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母猪的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能力,是影响养猪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提高母猪的繁殖生产力,才可以为以后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打好基础。制约母猪生产力的因素很多,关键控制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母猪群体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对母猪群体繁殖力的影响很大,尤其表现在对排卵数影响上。母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了解长白猪的繁殖性能,为长白后备母猪的选种提供指导。[方法]对长白母猪核心群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进行比较,并对后备母猪的不同胎次产仔数、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断奶成活率等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长白母猪第1胎产仔数最少,逐步上升至第3胎开始稳定,到第4胎达到最高水平,第5、6胎略有下降。第1胎仔猪的断奶成活率最低,第3胎仔猪的断奶成活率最高。不同胎次的断奶窝重以第1胎最低,从第2胎到第4胎稍有上升并在第5胎后趋向稳定,并且断奶窝重主要与断奶仔猪数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第2胎与第6胎的断奶仔猪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第3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可反映母猪的繁殖性能,因此长白猪中第3胎次的繁殖性能可作为淘汰后备母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自峰 《湖南农业》2006,(10):29-29
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已产3胎~6胎的母猪处于最佳繁殖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一胎龄阶段的母猪宜保持在60%左右,头胎、2胎母猪为30%~35%,已产7胎以上的母猪为5%~10%。  相似文献   

4.
1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3~6胎母猪繁殖性能处于最佳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一胎龄阶段的母猪宜保持在60%左右,头胎、2胎母猪为30%~35%,7胎以上为5%~10%。  相似文献   

5.
一、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3~6胎的母猪繁殖性能处于最佳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段胎龄的母猪宜保持在  相似文献   

6.
以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郎溪县某养殖场的106头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及其生产分娩记录为材料,对母猪的胎次、窝产仔数以及初生窝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供试母猪均使用相同的免疫程序,采取相同的饲养管理方式。结果表明:第1胎的母猪窝平均产仔数最低为9.67头,从第2胎开始到第4胎每胎逐渐上升,从第5胎开始下降。排除疾病因素的影响,3~4胎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以及初生窝重均比较出色。因此,规模化集约养猪场的繁殖母猪群3~4胎的母猪应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可以保证繁殖母猪群出色的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某规模化猪场母猪21 185窝繁殖记录进行整理,研究胎次、分娩季节、品种及杂交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胎母猪的窝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质量、初生均质量显著低于其他胎次(P 0. 05),第4胎母猪最高,第3~6胎繁殖性能较好;母猪窝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质量在春季最优,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 0. 05),秋季母猪繁殖性能最低;二元母猪的繁殖性能最高,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最低,长白母猪的初生均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 0. 05);三元杂交及大白纯繁的繁殖性能较好,杜洛克纯繁及大白×杜洛克的繁殖性能较差。猪场应优化母猪胎次,高温季节做好降温及避免采用繁殖性能不高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胎次对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按不同胎次进行分组,在每组中随机抽取30头母猪生产记录,统计分析母猪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母猪的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初生窝重随着胎次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到第4胎达到高峰,以后随着胎次的增加繁殖性能缓慢下降,呈一定的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9.
一、母猪的群体结构1.种群结构与规模种群结构通常包括核心群(育种群)、繁殖群和生产群(商品群),其规模以生产群的母猪数量为基础。三者的数量关系为:核心群∶繁殖群∶商品群=(0.2~0.25)∶1∶(4~6)。核心群规模大小除了要考虑保证供应繁殖群所需种猪数量外,还要视具体育种方向和方案而定,太大太小都可能影响品种改良的进度和效果。2.胎龄结构与比例通常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的胎龄结构为:1胎、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次和配种季节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优化猪群胎次结构和配种时间。[方法]根据云南惠嘉育种有限公司原种猪场2016-2017年的3278胎美系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记录,分析了不同胎次、不同配种季节下母猪产仔性能和妊娠期的差异。[结果]配种季节对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有显著影响(P 0.05),春季配种的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夏、秋季(P 0.05);胎次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妊娠期等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P 0.05),母猪产仔性能以第3~5胎和第7胎较好。[结论]美系大白母猪在3、4、5、7胎时各项繁殖性能最佳,春季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1.
对皖南黑猪母猪不同胎次的繁殖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不同胎次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仔数、产活仔数随着胎次逐渐上升,到第5、6胎达到高峰,自第6胎最高点开始下降;初生窝重、断奶窝重随胎次不同有显著差异,随着胎次逐渐增加,皖南黑猪仔猪初生窝重和28 d断奶窝重基本呈上升趋势,在第6胎达到峰值,第6胎以后开始下降;胎次对断奶头数和成活率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皖南黑猪母猪在第5、6胎繁殖成绩最好,第3~7胎处于高峰稳定期,在第8胎以后应开始逐渐淘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胎次长大二元杂母猪的繁殖性能,探讨胎次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为猪场控制胎次分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记录不同胎次(1~8胎)共312头长大二元杂母猪分娩原始数据,用SPSS 24.0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采用Pearson法计算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母猪第4胎次的受胎率与分娩率表现最佳,显著高于第8胎次(P<0.05,下同);第4胎次在产仔数和健仔数方面均表现最好,并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第1和8胎次;第4胎次初生窝重表现最好,显著高于第1和7胎次,极显著高于第8胎次.仔猪断奶成活率以第3胎次最高,为97.00%;第4胎次的断奶窝重极显著高于第1、2、7和8胎次.总产仔数与健仔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和断奶成活率,健仔数与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和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长大二元杂母猪第2~6胎次繁殖性能处在高水平,建议第6胎次后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猪,繁殖性能较好的可在第7或8胎后淘汰.  相似文献   

13.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养猪规模化的发展,母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日趋爆发,严重威胁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母猪繁殖障碍临床表现为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产仔数少、畸形胎、母猪不发情、屡配不孕,后备母猪和断乳后母猪发情期延长等,造成母猪的繁殖率降低和种猪淘汰率升高。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因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一、增加胎产活仔数 1强化免疫养猪生产中,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可不同程度地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及繁殖失败。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要因地制宜地做好免疫程序。配种前必须搞好免疫,以提高母猪免疫力,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需要大量优秀的头胎母猪,优良的头胎母猪是制约整个猪场的关键一环。本文从母猪综合选种、母猪群体比例、头胎母猪健康管理与驯化饲养、种公猪的优化饲养、配种后饲养管理和头胎母猪淘汰原则等方面进行介绍,对头胎母猪精细化管理关键技术进行归纳,目的是确保全场能繁母猪繁殖性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好仔猪断奶的时间,每人选择每窝十头的仔猪两窝,并按照6.5.4.3.周龄断奶的实验,观察分析最后得出三周龄断奶最好。因为它能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增加母猪产仔率,过去60日龄仔猪断奶,使母猪完成一个繁殖周期共需181天,(哺乳期60d,断奶至再次配上种7d,怀孕期114d)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一头母猪一年只能生产二胎,即生产20头仔猪(假定每胎生产10头)而三周龄断奶,繁殖周期142d(21+7+114)年产2.5胎,可见缩短哺乳期可使母猪繁殖周期大为缩短,同时使每头母猪每年额外多生产5头仔猪。  相似文献   

17.
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3~6胎母猪繁殖性能处于最佳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一胎龄阶段的母猪宜保持在60%左右,头胎、2胎母猪为30 ̄35%,7胎以上为5 ̄10%。精选后备母猪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选留,方法是结合家系繁殖性能,选留发育好、奶头多且无异常、奶头和阴门大而正常,同时要求后腿开阔,最好是两排奶头间隔较大、脐前有三对奶头的母猪留种。选留后适当限制饲养,不使母猪过肥或过瘦(达到美国5级评分标准的2.5-3级,看不到椎骨、肋骨,但可摸到椎骨,摸不到肋骨),配种前2周开始加料,达到2.0~2.5千克。饲料营养水平达到粗蛋白质16%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大白母猪利用年限相关性状的遗传结构,实现早期选种,本研究采用国家生猪产业体系华南种猪遗传评估网1998年1月至2014年8月收集的大白猪繁殖性状数据,使用DMU(V6)分析计算母猪第1胎分娩日龄、第1胎总产仔数、第1胎产活仔数、前3胎产活仔数、前5胎产活仔数、第3胎稳定性、第5胎稳定性、终生总产仔数、终生产活仔数和终生日龄间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大白母猪第1胎总产仔数、第1胎产活仔数、终生总产子数、终生产活仔数、第5胎稳定性遗传力为0.132~0.198,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前3胎产活仔数、前5胎产活仔数、第3胎稳定性遗传力为0.230~0.271,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第1胎分娩日龄、终生日龄遗传力为0.492~0.642,属于高遗传力性状。大白母猪第1胎总产仔数、第1胎产活仔数、前3胎产活仔数、前5胎产活仔数、终生总产仔数和终生产活仔数间有较强的正遗传相关,与终生日龄有较弱的正遗传相关,与第3胎和第5胎稳定性有较弱的正遗传相关。母猪初产日龄与终生总产仔数和终生产活仔数间呈一定的负遗传相关,而初产日龄与终生日龄呈强的正遗传相关。通过对母猪利用年限的遗传参数估计有望通过选育提高利用年限,通过母猪利用年限有关性状与其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有助于早期选种加快延长母猪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9.
猪细小病毒病主要引起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不妊症。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20.
如何使母猪多产仔、产壮仔,并降低断奶仔猪的成本,促使母仔健康成长,是提高母猪养殖效益的关键。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3 ̄6胎母猪的繁殖性能处于最佳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一胎龄阶段的母猪宜保持在60%左右,头胎、二胎母猪宜保持在30% ̄35%,7胎以上的母猪宜保持在5% ̄10%。精选后备母猪后备母猪应在配种前1个月开始进行选留,方法是结合其家系的繁殖性能选留发育好、奶头多且无异常、奶头和阴门大而正常,同时后腿开阔(最好是两排奶头间隔较大)、脐前有3对奶头的母猪。母猪选留后应适当限制饲养,避免其过肥或过瘦(达到美国5级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