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药饵防治鱼病具有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用药少而集中、防治效果理想等优点。要想提高药饵在水体中的使用效果,关键在于药饵本身的准确配制及投喂技巧,现简要介绍几种特效鱼类药饵的准确配制方法及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2.
钱小燕 《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86-186,191
从药物选择、药饵配制、药饵使用与注意事项四个方面介绍了药饵防治鱼病的正确方法,以期指导养殖者在防治鱼病时能正确使用药饵,缓解病情、节省用药。  相似文献   

3.
吡喹酮药饵的研制和犬的自动吞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犬类动物的四种饵物中按低于25:1的比例混入国产吡喹酮原粉,经机械加工制成犬用吡喹酮药饵,先后在新疆11个县(市)1428只农牧大中作自动吞食试验,其中两种药饵自动吞食率达80%以上,因而建议小批量生产脂肪/淀粉药饵.  相似文献   

4.
鼠药的适口性是决定鼠害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单只饲喂法,以稻谷为基饵,分别测定了0.005%炔雌醚和米非司酮药饵对黄毛鼠的适口性。结果表明,黄毛鼠对炔雌醚药饵平均摄食系数显著低于米非司酮;雌雄鼠对炔雌醚和米非司酮药饵的摄食差异显著。炔雌醚显著降低了雌雄鼠对药饵的摄食量,且雄鼠摄食量少于雌鼠。米非司酮提高药饵对雌鼠的适口性,但不影响对雄鼠的适口性;黄毛鼠在处理时间内对药饵的摄食量存在显著变化,雌雄鼠第1 d对炔雌醚药饵和基饵摄食量无显著差异,第2、3 d对炔雌醚药饵摄食量显著少于基饵;雌鼠第1 d对米非司酮药饵和基饵摄食无显著差异,第2、3 d取食药饵显著多于基饵,雄鼠在用药第1 d即表现出对米非司酮药饵的偏好,但随后2 d对基饵和药饵摄食量差异不显著。0.005%米非司酮的稻谷对黄毛鼠具有很好的适口性,而炔雌醚药饵配制有待改善,如增加香味剂、甜味剂等提高其适口性。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上的药饵是指含有一定量防治某种或几种鱼类疾病药物的鱼类食用饵料。其疗效关键在于药物本身功效及质量。药饵的使用在生产上作用重大,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现简单介绍药饵制作、投喂等方面的点滴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人利用配制的药饵喂鱼治疗鱼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来配制药饵的饲料必须选择鱼类喜食的种类并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能研成粉末。药饵的浮沉性质与鱼的栖息习性相似者为宜,如喂鲤鱼要选择沉性的动物性饵料。  相似文献   

7.
1 药饵在水中的稳定性要好,如稳定性不好,药饵入水后会很快散开,病鱼就吃不到足够的药物。2 投喂药饵的量要计算准确。按鱼体重计算用药量,将鱼药添加在饲料中,药饵的量宁少勿多。一般在投喂后30-40分钟内吃完。如1小时还未吃完,则说明投饵过多,造成药饵浪费,而且还影响鱼下一顿的吃食。3 为使鱼体中药物保持有效浓度,药饵应每天投喂  相似文献   

8.
<正>1.药饵在水中的稳定性要好。如稳定性不好,药饵入水后很快散开,病鱼就吃不到足够的药量。2.投喂药饵的数量要计算准确。按鱼体重计算用药量,将鱼药添加在饵料  相似文献   

9.
1.药饵在水中的稳定性要好。如稳定性不好,药饵入水后很快散开,病鱼就吃不到足够的药量。2.投喂药饵的数量要计算准确。按鱼体重计算用药量,将鱼药添加在饵料  相似文献   

10.
正采用药饵防治鱼病是一项简单实用的好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如何让鱼吃到适量的药饵,是能否有效防治鱼病的关键。一、用药饵治鱼病的原则当鱼发病后,首先要正确诊断病因,只有确定是什么病,才能够对症选择药物。一是药饵适合治疗需要通过内服才有效的鱼病,比如肠炎病;而通过对水体消毒或对鱼体表杀菌即可治疗的鱼病则不适合用药饵治,如水霉病。其  相似文献   

11.
1·颗粒药饵适鱼口。将鱼药和鱼儿爱吃的饵料掺和加工成颗粒状。注意粒径要与鱼嘴相适应。这样适口性好、给药效果佳。2·针对鱼类定沉浮。选择做药饵的饲料要以鱼儿喜吃、能研成粉末,且制成药饵后的浮沉与鱼的栖息习性相似者为宜。例如,草鱼需用浮性的米糠等,青鱼需要沉性的菜籽饼等。3·巧用粘剂效果佳。常用粘剂有榆树粉、山芋等;一般每千克米糠需加榆树粉300克,每千克菜籽饼需加200克。4·适当减料增药效。在需要投喂药饵防治鱼病的前1天减少饵料投放量,促使鱼儿“饥不择食”而摄食药饵,增加药效。5·科学利用助溶剂。在鱼病防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一、固体型药饵的配制与使用 制作此类药饵时,将一定量的药物与商品饲料(如豆饼、菜籽饼、鱼粉、米糠、大麦粉等)经粉碎过筛后,再与黏合荆均匀混合、加水拌匀,然后根据鱼体大小,制成圆形或短杆状的颗粒直接投喂或晒干后投喂.此类型的药饵适宜投喂鲤鱼、鲫鱼、罗非鱼、鳗鱼等吞食商品饲料的鱼类.……  相似文献   

13.
<正> 1.颗粒药饵适鱼口。将鱼药和鱼儿爱吃的饵料掺和加工成颗粒状。注意粒径要与鱼嘴相适应。这样适口性好、给药效果佳。 2.针对鱼类定沉浮。选择做药饵的饲料要以鱼儿喜吃、能研成粉末,且制成药饵后的浮沉与鱼的栖息习性相似者为宜。例如,草鱼需用浮性的米糠等,青鱼需要沉性的菜籽饼等。  相似文献   

14.
《农村百事通》2001,(12):37
投喂药饵是防治鱼病的有效措施。正确配制内服药饵的方法如下。   ……  相似文献   

15.
预防和治疗鱼病一般采用池塘泼洒药物法和药物拌料投喂法。药物拌料投喂法预防和治疗鱼病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药饵的配制。根据鱼类的食性配制药饵,可有效地对鱼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现将几种配制药饵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添加高效、安全的助剂 N,N- 二甲基甲酰胺 (N,N-Dimethylformamide,DMF) 对提高不 育剂炔雌醚(Quinestrol)药饵的不育效果,以及改善炔雌醚药饵对鼠类适口性的作用。【方法】试验设 3 个处理组, 分别投喂三组小鼠空白饵料(C 组)、炔雌醚药饵(T1 组)和 DMF- 炔雌醚药饵(T2 组),计算饵料消耗量。 将 3 个处理组的雄、雌鼠合笼 7 d,记录雌鼠怀孕及产仔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配制的药饵中炔雌醚的 分布浓度。【结果】T1 和 T2 组对雄、雌鼠体重均有显著影响,且 T1 和 T2 组雄鼠肾脏器官鲜重分别低于 C 组 16.4% 和 19.7%。炔雌醚对雌性小鼠繁殖抑制作用明显,T1 和 T2 组雌鼠产仔率降低至 C 组的 37.5% 和 25.0%, 产仔数仅为 C 组的 35.0% 和 11.1%。DMF 对炔雌醚药饵适口性改善作用不明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饵中药 物的分布浓度结果表明,T2 组的糙米中炔雌醚的含量为 T1 组的 1.5 倍;DMF 提高了炔雌醚在糙米中的渗透, 从而增加了小鼠的药物摄入量。【结论】DMF 可快速有效溶解炔雌醚,并增强其在糙米中的渗透力,提高炔雌 醚药饵的抗生育作用,有望开发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不育剂配方。  相似文献   

17.
用中药复方防治鲫细菌性败血症及对鲫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药效检验和免疫系统检测试验,验证由黄芩、斑地锦等中药复方制成的中药药饵对防治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细菌性败血症的有效性及其对鲫免疫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处理因素按中药复方添加量(质量分数)设0.5%、2.0%、4.0%3个水平,区组因素菌液浓度按预试验结果(感染发病死亡率为50%~80%)设3 000、6 000万个/mL 2个水平。试验各组分别为菌液浓度为0(对照组),无药饲料(空白A1、A2组),菌液浓度为3 000万个/mL(B1、C1、D1组)和6 000万个/mL(B2、C2、D2组)。将鲫暂养几天后,分别投喂无药饲料和不同剂量的药饵,连续投喂7 d后,分组在鲫胸鳍处腹腔注射0.1 mL细菌浊液,给对照组鱼注射0.1 mL灭菌生理盐水。结果表明:该中药复方添加量为2.0%与4.0%时,对鲫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治率为85%,这两种剂量的药饵组与空白组(A1组)的差异显著(P<0.05),表明该中药复方能有效防治鲫细菌性败血症;在不同添加剂量的药饵中(3 000万个/mL),投喂剂量为2.0%药饵组鱼的外周血淋巴ANAE阳性率最高,为(25.08±7.42)%,与空白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随着药饵添加剂量的增加与投喂时间的延长,对鲫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影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专家热线     
《农村新技术》2007,(11):66-67
广西读者吴德兴问:怎样提高渔药疗效?答:有以下5种方法。1.改进黏合剂。黏合剂的黏性要强,否则药物易在水中散失。标准小麦面粉是较好的黏合剂原料。对吞食性鱼类制成颗粒药饵或团状药饵。2.添加诱食剂。如将具有浓烈香味的中草药如八角、白芷等研成细粉做诱  相似文献   

19.
吡喹酮脂肪/淀粉药饵驱除犬25日龄细粒棘球绦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2.5,5.0和7.5mg/kg剂量吡喹酮,采用脂肪/淀粉药饵对25日龄犬细粒棘球绦虫进行驱除试验,结果三种剂量均获得了100%的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 投喂鱼药是指将药物或疫苗与鱼喜吃的饵料,拌合后制成适口的药饵投喂,杀灭鱼体内的病原体。此法适用于预防及治疗,是防治鱼病的有效措施。 1 药铒配制方法 1.1 青饲料药饵:采集每次正常吃食总量1/3~2/3的鱼类爱吃食的鲜嫩水旱青草或蔬菜叶待用。先称取青料重5%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