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对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莉芳  秦贵信  朱丹  孙玲 《大豆科学》2006,25(4):450-453
大豆来源广、营养价值高、是鱼类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但大豆中含有抗营养因子,不仅会降低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而且会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类大批死亡。本文对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植酸、大豆抗原的作用机理及对鱼类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意义。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蛋白饲料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具有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比例平衡等特点,营养价值非常高,作为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源,被广泛应用于猪饲料中。但是大豆中含有相当高水平的大豆抗原、大豆凝集素、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能使猪特别是仔猪出现过敏,小肠正常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内源氮损失增加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危害了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给养猪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限制了大豆加工产品在猪日粮中的应用。文章概述了大豆抗原、大豆凝集素、蛋白酶抑制因子这三种主要的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含义、分类、生物学功能及对猪健康的影响,为大豆加工制品在猪日粮中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由于大豆皮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因而被添加于多种动物的饲料中.国内外学者对大豆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豆皮的可消化性和能量价值,而对大豆皮中抗营养因子组成及含量的研究报告非常的少.本文用竞争ELISA法对大豆皮中具有免疫活性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凝集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生大豆皮中具有免疫活性的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凝集素的含量分别为25.3、41.4和12.2 mg g-1,说明大豆皮中含有相当高水平的抗营养因子.因此,大豆皮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之前,必须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以在最大程度上灭活其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抗营养因子,且应该注意添加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豆凝集素结构及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凝集素是大豆中重要的蛋白质之一,同时也是大豆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之一.自被发现半个世纪以来,大豆凝集素在糖生物化学、血型鉴定、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综述大豆凝集素结构及其活性测定方法,为研究者进一步了解大豆凝集素不同活性测定方法之间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大豆凝集素活性测定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元  秦贵信  王涛  张兵  朱丹 《大豆科学》2007,26(6):930-934
大豆经适当加工可减少或去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因而大豆制品所含的抗营养因子成分不同.通过竞争ELISA法和胰蛋白酶抑制法检测豆粕、膨化大豆、脱壳豆粕、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全脂豆粉、脱脂豆粉和热处理大豆粉大豆加工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的活性,并进行SDS-PAGE分析,进而比较其主要抗营养因子灭活的程度.结果表明,在现取样的10种大豆加工制品中,膨化处理除去了绝大多数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一种较理想的加工工艺;去皮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凝集素几乎被灭活,但仍存在一定量的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此项工作为评价大豆加工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粉资源短缺,寻求鱼粉蛋白源替代品已成为国际性研究课题。大豆蛋白源是水产饲料应用最多的植物蛋白源之一,主要包括豆粕、去皮豆粕,膨化豆粕,发酵豆粕,全脂豆粉,膨化豆粉,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等。但大豆蛋白中含有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在饲料中过量添加,对鱼类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基础上,概述了大豆蛋白源替代鱼粉蛋白对鱼类生长、消化酶活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的影响,为合理开发利用大豆蛋白源,节约鱼粉蛋白,优化鱼类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豆凝集素处理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小肠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从7日龄开始,分别进行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基础日粮添加大豆凝集素处理,以研究不同大豆凝集素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小肠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大豆凝集素显著降低了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0.05%和0.10%大豆凝集素添加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绝对增重和相对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肉仔鸡小肠长度和重量随着日粮中大豆凝集素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呈线性增加,日粮中添加0.10%大豆凝集素显著增加了肉仔鸡的小肠长度及重量。研究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大豆凝集素,影响了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小肠发育,对动物产生了抗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豆抗原蛋白既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又是大豆抗营养因子的主要种类之一,是限制大豆蛋白源在食品及饲料行业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其中,大豆球蛋白(Glycinin)和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是免疫原性最强的大豆蛋白。Gly-cinin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普通的热处理对其免疫原性的灭活能力较小。Glycinin在鱼类饲料中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肠道损伤,消化酶活力降低,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文中简要介绍了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的理化性质、识别检测方法及对鱼类健康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旨在为大豆抗原蛋白的加工去除及合理开发利用大豆蛋白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豆凝集素抗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凝集素是一种糖蛋白质,具有凝集和促分裂的生物学活性,可以通过小肠上皮刷状缘进入循环系统而诱发免疫反应,能够引起动物的小肠黏膜损伤,绒毛萎缩、腺窝增生,胰腺增生,体蛋白分解加强,内源氮的损失增加.本文对大豆凝集素及其抗营养作用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大豆凝集素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与种质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凝集素是大豆中一种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对动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含量作为评定动物饲料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对血凝法测定大豆凝集素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利用该方法对64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凝集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整粒种子粉碎过40目筛、样品与60~90℃石油醚比(WV)110脱脂10 h、样品与生理盐水(WV)110抽提10 h为宜,反应pH值在5.0~9.0为宜,反应温度在25℃左右为血凝法的最适条件,该方法具有快速鉴定、经济实用、适合大规模资源筛选等特点.64份种质资源中凝集素含量最低为1.88 mg·g-1,最高为37.5 mg·g-1,平均为11.91 mg·g-1,85%的品种(系)在1.88 mg·g-1到12.06 mg·g-1之间.  相似文献   

11.
大豆蛋白中存在的抗原物质,影响了大豆及后期加工成品在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饲料配制中的广泛使用。作为仔猪主要蛋白日粮来源,大豆中存在的抗原物质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有极大的危害。长期以来,学者们已对大豆抗原对仔猪的致敏机理做了深入研究,消化道作为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是引起幼龄动物过敏反应的关键。本文从大豆主要抗原蛋白对仔猪肠道形态、营养物质消化率、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引起仔猪肠道致敏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日后研究大豆抗原蛋白致敏机理和指导合理配制仔猪日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发现大豆蛋白中抗原物质可引起幼龄动物发生过敏以来,大豆抗原的研究受到广大学者所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存在影响了大豆的营养价值,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利用.本文综述了大豆抗原分离提纯与有效加工灭活的方法,以及大豆抗原在仔猪、犊牛和鼠体内抗营养作用及消化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完善其致敏机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良  吴莉芳  朱瑞  李民  王婧瑶  段晶  于哲 《大豆科学》2019,38(3):491-496
大豆抗原蛋白是限制大豆蛋白在水产饲料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是免疫原性最强的大豆抗原蛋白,饲料中β-Conglycinin含量过高会导致鱼类生长速度下降、消化酶活力下降、肠道组织发生损伤,甚至死亡。本文概述β-Conglycinin的理化性质、对鱼类生长性能、肠道组织、消化酶活力、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离提纯方法及去除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大豆抗原蛋白的致敏机理提供参考,同时为合理开发利用大豆蛋白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豆黄酮主要存在于大豆及其他豆科植物中,它是一种同时具有雌激素样和抗雌激素样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大豆黄酮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增加奶牛泌乳量,增加家禽产蛋量、蛋重和品质及提高繁殖机能等生理功能.大豆黄酮可用于饲料,具有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提高畜禽胴体瘦肉率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用纯品大豆凝集素(SBA)分别对来自猪、狗、羊、兔和鸡等不同种属动物血液中的T、B淋巴细胞进行刺激,通过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其增殖功能,同时用常规的有丝分裂源刀豆素(ConA)和脂多糖(LPS)分别刺激T和B淋巴细胞作为对比,从而研究SBA对不同种属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A对狗、鸡和兔T和B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SI)显著低于ConA和LPS对照组(P<0.05),对猪的SI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羊的SI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也不显著(P>0.05).SBA对不同动物之间T、B淋巴细胞SI的影响也有差异,其中都以鸡的最高、羊的最低为显著特征;SBA对同一种动物T和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SBA对兔、狗和猪T淋巴细胞的SI高于B淋巴细胞,而羊和鸡恰好相反.SBA对不同种属动物T、B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均有影响,尤其是对狗、兔和鸡的影响较大,而且除羊之外,其它种属动物T、B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揭示出不同种属动物免疫细胞的糖基化模式、细胞分化过程及信号传导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6.
陈珣  杨镇  肖军  龚娜  王娜  王红  肇莹  杨涛 《大豆科学》2012,31(3):501-503
豆科植物凝集素在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相互识别和共生关系的建立上起着重要作用。利用血凝法快速检测R(人参)、S(沙棘)、D(越橘)3种植物内生菌的S0.25D50、S0.25、R25D25和R50D50共4种处理对大豆根部凝集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S0.25D50、S0.25、R50D503种处理的大豆根部凝集素含量均高于对照,而经过S0.25处理的大豆根部凝集素的含量最高,为0.288 mg.g-1。说明沙棘内生菌醇提取物有利于大豆根瘤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大豆耐低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世界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也是人类优质蛋白及畜牧业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大豆是喜磷作物,磷不仅是大豆遗传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参与大豆体内酶促、新陈代谢、根瘤固氮等生理生化过程。全世界耕地中近1/2的耕地处于缺磷状态,我国耕地中大约有2/3的耕地属于缺磷状态,磷胁迫是限制大豆产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文章分别从低磷胁迫下大豆形态学变化以及大豆生理生化反应、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大豆耐低磷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初步概述,并对大豆耐低磷QTL定位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大豆耐低磷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方标  王丕武  于雷  卢春蕾 《大豆科学》2011,30(4):706-709
大豆凝集素对提高植物的抗虫性有重要作用.应用基因工程手段,克隆大豆凝集素基因Le2,构建植株表达载体pSy-Le2,将大豆凝集素Le2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烟草中,经过筛选获得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鉴定Le2的基因功能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