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为了探索不同种类及不同用量硅肥对皖南山区稻田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高效硅肥积累水稻品种的筛选。根据土壤缺硅特性(有效硅含量为5.68±0.84 mg/kg),设计了不同硅肥种类及用量的盆栽试验和不同水稻品种硅敏感性的大田试验。盆栽结果表明,不同硅肥种类及用量均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其中150 kg/hm~2水溶性硅肥和钢渣硅肥处理比对照的水稻产量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分别多出64.53%和23.49%,随着硅肥的用量增加并没有显著增加各硅肥处理水稻的产量;大田试验结果也表明,钢渣硅肥施用对6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有显著增加,其中‘苏秀867’对硅肥最为敏感,施硅肥处理产量比不施硅肥的处理产量增加40.77%,为硅素高效吸收积累水稻品种。故对皖南山区稻田来说,适量的硅肥利用以及高吸收硅的水稻品种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稻季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包膜肥在直播早熟油菜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究不同用量包膜肥对‘湘杂油1613’碳氮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相同条件下,施用包膜肥油菜碳氮代谢活跃,叶绿素含量(SPAD)升高,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含量差异不明显;单株有效分枝数和角果数明显增加,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小幅提高。施用包膜肥增产效果明显,包膜肥施肥量为15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2066.9 kg/hm~2。通过拟合建模,包膜肥用量为1611.0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2164.9 kg/hm~2;而普通肥的用量为1870.5 kg/hm~2时,最高产量为1904.8 kg/hm~2,包膜肥产量增加13.6%,同时用量减少13.9%。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硅肥及配方肥对水稻(黄华占)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咸宁市向阳湖农场开展了水稻硅肥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施配方肥的增产效果并不显著,同时施用配方肥与硅肥增产效果显著;施纯氮15.2kg/667m2,纯磷7.2kg/667m2,纯钾8.0kg/667m2,硅肥2kg/667m2时获得最高产量427.1kg/667m2,并参照市场价,得出施硅肥1kg/667m2,时产投比为2.52,施2kg/667m2,硅肥时产投比为1.45。  相似文献   

4.
正1产量性状1.1区域试验2013年泉花806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荚果产量3 930.0 kg/hm~2,比高产对照泉花7号增产10.3 6%,增产达极显著,籽仁产量2 778.0kg/hm~2,比对照增产14.25%,增产极显著。2014年续试,荚果产量3 816.0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6.55%,增产极显著,籽仁产量2 734.5kg/hm~2,比对照增产10.22%,增产极显著。两年平均泉花806荚果产量3 873.0 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  相似文献   

5.
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豫南稻区减肥、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方式,以11 a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22 5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80%F)、22 500 kg/hm~2紫云英+60%化肥(G+60%F)、22 500 kg/hm~2紫云英+40%化肥(G+40%F)共5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年际变化趋势、变异系数(CV)、可持续性指数(SYI)及基于AMMI模型的施肥处理、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的特征,综合评价长期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水稻年均产量,单施化肥较不施肥增产21.26%,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较不施肥增产19.55%~23.25%,以G+60%F处理水稻年均产量最高;施肥降低水稻产量变异系数,以G+40%F处理变异系数最小,其次为G+60%F处理;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处理可持续性指数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AMMI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施肥处理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评价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其稳定性参数(D_i)大小为:CKG+80%F100%FG+60%FG+40%F。综合考虑水稻高产、稳产及减肥效益,以22 500 kg/hm~2紫云英配施60%化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豫南稻区水稻缓/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探讨水稻缓/控释肥在豫南稻区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水稻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量水稻缓/控释肥比施普通复合肥增加了水稻分蘖数,提高了水稻群体质量;增加了水稻在生育中后期,尤其是水稻灌浆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了水稻有效穗、穗实粒数。施用水稻缓/控释肥水稻产量达到9233.3~9725.0 kg/hm2,比施等量普通复合肥增产5.5%~11.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施用水稻缓/控释肥比施等量普通复合肥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分别高18.9%~22.9%、2.9%~5.9%。在豫南稻区施用水稻缓/控释肥能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以9年生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研究施用硅钙肥对葡萄光合、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肥可以增加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促进葡萄生长,葡萄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施用900 kg/hm~2硅钙肥处理葡萄产量、果实VC含量、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硬度分别比对照增加2.40%、13.35%、2.68%、4.86%和5.87%;施用450 kg/hm~2和900 kg/hm~2硅钙肥处理之间葡萄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新疆滴灌葡萄硅钙肥推荐施用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8.
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高产栽培技术的施肥量略高于常规栽培,大约增加总量的20%.试验施肥总量227.5kg/hm2的产量最高,达到了9718.0kg/hm2,比对照(总肥量192.5kg/hm2)增产4.0%.  相似文献   

9.
2007年1~7月在余庆县关兴镇进行脱毒马铃薯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威芋3号产量居第1位,单产1519.4kg/667m2,比本地马铃薯(ck)增产746.1kg,增长96.5%。其次是草米拉产量居第2位,单产1510.6kg/667m2,比对照增产737.3kg,增长95.3%;再其次是洋人洋,单产1498.9kg/667m2,比对照增产725.6kg,增长93.8%。产量表现最差的是对照品种,产量773.3kg/667m2,其次是费乌瑞它产量为1028.3kg,比对照增产255kg,增长33%。从产量结果表中看出,脱毒马铃薯均比本地马铃薯增产。  相似文献   

10.
黔引07-01甘蔗新品种引试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7年引种品比试验中,黔引07-01表现出苗率高、分蘖力强、植株均匀一致,生长势优良,抗倒伏,高产早熟高糖。平均产量为8998.4 kg/667 m2,分别较桂引9号(ck1)增产661.7 kg/667 m2,增幅达8%;较F134(ck2)增产2649.1 kg/667m2,增幅达42%。成熟期平均含糖分为16.62%,比桂引9号高1.37个百分点,比F134高2.02个百分点。蔗茎含糖量1495.5 kg/667 m2,分别较桂引9号(ck1)224.2 kg/667 m2,增幅为17.64%;较F134(ck2)高568.3 kg/667 m2,增幅达61.29%,是一个具有增产增糖双增优势的甘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沼渣不同施用量对大葱产量影响显著,在沼渣用量为22 500kg/hm2内,大葱产量随沼渣用量递增。大葱生产上沼渣的最适宜施用量为22 500~27 000kg/hm2,以D处理98 299.5kg/hm2产量最高,比对照(ck)增产15.95%,A处理80 424kg/hm2最低比ck减产5.13%。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稻生产中氮肥用量增加、栽植密度越来越低等问题,深入探究水稻施氮量和栽植密度的互作效应对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减少施氮、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找出水稻栽植密度与施氮量的最佳组合。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试验田种植的第2季水稻圣稻18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处理,施氮量设4个水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高密度,30万穴/hm~2。共12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水稻的株高、鲜质量、叶面积及分蘖数均以30N3处理为最佳。对于水稻养分吸收,中氮中密度下的水稻氮素含量最高,其中27N2处理在抽穗期比24N2处理高出20. 2%,27N3处理在灌浆期比27N1处理高出1. 30%。而水稻全磷、全钾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还表明,在中密度条件下,288 kg/hm~2的施氮处理比不施氮肥产量提高12. 1%;在中氮条件下,27万穴/hm~2的栽植密度比低密度处理产量提高18. 5%。因此,氮肥水平与栽培密度的最优组合为288 kg/hm~2和27万穴/hm~2,该组合在降低施氮量,控制合理密度的同时,产量实现最优,达到14 615. 3 kg/hm~2。  相似文献   

13.
收集云南富源、贵州兴义、兴仁、安龙8个芭蕉芋品种资源(材料)试验和紫叶红花、绿叶红花2个品种(系)品比,以兴义绿叶黄花种为对照ck),结果表明:8个芭蕉芋材料产量3139~4028kg/667m2,比ck增加1.3%~30.0%;2个品种品比产量3573kg和3820kg,分别比ck增产18.2%和24.6%;2009年受到严重干旱,紫叶红花种2009年比2008年减产24.4%;绿叶黄花种同期减产50.4%,前者比后者减产幅度更大,后者比前者抗旱能力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种滴灌配肥的示范观察表明,与滴施常规配肥[尿素300 kg/hm~2+KH2PO4150 kg/hm~2+专用肥(34-7-11)600 kg/hm~2]相比,滴施绿多利牌酸性大量元素水溶配肥[尿素532.5 kg/hm~2+酸性水溶肥(16-35-8+TE)330 kg/hm~2+酸性水溶肥(10-20-30+TE)150 kg/hm~2]处理的棉花株高降低了8.3 cm,茎粗、总干物质、生殖器官干物重、果枝台数和单株结铃数分别增加了0.8 mm、6.54 g/株、5.31 g/株、0.6台和0.8个,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增加l 767.6 kg/hm~2和342.9 kg/hm~2,增幅达10.8%和12.9%,增效5 823.2元/hm~2,说明,滴施绿多利牌酸性大量元素水溶配肥对促进棉株生长、增产增效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硅肥对南方花生产量和品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方土壤由于长期脱硅富铝化过程,土壤中全硅和有效硅的含量均较低,研究硅对提高中国花生的产量对和品质有重要意义。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施用硅肥后,花生增产效果明显,其中以结荚期施用硅肥增产效果大,增产效果在13.5%~25.6%之间,平均增产达20.1%;从施用成本和增产效果综合分析,建议在热带砖红壤地区花生硅肥施用量为30kg/hm2(SiO2);不同时期施用硅肥对百果重和百仁重的影响效果不同,总的来说低水平的硅[30kg/hm2(SiO2)]的效果好于中高水平。仅在结荚期施用30kg/hm2硅提高花生的百仁重;在下针期和结荚期施用30kg/hm2可提高百果重;基施(30kg/hm2)提高产量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株结荚数;花生施用硅肥后对花生仁的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花生施硅适宜于食用型品种;花生施用硅肥能明显降低花生成熟期植株的全氮含量;对磷的影响则表现为,基施硅肥90kg/hm2可提高植株中磷的含量,而结荚期追施150kg/hm2的处理降低植株中磷的含量;对钾的影响则表现为复杂的规律,其机理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垦沃1号玉米品种于2010年参加黑龙江农垦区域试验,产量8 521kg/hm~2,较对照增产6.5%;2011年产量9 918kg/hm~2,比对照增产14.17%。2013年生产试验产量12 074kg/hm~2,比对照增产13.1%。2014年在黑龙江省农垦审定并推广,审定号:黑垦审玉2014001。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豫北地区不同种类肥料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4种肥料(缓控释肥、长效肥、控释肥和缓释肥)及施用深度(10,20 cm)对花生农艺性状,氮、磷、钾积累量,SPAD值,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不同种类控释肥料均可改善花生农艺性状,提高花生养分的积累量和产量,改善品质。各施肥处理相比,百果质量、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无显著差异。缓释肥浅施时荚果产量最高,达7 083.5 kg/hm~2;缓控释肥浅施时主茎高、第一侧枝长最大,荚果产量居中;缓控释肥深施出仁率最高,达70.2%,荚果产量仅次于缓释肥浅施,达6 861.2 kg/hm~2,花生仁产量达4 818.2 kg/hm~2。缓控释肥对花生的产量与品质影响较显著,缓控释肥深施时比对照增产30.43%,粗脂肪含量增加5.18%;就施用深度而言,缓控释肥深施处理比浅施的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8.49%,9.54%和0.28%,粗脂肪含量增加4.76%,产量增加5.06%。因此,豫北砂质壤土区花生种植适宜深施缓控释肥,更有利于花生生长发育及养分积累,进而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硅对寒地香型粳稻齐穗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波 《中国种业》2017,(3):40-42
为探明硅肥与寒地香型粳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本研究以香稻绥粳18和中龙粳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硅肥施用量对寒地香型粳稻齐穗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对香稻齐穗期LAI作用并不明显,但可显著提高齐穗期剑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适宜的硅肥可以显著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硅肥正是通过这三者来显著提高产量,但过高或过低施用硅肥都不利于高产的形成。本研究还获得了2个香稻品种的最佳施硅量,绥粳18在60~90kg/hm~2范围,中龙粳3号在90~120kg/hm~2范围。  相似文献   

19.
施用硅肥锌肥作基肥对稻瘟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本研究旨在探索水稻减药增效的有效生产措施,[方法]选址于湖北水稻稻瘟病常重发区咸宁市崇阳县原种场,以硅肥和锌肥作基肥,设置单位施用量不同的8个处理研究硅肥和锌肥对稻叶瘟、稻穗瘟的控制作用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相比不施硅肥锌肥作基肥的对照,各施用微肥处理对稻叶瘟和稻穗瘟的发生均有控制作用,混合施用硅肥锌肥作基肥(硅+锌(225 kg/hm2+ 15 kg/hm2))对稻叶瘟和稻穗瘟的控制作用最佳,防效分别达84.98%和75.65%,病指分别由21.70和15.05降至3.26和3.58;各微肥处理对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结论]综上,本研究说明科学的硅肥处理不仅可有效地减少稻瘟病的发生,而且具有增产作用,可以作为水稻生产中减药增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静宁县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静宁县旱地梯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以长城706为对照,对引进的1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先玉335折合产量为13 891.05 kg/hm~2,较对照长城706增产12.46%;五谷704折合产量13 654.19 kg/hm~2,较对照长城706增产10.55%。两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产量高,可作为静宁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主栽品种。32D22、正德305、强盛51号这3个品种在单位面积上的折合产量分别为13426.11kg/hm~2、13 246.28 kg/hm~2、12 956.79 kg/hm~2,较对照长城706增产8.70%、7.24%、4.90%,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