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消长量的大小与水旱灾害发生的频率以及危害程度有着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在防灾减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我国西南特大旱灾,充分证明了"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山在于兴林",通过阐述森林资源的消长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分析我国森林资源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与价值,得出:"必须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才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坚持山江湖林综合治理是根治长江洪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江湖林的关系十分密切,山是水土流失之源,湖是水沙之库,江是联结山湖的纽带,林是防灾减灾之本。森林植被减少造成山江湖关系失调是导致长江水灾频繁发生和损失日益加重的主要原因。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水之要在于还湖,治山、治江、治湖之道在于兴林。只有坚持山江湖林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山江湖关系,才能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经济林协会赴台交流团赴台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台湾林业资源概况、造林绿化与海岸林、森林生态保育、森林保护和治山防灾、森林游乐与生态教育、林业教育与试验研究以及台湾农会作用与应对WTO的一些策略 ,并提出观感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100年来日本保安林制度的建立与主要发展历程,论述了保安林事业的建设成就及其在治山治水、国土保全、防灾减灾、保障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总结了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功经验,以供我国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步伐,制定相应林业政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沿海城市防护林防灾减灾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莆田市为例 ,针对沿海城市防护林资源现状 ,提出防灾减灾的对策。即以调节气候、防灾减灾为目标 ,以沿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 ,保护、培育和扩大沿海城市防护林为重点 ,发挥防护林的多功能效益 ,建立森林防灾减灾的新机制和建设沿海城市防护林综合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     
红树林是陆地过渡到海洋的特殊森林。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国际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对象。红树林生态系统与沿海防灾减灾、浅海养殖、近海环境、森林、海洋旅游等密切相关,有着陆地森林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林业治山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个多山的岛国,国土面积小,山坡地又占了国土面积的大半,森林占的国土面积虽然比较大,但人均资源少,并且天然林多,人工林少,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日益恶化等原因,所以日本历来重视防护林,把林业治山作为基本国策之一,特别是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和划定,与各类防护林的建设紧密相连。早在几百年前,日本便有了治山防灾理论。从1911年起,到1948年止,日本曾连续进行过两期有组织的森林治水工作。二战后头几年,由于乱伐森林,洪水、泥石流、崩塌等灾害频起,全国年均受灾损失额在2500亿日元。1953年,日本在内阁中成立了治山治水对…  相似文献   

8.
张雪儿  李莉 《森林防火》2023,(4):114-118
重大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森林火灾,对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和防火减灾文化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此次火灾相关研究的回顾,总结得出:在灾情分析方面主要集中于对林火发生时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和人类救灾过程研究;在灾后影响方面集中于提高技术在防灾减灾效果、林业优化管理、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各因子的影响研究。整体来看,在研究内容、分析视角和时间尺度选择方面呈现出变化。结合当前灾害史研究的热点,为当前防灾减灾提供借鉴,本次火灾仍有待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治水与兴林     
治水之根在治山,治山之本在兴林。经历了无数次洪灾之后,人们渐渐认识到,单纯就治水而治水,忽视治山,忽视森林的作用,水是治理不好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投入大量人财物力,修大小水库8万余座,堤防20余万km,改变了旧中国洪水肆虐、民不聊生的局面。但是灾后深思,为何治洪不断,洪灾频率反而加快,灾情加重?原因是重治水、轻治山,忽视森林的功能所致。l国外的治水经验日本、欧洲和北美国家,根治水患的共同措施是“治山”。日本人口密度大,山地占85%(我国占69%),治山是一个典型。特点是:历史…  相似文献   

10.
石羊河流域上游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和中下游防护林在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与安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前人研究成果与实地调查资料分析说明,灌木林占石羊河流域林业用地面积的71.3%,是重要的生态保障植被。保护河岸能力较优的河岸林植被组合是盐化草甸+灌木。森林在石羊河流域减灾中发挥着保持水土、减少洪灾和防风固沙的作用,灌木林是该流域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森林资源及其灾害情况和森林灾害理赔情况2个方面阐述了山西省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山西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存在着保险政策设计不足、森林保险产品单一、保险标的和保险责任范围有限、防灾减灾缺乏政策支持、工作经费难以落实5个问题,提出了健全保险政策、丰富森林保险险种、扩大保险标的和保险责任范围、规范承保企业防灾减灾投入管理、积极落实工作经费5点政策建议,以期为山西省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3S技术及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文章概述了3S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在城市、水资源、灾害和林业、农业、海洋等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3S技术在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网络工程、湿地、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森林水文等监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得到各地森林火灾风险值进行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指导排查森林火灾隐患,进一步提高和细化基层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在森林防火责任落实、火源管理、宣传教育、队伍建设、设施设备、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工作,降低森林火灾风险程度,提高防灾减灾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5月10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百望山森林公园举办"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展示园林绿化生态建设成果,开展森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防沙治沙及野生动物救护等生态安全常识的宣传活动,旨在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行动,加强环境保护,主动防灾避险,共建绿色家园和安全城市,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园林绿化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已是第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从5月10日起至16日开展全市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5月15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的"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为主题的"防灾减灾日"宣传周主题活动在北京市八达岭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疆伊犁州的尼勒克县、巩留县、新源县接连发生山体滑坡、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对农、林、牧业生产产生巨大危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损失,在全国同类灾害的排序前列。为此,深入研究伊犁地区山地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建立伊犁河谷山地防灾减灾预警预报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林业生态建设的角度,试图通过探讨发挥森林的防灾功能,在伊犁河谷建立山地防灾林工程技术体系,从而提高防灾减灾和抗灾的能力,以实现把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具有防灾减灾功能。昆明市中心城区公园,尚未建设统一的公园防灾减灾体系。这些问题归根结底与居民防灾意识淡薄、可用于防灾减灾的公园绿地面积不足、缺乏统一的应急避难设施、缺乏相应防灾减灾规划设计等现状密切相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昆明市中心城区公园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8.
张思卿 《国土绿化》2006,(12):16-17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主体,是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城市森林建设在实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相一致的。发展城市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防灾减灾的特殊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城市森林对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有着不可估鼍的作用,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林海短讯     
《陕西林业》2007,(6):42-45
张伟副省长要求:要切实做好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张伟副省长在近日召开的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上就做好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强调指出:当前,陕西进入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性不能忽视,对森林防火工作的艰巨性不能低估,一定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要统一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20.
塞罕坝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罕坝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可以极大增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森防测报手段和防治技术,大幅度提高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防治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达到防灾、减灾、御灾的目的,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