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对分子生物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包括分子标记以及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在马铃薯品质育种、抗病育种、抗逆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成果,为马铃薯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较为简要地叙述了目前中国马铃薯品种的品质现状,对中国马铃薯育种中品质性状上存在的问题及品种的品质性状改良目标建立进行了探讨,结合分析了中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研究与利用现状,从倍性育种技术、分子技术与种质资源等的研究与利用方面着眼,提出了中国应加强育种新技术开发和利用以及扩大种质资源利用范围的马铃薯品质改良策略,为今后开展马铃薯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较为简要地叙述了目前马铃薯品质性状分子育种研究进展状况,对马铃薯炸片颜色基因、高蛋白质基因两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选育优质品种等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描述,并对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马铃薯品质研究中分子标记、基因工程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作以探讨,为今后开展马铃薯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对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马铃薯品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王芳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0):14-19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疫霉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流行性和毁灭性病害,每年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抗性品种培育一直是育种学家追求的目标.常规育种方法具有耗时费力等特点,目前分子植物育种在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育种中被应用或作为辅助应用.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分子标记技术在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和晚疫病抗性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以及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基因定位、基因工程、转录组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马铃薯育种策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和重要性状形成基因是分子育种工作的两个核心要素。相对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分子育种的迅猛发展,马铃薯还处于常规育种向分子育种的转型阶段,尤其需要构建高质量参考基因组,挖掘并充分利用重要性状调控基因在辅助育种中的作用。简要总结了近5年上述两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重要成果,简要分析了我国马铃薯分子育种面临的瓶颈问题,以期为马铃薯遗传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从马铃薯基因组中鉴定出一个与AtCBL9直系同源的基因StCBL9,并对该基因的结构、遗传进化、顺式元件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利用其进行马铃薯抗逆分子育种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诱变育种中常用的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和定点诱变的方法、原理,以及这些方法在马铃薯育种上的应用及研究概况,提出了马铃薯诱变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对马铃薯诱变育种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简要回顾和调查分析了福建马铃薯种植历史、生产情况、近期开展育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福建省马铃薯种植区的自然气候条件,提出福建省马铃薯育种的育种目标、育种策略和育种技术体系建设,为今后福建省开展马铃薯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到常规遗传育种方法中,能够缩短小麦育种年限,提高新品种选育实效。我们综述了分子育种技术在小麦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以期为小麦育种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育种研究与云南马铃薯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马铃薯生产和产业开发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始阶段,然而,包括马铃薯品种资源、育种理论和技术等研究工作的相对滞后,已经明显地成为制约生产和产业进一步顺利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云南省马铃薯生产概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马铃薯育种研究简况、云南省马铃薯育种研究工作状况,及云南师范大学育种研究思路等方面的比较介绍,反映马铃薯育种研究工作对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育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通  李荣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50-5852
综述了食用菌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进展。对育种方法的运用进行了展望,认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杂交育种等常规育种方法结合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是今后食用菌育种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食用菌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芾 《农技服务》2010,27(8):1076-1077,1079
综述了食用菌育种的方法,包括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常规手段,以及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等新的育种手段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二倍体马铃薯(2n=2x=24)中存在大量优良抗性及品质性状基因,发掘和利用这些优良基因对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二倍体马铃薯基因组简单,易于进行遗传分析,因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二倍体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现状及其在染色体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功能基因组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马铃薯抗卷叶病毒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在抗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工程研究中,主要采用RNA干涉、转抗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核酶剪切基因组、基因定点突变等方法获得抗马铃薯卷叶病毒植株,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对抗病基因工程策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概括总结,旨在为抗马铃薯卷叶病毒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索分子标记在种猪育种中的应用方法。本文对影响猪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及因果突变位点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可应用分子标记进行分类,追踪了部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温氏集团的应用效果,归纳了分子标记在种猪选育中的应用方法。为同行在猪育种中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报道了近年来在马铃薯生物工程方面研究的结果。在染色体工程方面,深入研究了花药培养诱导双单倍体及一倍体的方法,扩大了诱导范围,提高了诱导频率,获得了大量双单倍体品系,为马铃薯育种提供了一批有价值的材料,有些材料正在育种方案中应用。用花药培养法从双单倍体诱导出了一批一倍体植株,并且首次发现从雄性不育双单倍体能诱导出一倍体植株。这些植株表现型分离广泛,无一相同的植株,说明均来自减数分裂后的细胞而不是来自花药壁的体细胞。一倍体植株均具有2n=X=12的染色体数,减数分裂不正常,无有效花粉形成,有些植株虽可产生浆果,但无种子。对染色体加倍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用双单倍体或一倍体试管苗的茎段或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植株的方法加倍的效果最好。在细胞工程方面,对马铃薯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建立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从一些品种(品系)中诱导出了原生质体植株。在基因工程方面,研究了用土壤农杆菌对马铃薯进行单转化和复合转化的方法,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转化系统。用致癌和致根农杆菌进行复合转化得到了复合转化植株。这些植株具有茎粗壮、叶片皱缩等特性,其根的生长仍保持致根农杆菌转化毛根向上或平行生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在草莓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生物技术在草莓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对草莓组织培养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在草莓遗传育种中发挥的作用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组织培养应用于草莓育苗,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图谱构建及抗病性辅助选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草莓基因功能验证及遗传性状定向改良等,分析了各种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育种研究的可行性。最后,对各种生物技术的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探讨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利用途径及发展方向,旨在为今后草莓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分子标记在甘薯的起源、进化与分类,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基因定位和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甘薯的分子育种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果树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空间诱变的原理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果树诱变的手段、诱变剂的选择、分离筛选和鉴定技术已经成熟并被广泛应用,果树诱变育种体系日趋完善,并获得很多优良性状或品种。采用γ射线辐射、低能离子注入、激光诱变、空间诱变及复合诱变对相应品种(系)进行系统的诱变研究必将会在果树育种研究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