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索接种F.mosseae对连作大豆籽粒异黄酮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把F.mosseae应用于连作大豆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垦丰16’(中间型品种,KF16)、‘黑农44’(高脂肪型品种,HN44)和‘黑农48’(高蛋白型品种,HN48)作为试验材料。试验采用盆栽,每盆装风干土12.5 kg,土壤为连作0年(CK)、1年(L1)、2年(L2)的大豆大田土壤。每盆接种F.mosseae菌剂200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气相色谱法,对成熟大豆籽粒中异黄酮以及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KF16、HN44和HN48分别在L1、L2、L2时,异黄酮含量最高。KF16、HN44和HN48脂肪酸含量随连作年限增加而降低。接种F.mosseae可以提高大豆异黄酮含量,降低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2.
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其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HN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HN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HN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硫处理(即每千克土壤施用单质硫0 g、0.02 g、0.04 g、0.06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HN37与HN44两个品种都表现为S2处理含量最高,HN48在S3处理下含量最高,3个品种都是适宜的硫素有利于提高总异黄酮含量;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在4个施硫条件下均表现出HN44含量最高,其次是HN37和HN48;在不同品种不同处理中,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峰值出现在HN44的S3水平下;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硫可有效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维生素E的含量,改善其品质。[方法]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0各为0.033g基础上,设4个施磷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O(P,)、0.033(P2)、0.067(P3)、0.100(L)gP205,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同一品种大豆R处理下其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P1、P2、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1处理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96%、16.55%、14.02%;在P2处理下,3个品种中的黑农37籽粒维生素E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的P3,处理总维生素E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维生素E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试验中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的维生素E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的维生素E含量。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对大豆幼苗形态生理指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大豆苗期低温冷害频发,为了明确大豆苗期低温胁迫对籽粒产量是否有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在大豆V1 期将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幼苗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不同温度处理,分别为6℃,10℃和25℃(对照),处理48 h 后测定叶片鲜重、子叶鲜重、茎鲜重、根系鲜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然后将幼苗转移到盆栽盆中生长,成熟期测定大豆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大豆幼苗期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不同大豆品种叶片鲜重、子叶鲜重、茎鲜重、根系鲜重及叶绿素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耐低温大豆品种‘合农60’的形态及生理指标降低幅度要低于低温敏感型大豆品种‘黑农48’。苗期低温胁迫未显著降低耐低温大豆品种‘合农60’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及籽粒产量,但显著降低了低温敏感型大豆‘黑农48’的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及籽粒产量。研究得出结论为苗期大豆低温胁迫不利于大豆籽粒产量形成,显著降低低温敏感品种大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5.
笔者将生物修复方法应用于连作大豆根腐病防治中,旨在降低连作大豆根腐病发生以及提高大豆质量。试验选择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并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通过PCRDGGE技术研究F.mosseae对连作大豆根系以及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大豆品种接种F.mosseae后,试验组根样以及根际土样根腐病病原菌丰度以及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接种F.mosseae对不同大豆品种防治效果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也验证了接种F.mosseae对连作大豆根样以及根际土样根腐病病原菌产生以及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维生素E的含量,改善其品质。[方法]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g基础上,设4个施磷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0(P1)、0.033(P2)、0.067(P3)、0.100(P4)gP2O5,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同一品种大豆P3处理下其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P1、P2、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3处理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96%、16.55%、14.02%;在P2处理下,3个品种中的黑农37籽粒维生素E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的P3处理总维生素E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维生素E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试验中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的维生素E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的维生素E含量。  相似文献   

7.
施氮对大豆植株氮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采用两个品种,设置3个氮水平,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大豆植株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氮肥的反应不同,黑农48的蛋白质含量高于黑农44,黑农44和黑农48的各器官全氮含量变化为:籽粒>叶>茎>叶柄;在N50处理下大豆各器官全氮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N50处理最高,N100处理对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蛋白质含量低于N50处理,N0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低;黑农48的需氮量高于黑农44,增施适量氮肥能提高大豆氮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选用耐旱型春大豆品种黑农44和干旱敏感型品种黑农65为试验材料,采用江沙盆栽的方法,在大豆苗期进行高温处理,测定了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24小时达到了峰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12小时达到了峰值,处理48小时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降低至对照水平以下;高温处理下,黑农65的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黑农44,表明耐旱型品种的耐热性明显大于干旱敏感型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沈阳好好农场有限公司研制的S.B技术对大豆增产保质的效果,应用S.B增产剂处理黑农44和黑农48,采用品种(A)、S.B施肥(B)、掐尖时期(C)2×2×3复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B增产剂对黑农44和黑农48产量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其增产幅度由13.2%到22.15%,同时S.B技术起到了保持黑农44和黑农48品种品质种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铁利用效率大豆品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以铁效率差异显著的铁高效品种(‘吉育99’、‘吉育75’、‘长农15’、‘长农20’)和铁低效品种(‘吉农27’、‘吉育87’、‘吉育92’、‘吉育93’)大豆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种植在石灰性土壤中,测定不同铁利用效率的大豆农艺性状、籽粒含铁量、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SPAD)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铁高效与铁低效大豆品种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和籽粒含铁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石灰性土壤中,在三叶期和四叶期时铁高效品种大豆叶片的SPAD和SOD活性显著高于铁低效品种;在一叶期、二叶期,铁高效大豆品种叶片中的CAT活性显著高于铁低效品种;而POD活性各时期(V1~R2)无显著差异。铁高效大豆品种(‘吉育99’、‘吉育75’、‘长农15’、‘长农20’)在缺铁条件下通过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来避免膜质过氧化导致的光合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导入额外拷贝的肺炎克氏杆菌 (Klebsiellapneumoniae)nifA基因对受体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fredii)HN0 1在大豆根圈的定殖和竞争结瘤的影响。将HN0 1分别与带有标记基因luxAB的参照菌株HN0 1L和带有nifA基因和标记基因luxAB的重组菌株HN0 1NL按照 1∶1等量比例接种于大豆黑龙 3 3种子表面 ,在灭菌土和非灭菌土中研究其定殖动态。每一供试菌株在根圈中的比例依次于播种后第 3天、第 7天、第 1 0天、第 1 2天、第 1 4天、第 1 6天、第 2 1天和第 3 6天进行测定 ,占瘤率在播种后第 4 0天进行比较测定。盆栽实验结果表明 :导入了额外拷贝nifA基因的重组菌HN0 1NL与受体菌HN0 1和参照菌HN0 1L相比较 ,在灭菌土和非灭菌土中均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大豆根圈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与设施连作土壤灭菌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明确该真菌在缓解黄瓜连作障碍中的潜力。【方法】以津春3号黄瓜为试验品种,在日光温室进行盆钵培养试验,设置连作土壤处理和摩西球囊霉两因素,完全方案设计,土壤处理设灭菌与未灭菌2个水平,摩西球囊霉设接种与未接种2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丛枝菌根真菌对辣椒植株积累转运镉(Cd)的影响,为阻控Cd向辣椒植株地上部转移和植物修复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辣研201为试材,对其接种根内根生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比较接种与未接种的土壤、辣椒根系与地上部Cd含量变化,从而探究接种根内根生囊霉和摩西管柄囊霉对辣椒植株积累转运Cd的影响。【结果】与来接种处理相比,接种根内根生囊霉和摩西管柄囊霉后土壤中Cd总量显著提高10.80%和9.98%(P< 0.05,下同),土壤中Cd各形态含量占比发生变化,残渣态Cd含量提高79.82%和95.44%,而酸溶态Cd含量占比的迁移风险降低32.19%和29.45%。接种Ri和Fm后辣椒根系Cd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9.57%和53.13%,根系富集系数显著分别提高33.15%和40.68%;而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15.02%和9.30%,地上部富集系数分别显著降低24.35%和18.91%;辣椒体内Cd转运系数分别显著下降30.15%和33.72%。基于典型相关分析可知,典型权重较大的残渣态Cd含量对土壤Cd含量变化起正向作用,辣椒根系Cd富集系数与体内Cd转运系数对辣椒Cd含量变化起反向作用;基于典型载荷与交叉载荷分析可知,土壤中酸溶态Cd低则移除程度弱、残渣态Cd高则滞留程度强,因而辣椒积累转运Cd能力差。【结论】接种从枝菌根真菌可调控辣椒地上部与根系间Cd的分配,一定程度上可控制土壤中的Cd由根部向地上部转移。  相似文献   

14.
The soybean cultivar Yudou25 was sown at 5 locations of Henan Province on 13 different dates in 2001 and 2002. The data of isoflavone contents for the 109 samples of soybean seed and 33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oil nutrition and altitudes were received and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was used to screen the correlated factors, which significantly effected isoflavone cont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9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isoflavones. Low mean temperature, high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t seed filling and maturity, more sunlight hours and low mean temperature at emergence were favorable to isoflavone accumulation. The rainfall at emergence showed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isoflavone content and its optimum value was 75 mm for isoflavone formation. Low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t branching, high organic matter and low sulfur content in soil were suit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isoflavones. The isoflavone contents would not be affected by other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5.
2株重组根瘤菌在4个大豆品种根圈中定殖动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灭菌和未灭菌土盆栽缩影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重组大豆根瘤菌HN01DL和TA113QD在4个不同品种大豆根圈中的定殖动态与水平,并初步考察了其与共生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HN01DL在渝豆1号和宁镇1号大豆根圈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性,而TA113QD则在Williams大豆根圈的适应性较强,在宁镇1号大豆根圈的适应性较差,且供试菌在4种大豆根圈定殖动态与水平的差异在共生效应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费氏中华根瘤菌共生质粒缺失对结瘤和固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HN01在大豆上的结瘤表现为非品种专一性,其共生质粒pSymHN01b在诱动转入另一非品种专一性结瘤菌株WWG18SR后,获得的转移接合子WWG18SRN1中的pSymHN01b缺失约40b。盆栽结瘤试验证明,pSymHN01b的缺失导致WWG18SRN1由非品种结瘤菌株转变为大豆品种专一性结瘤菌株,并失去了在所有供试的大豆品种上固氮的能力。在获得了完整的pSymHN01b的转移接合子WWG18SRN2存在时,WWG18SRN1在黑农33上的结瘤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与生态因子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号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的异黄酮含量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3个生态因子进行了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个生态因子与大豆异黄酮含量密切相关。并明确了在夏大豆鼓粒成熟期较低的均温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异黄酮的积累;在出苗期较多的日照和较低的均温有利于异黄酮的形成;出苗期降水与异黄酮含量呈二次抛物线曲线关系,75mm是最佳值;分枝期较小的昼夜温差利于异黄酮的形成;土壤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较低的硫含量也有利于异黄酮含量的提高。在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