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北宋文豪苏轼在《东坡杂记》里曾描写了一位号称“聪药王”的钱塘净慈寺和尚,八十多岁了仍目光炯炯、面色童相,问其原因,“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说明古人早已有服食生姜的习惯。在古典巨著《红楼梦》中也有含食生姜的记述,如第五十二回中记述:  相似文献   

2.
<正>北宋文豪苏轼在《东坡杂记》里曾描写了一位号称"聪药王"的钱塘净慈寺和尚,八十多岁了仍目光炯炯、面色童相,问其原因,"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说明古人早已有服食生姜的习惯。在古典巨著《红楼梦》中也有含食生姜的记述,如第五十二回中记述:"天未大明,麝月、晴雯叫醒宝玉,梳洗毕,喝了两口建莲红枣汤、噙了一块法制紫姜,便去贾母处请安道别。"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姜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也。"关于生姜养生益体的民谚更是不少:"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  相似文献   

3.
萝卜在我国民间素有“小人参”之美称,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之说。 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对萝卜也极力推崇,主张每餐必食,他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  相似文献   

4.
慧云 《新农村》2007,(4):27-27
古医书《奇效良方》中有一“容颜不老方”。该方以生姜为主药,每次三五钱,清晨煎服或沸水汤服,有防衰老、葆青春的奇特功效。早在春秋末期,先师孔子就已认识到食用生姜能抗衰老。他晚年“每食必姜”,一年四季食不离姜,但每次不多吃。在饱尝战祸、颠沛流离、人平均寿命很低的时代,孔子能活到73岁,与重视食用生姜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常吃生姜,不怕风霜”。生姜在生活中除用作调味剂、小食品外,在美容、保健方面也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科技》2011,(2):32-32
生姜腐烂病也叫姜青枯病、姜瘟,是生姜生产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害,防止这种病害有5点要诀:不要在有腐败病的地块种姜;种过豆科作物或瓜类作物的地块可用来种姜,  相似文献   

7.
《茶经》“《广雅》云”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经》“七之事”章引:“《广雅》云,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成书于宋代的《太平御览》卷八六七有类似引文:“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欲饮先炙令色赤,捣未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广雅》成书于三国魏初,各种著作、论文都据此将饼茶的起始定在三国时代。但今本《广雅》并无此段文字,而这段文字关涉饼茶的起源和饮茶法的流变,有必要对此加以考证,以辨其真伪,还其本来面…  相似文献   

8.
潘胜屏 《今日农村》2006,(10):30-30
生姜不仅是去腥、调味、开胃的佐料,还是除湿、去寒、发汗的好中药材。我们种生姜,都是用老姜块做种。栽种的姜块叫种姜,也有叫“娘姜”的。种生姜最大的成本是种姜,1亩(1亩=1/15公顷)地要100多公斤,按每公斤8元计算,每亩得投资800多元。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也许有人会问,冬吃萝卜可保暖防寒,温中健胃,而夏天为何还要吃性味辛辣的生姜呢?专家认为,夏季的炎热高温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极易引起人们患上感冒、腹痛、腹泻等“夏天病”,而生姜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夏天吃点姜可以说好处多多。  相似文献   

10.
异形眼覃蚊(姜蛆)是生姜储藏期间最为普遍也最难控制的有害生物,异形眼覃蚊(姜蛆)有趋湿性和隐蔽性,幼虫一般蛀入姜块皮下或“圆头”处,用丝网粘连虫粪和姜屑覆盖其上,幼虫藏身其中,受害处仅剩表皮、粗纤维和粒状虫粪,还可引起姜腐烂。异形眼覃蚊(姜蛆)周年发生,一年可发生多代,20℃条件下,一月可发生1代。由于生姜储藏主要采取井窖储藏,井窖内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使异形眼覃蚊(姜蛆)的发生成为可能,而如果防治方法不当,就很容易造成生姜的二次污染,直接影响生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生姜糖制品,即可作调味品,又可作为保健小食品直接食用,很受人们青睐。但是,传统姜脯辣味太浓,每次食用量极少,特别是儿童更不敢问津。我们采用严格选择原料,盐水浸泡,挂糖衣等工艺,研制成功低辣味姜脯。生姜是我国传统调味品,能去膻、除腥、解腻、增香。生姜也是重要的药品,《本草纲目》记述“姜辛而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疏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在日常生活中,喝一碗生姜红糖水,散寒去邪,开胃增  相似文献   

12.
问号粉碎机:又到了春播时节,农谚说得好,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我们老话里说五谷杂粮,你知道五谷都包括哪些吗?“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五谷的记载也很多,而且对“五谷”所指亦颇有不同。例如,《皇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周礼》中“五谷”指麻、黍、稷、麦、菽(豆);而在《孟子》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管子》里包括黍、秫、菽、麦、稻;《楚辞》则指稻、稷、黍、菽、麻,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  相似文献   

13.
对清华简《尹诰》提出五项质疑:(一)与传世本《礼记·缁衣》所引《尹诰》文义不合太甚;(二)称呼混乱;(三)叙事内容与《尚书·汤誓》互相冲突;(四)“金玉”连用不应出于夏商之际;(五)与传世文献多有雷同,且夹杂后世语言。  相似文献   

14.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确实很有道理。夏季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但是适当吃一些生姜能起到防治作用。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对一般暑热,即表现为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适当进食一点生姜汤大有裨益。不过,姜既然有药理作用,大家就应该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以下几个问题是应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5.
生姜不仅是去腥、调味、开胃的佐料,还是除湿、去寒、发汗的好中药材。我们种生姜,都是用老姜块做种。栽种的姜块叫种姜,也有叫“娘姜”的。种生姜最大的成本是种姜,1亩(1亩=1/15公顷)地要100多公斤,按每公斤8元计算,每亩得投资800多元。能不能不用种姜做种呢?不能。不过我们可以想办法在“娘姜”种下,长出幼苗后,把它“偷”回来。偷了“娘姜”会不会影响子姜生长呢?不一定。关键是在于你“偷”的技术妙不妙。“娘姜”发芽出苗以后,靠种姜供应养分的时间较短,消耗“娘”的体质不多,它长出2片叶子时,就可以自己制造养分、积累养分,对“娘”的…  相似文献   

16.
沂南生姜市场分析山东省临沂市工商局蒋百庆山东省沂南县是个生姜生产基地。最近十年,沂南人有的发了姜财,有的倒了姜霉。倒了霉的农民说:姜价,神仙也难算。发了姜财的农民说,烧香也没想到生姜会有这么好的价。有位教师说,我教了30年书,还不如老婆子种了二分姜,...  相似文献   

17.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毁灭性减产。为了搞好生姜的栽培,必须在姜瘟病发生初期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我市李庄镇是早生姜主产区,种植面积达到7000亩(1亩=1/15公顷,下同),李庄生姜已注册“翠玉牌”商标,农民通过种植生姜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由于连年种植,造成姜瘟病流行,主产区种姜农户盖田均有不同程度的感病。  相似文献   

18.
取走"姜娘"好处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姜种植过程中总要取走“姜娘”(种姜),因为取走“姜娘”有如下好处。  相似文献   

19.
正"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及"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的谚语,随着农业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生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农户对生姜的种植技术十分缺乏。生姜种植栽培技术也越来越重要,就生姜种植技术提出技术措施。1播前的准备1.1掰种姜:种姜催芽时,种姜较大,虽有的姜区催芽前已将大块掰开,但出芽后仍需挑选,因此,在种姜在播种前应该进行掰姜。通过掰姜,实质上是对种姜进行块选和芽选。通常要求  相似文献   

20.
《福建农业》2013,(5):40-40
开胃健脾,促进食欲 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吃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