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管致和 《植物保护》1963,1(3):115-117
在华北地区,造成大白菜孤丁病流行的主要毒源是孤丁1号(芜菁花叶病毒)。这是以蚜虫为传毒介体的病毒病害。造成这种病毒病害大流行,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有毒源;(2)有传毒介体(蚜虫);(3)传毒介体的扩散飞行时期与大白菜感病期相吻合;(4)大白菜品种能感病;(5)具备适于发病的外界环境条件。其中,有无毒源的问题关系到一个地区的栽培制度问题;在一般蔬菜  相似文献   

2.
白菜孤丁病毒的抗血清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菜孤丁病毒在我国北方各省普遍发生为害。从1952年开始裘维蕃等在华北及东北各地就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对病原及传染方式等做了详细的阐明。但对于诊断方法的研究,还没有报告。据我们了解,裘维蕃及王祈楷已经在1956年制备了白菜孤丁病毒的抗血清。不过关于白菜孤丁病毒抗血清的制备和应用方面的各种问题,还没有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是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3.
在秋白菜三大病害(孤丁、霜霉、软腐)流行年份,往往看到三种病害的发生有着一定关系,经过1960年和1961年两年的调查和试验,进一步明确了它们之间的确存在着密切的相关。一、不同品种对孤丁病和霜霉病的感染性往往一致。1961年在北京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的不同原始材料观察,杂交组合 F_1的抗病鉴定和全国抗病品种区域性试验中共130余个材料中都获得了类似结果,引述其中部分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4.
品种抗病性持久度的估测(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品种的持久抗病性和抗病性的持久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持久抗病性指的是基因型,抗病性持久度是表现型。表现持久的,可能是但未必是持久抗病性;持久抗病性的表现也因环境条件和背景系统而异。初步研制成一个抗病性持久度估测模型DRES。模拟研究表明:背景系统、品种面积比例、流行速率和新小种初始频率对抗病性持久度影响很大,但是,在这些因素的种种组合下,抗病性持久度在不同品种之间的相对差异仍然基本不变。利用DRES可以由品种的小种抗性谱(以各小种寄生适合度fj示)推知其种种条件下的抗病性持久度表现。DRES可用于不同品种抗病性持久度的比较和其它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模型PANCRIN为基础,建成该病抗病性持久度模型PANCVDE,进行模拟试验,结果指出,除供试垂直抗病性品种本身的抗小种谱、种植面积和气候条件制约的流行速率三者综合为抗病性丧失的主导因素外,背景系统中其它多种因素也都程度不同地影响着甚至制约着抗病性丧失,如感病品种的面积、水平抗病性品种的面积、其它垂直抗病性品种的抗小种谱、垂直抗性水平抗性综合抗病性品种、新小种的侵袭力等等。模拟结果大都能被已有认识或经验所接受,其中有些还暗含一些启示,如新小种定向选择压力的定量化估测、水平抗病性对垂直抗病性的保护作用、和小种侵袭力研究的重要性等。作者认为,系统模拟方法可以用于小麦条锈病以及类似病害的品种抗病持久度研究。  相似文献   

6.
不同南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南瓜品种中存在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品种三星、红栗、甜栗表现为高抗;品种二星、日本、金钩、京域表现为抗病;品种光板、天然、红福表现为感病。品种抗病性与南瓜叶号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和叶片气孔数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南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与南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呈正相关,而气孔密度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南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南瓜品种中存在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品种三星、红栗、甜栗表现为高抗;品种二星、日本、金钩、京域表现为抗病;品种光板、天然、红福表现为感病。品种抗病性与南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和叶片气孔数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南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与南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呈正相关,而气孔密度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葡萄霜霉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及品种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兴敏  孙磊  张玮  李兴红 《植物保护》2018,44(1):166-169
本文通过对葡萄霜霉病抗病性鉴定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更为快捷、方便、可靠的鉴定方法,并对32个葡萄品种对霜霉病抗病性进行了鉴定,为葡萄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以田间混合的霜霉病菌为接种体采用叶盘法鉴定葡萄品种的抗病性更加快捷、方便。供试的32个葡萄品种对葡萄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免疫品种有‘康拜尔早生';高抗的有‘阳光玫瑰'、‘美乐'、‘Ms27-31'等5个品种;中抗的有‘贝达'、‘小芒森'、‘2E-16-2'等6个品种;低抗的有‘瑞都红玉'、‘早黑宝'、‘摩尔多瓦'等10个品种;感病的有‘里扎马特'、‘玫瑰香'、‘香妃'等10个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韩国栗疫病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遗传变异和抗病性的筛选,利用抗病性的快速检测法和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方法对13个栗树品种进行了抗病性检测和RAPD标记分析。抗病性的快速检测选出了5个抗病品种、5个感病品种和3个中度抗病(或中度感病)品种,并且这一结果与该品种的田间表现相一致。利用筛选的12个随机引物,扩增了100个多态性RAPD片段,但未发现与抗病性或感病性相关的特异RAPD片段。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品种大致分为抗病、感病和中度抗病(或中度感病)等3个大组,并与抗病性的快速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抗病品种“MANSEKI”表现出了相对于12个品种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品种抗病性持久度的估测(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种的持久抗病性和抗病性的持久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持久抗病性指的是基因型,抗病性持久度是表现型。表现持久的,可能是但未必是持久抗病性;持久抗病性的表现也因环境条件和背景系统而异。初步研制成一个抗病性持久度估测模型DRES。模拟研究表明:背景系统、品种面积比例、流行速率和新小种初始频率对抗病性持久度影响很大,但是,在这些因素的种种组合下,抗病性持久度在不同品种之间的相对差异仍然基本不变。利用DRES可以由品种的小种抗性谱(以各小种寄生适合度fj示)推知其种种条件下的抗病性持久度表现。DRES可用于不同品种抗病性持久度的比较和其它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寄主反应、抗性鑑定、交互保护反应試驗証明,大白菜僵叶病毒是屬于黄瓜花叶病毒的一个株系。其致死温度为60℃,体外存活期为3—4天,稀释限点为1:1,000—3,000。本病第一次传染来源主要是黃瓜、西葫芦和甘兰的春夏季发病植株,由桃蚜、蘿卜蚜传播到秋白菜上。不同的白菜品种对僵叶病的抗病力有較显著的差異,抗孤丁病的品种也抗僵叶病。  相似文献   

12.
了解小麦品种资源对中国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抗病性水平及其所含重要抗条锈病基因,可为合理种植和利用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中国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CYR17、CYR32、CYR33和V26及条锈菌混合小种分别对100个小麦品种资源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检测重要抗条锈病基因Yr5、Yr10、Yr15、Yr18、Yr24和Yr26。结果表明,在苗期对4个生理小种均表现抗病性的有‘Mos311’、‘兰天15号’等30个品种;在成株期表现抗病性的有‘Yeoman’、‘兰天1号’、‘小红麦’等88个品种;苗期和成株期均抗病的有‘Mos311’、‘兰天15号’等30个品种。SSR检测发现,‘贵农22’可能含有Yr5,‘兰天23号’、‘兰天24’号、‘中梁04260’和‘中梁04335’可能含有Yr10,‘Little Joss’和‘中梁5号’可能含有Yr15,‘清农3号’、‘兰天2号’、‘中梁04335’等19个品种可能含有Yr18,检测品种可能均不含Yr24和Yr26。在鉴定中保持稳定抗病性的‘Mos311’、‘兰天15号’等8个品种在抗病品种选育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试用遗传学方法去区别水平抗病性,将平原50、陕西蚂蚱麦、农夫198和E23等品种,分别与高感品种燕大1817杂交.F1抗性表现接近于中亲值;F2单株抗病性呈连续分布。由此可见,这些品种的抗病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可能为水平抗病性.农大139和络夫林10号在本试验中,其抗病性为单基因遗传,符合其垂直抗性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七五”期间,承担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鉴定任务。对19212份材料的鉴定结果,国外品种抗病性最好,其次是国内育成品种和稀有品种。农家品种抗病性最差。鉴定中发现一部分,慢锈材料,是以稀有品种、国外品种最多,其次是国内育成品种。农家品种发病早、重,很少有慢锈现象。这些慢锈品种在锈病流行年份保产作用很明显。  相似文献   

15.
半裸镰孢致病性及苜蓿品种间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半裸镰孢对接种后苜蓿种苗的致病性、筛选抗苜蓿根腐病的品种,本研究把4个来源地的9个半裸镰孢分离物接种于14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在接种后第14 d测定苜蓿幼苗的相对根长、相对苗高、相对发芽率和病情指数,评价不同苜蓿品种对半裸镰孢的抗病性及病原菌对苜蓿幼苗致病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半裸镰孢菌株和苜蓿品种对相对根长、相对苗高、相对发芽率及病情指数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病原菌方面,从苜蓿品种THG-1中分离出来的半裸镰孢的致病性最强,从Aohan中分离出来的半裸镰孢的致病性最弱,从WL-323HQ、Sitel和Siriver中分离出来的半裸镰孢的致病性较强,从Reindeer、Legacy和LM400中分离出来的半裸镰孢的致病性较弱;苜蓿品种方面,Algonguin的抗病性最强,Phabulous的抗病性最弱,Verna、Victoria、Hunter river和Amerimultileaf的抗病性较强,WL-323HQ、Sanditi、Sandy和Amerilea721的抗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黑颖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黑颖病的发生和表现典型病状的温度为22℃,发病的适宜光照强度为160000勒克斯·小时,结露和充足的湿度是发病轻、重的主要因素,接种体浓度每毫升含0.75~24.0×10~8个菌体均可。比较了几种接种方法,证明剪叶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做定叶接种、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鉴定了2883个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表明各品种抗性有明显差异。比较研究了140个不同抗性等级品种的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的相关性,两者的正相关率为45%,有50%以上的品种苗期抗性较强于成株期抗性,一般成株期抗性比苗期下降1级。苗期抗性鉴定可以用于初筛,对苗期表现高抗和中抗品种,再进一步做成株期抗病性鉴定。  相似文献   

17.
苜蓿菌核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京地区苜蓿菌核病进行了田间危害调查、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苜蓿品种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三叶草核盘菌(Sclerotinia trifoliorum),主要发生在每年3月底至4月底,4月初为发病高峰期,造成整株枯死。三叶草核盘菌生长温度为5~30℃,最适生长温度15~25℃,菌丝扩展速度2.43~2.83 cm/d。苜蓿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抗病性极强的材料有WL414和WL325,抗性较好的材料有WL323、CS40A和CS40R。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1年以来河南省审定的302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5种病害的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具有抗病性的品种数量比例较小,未发现对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表现高抗的品种;65%以上的品种对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表现中感,95%以上的品种对赤霉病...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晚疫病是会泽县马铃薯产区的主要病害,研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和主要品种的抗病性,为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会泽县马铃薯主要种植品种中,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其抗病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合作88号、会-2号、米拉。在7月上旬出现晚疫病中心病株,7月下旬平均病级为3级,平均病情指数达30左右,进入晚疫病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以6份抗感芜菁花叶病毒病的萝卜品种为材料,探讨了萝卜在不同叶龄期的抗病性以及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和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分析了萝卜在幼苗期的抗病性和接种芜菁花叶病毒后20天时病叶和对照叶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值的相关性,调查了接种芜菁花叶病毒后抗感病萝卜品种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叶内含有较高的蛋氨酸,感病品种的含量较低;子叶期后,萝卜叶内天冬氨酸、蛋氨酸、脯氨酸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迅速提高和抗病性的迅速增強呈平行关系;接种芜菁花叶病毒后,病叶蛋氨酸、酪氨酸含量和健叶差异不明显,其它各种氨基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文中还对氨基酸作为抗性鉴定标准及鉴定的适宜时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