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水泥池培育黄颡鱼苗,研究不同的放养密度、饵料转换、投饵量及环境因子对鱼苗生长及成活的影响,充分发挥室内育苗饵料及环境条件可控的优势,解决了黄颡鱼苗初期开口率不高、适口饵料不足及室外培育的病虫害难控制的问题,提出了1种采用卤虫与中华鳖高蛋白粉料结合喂食的工厂化育苗方法。育苗试验放养黄颡鱼水花2.92万尾,16 d后,出池黄颡鱼夏花2.28万尾(体长2.3~3.0 cm),水体育苗密度达3 123尾/m~3,成活率达78.08%,其中前期培育成活率97.26%,后期培育成活率80.28%。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黄颡鱼亲鱼选择、亲鱼培育、人工催产方法、激素使用、催产池设置、人工孵化环境与条件、孵化设施设置、孵化管理等方面对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总结,通过对黄颡鱼仔鱼暂养、鱼苗下塘、日常饲养管理、鱼病防治等方面对黄颡鱼鱼苗人工培育方法进行研究总结,为江淮地区黄颡鱼规模化繁育及养殖生产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并从亲鱼培育、催产、孵化、鱼苗种集约化培育等方面总结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大,因此养殖黄颡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从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鱼苗培育等方面介绍了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繁育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亲鱼的选择与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鱼苗培育等方面介绍了黄颡鱼繁育技术,并介绍了池塘主养、池塘套养、网箱养殖等黄颡鱼养殖技术,以供黄颡鱼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兴农 《新农村》2014,(8):56-56
有关资料表明,杂交繁育的黄颡鱼,不但生长快、个体大,而且肉质、体色与黄颡鱼一样。为此,浙江省湖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湖州师院联合湖旺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开展相关试验。2013年12月从湖北长江水域引进雄性黄颡鱼100尾进行培育,2014年5月8日,市水产科研人员选择成熟度好的雌雄亲鱼注射催产激素,第二天进行人工授精,孵化出首批杂交“儿女”10多万尾,  相似文献   

7.
常德市西湖管理区西湖镇渔场副主任夏拥军,利用在区农村经济工作局组织的培训班学到的养鱼技术,带领村民发展网箱养鱼.到2003年6月底,他已帮助村民培育鳜鱼、大口鲶、黄颡鱼等名贵鱼苗200万尾及常规鱼苗1亿尾.眼下,在西湖管理区像夏拥军这样帮群众脱贫的农村党员达600多人.……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是一个具有良好养殖前景的水产品种,从以前的小品种变成了现在的主养品种,但是黄颡鱼养殖难度较大,病害较多,尤其是在苗种培育阶段,经常伴随出现车轮虫病、暴发性出血病、红头病等严重病害。2014年在上海鹏豪水产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开展黄颡鱼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经过放养前的池塘准备、鱼苗科学放养、精心的投饲管理、科学的水质管理、及时的病害防控、鱼种出塘的等操作,经过逾50 d的精心培育,至7月中上旬出塘时收获体长5~8 cm的黄颡鱼夏花鱼种183.1万尾,成活率61.1%。  相似文献   

9.
依据黄颡鱼性腺发育方面的相关研究和对武汉市周边湖泊天然水体黄颡鱼繁殖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表明黄颡鱼具有较长繁殖期,可以多次进行人工催产繁育。结合生产实际,分前、后不同时期对从武汉周边采集的黄颡鱼亲本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规模化催产,并进行了效果比较。催产批量进行的时间段分别设在4月底至6月初和8月中旬至9月初。结果表明,后期相对产卵量少(P0.01),所需催产剂量较低,只需一次注射,效应时间较短,并且催产率、受精率都明显低于前期(P0.01)。后期人工繁殖的鱼苗经过培育,可作为来年成鱼养殖所需的大规格苗种,同样具有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8~1999年对黄颡亲鱼来源选择、雌雄鉴别、催产水温、催情技术、催产接卵技术、孵化技术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共催产雌534尾,雄533尾,获卵104.63万粒。下塘黄颡苗21.95万尾(10~29mm),平均获产率61.8%(83.3%~13.3%),受精率64.4%(85%~30%),孵化率57.23%(80%~25%),下塘率21%(60%~4.4%)。适宜黄颡鱼催情孵化的水温为22~28℃,最适水温为23~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