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秀美江西”是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目标,简单概括就是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高度统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笔者认为,发展“双低”油菜,实行“稻-油”水旱轮作,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是助推“秀美江西”建设的有效途径。1发展“双低”油菜的重要意义1.1能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秀美江西”建设的基础是经济持续发展,油菜作为江西省第一大油料作物,约占全省油料种植面积的75%,是唯一可以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油料作物。发展“稻-油”两熟或“稻-稻-油”三熟种植,一方面能提高复种指数,增油增收,如果全省油菜面积达1300万亩,总产达150万t,可实现产值80亿元;另一方面可提高水稻单产,增粮增收。研究表明,油菜茬水稻比冬闲茬水稻每亩增产10%以上,若发展1300万亩“稻-油”或“稻-稻-油”,可增产稻谷5.85亿kg,增收15亿元以上,实现种植效益和粮食供给安全的统一。近年来,“油菜花经济”已成为各地增收的新渠道,据婺源县有关部门统计,该县“油菜花”休闲旅游带动当地每年增收1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江苏昆山市城北镇新北村5组种田大户夏望宝,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农田种植品种,改传统“稻-麦”种植模式为“稻-草”种植模式。秋收时,种植品质好、产量高的牧草,科学饲养隆太杂交鹅,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摆脱传统“稻-麦”种植的低效益状况,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稻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避免药剂用量高、长残留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进行试验测定新型除草剂“稻杰”的安全性。以98-131品种为试材,设置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的“稻杰”和不施除草剂(CK)4个处理,研究“稻杰”对水稻杂草鲜重防效、水稻干物质积累、分蘖、产量等性状在不同浓度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浓度“稻杰”之间对水稻影响无明显差异,与对照之间差异极显著,都远高于对照。说明低用量“稻杰”对水稻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残留。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虾-稻”连作种养模式在繁昌县逐渐推广开,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结合实践,对“虾-稻”连作种养高效关键技术进行简单的总结,如稻田选择及改造、龙虾苗放养前的准备、投放虾苗、日常管理、捕捞、水稻品种的选择及种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罗沙稻”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为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稻米资源,经多年试验研究,结合对原有“罗沙稻”、“罗沙贡米”人文和米质特性的历史追溯,筛选认定“滇屯502-7”为“罗沙稻”主推品种,该品种保持了“罗沙贡米”特有的米晶莹剔透,饭光亮、味香可口的风味特征,传承了“罗沙贡米”的生产历史.探明了“罗沙贡米”地理标志范围及其土壤养分特征,集成了旱育秧、适时早栽、合理密植与节肥等“罗沙一号”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形成了有机肥、绿色防控为主线的“罗沙贡米”水稻有机生产技术规程.利用DUS测试技术对“罗沙一号”在泸州生态条件下的典型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为“罗沙一号”提纯保纯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琅琊之稻”是古琅琊地区的著名农业物产,具有4000多年的种植史,主要分布于今山东潍坊、青岛、日照和临沂等地,即潍水(潍河)、胶莱河和沂沭河流域。古琅琊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造就了琅琊稻的优良品质。其代表性品种主要有汉代“稻城稻”、唐代“芙蓉湖香粳”和“塘崖贡米”以及明清诸城“黄小红芒稻”等。其优良品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祖坦 《福建农业》2006,(10):10-11
充分利用闽侯县紧靠福州市地理优势,发展“稻-稻-萝卜”种植模式,既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又能达到培肥地力效果。我局于2004年在荆溪镇关东村示范推广“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经现场验收,每亩早稻产量493.5公斤,晚稻产量483.8公斤,萝卜产量3250公斤,比种植双季稻增收一季萝卜,增加产值1950元,增加纯收入1065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淮稻7号”是本所用“丙850”/“广陵香糯”∥‘早丰九号”复交选育而成,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品种全生育期148~150d,为迟熟中粳中偏早熟类型。株高95cm,分蘖性较强,亩有效穗22-23万,单穗熏3g左右,抗白叶枯病、稻瘟病,抗倒性强,熟相好,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600~650kg,米质达部颁三级优质米标准。适于苏中稻区作麦茬稻种植,在淮北稻区南部及沿江稻区适期播种,也能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结合武宣县“稻-稻-菇”生产实践,建立“稻-稻-菇”生态循环技术模式。该模式以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使双季稻和蘑菇生产的两个相对独立单元,发展为“早稻+晚稻+(双孢)蘑菇”的周年循环生产的全新生产模式,其技术核心是生产季节的有机链接和高效的稻田地棚式蘑菇栽培。该模式的成功建立和应用,实现了双季稻和蘑菇双丰收,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介绍该模式的生产季节要求和技术要点,并对该模式的生产效益和应用前景作出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农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稻田养鱼已从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现代综合种养殖模式转变。“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渔”共作基础上发展而来,可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保证整个生产环节不对外排放污染物,实现污染物的自我消纳。“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传统稻渔模式中水稻收割后的闲置稻田,在闲置稻田上进行空心菜、生菜和鱼腥草等浮板蔬菜种植,以提高稻田利用率,使整体经济效益更高。这种模式在水稻稳定产出的前提下,还能产出水产品和蔬菜,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2004年至2008年在田阳县田州镇进行了“超级稻-再生稻-秋冬菜”稻菜轮作吨粮万元田的试验示范,试验结果:早稻+再生稻产稻谷1000kg/667m^2以上,产值2000元左右;番茄产4500-5000kg/667m^2,产值8500元左右,合计产值达10000元/667m^2以上。本文从品种布局、田间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超级稻-再生稻-秋冬菜”稻菜轮作模式的技术要点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草-鹅-稻+鸭”生态农业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稻麦两熟传统农业的特点,对双链型“草-鹅-稻+鸭”生态农业体系进行了研究和示范,分析了该体系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此外,还介绍了“公司+基地+农户”、“种-养-加-销”一体化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3.
嘉禾县泮头乡农民多年来发展“油-稻-稻”生产.充分利用冬闲稻田种植油菜,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在增收的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针对近年来的反常气候,全乡农民严格抓好春季培管,油菜连年丰收.每667平方米油菜籽产量在150公斤以上,产值达500多元。总结油菜丰收经验,关键要抓好“三防”。  相似文献   

14.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最近从国内外引进的水稻种质资源中发现了一种“爆裂稻”类型,即一种可以专门用来爆制米花的特殊稻米。“爆裂稻”和普通稻比较,二者的区别是在常压条件下可否爆制米花。普通稻米需要高压的膨化设备才能生产出爆米花,“爆裂稻”带壳稻谷在常压条件下用锅炒,可以在2~3min时间内生产出米花。“爆裂稻”的主要特点是在常压下具有极好的爆裂性,其籽粒的爆花率在80%-95%,膨胀倍数可达6~10倍(因品系不同而异,见图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稻-稻-四季豆”种植制度下不同周年养分调控策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广东省“稻-稻-菜”种植制度的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CK,常规施肥;LNP,早稻季氮、磷减施20%,冬种四季豆和晚稻季等量施肥;OLNP,冬种四季豆磷减施10%,早稻季减氮10%,晚稻季减磷10%。比较不同处理对作物养分含量、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LNP处理的周年产量和生物量最高,其次是CK,OLNP处理最低。LNP处理和OLNP处理的作物氮、磷、钾含量与CK没有显著差异。OLNP处理可降低冬种蔬菜季土壤有效磷含量,降幅达9.71%;LNP处理早稻季的土壤氮含量显著低于CK,降幅为16.76%。LNP处理显著提高早稻季土壤蔗糖酶活性,OLNP处理的早稻蔗糖酶活性也较CK提高,而3个处理间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β-葡糖甘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LNP处理周年减少氮、磷用量6.25%和5.62%,可有效降低土壤氮、磷含量,减少养分流失风险,且作物不减产,为“稻-稻-菜”种植制度下较优的周年养分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晋  石磊 《中国农垦》2022,(5):28-29
<正>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垄上路相通,田间渠成行……初春时节,走进湖北省国营龙感湖农场洋湖分场,连绵万亩的国家级渔稻综合种养示范区正在田间铺陈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优美画卷。“一只虾”撬动乡村振兴“每亩田可产100公斤小龙虾、600公斤优质稻,3-4月份行情好,小龙虾最高能卖到40多元一斤,再加上生态绿色的虾稻谷,亩均综合收入接近7000元。”依靠“虾稻共生”种养模式,从昔日扶贫对象到远近闻名的稻虾养殖能手,五祖圩生产队农工范连平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如今干劲十足的他,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淮稻5号”的推广应用,经“淮稻5号”百亩丰产示范方的实践,总结了“淮稻5号”的生育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确定适宜的基本苗、合理施肥、水浆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  相似文献   

18.
“莲-稻-鱼”套养是指在莲藕的生长期内,既种水稻又养鱼的套养模式。下面简要介绍合理套养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一、“绿证”培训是促进种养殖业结构调整 ,实现农民增收的前提和基础(1)“绿证”培训为稳粮增效推广新的技术“绿证”培训工作结合各乡镇实际 ,要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因地制宜增设一些实用技术知识课。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粮经型效益农业 ,使草莓、西瓜、菜竹、板栗得到了很快发展 ,加快了我市种养业的结构调整。近几年来 ,各乡镇初步形成了以“草莓—稻”、“西瓜—稻”、“菜—菜—稻”、“麦—鲜食玉米—稻”、“麦—鲜食大豆—稻”为代表的8种粮经轮作的耕作制度。1999年面积达6.4万亩 ,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东乡野生稻细胞质源雄性不育系“东B11A”的选育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以东乡野生稻为母本与栽培稻品种“红优”、“HA7931 7-7”杂交 ,在其杂交后代中分离出雄性不育株 ,再与栽培稻品种“B1 1”杂交 ,并连续选不育株与“B1 1”回交 ,育成东乡野生稻质源新不育系“东B1 1A”。该不育系属早籼类型 ,在宜春 4~ 6月播种 ,播种至始穗历期 63~ 78d,主茎叶片数 1 2~ 1 3叶 ;株型较散 ,茎秆粗壮 ,穗大粒多 ,田间抗性较强 ;不育株率、不育度均达 1 0 0 % ;不育花粉中以典败为主 ;柱头发达 ,外露率达 81 .1 % ,异交结实率一般 5 0 %以上 ;配合力强 ,所配组合“东B1 1A/D1 8”、“东B1 1A/R40 2”和“东B1 1A/C1 42 9”具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