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2个树种耐盐性田间比较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沙枣、沙棘、胡杨、杜梨、新疆杨、多花柽柳、甘蒙柽柳、细穗柽柳、沙柳、旱柳、枸杞和白榆 12个耐盐树种的田间对比试验表明 :沙枣、沙棘、多花柽柳、细穗柽柳和甘蒙柽柳是粗放型管理模式下适宜在盐碱地造林推广树种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下沙枣生物固氮能力及氮素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15N自然丰度法研究盐胁迫条件下沙枣的生物固氮能力,并探讨几个耐盐树种的氮素分配情况。[方法]通过耐盐树种的室内砂培试验,确定盐渍生境条件下以空气氮为唯一氮源的沙枣15N相对丰度B值及其适宜的参比植物;估测室内和野外盐渍生境中沙枣的生物固氮能力;并通过测定碳、氮、磷元素含量探讨了几种耐盐树种的氮素分配情况。[结果]室内盐胁迫砂培试验条件下,沙枣的B值为-1.41‰;柽柳和白蜡可作为沙枣的参比植物;沙枣的生物固氮百分率为55.03%。野外中度盐渍环境中,沙枣生物固氮百分率为69.69%。试验条件下,沙枣、柽柳和白蜡3个耐盐树种中,沙枣植株及其叶、茎、根含氮量最高,且与其它树种差异显著(P0.05);沙枣植株氮/碳含量比以及氮/磷含量比最高;沙枣叶、茎和根的氮/磷含量比最高。野外中度盐渍环境中,沙枣叶的氮/碳含量比以及氮/磷含量比均为最高。[结论]15N自然丰度法可用于研究盐胁迫条件下沙枣的生物固氮能力,柽柳和白蜡可作为参比植物;沙枣在盐胁迫下的固氮能力较强,是可应用于盐渍土生物改良的优良树种。本文为盐胁迫条件下利用15N自然丰度法研究生物固氮作用提供方法参考,对于盐碱地生物治理中植物材料的选择和耐盐树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磴口县哈腾套海苏木至乌拉特前旗苏独仑农场10个样地2 000多个样点土壤含盐量的测定和林木成活率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了盐碱地类型、土壤含盐量与造林树种及其成活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套灌区12个造林树种中,不同树种在不同盐碱地类型和土壤含盐量条件下表现不同,胡杨、枸杞、沙枣、柽柳、白刺等可在多种盐碱土类型上生长,且在较高的土壤含盐量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同一树种在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及土壤含盐量条件下表现也不一致,成活率在各种盐碱土上一般表现为硫酸盐盐土>氯化物盐土>苏打型盐土;根据耐受土壤含盐量上限将12个树种划分为弱度耐盐、中度耐盐和强度耐盐3类,耐受盐量上限分别为<1.2%、1.2%~1.6%和>1.6%,实践中可参考土壤盐碱土类型和土壤含盐量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4.
辽河三角洲盐碱地树种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台田上,布置小胡杨纯林、白蜡纯林、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4种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生长和土壤水、盐、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白蜡、刺槐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上造林均能成活,成活率达92%~98%。混交配置模式对树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优于纯林,其中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好于白蜡×刺槐模式。与CK相比,4种模式均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降低土壤盐分,调控土壤温度,防止盐分表聚,4种模式间比较顺序是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纯林>小胡杨纯林。可见,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可作为该地区防护林营建的首选优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下4种耐盐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在盐胁迫下体内渗透调节机制,以沙柳、沙枣、柽柳和西伯利亚白刺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盐浓度(0、100、200、300 mmol·L-1NaCl)处理下4种耐盐植物体内无机离子和有机溶质含量的变化,比较了其在植物渗透调节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盐处理后4种植物体内Na+、Cl-含量均上升,K+、Ca2+、Mg2+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2)稀盐型盐生植物白刺与泌盐型盐生植物柽柳以Na+为主要无机渗透调节物质,拒盐型耐盐植物沙枣与沙柳以K+为主要无机渗透调节物质;(3)可溶性糖是4种植物盐胁迫下共同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对沙柳和沙枣尤为重要;在高盐浓度(≥ 200 mmol·L-1NaCl)下,脯氨酸是沙枣叶片中重要的有机渗透调节剂;白刺叶片中甜菜碱含量随盐浓度升高明显增加,对提高白刺耐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4种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在盐渍环境胁迫下所积累的渗透调节物质种类与数量差异明显,渗透调节方式与耐盐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6.
不同树种种质耐苏打盐碱土的苗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对38份植物种质进行耐苏打盐碱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白刺种质不适合在弱盐碱地块下生长。在低、中含盐碱地块下试验的苗木,其保存率差异极显著,但成活率差异都不显著。选出白榆57、72、212、216、8033,沙枣、白蜡、杜梨、西伯利亚白刺、齿叶白刺、甘肃柽柳、甘蒙柽柳和多枝柽柳为耐中度苏打盐碱土的植物。在高浓度土壤含盐量地块下,不同种质苗木成活率与保存率差异显著,筛选出西伯利亚白刺(通榆种源)、齿叶白刺、甘肃柽柳、甘蒙柽柳和多枝柽柳为耐重度苏打盐碱土的植物。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供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和重度干旱(T3)4个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1年生沙棘、沙枣、柠条和多花柽柳幼苗的生长和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4个树种苗高和地径生长明显受土壤含水量影响。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苗高和地径均显著升高和增加,多花柽柳、沙枣和沙棘均表现为CKT 1T2T3,而柠条则为T1CKT2T3。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各树种根、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明显降低,根冠比先增加后减小。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条件下,4个树种的蒸腾耗水量日变化的高峰值均出现在10:00~12:00之间;4个树种苗木各个时间段耗水量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规律为CKT1T2T3。多花柽柳、沙枣、沙棘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月耗水量整体表现为7月8月6月9月10月,柠条表现为8月9月7月6月10月。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4个树种单株水分利用效率大小排序分别是多花柽柳:T1T2T3CK,柠条:T2T1CKT3,沙枣:T1T2CKT3,沙棘:T3T2CKT1。  相似文献   

8.
额济纳绿洲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北侧,沿黑河水域成片状分布。在额济纳绿洲生长着胡杨林31万亩,胡杨沙枣林4万亩,柽柳灌木林103万亩。胡杨是我国珍稀一类保护野生植物,仅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等少数地区。它是浅根系树种,要求地下水位在3米以上。胡杨有旺盛的根蘖...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盐碱地造林实用技术,以石羊河流域漫滩盐碱地为试验区域,以柽柳、沙柳、沙枣和胡杨4个树种为对象,选择树盘覆膜、河砂+小麦秸秆、炉渣+玉米秸秆3种措施,以常规造林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树盘覆膜措施能够大幅度提高,可以满足柽柳和沙柳一次造林成功的标准,可以用于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流域两岸近河盐碱地造林;3种措施不能满足沙枣和胡杨一次造林成功的标准,尚需进一步探索这两个树种的盐碱地造林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选择银杏、刺槐、水杉、柽柳、绒毛白蜡、白榆、小钻杨、中山杉、弗吉尼亚栎等9种树种,在东港地区土壤含盐量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进行栽培试验,以期选择当地理想的抗盐树种。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在0.16%和0.16%~0.30%的范围内,造林保存率和生长量都达到预想效果,土壤含盐量0.30%时,效果不佳,需要改土排水措施,才能达到效果。通过试验表明,刺槐、柽柳、绒毛白蜡、白榆、小钻杨是东港地区理想的抗盐树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困难立地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探讨植物叶、根形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策略,是逆境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可为困难立地造林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年生柽柳Tamarix chinensis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比叶面积(SLA)、细根比根面积(SRA)和比根长(SRL),并对0~60 cm不同土壤层次的全N、全P、速效K、Na、Mg、Ca、Zn、Fe、Cu等营养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盐碱地植物柽柳地上及地下部分形态特征及其与盐碱地土壤养分垂直分布格局的相关性。【结果】1)在晋北干旱区重度盐碱胁迫下的柽柳SLA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F=3.301,P=0.041);SRA在重度盐碱胁迫下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与轻度胁迫差异显著(F=0.154,P=0.015);SRL在不同盐碱胁迫等级下无显著差异(F=0.808,P=0.632),但在重度盐碱胁迫下其值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2)土壤全N含量表现为浅层高于深层,且重度胁迫盐碱含量明显低于轻度胁迫,全P、Cu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及不同土壤深度差异均不显著,速效K、Fe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格局,Na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差异显著,Mg、Ca、Fe含量在15~60 cm土壤表现出重度盐碱胁迫高于轻度和中度盐碱胁迫土壤,Zn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间差异不显著。3)不同的土壤营养元素对柽柳叶、根形态特征的作用机制不同,土壤速效K与柽柳SLA、SRA和SRL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Zn与柽柳SRA、SRL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P和Fe含量与SR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以30~45 cm土壤养分含量与柽柳形态特征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土壤深度全N含量与SLA、SRA和SRL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38,0.019,0.006)。【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树种立地适应性评价、该区域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董立国 《湖北林业科技》2020,49(2):23-24,64
为了研究滴灌措施下干旱地区防护林内土壤盐分的变化情况,选择建平地区常见的荒山绿化树种——沙棘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滴灌与不滴灌、不同滴灌年限处理下的土壤盐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滴灌处理可以明显降低浅层土壤中的盐分含量,不灌溉林地处理下土壤盐分变化情况与流动沙丘的对照处理趋于一致,但是后者盐分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程度更强;滴灌后1~3年,随着年限的增加,同土层中盐分含量逐渐降低,根系生物量干重逐渐增加,且根系分布情况上移,主要集中在0~60 cm的土层中。由此可知,滴灌对浅层土的洗盐效果较好,但是滴灌时间长了根系有向浅层土层集中的趋势,建议每年大水漫灌1次,以有利于根系的下扎。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水分管理对抽梢期油茶树体养分状况的影响,从而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5年生油茶为试材,设置滴灌+花生秆+稻草、滴灌+生态膜、滴灌+油茶壳、滴灌、滴灌+黑地膜、花生秆+稻草、生态膜、油茶壳、黑地膜、不覆盖不灌水(CK)共10种水分管理措施,测定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下抽梢期树体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对各养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抽梢期油茶老叶和根N、P、K含量、新叶P、K含量以及枝条P养分含量影响差异显著。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抽梢期老叶、根养分含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当年生新叶和枝条的影响比较小。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和滴灌+黑地膜处理更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是最经济最环保的水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风沙地防护林滴灌技术应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滴灌技术应用于风沙地防护林,并对其应用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的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均高于常规灌溉,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等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nl)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对照树种,在东沙窝荒漠区进行了柽柳造林对比试验,从生长和抗逆性上进行了观测。苗期试验表明,柽柳苗期在东沙窝丘间地造林适应性强,苗期保存率高于沙拐枣和梭梭,2年生苗木平均地径0.6cm,平均苗高15.6cm。沙丘和丘间地造林试验表明,柽柳适宜在丘间低地造林,沙拐枣、梭梭适宜沙丘造林。  相似文献   

16.
以野生耐盐变异柽柳植株的萌动芽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对萌动芽生长、生长芽分化、不定芽生根的影响及试管苗的移栽、扦插、移植试验,成功建立了耐盐野生变异柽柳植株的无性系。结果表明:MS+BA 0.1 mg.L-1+GA 0.5 mg.L-1+IAA 0.2 mg.L-1是暗培养条件下培养芽生长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1.0 mg.L-1+BA 1.0mg.L-1+NAA 0.1 mg.L-1是不定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IAA 0.4 mg.L-1是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植到海边沙滩上的试管苗保持了耐盐变异性状,并且生长旺盛,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17.
榆林沙区盐渍化土地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榆林沙区盐渍化特点,在沙区采用不同植物种进行不同的整地方式、栽植技术以及生化制剂处理试验,并对这几种防治措施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沙棘、柽柳、河北杨和旱柳是盐渍化土地适宜树种;不同整地方式中沟垄低床效果较好,但费时费力;植物残体填充和深栽避盐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良好,操作简单,是盐渍化土地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柽柳改良盐碱地土壤的机制与措施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柽柳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盐分,通过体内运输,将盐分主要蓄积在叶和细枝当中并排出体外。因此,通过各种生物学、生态学和栽培学措施促进柽柳繁茂地生长,以获得大量的细枝和叶的生物量,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达到改良和利用盐碱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红花多枝柽柳引种繁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为耐盐碱树种红花多枝柽柳引种繁育试验。从宁夏永宁引种种植于山西大同阳高县,以本地柽柳为对照,进行其适应性、物候及生长量数据调查统计分析;同时,进行苗木两种基质扦插繁育试验,并对其相关数据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红花多枝柽柳在山西省大同生长良好并优于当地柽柳,适合引种;水培扦插不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而且苗木成活率、生长势都优于普通土壤扦插。  相似文献   

20.
柽柳两种不同外植体生根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柽柳幼嫩枝条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出丛生芽,再把柽柳丛生芽和嫩枝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NAA的MS培养基上,使外植体分化生根。结果表明:添加0.05mg/L,NAA的MS培养基适宜丛生芽生根;添加0.01mg/LNAA的MS培养基适宜柽柳嫩枝生根。两种试管苗长势不同,其中由柽柳嫩枝产生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