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福建省连城县不同植物类型下紫色土抗蚀性研究的结果表明:植物覆盖度较高且覆盖时间较长的紫色土(毛竹林,荒山草坡,马尾松林),疏松多孔,结构性和抗蚀性较好,具有较强的抗蚀性能;而光板地采用人工措施进行治理,如种植桃树或营造水土保持林后,土壤抗蚀性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采用主分量方法对影响紫色土抗蚀性指标分析表明,土壤水稻性团聚体含量,颗粒团聚程度及渗透性能够较好地表征紫色土抗蚀性,紫色土侵蚀地应采取合适生物措施,以增强土壤抗蚀性,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赤水河下游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物理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赤水河下游地区毛竹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枯落物累积量与持水量以及林地土壤贮水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差异明显,且土壤容重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土壤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杉木林(1.52 g/cm3)与马尾松林(1.54 g/cm3)平均土壤容重是毛竹林(1.18 g/c,3)的约1.3倍,土壤总孔隙度为:毛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非毛管孔隙度为:毛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枯落物持水量表现为杉木林(18.01 t/hm2)>马尾松林(14.04 t/hm2)>毛竹林(10.59 t/hm2);土壤平均最大蓄水量为:毛竹林(878.92 t/hm2)>马尾松林(652.80 t/hm2)>杉木林(643.18t/hm2),非毛管蓄水量为毛竹林(49.32 t/hm2)>杉木林(34.65 t/hm2)>马尾松(33.77 t/hm2),平均土壤稳渗速率为:毛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根据林地总贮水量的大小,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毛竹林(889.51 t/hm2)>马尾松林(666.84 t/hmz)>杉木林(661.19 t/hm2).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江宁小流域主要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江宁小流域主要林分类型的降水截持效益、林地枯落物层持水性能、林地土壤渗透性能及蓄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树干茎流率排序为毛竹林(7.89%)>栎林(5.13%)>杉木林(3.28 %)>马尾松林(1.85%);各林分林冠截留率排序为栎林(31.2%)>毛竹林(24.17%)>杉木(20.57%)>马尾松林(16.2%);各林分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排序均为栎林>为毛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各林分土壤非毛管空隙度和总空隙度排序均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栎林;各林分土壤渗透性能排序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栎林v毛竹林.采用Topsis优劣解距离法比较不同林分类型综合水源涵养功能,结果显示栎林的综合水源涵养功能最好,其次为毛竹林,再次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最差.  相似文献   

4.
水保林对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紫色土严重侵蚀地(光板地)及水保林地土壤抗蚀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紫色土严重侵蚀地采用高标准阶梯状整地,并用胡枝子护埂方式营造马尾松和黑荆树混交林,7年后,水土流失基本上得到控制,林地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比光板地大;而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土壤分散率、土壤侵蚀率则比光板地小,土壤渗透性能亦比光板地为好。说明紫色土严重侵蚀地营造水保林后,土壤抗蚀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在紫色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采用乔灌草并辅以一定工程措施营造水保林,是防治连城水土流失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我国亚热带采集了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毛竹林土壤,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显著高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毛竹林显著高于杉木林,极显著高于马尾松林,阔叶林和杉木林也显著高于马尾松林。水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率以杉木林最高,达1 26%(25℃)和1 82%(100℃),马尾松林最低,仅0 78%(25℃)和1 30%(100℃)。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毛竹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 5106 (100℃提取),0 4739 (25℃提取)和0 4752 (25℃提取)。  相似文献   

6.
莲花湖库区水源涵养林林地产流产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莲花湖库区主要植被类型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杂木林和荒草地土壤物理性状及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型土壤最大蓄水量依次为落叶松林〉杂木林〉红松林〉荒草地;土壤非毛管蓄水量依次为落叶松林〉红松林〉杂木林〉荒草地。林地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显著高于荒草地。以坡面径流观测场为观测手段,分析了4个径流小区产流产沙与降雨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场降雨产流量和产沙量与降雨量和雨强均呈良好的相关关系。林地与荒草地的降雨产流产沙差异显著,说明林地具有较好的保持水土功能。  相似文献   

7.
安吉山地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在安吉山地主要森林类型设立典型样地,研究了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经济林、灌木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林地枯落物养分贮量等30项内容,揭示了不同林型树木生长与土壤养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多因素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山地土壤养分的含量规律,并将土壤养分诸特性的综合优势作了排序,其结果为阔叶林>灌木林>经济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以便更好地做到合理利用森林土壤,科学营林防止地力衰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森林植被截留对大气污染物湿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裸地、马尾松林、香樟林的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以及地表径流的污染物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污染物质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SO42->NO3->Cl->F-;马尾松、香樟林群落的穿透雨、树干径流的污染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大气降水,说明它们对降水中污染离子的富集作用很强,马尾松林的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污染物离子的总量高于香樟林。各林型大气污染物降水的SO42-离子含量都较高,两种林型的地表径流污染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大气降水,但污染物浓度比树干径流有显著降低,说明土壤表面和枯枝落叶对降水中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9.
修河上游流域4种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定量评价修河上游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对流域内4种主要森林类型(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林、毛竹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结构、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种森林类型枯落物现存量的变化范围为3.50~5.99 t/hm2,其中杉木林枯落物的现存量最大,毛竹林最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表现为阔叶林 > 马尾松林 > 杉木林 > 毛竹林,说明阔叶林的枯落物层比针叶林和毛竹林有更大的水源涵养能力;(2)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容重表现为马尾松林 > 杉木林 > 毛竹林 > 阔叶林,表明4种森林类型中,阔叶林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表现为毛竹林(376.50 t/hm2) > 阔叶林(373.17 t/hm2) > 马尾松林(213.50 t/hm2) > 杉木林(186.42 t/hm2);(3)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综合水源涵养能力表现为毛竹林 > 阔叶林 > 马尾松林 > 杉木林。结果说明修河上游流域阔叶林、毛竹林的水源涵养功能优于针叶林,建议加强保护阔叶林和毛竹林,适当改造针叶林,以提高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水源涵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及林下土壤水文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浙江省5种典型林型(杉木林、毛竹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枯落物及林下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布设30m×30m标准样地,枯落物水文效应测定采用浸泡法,土壤层水文效应测定采用环刀法。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蓄积量大小介于10.14~25.07t/hm2,排列顺序分别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最大持水量大小介于21.82~33.64t/hm2,排列顺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有效拦蓄量大小介于16.8~24.84t/hm2,其排序为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5种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持水量均随浸水时间而增大并逐步趋于稳定,其关系符合对数函数;前0.5h内枯落物吸水速率最大,1h之后吸水速率急剧降低,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枯落物的吸水速率趋于统一,其关系呈幂函数关系;5种森林类型林下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孔隙度、持水能力等指标差异并不显著,土壤持水力均值介于201.86~296.63t/hm2。综合来看,阔叶林及含有阔叶树种的林分持水能力相对高于针叶林。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亚热带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固碳微生物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选取毛竹林(Moso banboo groves)、阔叶林(Broad-leaved forest)、杉木林(Chinese fir forest)和马尾松林(Masson pine forest)等4种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以 cbbL为固碳细菌指示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MiSeq高通量测序为研究手段。结果表明,4种林分土壤的细菌16S rRNA基因和固碳细菌cbbL基因丰度范围分别是5.40×10~(10)~2.81×10~(11) copies·g~(-1)干土和4.55×10~8~3.53×10~9 copies·g~(-1)干土,其中毛竹林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林分(P0.05);基因丰度显著关联的环境因子是阔叶林土壤的有效磷、不同土层的pH(P0.05)。杉木林土壤固碳细菌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3种林分(P0.05),其亚表层土壤高于表层(P0.05);双因子分析表明,林型、土层之间土壤固碳细菌多样性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所有土壤具有相似的优势属但相对丰度不同,其中毛竹林和杉木林土壤的甲基化石油杆菌属(Methylibium)和诺卡菌属(Nocardia)占比明显高于阔叶林和马尾松林。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林分土壤pH、土壤有机碳、有效磷、全氮差异是影响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综上,4种植被对土壤固碳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多样性影响明显,从土壤理化性质、固碳细菌基因丰度、多样性以及结构特征等多维度结果证明,毛竹林对土壤肥力以及固碳细菌影响效果最好,固碳微生物对毛竹林土壤有机质积累贡献大于阔叶林,定量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杉木多代连栽后土壤肥力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通过选择邻近分布、母岩一致,树龄相近且为近成熟林等可比较强的一代、二代、三代杉木林标准地,研究杂木林及不同栽杉代数木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和腐殖质及土壤生化活性的差异,并采用诚分分析(PCA)法对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进行排序。结果显示,表层土壤(0-20cm)肥力以杂木林提高,其次为一代杉木林的,二代和三代杉木林的则最差;底层土壤(20-40cm)肥力以杂木林最高,一代、二代和三代杉木林的均较差,建议降低人为干扰频率和强度及改善林分群落结构来提高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从而实现杉木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3.
莲花湖库区水源涵养林水文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莲花湖库区流域人工林主要林型的降水截持效益、林地和荒草地枯落物层持水性能、土壤层物理性状及其蓄水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和杂木林林冠截留率分别为34.83%,13.05%,19.61%,树干茎流率分别为6.79%,0.58%,4.01%,穿透率分别为58.37%,86.18%,77.66%。林冠截留量、茎流量、穿透率与降水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并分别给出了它们之间的经验模型。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2.024.0 t/hm2,其大小顺序为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杂木林>荒草地。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为2.9445.97 t/hm2,排序为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杂木林>荒草地。几种主要林型和荒草地有效拦蓄率变化范围为53.45e.95%,排序为红松林>杂木林>兴安落叶松林>荒草地。各林型土壤最大蓄水量变化范围为1 838.62 186.3 t/hm2,依次为兴安落叶松林>杂木林>红松林>荒草地。土壤非毛管蓄水量为16.2625.28 mm,依次为兴安落叶松林>红松林>杂木林>荒草地。林地土壤入渗速率显著高于荒草地。从土层厚度来说,土壤入渗速率随土层厚度的下移表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即空间特征表现出土层上部>中部>下部。本试验为研究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以及进一步综合评价该地区的森林生态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莲花湖库区几种主要林型枯落物层的持水性能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莲花湖库区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杂木林等几种主要林型和荒草地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征,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红松林、杂木林和荒草地枯落物储量分别为20.8、23.9、16.4和5.7t/hm2,以针叶林的枯落物储量最高。兴安落叶松林、红松林、杂木林和荒草地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78.2%、295.3%、260.3%和154.8%。各林型枯落物吸水速度在0.25~3h变化最快,24h达到饱和状态。枯落物持水速度与浸水历时之间呈显著幂函数相关关系。兴安落叶松林、红松林、杂木林和荒草地枯落物对降雨有效拦蓄率依次为53.87%、65.95%、54.50%和53.45%,对降雨有效拦蓄量变化依次为31.20、45.97、23.27和2.94t/hm2。莲花湖库区不同植被类型下枯落物持水能力为红松林最好,荒草地最差。  相似文献   

15.
莲花湖库区几种主要林型水文功能的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莲花湖库区流域人工林主要林型的降水截持效益、林地和荒草地枯落物层持水性能、土壤层物理性状及其蓄水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和杂木林林冠截留率分别为34.83%,13.05%,19.61%,树干茎流率分别为6.79%,0.58%,4.01%,穿透率分别为58.37%,86.18%,77.66%。兴安落叶松林、红松林、杂木林和荒草地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78.2%,295.3%,260.3%,154.8%。莲花湖库区不同植被类型下枯落物持水能力为红松林最好,荒草地最差。各林型土壤最大蓄水量变化范围为1 838.6-2 186.3t/hm^2,依次为落叶松林〉杂木林〉红松林〉荒草地;从土层厚度来说,土壤入渗速率随土层厚度的下移表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即空间特征表现出土层上部〉中部〉下部。以坡面径流观测场为观测手段,分析了4个径流小区产流产沙与降雨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场降雨产流量和产沙量与降雨量和雨强均呈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人工林型中的鸟类群落可以了解其生态效益。于2007年6~8月采用样带法对南宁市郊的三种人工林中的鸟类种类和数量进行了统计,共记录到鸟类3目15科26种。经分析所得鸟类多样性指数,湿地松林的最高,为1.0350;其次为马尾松林,为1.0153;巨尾桉林的最低,仅为0.5048。同时计算了G-F指数,其中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的值分别为0.1539和0.1604,巨尾桉林为0。从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的相似性对比中可以看出这两类林型中鸟类群落相似性比较高,巨尾桉林与其他两种林型相似性差异较大。鸟类多样性与人工林异质性和林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天台山8种不同林型土壤环境酶活性的模糊数学分析表明,不同土壤环境总体酶活性水平的相似优先比顺序为:云锦杜鹃土壤黄山松林土壤茶园土壤竹林土壤金钱松林土壤日本花柏林土壤柳杉林土壤七子花林土壤。不同酶之间以及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揭示了控制天台山不同土壤因素综合作用的主要因子为:土壤7种酶、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总有机质。  相似文献   

18.
对石壁水库库区桉树林、马尾松林、杂木林3种主要林分枯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的枯落物储量最大(9.42t/hm^2),其次为桉树林(7.55t/hm^2),杂木林最小(7.41t/hm^2)。桉树林、马尾松林、杂木林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分别为184.36%、170.85%、119.90%;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09.25%、181.09%、136.04%。各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桉树林14.99t/hm^2,马尾松林16.59t/hm^2,杂木林9.32t/hm^2。3种林分枯落物持水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按照W=aln(t)+b关系式增加,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按方程V=kt^n下降。研究表明石壁水库库区马尾松次生林枯落物持水量最大,杂木林持水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9.
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型春季土壤呼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及土壤呼吸叶室6400-09对黔中喀斯特地区5种林型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均呈单峰型;马尾松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昼夜变化值比阔叶林平均高0.91 CO2 μmol/(m2·s),其中凋落物部分平均高1.50 CO2 μmol/(m2·s);呼吸速率日均值为马尾松林(4.41 μmol/m2·s)>柏木林(3.55 μmol/m2·s)>阔叶林(3.49 μmol/m2·s)>灌木林(3.32 μmol/m2·s)>针阔混交林(3.05 μmol/m2·s);呼吸速率日极差与El呼吸速率平均值的比值为马尾松林(40.56%)>灌木林(23.91%)>针阔混交林(23.29%)>阔叶林(18.46%)>柏木林(13.70%);凋落物占土壤呼吸速率的比重为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柏木林>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温关联较大;土壤湿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森林类型对土壤碳氮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亚热带针叶林改造过程中的树种选择和营林方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相同海拔高度和相近环境条件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米槠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闽桦—闽楠林)和针叶林(马尾松林)3种森林类型对土壤碳氮储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马尾松林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林分类型,土壤全氮含量与闽桦—闽楠林无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米槠林,马尾松林和闽桦—闽楠林的土壤氮储量和碳储量显著高于米槠林;马尾松林和闽桦—闽楠林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米槠林。马尾松林的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小于米槠林和闽桦—闽楠林,米槠林和马尾松林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闽桦—闽楠林,3种林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而闽桦—闽楠林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林分;(2)米槠林的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闽桦—闽楠林。3种林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差异显著,表现为:马尾松林>米槠林>闽桦—闽楠林,马尾松林和米槠林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闽桦—闽楠林。3种林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马尾松林的土壤β-葡糖糖苷酶活性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