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厚军 《齐鲁渔业》2005,22(8):12-12
7月份,全省17个市对19个水产养殖品种的病害情况进行了测报。其中14个养殖品种测报出22种病害,鲫、鲍、牡蛎、缢蛏、海带共5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 长海县是一个以渔为主的县,海带养殖生产占整个渔业生产的比重较大,全县放养了一万七千台筏海带.但是,多年来海带苗源问题一直没有在本地解决.每年各公社的养殖社员都得乘船跨海到大连、山东一带把海  相似文献   

3.
今年三月,广东省水产厅在湛江市召开了全省海水养殖现场评比会议。会议评比出八个先进县市:湛江市郊、雷南县、台山县、宝安县为一等先进县市;陆丰县为二等先进县市;汕头市郊、崖县、两阳县为三等先进县市;还表扬了一些工作做得较好的县、市、单位。会议集中研究总结了该省港养工作的巨大成就和今后的任务,向沿海从事养殖工作的干部和群众发出了“立即动手,深入现场,进行鱼苗生产大检查,确保以港养为中心的海水养殖生产任务全面超额完成,  相似文献   

4.
1 5月份全省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 5月份,全省17个市共测报了19个养殖品种,共有9个养殖品种发生了30种病害(包括病因不明病害)。另外,鲈、梭子蟹、日本对虾、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海参、鲍鱼、扇贝、杂色蛤和海带共10个养殖品种无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公司有五个专业养殖场,年生产海带万吨以上.还有一处专业水产食品加工厂和一处海藻化工厂,生产各种海带食品和化工产品. 多年来,我们对养殖产品的加工简易、粗糙,生产的海带是25公斤一草包,由市水产供销部门包销,公司很少考虑改革生产方法和产品销售问题.自从全国海带滞销,许多地方改包销为自销后,我公司虽没出现严重滞销,但也感到压力很大.1979年,甘露醇、海藻酸钠和褐藻胶也  相似文献   

6.
2005年4~10月,在农业部渔业局的统一部署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组织了全省17 个市(地级)、82个县(市、区)、375个测报点,对草鱼、鲤、牙鲆、大菱鲆、对虾、扇贝、海参等19个养殖品种的病害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测报告。现以4~10月份测报数据为主要依据,对2005年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1 测报病害总体情况根据全省优势养殖品种、养殖结构布局,2005年共确定了19个测报养殖品种,鱼类8种(草鱼、鲤、鲫、鲢鳙、乌鳢、虹鳟、牙鲆、大菱鲆)、甲壳类5种(河蟹、梭子蟹、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中国对虾)、贝类4种 (鲍、扇贝、牡蛎、缢蛏)、藻类1种(海带)和棘皮动物1种(海参)。全省测报池塘养殖、滩涂养殖、围堰养  相似文献   

7.
1958-1959年,山东省烟台专区海水养殖试验场指导全区六县2市沿海公社养殖海带取得很大成绩,使群众性的海带养殖事业在烟台海滨开花.1958年上半年,群众海带试养成功以后,烟台海水养殖试验场根据党的指示,在迅速开展的海带养殖高潮中,将指导群众生产作为本场的首要任务.从1958年初开始,该场就代群众培养技术人员,通过社员来场学习和举办短期训练班的办法,直接培养和训练了将近180名技术人员,成为群众养殖海带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8.
目前,养殖海带的化肥使用量很大,每亩施肥四五百斤,还不能完全满足海带生长的需要.这些肥料是否都被海带吸收了呢?许多科学资料和生产实践证明,海中施肥的流失量远远超过吸收量.如何减少流失量,提高肥效,是当前海带生产上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它关系着海带生产的发展速度.大跃进以来,海带生产全面展开,广大群众在施肥方法方面,创造了不少经验,肥效不断提高.现将山东省荣成县水产养殖试验场及群众养殖海带的施肥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带渡夏苗烂苗脱苗预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带是我国主要养殖品种,1991年产量达35.70万吨,居世界首位。我省产量占全国的1/5。我省现有三家海带育苗室,育苗面积12000M~2,每年可育14万片(近40亿株苗),供全省17个县、市养殖。我国对海带的生态学和人工养殖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但对其病害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十年来,我省曾多次发生海带配子体病变、幼孢子体畸形肿大、病烂和脱苗等,轻则减产,重则几乎绝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害已成为海带养殖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对海带苗病害的研究,势在必行。1989—1991年我们承担了省水产厅下达的“海带渡夏苗烂苗脱苗预防技术研究”课题,在莆田育苗室对渡夏苗发病的主要病症、病因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着重从育苗工艺、生态防病入手,并结合大面积生产,采取了“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连续3年获得大面积育苗成功。共育苗6.1万片,12亿株苗,创产值213.8万元,盈利45.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本课题试验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浙江沿浦湾进行了“三海”海带新品系与“福建种”海带的对比养殖测试,经过了6,f,-月试验,在3个测试海区中,“三海”与“福建种”海带对比,其耐高温能力强,薄嫩期生长快,厚成期干物质积累快,增产达到了10%以上,能够进行大规模养殖生产应用;在养殖生产中,应充分发挥其前期生长较快和后期干物质积累能力强的特点,在流速较小的海区进行即食海带养殖生产,而在流速较大的海区进行淡干海带的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市场消费需要,浙江省宁波市的奉化、宁海、象山等县(市)大力发展海带养殖,全市养殖面积达9350亩,比上年增加4%。目前,已处旺收季节,今年新海带干品可达3083t,即将上市。  相似文献   

12.
海带是一种大型经济褐藻,是海水养殖重要种类之一。目前,其养殖产量和规模在世界海藻养殖中均列首位。我国是海带养殖生产大国,2006年海带育苗243.9亿株,养殖面积4.1万公顷,养殖产量约85万吨,在海水养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海带不仅味道鲜美,还具很高的营养价值。据分析,每百克海带干品含胡萝卜素0.57毫克,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13.
潘秀莲 《齐鲁渔业》2004,21(11):37-37
10月份,全省有15个市,对19个水产养殖品种进行了跟踪测报,共测报出13种病害,其中病毒性1种,细菌性6种,真菌性1种,寄生虫性4种,病因不明性1种。鲫、鲈、梭子蟹、中国对虾、鲍、海参、缢蛏、杂色蛤、海带共9个养殖品种未发病。随着气温的不断降低,病害明显减少,具体发病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海带是世界上重要的海藻养殖对象之一,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养殖海带的主要国家.全球养殖海带以日本海带为主.在日本,北海道也养殖少量鬼海带和利尻海带(大岛泰雄,1986).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带养殖国家,大连是我国海带养殖的起始地,并且也是我国养殖海带的重要产地和出口盐渍海带的重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2014,(2):52-52
<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福建省连江县海带美名远扬,拥有良种海带苗种生产能力超过15万大片,养殖规模4万多亩,加工企业30多家。2014年1月,连江县成立海带行业协会,海带从业者们期待着从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壮大海带产业,充分挖掘这份来自大海的宝藏。老一辈的养殖者告诉笔者,我国的海带在解放前基本依靠采摘野生海带,主要集中在胶东半岛。1956年10月,福建省水产部门引进山东青岛海带苗,在连江县筱埕镇长澳海区用筏式试养成功,成为福建海带南移试养最早的县。1975年海带度夏苗培育成功,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圆满结束了北苗南调的历史。"经过50多年的养殖实践,如今我们在海带育苗、养殖、加工各方面都取得突破,也带动了一方百  相似文献   

16.
赵厚军 《齐鲁渔业》2005,22(10):29-29
9月份.全省15个市对18个水产养殖品种的病害进行了测报,其中14个养殖品种共测报出20种病害.扇贝、牡蛎、缢蛏、海带4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7.
海带于1927年从日本引进,1944年在山东省试养成功,并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养殖生产。半个多世纪以来,山东海带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上升。据统计,2001年山东海带养殖面积达12382hm2,产量31.14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成为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品。同时,以海带为原料的碘、醇、胶产量及海带出口量也分别占全国和国际市场的半数以上。海带养殖生产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兴盛,一个以海带为主,延伸到海带育苗、养成、网绳浮漂、海带制碘、食品饮料加工、保健药物产品制造、物流及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产》2022,(2):112-115
一、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辽宁是我国海带主产区之一,2019年辽宁生产海带31.45万t,约占全国总量的19%.长期以来,辽东半岛没有自己的海带品种,完全依赖于山东和福建的海带种苗.每逢夹苗季节,众多企业便到山东或者福建等地采购海带苗,或者由海带苗经销商将海带苗销售到辽宁养殖企业.长期以来,使用这些来源不同的海带种...  相似文献   

19.
  赵厚军 《齐鲁渔业》2005,22(9):18-18
8月份,全省16个市对18个水产养殖品种的病害情况进行了测报。其中15个养殖品种测报出20种病害。牡蛎、缢蛏、海带3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福鼎县从1972年试验海带养殖区套养紫贻贝成功,经多年实践证明,贝藻套养既可充分利用养殖区,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增加养殖生产收入和市场水产品供应。该县推广紫贻贝海带区套养,19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