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采用21个雷山银球茶茶样作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主要品质特征生化成分测定和茶叶感官审评。试验结果得出:所测茶样的直径均符合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准,76.2%茶样净重符合雷山银球茶地方标准;样品感官审评总分在84.6-90.4分之间,平均值为88.14分,滋味上体现出茶汤鲜、浓的品质特征;主要品质特征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含水量4.21%、水浸出物55.15%、茶多酚17.35%、游离氨基酸4.70%、酚氨比3.69、咖啡碱2.19%;水浸出物含量优于国家绿茶标准;含水量控制较好,利于贮存;其品质特征成分体现出一定的高水浸出物、高游离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特点。本文从感官品质和品质特征成分上对雷山银球茶推广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比较5、10、15年陈不同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等老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咖啡碱、茶氨酸、茶黄素等成分的含量.检测发现,5年以上的陈年老茶中,白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总体最高,其次为乌龙茶,红茶最低;咖啡碱、茶氨酸含量均表现为白茶最高,红茶次之,乌龙茶最低;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总体高于白茶、乌龙茶,且储藏时间越...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安全、质优的银杏叶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然阴干和常规红茶加工工艺为对照,对银杏叶鲜叶进行冷冻预处理,参照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成银杏叶茶;对样品茶分别进行主要品质因子总黄酮含量、银杏酸含量的分析,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自然阴干银杏叶银杏叶黄酮含量远大于其他加工工艺的银杏叶产品;其次是冷冻后发酵2h银杏叶红茶,以常规发酵4h的银杏叶红茶银杏黄酮含量最低。三种加工工艺银杏叶茶银杏酸含量,以自然阴干银杏叶银杏酸含量最高,其次是常规发酵银杏叶红茶(2h),冷冻后发酵银杏叶红茶(发酵2h)银杏酸含量最低。冷冻后发酵银杏叶红茶的香气和滋味优于常规发酵银杏叶红茶,而自然阴干银杏叶红茶成品香气闷,滋味有青腥味。【结论】冷冻后发酵工艺可降低银杏叶中的有毒成分银杏酸的含量,改善银杏叶茶的口感和风味;冷冻后发酵工艺与自然阴干银杏叶茶相比,银杏叶茶中的黄酮含量有所降低,但高于传统红茶工艺制作的银杏叶茶。  相似文献   

4.
以五指山茶园茶为对照,对五指山野生茶制得红茶、绿茶的主要生化品质成分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进行分析检测,同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五指山野生红茶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质量分数均高于五指山茶园红茶,生化品质优异,且茶汤油亮、滋味甘甜浓醇、香气持久,有奶蜜香,具备优质红茶特性。五指山野生绿茶茶多酚、茶氨酸质量分数高于五指山茶园茶;茶多糖质量分数低于茶园茶,但因茶氨酸质量分数较高,弥补了茶多糖质量分数低的不足;茶汤鲜爽、甘甜,带花香气且香气持久,具备优质绿茶特性。五指山野生茶制得的红茶和绿茶,感官审评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参加"中国茶文化国际检定"之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对中国茶感兴趣已经有十年之久了。起初是因为我的工作与红茶有关,所以开始对红茶感兴趣,并学习了一些有关红茶的知识。至于中国茶方面,我只是泛泛地知道中国茶在制造工艺上的主要分类及其代表茶叶。因为我一直从事与茶有关系的工作,所以从红茶到日本茶,  相似文献   

6.
用夏秋茶原料制作红茶,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红茶消费需求,又能促进夏秋茶生产,提高茶叶生产整体效益。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利用茶叶加工技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方法提高夏秋红茶品质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提高夏秋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茅山茶区现有白化茶品种的夏、秋季鲜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夏、秋季鲜叶在相同加工工艺下形成的红茶品质.结果表明,茅山茶区现有白化茶品种的夏、秋季鲜叶均可加工成适合当地消费者要求的柔性红茶;但用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白化茶鲜叶加工的红茶在品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夏茶优于秋茶,黄金芽品种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8.
茶市新动向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句俗话,道出了茶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在江苏苏州,茶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如今,"茶颜"悄然换色,绿茶一统江湖的局面不再,红茶等发酵茶大行其道,一股"新茶风"正悄然向我们袭来。"茶颜"换色:红茶悄然崛起"过去苏州人是不喝红茶的,喝的  相似文献   

9.
周坚  廖万有  丁勇  黄建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14-6915
主要研究了祁红超微茶在食品、饮料、冷制品及粮食制品等方面的应用开发。现已确定咖啡红茶、柠檬红茶、纯麦红茶、牛奶红茶等固体饮料配方;在月饼、面包、饼干、冰淇淋、蛋糕及面条等食品加工中,以适时、适量、适当方式添加祁红超微茶,使茶食品不仅具有"祁红"的营养与风味,而且还能防腐、抗氧化,有效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在湖南,有一只见过世界的"金毛猴",有一杯被端上美国国宴的红茶——臻溪金毛猴红茶.它如一粒火种,点燃湖南红茶的希望,引领湖南红茶重铸昔日辉煌. 臻溪金毛猴红茶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茶集团")四大品牌"臻溪"所属产品之一,目前由其全资子公司湖南省湘茶高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湖南省湘茶高科技有限公司在整合湘茶集团基地、品牌、原料、科研、加工、渠道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基础之上,利用科学技术及茶叶大数据,通过工艺的传承和革新,以臻溪金毛猴红茶为标杆,引领"湖南红茶"品牌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棉花生产形势分析,指出粮棉争地是棉花生产徘徊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粮棉碰撞系数的概念和指标。对不同熟制地区粮棉碰撞系数的研究认为,发展棉田多熟种植是解决粮棉矛盾的有效途径。从今后棉花生产区域布局讲,认为在主攻新疆棉区棉花生产的前提下,应通过套种稳定黄淮海棉区棉花播种面积,适当消减粮棉矛盾突出棉区的棉花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生猪生产50多年发展情况和粮食生产情况进行比较,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前生猪生产的波动曲线和粮食生产的波动曲线极其相似,说明生猪生产与粮食产量有极大的正相关性;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猪生产的波动曲线和粮食生产的波动曲线发生偏差,具体是生猪生产的增长速度快于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说明前期粮食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后期粮食是基础,其它原因如政府职能的转变、科技进步的贡献、市场机制的引入等对生猪生产的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抓住饲料粮生产的同时,要做好其它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生产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2007—2015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面板数据,构建粮食生产投入、产出和外部环境要素指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我国各区域的粮食生产效率,重点研究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测度经济和社会等外部环境要素对粮食生产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投入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以及剥离外部环境要素后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化特征和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从每个环境指标的单项影响看,同一环境要素对不同功能区的各投入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有差异。从环境要素指标的总体影响看,经济和社会等外部环境要素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的作用强度小,对粮食主销区的粮食生产效率作用强度大。但是影响方向相反,粮食主产区剥离环境要素后粮食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主销区剥离环境要素后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由此,决定了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的要素配置效率的差异。因此,建议根据外部环境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结合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制定差异化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安康市烟草集约化生产的组织管理模式,并对该市烟草集约化生产和分散生产方式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烟草集约化生产比分散生产更具优越性,平均增效434.9元/667m2,且便于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5.
粮食生产能力是稳定区域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粮食生产条件的变化,全国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分化,对区域内粮食安全产生潜在威胁。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2021年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人均粮食产量等角度对我国不同区域粮食生产能力的变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粮食生产能力区域变化的成因。研究发现,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呈两极分化趋势,非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趋低,区域内粮食安全水平紧张。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机械化水平等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建议主产区应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推广节水等技术,稳定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完善非主产区粮食支持政策,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进程,提升非主产区粮食生产积极性。研究结果为提高区域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花卉主产省——云南和广东的实地调研,结果发现:花卉经营收入是农户农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总体收入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花卉生产推动了农业经济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的优化。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得出:花卉的基本要素投入、种植面积以及劳动力投入对花农的花卉收益和总收入会产生正面影响,而花农的生产经验是稳定收入的重要保障,教育水平也会制约着花农的生产经营和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将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影响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农业生产碳效率为核心工具进行分析。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不同设施类型蔬菜生产的碳投入产出及碳足迹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DEA分别与Tobit模型及CLAD相结合,分析了不同设施类型蔬菜生产的碳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设施类型蔬菜生产碳足迹的测算值均为负数,表明设施蔬菜生产整体上对生态环境具有正的外部性;2)设施蔬菜生产碳效率偏低,表明在碳视角下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其中,大棚生产碳效率高于温室生产,纯技术碳效率较低而规模碳效率较高,表明农户生产规模接近最优规模,而技术和管理水平偏低,此外温室生产农户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于大棚农户;3)经营者从事设施蔬菜生产年限、家庭年收入、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碳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蔬菜生产设施类型、劳均蔬菜种植面积对碳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哈密瓜皮作为沼气发酵原料的资源化利用可行性.[方法]以哈密瓜皮为发酵原料,在恒温30℃下进行批量式沼气发酵试验,测定发酵过程中的TS产气潜力、VS产气潜力、日产气量、产气速率、pH等指标.[结果]整个发酵过程哈密瓜皮总产气量3 575 ml,TS产气潜力为782 ml/g(TS),VS产气潜力874 ml/g(VS),且发酵前后pH变化不大,维持在沼气发酵的较佳范围内.[结论]哈密瓜皮具有较好的产气潜力,是沼气发酵原料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林成 《安徽农学通报》2014,(15):103-105
以沙县官庄林场2.5代杉木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及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100cm土层,2.5代杉木种子园高中低生产区平均容重为:1.29g·cm-3、1.44g·cm-3、1.58g·cm-3;3个生产区有机碳含量大小为:高生产区>中生产区>低生产区;3个生产区有机碳储量为:184.29t·hm-2、145.80t·hm-2、164.11t·hm-2,高生产区的有机碳含量远大于其他2个生产区,但中生产区的有机碳储量小于低生产区。综合分析表明,高生产区土壤状况优于中低生产区,合理种植杉木,增加杉木的产量,有利于土壤容重的减少及有机碳含量的增加,从而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配合烤烟漂浮育苗技术在湖南的推广应用,针对当地实际,对漂浮育苗基质配方、肥料配方及漂浮育苗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泥炭、炭化谷壳和珍珠岩按一定比例配成的14号基质较好的协调了基质中固、液、气的比例,适于漂浮育苗;漂浮育苗专用肥配方2充分利用水源中的钙镁等矿质成分,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漂浮育苗的推广应用;12月中旬是湘中、南烟区适宜的播期,能满足烟株120d以上的大田生育期和避免与后茬作物争季节的矛盾;剪叶3 ̄5次、剪叶面为1/3 ̄1/2烟叶面,有利于烟苗素质的提高;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表明,在育苗成本、烟苗素质、经济性状和对病害的防治等方面,漂浮育苗较两段育苗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