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泽泻对大鼠急性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泽泻提取物对DL-乙硫氨酸(DL-ethionine)致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DL-乙硫氨酸(2.0mmol/L)处理大鼠原代肝细胞24h,制备大鼠急性肝脏损伤体外模型。分别以0.0、1.0、5.0、10.0、20.0、50.0μg/mL的泽泻粗提物作用于该模型,测定各组24h和48h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的ALT、AST活性以及细胞裂解液中的甘油三酯(TG)、直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LDL-C)。结果表明,添加泽泻的各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ALT、AST活力明显降低,细胞裂解液中TG、D-LDL-C含量降低,24h比48h时效果显著。泽泻粗提物的各浓度中,以5.0μg/mL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肝细胞作为试验材料。对正常贴壁培养的肝细胞用5.0mmol/L的DL-乙硫氨酸处理48 h,采用油红O染色,光学显微镜成像系统观察肝细胞的变化,并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对照组细胞内少见橘红色脂滴,模型组细胞内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橘红色的脂滴存在,且部分细胞内脂滴连接成片,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ALT,AST活性和TG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从而建立了大鼠脂肪肝脂肪变性体外病理模型,并为细胞水平筛选治疗脂肪肝药物提供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葛根对奶牛脂肪肝细胞的作用机制,采用胶原酶二步灌流法分离病牛的肝细胞,并观察细胞形态。用不同浓度的葛根水提物处理肝细胞,生化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并测定细胞裂解液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含量。结果显示,50、100、500 μg/mL葛根水提物能极显著降低肝细胞中ALT、AST、TG、TC、MDA活性及含量,增加SOD活性(P < 0.01)。葛根水提物能显著改善肝细胞的相关生化指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丹参对脂肪变性奶牛肝细胞的作用机制,采用胶原酶两步灌流法分离培养奶牛肝细胞,不同浓度DL-乙硫氨酸处理,油红染色观察其脂滴数量,MTT法测定肝细胞的活性,生化法检测TG含量。用不同浓度的丹参处理变性肝细胞后,生化法检测ALT、AST、TG、SOD、MDA的含量或活性,ELISA法测定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CYP45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筛选出2 mmol/L的DL-乙硫氨酸作用24 h作为体外造模的最佳条件。用丹参处理后,能降低ALT、AST、TG和MDA的活性或含量,抑制TNF-α的释放,增加SOD活性。随丹参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CYP450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4 h时,丹参对NF-κ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48 h时,随丹参浓度的增加,NF-κB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这表明丹参对奶牛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脂质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坏死因子、抗脂质过氧化及降低NF-κB和CYP450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改进的两步灌流法分离培养的肝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含油酸钠0,0.10,0.25,0.50,1.00 mmol/L的培养基对其诱导处理12h,通过油红O染色和测定细胞内TG(甘油三脂)含量判断肝细胞脂肪蓄积情况,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和测定细胞培养液中ALT、AST的活性判断细胞活性和损伤程度,选取油酸浓度较为适中的组别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油酸钠对肝细胞PPARα,SREBP-lc和ChREBP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消化、纯化获取高纯度、高活性的肝细胞;生化指标及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0.25mmol/L油酸钠在诱导肝细胞12h后对肝细胞损伤较小,肝细胞保持较高活性,且脂滴较明显。电镜观察结果显示:0.25 mmol/L组肝细胞线粒体空泡化严重,糖原颗粒较少的现象符合临床脂肪肝病理现象;关键脂氧化基因PPARα的表达水平升高,脂合成基因SREBP-1c、ChREBP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明显降低。结果表明:油酸钠诱导奶牛肝细胞12h时,0.25mmol/L浓度的油酸钠为最佳建立体外奶牛脂肪肝细胞模型浓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蔓越橘提取物对高脂大鼠氧化损伤的作用。试验选取50只体重120 g左右的SD雄性大鼠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高、中、低3个试验组,每组10只。饲喂试验8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中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中的TG降低显著(P<0.05),且试验组低剂量组的HDL-C量变化显著(P<0.05);饲喂蔓越橘提取物的试验组血清ALT、AST和ALP活性均有明显上升,并呈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试验各组大鼠肝脏中SOD活性明显增强(P<0.01),而MDA的生成量逐渐减少。结果表明,蔓越橘提取物能减轻高脂大鼠肝脏氧化损伤和脂质蓄积。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绞股蓝醇提取物对猫脂肪肝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试验将48例患脂肪肝综合征的猫随机等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绞股蓝治疗组(试验组)进行治疗,试验前后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B型超声波检查肝脏脂肪情况,计算肝脏B型超声波积分(LUI)、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流速(PW)。结果表明: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血清中ALT、AST、ALP活性及T-BIL、TG、CHOL、LDL-C含量都极显著降低(P0. 01),HDL-C含量极显著升高(P0. 01),LUI极显著降低(P0. 01),PVD显著变窄(P0. 05),PW显著变快(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LT活性、TG、CHOL含量及LUI均显著降低(P0. 05),ALP活性和T-BIL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 01),试验组疗效评价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绞股蓝醇提取物可以通过护肝降酶,改善肝脏血流状态及血液中脂肪代谢等来治疗猫的脂肪肝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枳椇子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首先, SD大鼠枳椇子水提液及生理盐水灌胃后心脏取血,制备枳椇子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然后用酒精诱导人LO_2细胞构建酒精损伤细胞模型,并随机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和不同剂量含药血清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酶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酶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WST-1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后分析评估枳椇子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与空白血清组比较,5%和10%含药血清组肝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 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 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表明枳椇子对酒精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的机制来实现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铅镉联合暴露对大鼠肝功能的影响以及α-硫辛酸的保护作用,试验以300 mg/L铅(Pb)、50 mg/L镉(Cd)单独或联合(Pb+Cd)采用自由饮水方式染毒SD大鼠,α-硫辛酸保护组在Pb、Cd自由饮水的同时按体重以50 mg/kgα-硫辛酸灌胃,12周后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铅组、镉组AL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AST和ALP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镉组TP和ALB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铅组TP和AL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铅镉联合组ALT和AS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ALP活性、TP和AL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与铅、镉单独染毒组相比,铅镉联合组ALT、AS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ALP活性、TP和AL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与相应染毒组相比,α-硫辛酸保护组大鼠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铅、镉单独或联合暴露对大鼠肝功能有损伤作用,α-硫辛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铅、镉单独或联合引起的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6,(11):91-94
为了探讨α-硫辛酸(α-lipoic acid)对肝脏慢性镉中毒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镉组(50mg/L醋酸镉自由饮水及超纯水灌胃)、镉与α-硫辛酸共同处理组(50 mg/L醋酸镉自由饮水及α-硫辛酸灌胃50 mg/kg.体质量),试验12周后对大鼠采血做血液生化检查,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镉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α-硫辛酸干预后均明显降低,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α-硫辛酸与镉共同处理后均升高。镉组大鼠肝脏中央静脉周围脂肪变性,α-硫辛酸处理后肝细胞轻度的脂肪变性,镉组大鼠肝脏细胞器损伤明显,表现为细胞核浓缩,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线粒体脊完全消失、模糊;而镉与α-硫辛酸共同处理组大鼠肝肾超微结构变化相对较轻。结果表明,α-硫辛酸能够缓解大鼠慢性镉中毒所引起的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