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社会信息与网络技术十分发达,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的现象日益增多。基于此,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针对大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网络渠道以及网络资源检索技术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施方案,能够为在枝大学生提供一个集视频、音频、文本、图片一体化的真正的多媒体互动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2.
对电子农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信息平行采集、孤立拥有以及低效使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实现农务信息资源整合的电子农务信息集成平台,并研究了实现该集成平台的关键技术,设计了电子农务信息集成平台的体系结构及资源整合架构。以促进各级部门单位的"三农"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3.
农田信息的有效采集和管理是实践精细农业的重要基础。开发基于GPS的农田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包括空间信息采集、空间信息处理、土壤属性、网络查询和帮助模块。用VB 6.0中的MSComm控件,编制RS-232串行通讯接口程序,实现GPS数据的计算机实时采集;编程实现GPS定位数据的过滤、分解、保存及定位精度分析;编制高斯-克吕格投影程序,把WGS-84坐标转换为二维直角坐标;开发土壤属性管理模块,实现土壤水分的采集和分析;设计农田信息的网络查询模块等。该系统经过测试和使用,具有操作简便,性能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打叶复烤质量检测是打叶复烤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保证检测准确、公正、高效,华环公司设计开发了一种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自动采集模块、管理模块和反馈子系统,可实现日常检测结果的自动采集、实时反馈和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方便、运行稳定、扩展性好,可在同行业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网络资源缺失信息碎片识别方法中识别准确度较低、完成时间较长、能量消耗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资源缺失信息碎片识别方法。通过对网络资源信息分析,利用非线性时间序列对网络资源不完整信息进行相空间重建,引入关联维数对网络资源不完整信息特征提取;考虑到不完整信息特征中缺失信息碎片对信息类别的贡献度,利用信息熵来衡量缺失信息碎片之间的差异,利用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的集成分类器对缺失信息碎片分类,完成缺失信息碎片识别。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识别准确度较高、完成时间较短、能量消耗较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从日本引进的大豆品系LA与国内品种(系)杂交后代中选出的8个大豆。7s球蛋白变异品系,进行了各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7s球蛋白变异品系的胱氨酸含量、含硫氨基酸(蛋+胱)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吉林2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7种氨基酸中10种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间为极显著负相关;胱氨酸与蛋氨酸相关不显著;胱氨酸与蛋白质为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各氨基酸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蛋氨酸与蛋白质以及各氨基酸间的相关均不显著。就利用7s球蛋白变异特性来提高大豆籽粒含硫氨基酸含量而言,其含硫氨基酸提高效果显著,而含硫氨基酸含量的提高不会带来蛋白质和其他氨基酸含量下降的负作用。利用7s球蛋白变异特性,可以培育出含硫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都高的双高品种。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智能网关的农业信息采集系统。系统采用PIC18F87K90微控制器作为采集控制中心,结合温湿度、照度、二氧化碳等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及无线数据收发模块组成整套系统,实现了对农业信息的采集、存储、显示及监测等功能,适用于农田、冷链车和冷库等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8.
为了高效实时地采集农田信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管理,设计出一种基于GPS、EDGE和LabVIEW技术的农田信息远程采集与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基于单片机、GPS和传感器技术的多参数农田信息采集仪,实现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电导率、环境温湿度等农田信息的快速定位测量。通过EDGE模块,利用移动EGPRS技术覆盖面广、传输速度快、资费低等特点,将测量所得数据快速实时传送至上位机。该系统的上位机系统把EDGE模块接收的数据存入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分析。该系统通过应用多功能信息采集设备和高速网络传输技术,实现对农田信息的实时、高效、精确和低成本采集,对精细农业作业决策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农机作业补贴的客观性和监管效率,开发了一种基于Android手机的农机作业信息采集系统。采用摄像头Intent、Service组件和Alarm Manager服务设计图像采集模块,基于Android平台的GPS技术设计作业量统计模块,采用Http通信协议设计数据传输模块,并集成为信息采集APP。应用试验表明,输入农机编号、拍照间隔、定位间隔和农机宽度参数,即可自动、实时地获取作业时间、地理位置、田间图像和作业亩数等信息,并通过无线传输或人工读取SD卡2种方式将作业信息移交到相关管理部门。该系统操作简便,信息准确,实时性强,为政府部门进行农机作业补贴提供了便捷、可靠的核算和监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2004,(11):33
一、2000年4月6日,经内蒙古自治区编委批准,“内蒙古农业信息中心”成立,编制10人。主要职能是:1.负责农牧业厅系统电子政务和全区农牧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与指导;2.负责全区农牧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处理、管理与发布,为“三农”提供农牧业网络信息服务;3.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及网络平台的建设、维护管理,农牧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各类农牧业应用系统的开发;4.农牧业厅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5.全区农牧业信息员和农牧业厅公务员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二、2001年1月16日,原内蒙古农业厅主办,内蒙古农业信息中…  相似文献   

11.
系统地阐述了建立微生物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系统的重要性和微生物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系统的内容,应用软件工程和ASP动态网页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Web的微生物农业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系统由系统管理等五大模块构成,可实现微生物农业信息的实时发布、历史数据查询、浏览以及网络交互等功能,初步实现了微生物农业信息管理网络化。系统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和Web技术的优势,为微生物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业网络信息分类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查询、共享和使用,笔者通过分析农业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现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构建新的农业网络信息分类法的建议,建立起适合不同农业用户需要的农业科技信息分类体系,以适应网络农业信息和农业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环境下,应用Visual Studio.NET 2003开发平台和MapXtreme 2004集成开发环境,结合沈阳市东陵区农业土地资源详细数据资料以及土地管理部门的需求,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农业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区域性土地资源信息的科学高效管理,方便快捷地获取土地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信息,为相关部门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对实现数字化农业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开发,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数据库、专家系统、精确农业、网络服务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本文着重论述了信息技术在福建生态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指出了福建省生态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农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网络环境下,农业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农业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及服务对策。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发和整合馆藏资源和网络农业资源、分析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加强用户培训、开展馆际文献传递以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是网络环境下农业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策;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主动的信息服务是农业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优先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专家调查法,研究了河北省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和优先项目。结果表明:以农业生产对象区分的优先发展领域依次为畜禽饲养技术、园艺作物技术、粮棉油作物生产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农业特种资源利用技术、林业技术和草原与草业技术;优先发展项目依次为农业节水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生产技术、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技术、生物制剂、农业微生物技术、农业信息网络、农业信息系统和农业智能化设施工程。  相似文献   

17.
李东林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3):144-145,158
高职院校农学类信息化教学是高校信息化教育的一部分,农学类信息资源是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从高职院校农学类信息教学资源的建设现状和特点出发,提出了实现高职农学类信息教学资源建设的几点途径:信息政策和管理;网络资源共享;信息人才建设;自主开发和引进的多种手段利用。旨为加快高职农学类类信息化教学进程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量空间数据提取、整合与制图表达方法概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维理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6):3231-3249
海量空间数据提取、整合与制图表达方法是农业与环境科学、地学、制图学、信息科学及计算机科学多个学科方法融合形成的新方法,主要是通过数据模型设计和海量空间信息分析与制图表达流程设计,对农业与环境领域产生的海量、异源、异质、异构、异形信息进行有效的抽提、关联、分析与专题图制图表达。该方法可用于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不同调查获得的海量观测数据、地图数据、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抽提与分析,从而能适应现代农业与环境研究主题中,研究区域尺度变大、对区域内信息精度要求提高、对系统内多要素进行量化表征的需求。依据笔者多年科研实践,本文介绍了这一方法的边界与内涵、应用范围、相关概念、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为农业与环境领域的科研及管理人员了解和在今后采用这新的一方法提供参考。本方法作为一种大数据分析方法,可广泛用于土壤资源数量与质量评价、气候变化、作物适生性分析、环境质量演变、农业面源污染源防治、水土流失防治、抗旱防涝减灾等多专业领域,也可用于对土壤肥力、环境质量等要素进行精准化、定量化和可视化表达,使农民和相关行业技术人员更易于采用现代技术和公益性科研成果,并为国家实施农业与环境奖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海量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核心是根据科学目标界定对海量空间信息的分类依据,并按照信息类型对异源空间信息进行赋码、抽提与表达。由于海量空间数据集数据结构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特征,在对海量空间信息进行分析时需要采用空间集四元表达式。利用四元表达式判定各异源数据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异同,以逻辑结构的归一化带动对实体库的抽提、整合与表达。在农业与环境科学研究范畴应用本方法时,易出现的问题是数据分析处理过程中科学目标的弱化以至迷失。因此不仅在进行海量空间信息分析之初需要准确界定科学及专业目标,分层次进行数据分析流程设计,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还应当及时审视科学或专业目标的落实。农业与环境领域专业人员对数据分析科学目标理解最到位,应完成高层级分析流程设计,并按方法学规范编制流程设计文档。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农业管理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农田管理工作量,完成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着重讲解了系统总体结构、硬件设计和部分软件设计。该系统能够快速、可靠地对农田信息进行远程采集和传输,对精细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自动站数据、雷达资料、天气预报和农气文献为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构建并设计开发"基于SOA架构的气象为农服务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系统通过Web网站、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和手机短信等发布各类信息,与气象微博、"96121"等专业咨询服务无缝对接,可以满足气象资料在农业生产、科研、决策等多方面应用需求,构建了一个专家与用户紧密联系的系统平台,为农村、农业、农民对气象信息的获取提供了现代化的途径,开辟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