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农业从发生之初就是种植业与养殖业并存的经营结构,并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业经营传统,这个传统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小农家庭种养结合的农业传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主要包括了生存需求、文化需求、饮食需求等。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古代农业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明 《甘肃农业》2005,(12):192-19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出现的产业,它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工具的进步,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社会大分工进一步深化,将农业进一步细分为种植业、畜牧业,使农业进一步分化为多层次、多系统的产业结构,成为我国古代产业的主要内容。本文根据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分不同历史阶段论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了解我国古代农业进而了解我国古代农业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影响,古为今用,对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出现的产业 ,它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工具的进步 ,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社会大分工进一步深化 ,将农业进一步细分为种植业、畜牧业 ,使农业进一步分化为多层次、多系统的产业结构 ,成为我国古代产业的主要内容。本文根据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分不同历史阶段论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了解我国古代农业进而了解我国古代农业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影响 ,古为今用 ,对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区域布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的重要举措。对蒲城县种植业的发展进行综合性论述,统筹历史与现状,着眼质量效益型及产业化农业的长远发展,前瞻性地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5.
目前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即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为阶段性供过于求 ,面对这种形势 ,必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最主要的就是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而种子作为种植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与种植业结构调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有充足的种源作保证过去的种植业生产主要以粮、棉、油等传统农业为主 ,种子工作围绕传统农业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引、繁、推的种子体系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种植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产业,种植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快速发展。在目前,我国农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种植业布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种植业结构调整问题,对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就推动农村种植业结构的顺利调整和优化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农业资源丰富,潜力巨大,被称为世界粮仓。当前,中拉时间已经开启,中拉农业合作面临历史新机遇期。本文系统梳理了拉美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与中国在农业合作机制、科技合作、农产品贸易、企业投资等方面的合作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中拉农业合作面临的新形势及挑战,并提出下一步加强中拉农业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技术推广在农村种植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实现农村种植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基于农业技术推广在农村种植业发展中的价值分析,总结了农村种植业发展中优化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和策略。旨在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推进农村种植业发展,提高农村种植业生产效益与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与社会的稳定程度。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快农业化进程,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农业的发展要求。但是,就农业发展近况来看,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速度与方向,并且,种植业顽固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更是日益突出,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种植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就以盘县鸡场坪乡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简要探析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多种经营是与单一性生产相对而言的,它的发生是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历史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因此,我国传统农业实行以某种生产为主,兼管其它业务,诸如种植业、养殖业、家庭手工业及其它副业为辅的一种农业综合结构,是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食为民天,强调多种经营,并不  相似文献   

11.
牛是宋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不但是“农耕之本”,亦是军工原料的重要来源,对社会经济影响巨大,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在宋代,人口与土地数量都有较大发展,对耕牛需求量巨大,由于战乱、瘟疫等天灾人祸不断,耕牛多数时期供应比较紧张。为发展农业,安抚民众,稳定统治,因而宋代统治者非常重视耕牛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扶持农户养牛和保护耕牛,努力促使耕牛在农户中普及,做到“耕者有其牛”,并取得一定成效,基本保证了农业对耕牛的需求,使耕牛在农户中普及,为宋代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农书的编目发展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而且长期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重农传统,因而农业较为发达,农学著作非常丰富。反映到目录学上,历代目录学家对农书都十分重视,不仅单独为其设类,有的还细分子目,详加著录,从而为后人搜求、研究古代农学文献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自20世纪以来,已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古代农书的挖掘、整理工作,在农学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毛骸、王毓瑚、胡道静、犁播及日人天野元之助等广泛搜集古代农书的书目和篇目,先后编纂出版了几部农学文献专科目录。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目录学史的角度,专门探讨在中国古代各种书目中农书的归类及著录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朱永雄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9):1824-1827
海南黑牛是利用良种日本黑毛和牛的冷冻精液与海南黄牛(雷琼黄牛)母牛进行人工授精所产的杂交后代.通过对海南黑牛进行外貌观察和体尺测量,研究其体型外貌与双亲的差异.结果表明,海南黑牛的多项体尺指标与母、父本相比都发生了变化.其外貌主要特征表现为头小颈短、面部清秀,体躯紧凑,背腰平直,无肩峰,毛呈黑色;而体尺测量除管围和管围指数外,体重、体高、胸围、体长等指标均比海南黄牛要小.即在外貌特征上,海南黑牛总体表现双亲的特性,毛色呈现日本和牛黑毛,体型接近海南黄牛小而清秀,但前期生长发育缓慢,表现出当地小型黄牛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系统阐述了中国黄牛传统的育种体制,分析了中国黄牛育种史中,显隐性完全的孟德尔性状的研究现状及基因频率计算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和中国黄牛育种体系特点,提出了研究黄牛品种资源盂德尔性状基因频率计算的理论公式及其各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西镇黄牛遗传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中心产区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2个系统、5个群体(n=154)的6个血液蛋白位点、8个毛色位点和6项外形特征,对西镇牛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表明,应用此种方法估测的群体基因频率和表型频率可靠性和精确度均较高。根据西镇牛的遗传检测结果和形成因素,初步推断西镇牛含有我国南方黄牛与中原黄牛的血统,属一个典型的中间类型,亦是我国山区黄牛品种资源中一个宝贵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节水农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现代节水农业的概念,中国节水农业可上溯至原始社会,其发展贯穿于中国旱作农业的始终。中国古代节水农业工程与技术在现代节水农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在工程与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中国节水农业的发展应注重现代农艺节水技术,并加强管理节水、水资源的保护与涵养、考虑生态需水,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先进节水工程与技术,发展可持续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定量免疫电泳技术对4个黄牛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作了免疫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4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分别为:文山牛—昭通牛为0.922,文山牛—黑白花牛为0.917,文山牛—莫瑞灰牛为0.742,昭通牛—黑白花牛为0.795,昭通牛—莫瑞灰牛为0.603,黑白花牛—莫瑞灰牛为0.818基于上述遗传相似度,本文还作了4个品种亲缘关系的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定量免疫电泳技术对4个黄牛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作了免疫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4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分别为:文山牛—昭通牛为0.922,文山牛—黑白花牛为0.917,文山牛—莫瑞灰牛为0.742,昭通牛—黑白花牛为0.795,昭通牛—莫瑞灰牛为0.603,黑白花牛—莫瑞灰牛为0.818基于上述遗传相似度,本文还作了4个品种亲缘关系的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采用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平利黄牛分布区选择三个系统八个群体抽取样本125头,以血液蛋白质多态性、毛色分布和外形特征作为遗传标记检测该黄牛的品种资源。结果表明,平利黄牛所持有的基因库基本反映了我国黄牛品种的特点,含有部分瘤牛血统,属于我国黄牛从北方向南方分布的一个过渡型地方黄牛品种。  相似文献   

20.
惠富平 《古今农业》2007,4(3):49-58
我国古代西部农牧业开发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三次农业开发高潮分别出现在汉唐盛世和清代前期。不论国力强弱、疆域大小,历代王朝开发西部农牧业的举措均以移民屯田、水利兴修和农牧技术引进、革新为主,农牧关系调整及边疆经营策略变化也对农牧业开发有重要意义。农牧业开发是古代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于保卫边疆,维护边疆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同时,不合理的农牧业开发也带来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负面生态效应,制约了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