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桑产业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的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先后建成了小蚕智能化共育工厂和3~4龄蚕自动化饲育工厂,推广了自3龄起地面饲育的省力化养蚕模式.进一步将蚕桑产业做大做强需要继续推行产业规模化、小蚕共育全面工厂化、大蚕全面省力化、蚕农与合作社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思路,以及提升产业技术服务质量和开拓产业多元化发展途径,力争成为全市的现代蚕桑产业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2.
为规范小蚕(1~3龄)人工饲料共育技术,提高浙江省小蚕工厂化饲育水平和养蚕工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牵头,与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州市农科院等单位成立联合专家组,研究制定出《1~3龄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以指导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3.
韩益飞 《中国蚕业》2012,33(1):49-52
介绍了如东县60年来小蚕共育的发展历程与公助民营、集体共育和商品化饲育等3个阶段共育的主要设施和技术方法,分析了该县目前小蚕共育的现状和特点,并就该县稳定小蚕共育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小蚕工厂化饲育是适应现代蚕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小蚕饲育形式。本文介绍了浙江省2015年、2016年在全省示范推广该技术的基本情况、主要成效、技术和工作措施,分析了示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了加强示范基地带动能力、搞好小蚕工厂化饲养保险、加快小蚕阶段省力化机械化研究开发、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等4项示范推广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原蚕小蚕共育的生产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小蚕共育已规模性的遍及各大蚕区,但原蚕饲育实行小蚕共育的时间并不长.我场自2005年开始试行小蚕共育取得成功后,并逐渐在所有原蚕区推广实行原蚕小蚕共育,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实行小蚕规模化饲育可有效解决小蚕饲养成绩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推广养蚕省力化和专业化,对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有重要作用。在结合近几年江西蚕桑基地县实施的小蚕共育经营模式基础上,辅以应用新设施、新技术,从小蚕规模化饲育的含义、基础设施与设备、饲育技术、消毒防病技术及管理要求等方面,总结提出小蚕规模化饲育技术。  相似文献   

7.
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养蚕业,目前依靠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蚕桑生产在家庭收入的比重,蚕桑生产必须向规模化、专业化、省力化方向发展。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规模化、工厂化饲育,是上述养蚕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实施的不同形式小蚕共育,有些地方在组织管理上、桑叶采摘、蚕病防治、分蚕等方面存在许多难题。通过实施稚蚕人工饲料规模化、工厂化饲育,能解决稚蚕饲育技术要求高、对叶质要求严、蚕病防治难、饲育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达到3龄蚕在进入养蚕农户后好饲养、蚕病…  相似文献   

8.
钟山县小蚕共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蚕共育技术是实现蚕茧高产优质的重要技术。本文通过从饲育形式、饲养技术、减少伏沙蚕损失、消毒防病等方面,总结钟山县蚕区的小蚕共育技术,以促进蚕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搞好小蚕共育是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的关键。小蚕共育是针对农村千家万户分散养蚕的现实,把小蚕集中在较好的设施、设备及消毒环境中,由具有较高饲育技术的人员进行饲育,以饲育出蚕头足、发育整齐、强健无病的小蚕,供大蚕户饲养,确保养蚕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小蚕共育一是有利于补催青,能有效提高一日孵化率,确保了蚕农饲育头数;二是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修水县近年来推广工厂化小蚕共育取得的成果,总结了修水县开展工厂化小蚕共育具备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