻草,在糖化108h以后还原糖浓度稳定并达到最大值26.4g·L-1,而对于酸预处理稻草,在糖化120h以后还原糖浓度才稳定并达到最大值26.2g·L-1,且前者能比后者产生更多的葡萄糖以及更少的木糖,更有利于提高后续酒精发酵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