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气象灾害中,雷电灾害也是一种具有多发性、造成损失比较严重的灾害类型,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暴雨洪涝、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其产生多缘于雷雨云中的大气放电,一旦发生,就会通过球形雷击、接触电压、旁侧闪击及跨步电压等多种形式对建筑、设施及人员产生危害,特别是农村防雷电设施薄弱,灾害活动频繁。本文主要针对农村雷电的活动规律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防雷电的措施及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车削的快速落刀装置。利用爆炸产生的气压剪断四个辅剪切销,使冲块自由飞行一段短的距离,在气压近似地达到最大值时,冲击夹刀块剪断主剪切销,使刀具突然快速地从切削区脱开,达到断开切削作用的目的。由于撞击夹刀块的能量包括爆炸气压和冲块的动能两项,所以夹刀块能获到很大的初始加速度。根据高速摄影技术测定的刀具从切削区脱开的时间——位移特性,计算出头160μs内的平均初始加速度为3.3×10~8mm/s~2,在3.3m/s的切削速度下,分离时间为1×10~(-5)s,分离长度<0.02mm,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雷电监测技术是开展调查鉴定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该文通过调取湖南雷电监测系统2002—2008年相关数据资料,对落雷次数、雷电密度、雷电流幅值、雷电日等数据资料分析,系统地阐述了湖南地区雷电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雷电流幅值等特征等,从而更为直观地了解了湖南地区的雷电特征。并通过湖南地区雷电灾害的致灾分析,能较为直观地了解到湖南雷电灾害的湖南雷电灾害行业分布、湖南雷电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时间分布及雷击人群及环境事件百分比,为今后广泛开展雷电监测系统在农村民居雷灾调查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变迁,公交车牌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别样风景线。不仅车辆的安全性能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就连公交车牌的安全性也随之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本文主要叙述公交站厅的防雷措施。雷电灾害严重性表现在它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上,其特点是雷电放电电压高,闪电电流幅值大,变化快,放电时间短,闪电电流波形陡度大。雷电的破坏作用在于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巨大破坏、起火爆炸、严重损失。雷电灾害波及面广,人类社会活动、农业、林业、牧业、建筑、电力、通信、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各行各业,几乎无所不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雷电灾害显得越来越严重,加强公交站亭的防雷击性能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李丽锋  罗金恒  张超  杜洋  吉楠 《油气储运》2022,(10):1181-1188
CNG储气瓶面临潜在的物理爆炸风险,为研究其物理爆炸时裂纹动态扩展特性,基于热黏塑性本构模型、J-C失效准则及罚函数接触算法,构建了CNG储气瓶物理爆炸裂纹动态扩展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储气瓶裂纹扩展特征和内部高压天然气泄放规律。结果表明:储气瓶物理爆炸时裂纹倾向于沿轴向扩展,速度高达200~300 m/s,且呈现渐进式扩展的特征,但并无某一主导频率;高压天然气快速泄放产生的反作用力会导致储气瓶发生轴向弯曲变形;裂纹扩展结束时储气瓶两端仍具有较高内压,储气瓶裂纹扩展能量仅由部分气体压缩能提供。研究结果对储气瓶物理爆炸事故分析与反演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避免溃堤形成洪峰危害下游,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开槽泄流,并预测泄流槽的冲刷演变和下泄洪峰流量及出现时间,以便提出一种分析方法,对今后震后堰塞湖抢险工程起到指导作用。【方法】依据唐家山堰塞坝的土性条件、开槽断面,以及不同粒径散粒体的冲刷运动特性,确定堰塞坝不同粒径松散体的冲刷起动流速和冲刷速度。基于堰塞湖区产流和库水位曲线,应用宽顶堰流基本理论,综合考虑土性材料冲刷性能与堰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开槽泄流、水流计算、冲刷下切、库水位确定的迭代计算分析。【结果】合理确定了唐家山堰塞坝不同土层随着泄流变化的冲刷速率和泄流槽断面的变化;计算得到2008-06-10 T 12:00下泄最大洪峰流量为6 601 m3/s,与实际洪峰流量基本一致。【结论】提出了一种预测堰塞体开槽泄流下切冲刷分析及洪峰形成时间和确定最大洪峰流量的简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00,(11)
焊接修复各种农业机具中,气焊使用的乙炔和高压氧气瓶均有爆炸的危险;焊修工作中产生的金属蒸气、熔化金属的飞溅以及强烈的紫外线,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因此,在焊修工作中必须注意安全作业,具体措施可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8.
程萌  陈楠  程德海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2):132-134
利用由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获取的菏泽地区2006年7月—2014年6月雷电监测资料,分析评估周围5km范围内的地闪密度、地闪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雷电幅值参数。结果表明:利用闪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计算得到的雷击大地密度与人工观测数据差距较大,前者更准确;雷电活动随时间有明显变化,应根据变化规律合理安排生产运行进程,规避风险;分析雷电流强度变化得出雷电流强度分布和累积概率,在计算电涌保护器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时,实测值较推荐值更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的发生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为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防控决策提供指导。【方法】基于1968-2010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雷击火历史统计数据,以及雷电定位监测数据、植被数据、气象数据、DEM数据等,利用Arcmap和统计软件从雷电活动(雷电流强度、陡度、电流极性、能量)、气象因子(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气温)、林分类型(落叶松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等)和地形(坡度、坡向、海拔)等方面,分析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的发生规律。【结果】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1968-2010年共发生508次雷击火,主要集中在5-8月份,其中6月份最为频繁;10:00-17:00是雷击火高发时段;阿木尔、塔河、呼中、新林和松岭是大兴安岭雷击火易发地区。雷电活动对雷击火发生有一定影响,引发雷击火的闪电多为负闪,雷电流强度和陡度分别为-10~-1 kA和-10~-1 kA/μs,雷电流释放的能量与雷击火的发生之间无明显规律性。气象因子中,气温与雷击火发生呈极显著正相关,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速与雷击火发生相关性不显著。雷击火的发生同样受林分类型和海拔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落叶松林中,0°~10°坡度雷击火发生较频繁,坡向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海拔300~900 m的地区为雷击火高发区。【结论】明确了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建议在夏季尤其是6月份对重点林区进行雷击火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豚草分布及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豚草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年7月~2008年9月,对洞庭湖区(常德市、益阳市、岳阳市)豚草的发生、分布及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每个调查点豚草的防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常德市、益阳市均未发现有豚草分布,岳阳调查区中岳阳楼地区、汩罗市汩营公路两旁豚草分布较多,并有继续扩散的趋势;洞庭南路路旁、岳阳楼公园和汩罗市汩营公路两旁豚草的平均覆盖度分别为95.3%、93.5%和85.4%,密度分别为36.6%、44.5%和48.3%,发生频率分别为53.1%、84.8%和43.0%,岳阳火车站豚草发生较少。[结论]整个洞庭湖区仅岳阳市有豚草分布。  相似文献   

11.
刘宝全  刘全桢  高鑫  胡海燕  刘娟 《油气储运》2012,31(3):193-195,247,248
大型浮顶油罐通常安装二次密封装置,其所处位置存在燃爆油气空间,极易导致雷击火灾事故。雷击危险性理论指出:二次密封装置的导电片依靠外界弹力贴合,并非连续可靠的电气连接,在雷电流流过时存在产生火花放电的可能性。采用8/20s冲击电流波进行雷击危险性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导电片与罐壁接触越可靠,越不易产生雷击打火;油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火花的出现,但无法起到绝缘作用,雷电流仍然会通过导电片并产生火花放电现象;雷电流通过导电片时,电流只需达到几百安培即可引起火花放电。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建议措施,对于确保大型浮顶储罐防雷击安全运行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液压脉冲技术在油田集输管网清垢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油田集输管网清垢中,电泳压脉冲技术的应用是以电液压脉冲技术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实践和先进的振荡脉冲射流喷嘴理论为基础,利用电液压脉冲清除管道内表面垢层。为产生电液压效应,需满足4个必要条件;(1)具有辅助间隙;(2)电流以幅值大;(3)电流升高陡度幅度大;(4)尾短。提出了液中放电产生压力波波前压力简化计算公式及电液压脉硒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汽水喷射器内所产生的凝结和激波现象,使其升压过程和机理非常复杂,提出利用直接接触凝结理论建立升压汽水喷射器的理论模型,并对求解该模型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论述,如采用平均凝结换热系数计算相间质量传递及利用汽羽确定各相体积分数等。根据该理论模型给出升压式汽水喷射器出口温度和流量的调节方案,理论分析表明出口温度及流量的调节是解耦的,调节进水的质量流量可控制出口温度;调节蒸汽喷嘴的喉部截面大小可控制出口质量流量。结合相关的实验结果表明输出压力具有定量特性,只须调节出口背压即可以实现对输出压力的调节且不影响进口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MODIS数据与水体识别相关的1~7波段典型地物光谱图像特征及相关水体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对莫伟华等提出的组合水体指数(CIWI)提出了改进,用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组合,构建了改进型组合水体指数MCIWI(Modified-Combined Index for Water Body Identification),增强了河流、湖泊等水体与城镇、植被等其他信息的区分度,能够有效提取水体信息,特别是城市水体信息.通过应用2009年的MODIS资料在重庆主城区与长寿湖区的水体信息遥感监测实验表明,MCIWI水体识别效果要优于其他水体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区雷电防护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一般都有遭到雷击的现象,雷击可使数十米高的大树被劈断、震碎或烧焦。当雷击树木(山体)游客巧在现场之际可能发生"跨步电压"电击事故,严重时将导致游客伤亡。该研究通过计算雷击引起行人"跨步电压"的量值和人体可承受工频电流、雷击电流与电压量级,并对风景名胜区设计避(引)雷针如何减弱"跨步电压"方法进行了讨论。期望对今后风景区防雷设置的人性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建荣 《油气储运》1997,16(6):45-47
东黄线寿光站先后两次遭受雷击,损坏的设备均为现场到站控计算机系统的输入部分,雷电通常由交流220V电源供电线路或信号线路侵入站控设备,站控计算机系统的耐雷能力很弱,而设立避雷针保护站控计算机系统是无效的。通过分析提出,应根据控计算机设备的特点和雷电侵入的不同途径,分别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1)设置通信接口和现场信号接口的防雷装置,(2)对UPS电源及220V交流电源进行防护。(3)单设置良好的接地  相似文献   

17.
根据风力发电机组防雷保护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行业防雷标准,分析雷电的形成、破坏机理及其破坏形式。结合开关磁阻风力发电系统特征,划分雷电防护区域;按照风力发电机组防雷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通过外部防护和内部防护相结合,提出开关磁阻风力发电系统各部件防雷保护措施。为工程实践中开关磁阻风力发电系统的雷电防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植食性昆虫危害棉花后棉株5种防御基因表达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静  张帅  崔金杰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1):4377-4384
 【目的】了解棉花体内5种防御蛋白基因在棉花防御植食性害虫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定量PCR分别测定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危害和机械损伤0(未处理的对照)、6、12、24、48、60 h后,多酚氧化酶(PPO)、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ATP合酶β亚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热激蛋白(Hsp70)等5种棉花防御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4种危害处理试验中,多酚氧化酶、热激蛋白和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应答较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对机械损伤的应答较强,ATP合酶β亚基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和机械损伤应答都较强。PPO对棉铃虫危害应答较快,对甜菜夜蛾危害的应答反应较为迟钝,对斜纹夜蛾的危害没有特异的应答。经过上述4种处理,棉花体内Hsp70表达量都有明显的反应,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危害反应上调较大。ATP合酶β亚基在受到对机械损伤和斜纹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下调,而在受到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上调。捕光蛋白复合物Ⅱ在受到对机械损伤、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下调,而在受到棉铃虫危害后表达量上调。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受到对机械损伤和斜纹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下调,而在受到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上调,该基因对斜纹夜蛾危害的应答较强,对甜菜夜蛾危害特异性应答较弱。【结论】棉花对于不同昆虫的危害所产生的应答响应不同,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相似文献   

19.
During the Galileo flyby of Venus the plasma wave instrument was used to search for impulsive radio signals from lightning and to investigate locally generated plasma waves. A total of nine events were detected in the frequency range from 100 kilohertz to 5.6 megahertz. Although the signals are weak, lightning is the only known source of these signals. Near the bow shock two types of locally generated plasma waves were observed,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waves from about 5 to 50 hertz and electron plasma oscillation at about 45 kilohertz. The plasma oscillations have considerable fine structure, possibly be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soliton-like wave packets.  相似文献   

20.
“拒、引”结合防雷技术是根据雷电机理研制的一种新型实用技木,它由拒雷塔和引雷针两部分组成。当拒雷器周围空间出现雷云时,拒雷器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空间电荷来改变雷云与被保护物间的电场强度,提高雷云与保护物之间的击穿电压,抑制先导放电的发生;当引雷针周围空间出现雷云时,引雷针与雷云间电场强度提高,发生先导放电,并导致主放电,引雷针可促使雷电泄放通道的导通,中和雷云电荷,对被保护物起到保护作用。拒雷器与引雷针配合默契,具有可靠的防雷作用。该项技术在油库罐区进行了实际应用,防雷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