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定性分析,苎麻根叶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有机酸和黄酮甙。体外抑菌试验证明苎麻有机酸盐对14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经临床疗效试验,对试验动物感染肺炎球菌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治疗仔猪白痢病的有效率达94.6%,治疗猪肠炎腹泻的疗效达89.8%,治疗猪感冒病的疗效为73.8%,经药理试验苎麻有机酸盐有止血作用,用浓度5%的止血效果与20%的6-氨基乙酸相近,苎麻根黄嗣甙对哺乳动物子宫的机能活动有一定影响,对未孕子宫可加强其收缩力,而对怀孕子宫则能抑制其活力。  相似文献   

2.
观察和测定天然色素花青甙(Antho sianine)对实验动物大白鼠的长期毒性,采取连续给药(120d),观察大白鼠的行为、体重、体温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观察对大白鼠的组织器官肉眼及组织学变化;观察花青甙对动物的安全性及可能产生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探索该天然色素花青甙的正常用量(人每日用纯品36mg/55kg体重)以及正常人量的20倍和40倍量对大白鼠的影响,测定各组织大白鼠血液生理指标、清转氨酶及肝功能和血清尿素氮含量,检验主要脏器的肉眼变化和组织学变化。通过LD_(50)的测定(LD_(50)为11564.3173mg/kg体重)以及上述指标的测定,对天然色素花青甙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给予客观的评价。为其作为食品添加色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原位凝胶注射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简化寇氏法进行了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首先通过预试验的最小致死剂量(LD_(100))和最大耐受剂量(LD_0)确定给药剂量及试验分组。皮下注射给药,观察7 d,记录死亡数,计算LD_(50)及95%的置信区间。结果表明,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原位凝胶注射剂对小鼠的急性毒性LD_(50)为5.903 g/kg,95%置信区间为5.105 3~6.415 0 g/kg。按照化学药物剂量分级,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原位凝胶注射剂可认定为实际无毒物质,说明该药临床皮下注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三叶鬼针草中黄酮甙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测试了从三叶鬼针草中提取的黄酮甙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酮甙对TMV具有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其质量浓度为100μg·mL-1时,对TMV的抑制率为91.3%,但对烟草体内病毒复制无显著的抑制效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黄酮甙与病毒外壳蛋白混合的泳带比对照明显滞后,表明黄酮甙可与TMV外壳蛋白结合,透析或萃取可使这种结合解离,使病毒恢复侵染力,说明黄酮甙对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用黄酮甙处理过的普通烟叶片,12h后接种病毒,可阻抑病毒初侵染,延迟病害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作为水产养殖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Fluorine quinolones,FQNS)药物之一,其对水产动物的急性毒性以及组织损伤情况等研究尚且不足。以异育银鲫(Carassais auratus gibebio)为研究对象,研究DIF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以及DIF在其96 h半数致死剂量(96 h LD_(50))剂量下的组织残留和损伤情况。结果显示,DIF对体质量为(60.04±5.02)g异育银鲫的96 h LD_(50)为2 840 mg/kg。另外,在其96 h LD_(50)剂量用药后,异育银鲫呈现胸鳍、腹鳍僵直、震颤等类似神经异常症状;同时其在肝脏、肾脏组织中的残留分别为(73.36±2.17)μg/g和(4.33±0.35)μg/g;另外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在DIF 96 h LD_(50)剂量下肝脏出现细胞核严重变形、核仁浓缩、破裂甚至溶解消失等病理变化;肾脏呈现血管球轻微皱缩,肾小管上皮细胞界线模糊、细胞核溶解等病理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根据我国《生物技术检测规范(水环境部分)》将药物对水生动物毒性所分等级的相关规定,DIF对异育银鲫为低毒物质;但在其96 h LD_(50)剂量下,异育银鲫出现了严重的临床症状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为了比较7株不同来源的Vp对斑马鱼的毒力大小及致病能力,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测定96 h内Vp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age,LD_(50)),用累积法和Bliss法对比分析LD_(50)指标。结果显示:Vp KNH1无致病性。其他菌株感染后,均表现出腹部出血,腹腔有腹水,内脏出血等症状。用累积法和Bliss法分析人类致病菌株ATCC17802、ATCC33847及水生动物致病菌株Vp13、Vp31、Vp41、Vp57共6株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LD_(50),累积法计算得到的LD_(50)分别为6.0×107、7.4×107、3.9×107、1.6×108、1.6×108、9.3×107CFU/m L;Bliss法得到的LD_(50)分别为:5.0×107、7.6×107、3.6×107、1.5×108、1.6×108、9.4×107CFU/m L。研究结果发现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LD_(50)数值差距较小,结果相似,不同菌株毒力强弱的顺序均为:Vp13ATCC17802ATCC33847Vp57Vp31≥Vp41Vp KNH1。综上所述,累积法及Bliss法均可用于检测细菌毒力大小,但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使得Bliss计算方法更加简便,为更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金花茶叶中黄酮甙元的分离提纯及其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金花茶叶为原料提取黄酮,黄酮经水解,溶剂萃取、柱层析等手段,得到高纯度甙元;经熔点、TLC、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法等分析手段进行结构表征,首次证实金花茶叶含有黄酮甙,其甙元为槲皮素和山奈酚。  相似文献   

8.
镉污染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抗镉减毒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缺乏高效的抗镉药物及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本试验借助Lorke法为基础的半致死剂量(LD_(50))分析方法 ,检测了油酸、化香树果序、黄连素等不同潜在的抗镉化合物的减毒作用。通过改良后的Lorke法测定不同抗镉药物对小鼠的经口镉LD_(50)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00 mg/kg V_C相比,灌胃200 mg/kg油酸、化香树果序、黄连素能够减轻镉的毒性,提高镉的LD_(50)。LD_(50)由140~160 mg/kg分别上升至300~320 mg/kg(油酸组)、280~300 mg/kg(化香树果序组)和320~340 mg/kg(黄连素组)。以上结果表明,以Lorke法为基础的LD_(50)分析方法,能够评价出油酸、化香树果序、黄连素的减镉毒作用及其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同时证明了相同剂量下黄连素效果要优于油酸、优于化香树果序。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从蓖麻籽中纯化了具有毒性的蛋白质,对幼物有强的毒杀力。为解决现有化学灭鼠药物对环境污染,从植物中提取毒素防治鼠害已成为发展新型灭鼠药的一个新途径。蓖麻籽毒蛋白(以下简称蓖麻毒素)是否有用于灭鼠的可能性,我们对小白鼠进行了致死中量(LD_(50))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isralensis H_(14))对蚊幼虫有高毒性。为实现毒力测定的标准化,国内外都进行了许多研究。在生物测定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L.J.Goldberg等以半致死剂量(LD_(50))求出的每只幼虫所需活细胞数(细胞/幼虫)为依据的生物测定程序;另一类是我们和H.de Barjac采用过的以标准品为依据,求出半致死浓度折算效价的生物测定程序。然而,活细胞数与毒力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测定了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的检疫性害虫——双钩异翅长蠢的致死中量和致死中时间,旨在为大规模应用斯氏线虫检疫处理双钩异翅长蠢提供理论依据。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得出了双钩异翅长蠢幼虫和蛹的TDM模型以及LD50与LT50。72h后双钩异翅长蠢老幼虫的TDM模型为:Pij=1-exp[-3.0514 2.02721g(di)],LD50为1.3244(条线虫/头),LT50为1.2385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LD50都逐渐减少,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了斯氏线虫与双钩异翅长蠢接触的机会;随着线虫剂量的增加,LT50逐渐减少,即线虫剂量增加,幼虫死亡50%所需的时间就少。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用作者研制的“痢见停”(Lijianting)治疗仔猪黄、白痢病。临床试验证明,对仔猪黄、白痢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昆明小白鼠的LD_(50)=35.6mg/kg体重(腹腔注射)。具有毒性低、副作用小、疗效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培方法是筛选苎麻耐镉品种的一种快速、便捷、可靠的方法。通过水培试验探索了6个不同品种苎麻在镉胁迫下的耐受能力和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在5 mg/L镉溶液胁迫30 d后,不同品种的苎麻在株高、叶片数、根长和鲜重等指标上都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苎麻不同部位镉含量的测定,不同品种的富集系数在0.32~0.63之间,茎转运系数在0.32~0.50之间,叶转运系数在0.08~0.19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品种赤山稀节巴既表现出较强的耐镉性,又具备较强的镉转移能力,是进一步利用苎麻修复镉污染的优良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1 g/L升汞、2%次氯酸钠、10 g/L苯酚、50/L甲醛、20 g/L高锰酸钾和1 g/L硝酸银等6种消毒剂对苎麻的叶、茎、根进行表面消毒处理,通过平板计数法分别对培养12、24 h后苎麻样品分离出的内生菌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对于苎麻叶、茎和根不同部位的样品,分别以70%乙醇2 min+1 g/L硝酸银1 min、70%乙醇2 min+20 g/L高锰酸钾2 min和70%乙醇2 min+2%次氯酸钠2 min的消毒处理,内生菌分离效果相对更好;其中,茎部的内生菌生长主要集中在消毒后12~24 h;苎麻成熟期各器官内生菌数目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15.
氧化槐果碱的提取分离工艺及其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80%的酸性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乙醚分级沉淀、丙酮重结晶的工艺方法,从苦参中分离得到氧化槐果碱单体。以小鼠为试鼠进行毒性测定,结果表明,试鼠的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48 h内,48 h后无试鼠的死亡现象。试鼠对氧化槐果碱的耐受量为25~150 m g.k-g 1,致死中量LD50为81.00 m g.k-g 1,LD50标准误差3.68。氧化槐果碱毒性较低,致死中量适宜,可以作为杀鼠剂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以2个钾营养高效基因型苎麻和2个低效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钾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苎麻根系生长、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苎麻生物量减少,植株显著矮化,根系生长受抑,根系吸收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减小。但高效基因型苎麻低钾胁迫下仍具有较强的生长势(相对根系干重、相对细根干重、相对根系总吸收面积、相对根系活跃吸收面积较大),其纤维产量所受影响程度小于低效基因型(相对产量较高),有效降低了低钾胁迫对纤维品质所引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用三种激素各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定期喷洒苎麻幼苗,观察分析了植株的生长、根系发育、干物质累积以及光合强度、养分吸收等生理功能的表现。结果表明,以三十烷醇0.5ppm处理的麻苗长势最好,而赤霉素100ppm 处理的麻苗,在株高、光合强度等方面,也有极明显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以湘苎3号(深根型)、华苎4号(中根型)、黄壳麻(浅根型)3个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品种为材料,选择出适宜南方红壤山坡地种植的苎麻品种。结果表明,浅根型的黄壳麻在山坡地种植具有保持水土、缺兜率低的优势,是适宜红壤山坡地种植的苎麻品种。  相似文献   

19.
苎麻对农田土壤中汞、镉的吸收累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评价非食用性经济植物苎麻对农田土壤中汞、镉的累积修复效果,本研究采集了46个种植于某汞矿区周边的汞、镉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苎麻样品,分析了苎麻及对应土壤样品中汞、镉含量,计算了苎麻对汞、镉的累积系数和转运系数。结果表明:汞在苎麻根、秆、皮和叶中的含量分布为58.02~136.97、60.6~560.45、113.26~3 860.51、446.1~1 686.3μg·kg^-1;镉在苎麻根、秆、皮和叶中的含量分布为10.1~1 527.8、7.17~1 203.63、11.57~1 838.14、77.12~842.41μg·kg^-1。麻皮和麻叶中的汞含量明显高于根部;而镉较均匀分布在苎麻的根部、麻秆、麻皮及麻叶。汞和镉在对应土壤中含量分布为0.381~9.040 mg·kg^-1和0.131~7.814 mg·kg^-1。苎麻地上部对汞的累积系数范围为0.017~4.826,转运系数范围为0.583~22.595,苎麻地上部对镉的累积系数范围为0.011~3.725,转运系数范围为0.055~16.175。麻皮的汞累积系数明显高于根部和麻秆;而苎麻各部位的镉累积、转运系数无明显差别。土壤中的DOC含量上升会导致苎麻麻秆、麻皮中汞含量的下降,土壤pH的下降会促进苎麻的麻秆、麻皮两个部位对镉的吸收累积。  相似文献   

20.
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 alker)4龄幼虫和稻纵卷叶螟5龄幼虫田间种群的LD50分别为0.0089、0.0579μg.头-1;氰戊菊酯对这2种水稻害虫的LD50分别为0.0766和0.1688μg.头-1,其触杀毒力低于溴氰菊酯;0.375、0.450 L.hm-22种剂量的25 g.L-1溴氰菊酯乳油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4.88%、81.18%,显著高于200 g.L-1氰戊菊酯乳油;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乳油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相当,均可较好地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