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稻田养鱼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优化了农田生态系统,推动了特色经济发展。本文介绍了云南德宏州稻田养鱼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德宏州发展稻田养鱼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当地稻田养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对加快发展滇西热区稻田养鱼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绿色效应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为了优化稻田种养结构、实现优质稻米供给侧改革、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得到快速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稻米和丰富的水禽产品,还满足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和休闲观光需求,发挥了生态增效的作用。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稳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效应,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稻田综合种养的绿色效应,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途径,以期为稻田生态系统的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宁化县稻渔综合种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的内部循环,充分发挥稻鱼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可持续农业.通过田间工程建设、水稻种植、鱼类养殖等配套技术的运用,合理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改善了水稻与鱼类的生长环境,具有"一田一水两用,一季一田双收"的显著优势,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了优化稻田种植结构、实现稻米供给侧改革、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并不断满足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稻田综合种养得到快速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不仅提供优质食味稻米和丰富的水/禽产品,还满足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和休闲观光,发挥了生态增效的作用.稻田种养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稳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效应,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态循环农业方式,近年因其模式多元、多产融合和收益显著而得以大面积快速推广应用.本文阐述了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该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细菌对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壤丘陵区稻田不同时期进行的水分管理导致土壤水分和温度同时变化,继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二者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的稻田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旱地农田作为对照,利用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和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时期细菌群落结构与丰度的变化特征,进而分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阐明水分和温度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稻田土壤细菌受土壤水分状况的显著影响,淹水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明显区别于其他时期,且淹水期土壤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晒田期。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均受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显著影响,但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大于土壤温度。而作为对照的旱地农田土壤含水量在不同时期没有差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也没有差异,仅土壤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发生一定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与土壤温度呈现相关性。因此,本研究认为,南方丘陵区农田土壤细菌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比对土壤温度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稻、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入,继稻田养鱼、稻田养鸭之后,衢州市衢江区又推出稻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经过两年的试验探索发现,该模式不但稳定发展了粮食生产,又大幅度增加了种粮农民的收入,是一条生态循环农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湖南是我国南方主要产粮省之一,粮食生产以稻谷为主。解放以来,随着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和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我省稻田耕作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78年以来,我省稻田作物布局又经历了为期五年的合理调整,以双季稻为主的稻田耕作制度更加巩固和完善,水稻播种面积和稻谷总产量均跃居全国第一。双季稻的巩固发展,不仅成为我省粮食生产上的最大优势,也是今后粮食持续增产的主要条件。回顾我省稻田耕作制度的演变过程,展望今后发展的前景,对促进农业再上新台阶,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稻田改制步伐 ,发展养殖业 ,提高稻田生产效益 ,对登海系列 5个饲用玉米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和大田调查研究 ,从品种选用、种植密度、移栽时期、人工辅助授粉和适时采收等 5个方面探讨南方稻田玉米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孟建武  陈志清 《北方水稻》2010,40(2):46-47,54
稻田养殖成蟹融种稻、养蟹、蓄水、增肥地力为一体,既稳定水稻种植面积,为稻田省除草、减虫病,又增蟹、增粮,稻蟹共生互利,形成养殖稻田的局部良性生态循环,实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兼容与统一。稻田养殖成蟹增产增收,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其配套技术易于学习,便于掌握。  相似文献   

11.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够从源头减少氮、磷的输入,提高稻田系统的养分利用率.在紫云英全量还田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物种参与下的稻鸭复合种养模式,通过与常规稻作对比,养萍处理与不养萍处理的对比,从稻鸭复合系统中氮、磷的输入与输出途径出发,分析了氮、磷在系统中的迁移与循环特征,以及萍类对氮、磷的迁移与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殖是利用水田种稻又养殖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将种植业与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了养殖之间的共生关系,使原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达到种养双丰收的目的。是一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为北方单季稻地区两高一优农业开辟了新道路。稻田高效益养殖模式的组成是:田内养蟹、养鱼、养牛蛙、养蘑菇……实行高效益种养的稻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稻田必须选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毒、无污染、灌排水方便,盐碱较轻,保水较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稻田养鱼经营的发展进程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稻田养鱼发展迅速。从稻田养鱼经营角度出发,结合当下稻田养鱼经营的一般现状,在适于稻田养鱼的区域,从稻田养鱼的商品开发、商品培育、产品利用、产品营销等方面对稻田养鱼经营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探索,认为将稻田养鱼和休闲农业有效结合,以最大限度的挖掘稻田养鱼的亮点,从而提高稻田养鱼经营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作物研究》2019,(4):338-338
作为作物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田生态种养已经历数千年的发展,近年来尤其得到广泛的关注。为促进作物学科联合发展,总结和展示国内外稻田生态种养的成果与经验,推动稻田生态种养进一步发展与合作,国际(长沙)稻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组委会决定由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主办“第一届国际(长沙)稻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主题报告,围绕稻田粮、油、鱼、禽复合生产,共同探讨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模式、技术模式和生产模式,分享各国农业特别是中国稻田生态种养的发展经验,发布稻田生态种养的最新成果等。大会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郑贤陆  邓小华  陈晖  李解元 《作物研究》2003,17(3):144-144,146
分析了南方稻田“双季稻-亚麻”新三熟种植模式的特点和效益,总结了双季稻田特别是冬闲稻田免耕直播亚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还田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固碳、促进养分元素循环、减少化肥施用、维持土壤肥力的积极作用。本文概述了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对秸秆还田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及推进,因农业污染而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为现代农业找寻可持久性发展的方法及向绿色农业的转型成为了当今一大主题.在此大环境下,生态种养不仅实现了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还能将生产中的废弃物无害化甚至有用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污染及资源浪费等问题.从稻田生态种养中的稻—鸡模式出发,介绍其模式优势、经济效益、环境友好性及可操作性,以期对该模式的推广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稻鱼综合种养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稻田产出率,增加农户经济收入。介绍了广西"稻-鱼-绿肥"周年循环农业模式,详述了田间工程、水稻种植技术、养鱼技术及绿肥生产与利用等技术要点;分析了该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稻田养鱼生产的发展、进步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稻田养鱼能在合理利用水土空间资源的同时实现种养耦合、绿色生产,拥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近几十年来,中国稻田养鱼生产经历了从"稻主鱼辅"阶段到"以鱼为主"阶段再到"稻鱼并重"阶段的3个发展历程,在田间工程、养殖品种、系统结构及生产技术等方面不断进步,使稻田养鱼的生产力和效益不断提升;同时,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一个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身兼产品提供、环境调节、文化服务等多种功能,并且随着稻田养鱼的不断进步,其功能进一步提升,使稻田养鱼生产在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化肥减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大量应用带来了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利用生物的互惠功能,大大减少了化肥等资源的使用。本文综述了我国主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化肥减量效应,从增加稻田有效养分、促进水稻养分吸收、减少稻田养分损失、减少其他生物取食等方面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并提出应加强对稻田综合种养碳氮循环、有机种植模式、稻米品质影响、专用品种筛选与培育等方面的研究,促进稻田绿色高效技术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