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皋芦”一词作为茶树的代名词或茶树的一种,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如《桐君录》;唐《茶经》;明《本草纲目》;《中国植物图鉴》(1936)等都有记载。德国P.E.Siebolda(1852)认为皋芦是一个变种,命名为Var.macrophylla,即中国大叶变种,并记述该种野生于中国南部。日本牧野(1918)将皋芦上升为种,订名为Thea macrophylla Makino,并报道其特征。在Cohen Stuart(1919)对茶树的分类和R.Sealy,(1958)《山茶属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杂志「地方茶研究会会报」消息,童启庆,桥本实等人研究了中国佛手种和日本皋芦种两个品种的异同。日本皋芦种树型比阿萨姆种树型低,开花数极少,成叶大小解于中国原种和阿萨姆种之间。最显著的特征是叶面支脉间有明显的皱缩。佛手种和日本皋芦种具有相同的特征,用内眼观察非常类似。分别对叶和花的外部形质的12个项目进行测定,以测定值为基础进  相似文献   

3.
报道中国贵州蔷薇科蔷薇属一新变种:光枝无子刺梨(Rosa sterilisS. D. Shi var. leioclada M. T. An,Y. Z. Cheng et M. Zhong)。  相似文献   

4.
话说洋水仙     
世界水仙属原种约有30余种,主要原产地在中欧与地中海沿岸。中国水仙是多花水仙亚属的一个变种,在我国栽培已有1300多年历史,一说原产中国,一说在唐代由意大利传入。不管怎么说,这种一葶多花、花形较小、副冠浅杯状的水仙,已被国际公认为“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atta var.chinensis)。以后在19世纪末,水仙又有好几个种引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世界各国的“日本枫树”垂枝型园艺品种资源概况。指出“日本枫树”是日本槭属植物所有种的泛称。品种选育起始于江户时代,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现有品种数量估计在600个左右,其中垂枝型品种40余个,约占品种总数的7%。西方各国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现有品种数量估计亦在600个左右,其中垂枝型品种90余个,约占品种总数的15.3%。园艺品种主要来自鸡爪枫(Acer palmatum Thunb.)、大红叶枫(Acer amoenum Carr.)、山红叶枫[Acer amoenum var. matsumurae (Koidz.) Makino]等种或变种,绝大多数为实生或枝变选育。“日本枫树”园艺品种广受世界各国爱好者青睐,垂枝型品种更加备受重视。提出了中国开发利用枫树资源途径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贵州苦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雍静 《贵州茶叶》2005,33(1):19-21
苦丁茶又称苦茶,湖南农业大学陈兴琰教授考证,古代文献所指的皋芦(或瓜芦)就是现今的苦丁茶。成书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的《桐君录》记载:“南方有瓜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通宵不眠。”说明我国民间习惯饮用苦丁茶至少有1800年的历史。《中药大辞典》记载:“苦丁茶为冬青科植物枸骨和大叶冬青的叶。四川地区用木樨科植物序梗女贞的叶,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皋卢”型茶树,虽然是一种单劣性性状,但是,这种遗传性和从日本本地种,山茶中出现的“皋卢”型茶树,都被作为有关茶树起源的问题提出来。围绕着茶树种类中心的这种“皋卢”型茶树所占的位置存在着若干看法上的混乱,兹根据资料中的一些论点,试作整理。  相似文献   

8.
AFLP分析小豆种(Vigna angularis)内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12对AFLP引物,对来自于世界6个国家的146份小豆(Vigna angularis)栽培变种(var. angularis)和野生变种(var. nipponensis)种质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580条清晰的显带,其中313(53.93%)条呈多态性,平均每对AFLP引物得到26.08条多态性带;平均遗传距离0.35,变异幅度为0.00~0.87.利用AFLP多态性数据进行的Jaccard''s遗传距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贵州省种子植物1个新记录属、6个新记录种和3个新记录变种,即闭鞘姜属(Costus)、川滇木莲(Manglietia duclouxii)、大叶山矾(Symplocos grandis)、华桑(Morus cathayana)、广西紫麻(Oreocnide kwangsiensis)、硬序重寄生(Phacellaria rigidula)、光叶闭鞘姜(Costus tonkinensis)、山桑(Morus mongolica var. diabolica)、青果榕(Ficus variegate var. chlorocarpa)和亲族苔草(Carex gentiles var. gentilis).  相似文献   

10.
佛手怎样深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手学名:Citrus medica L.var sarcodactylis,柑橘属植物香橼的变种,为常绿小乔木。属芸香科柑橘属,又名“佛手香橼”、“蜜罗柑”、“福寿橘”等等,人们习惯称之为“佛手”。佛手其花、叶和果实都具有浓郁的香味,成熟的佛手,果皮鲜黄,其味清香淡雅,留香持久,而且果型奇特,状如五指,是闻香赏果的花卉珍品。原产地墨西哥、印度群岛一带,现在法国、意大利、德国和美国以及东南亚地区都有广泛栽培。我国佛手的主要栽培地区有广东、福建、四川、浙江等地,尤以浙江金华的佛手最有特色,因其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贵州山茶属一新变种——云雾贡茶(Camelliasinensis(L.)Kuntze var.niaowangensisQ.H.Chen。该变种与原变种茶树(Camellia sinensisvar.sinensis)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较大,质地较薄,叶表面侧脉明显下凹,叶面呈皱纹状,花萼片背面被微毛,边缘具缘毛。  相似文献   

12.
玫瑰麻     
玫瑰麻(Hibiscus sabdariffa L.)为锦葵科木槿属。起源于热带非洲。纤维用的变种是var.altissima。我国大多数引种栽培的玫瑰麻属另一个变种var.sabdariffa,俗称玫瑰茄,主要利用其玫瑰色肉质萼片,作果汁、果酱、冲剂的原料,其茎的纤维也可利用。  相似文献   

13.
《种子》2018,(11)
本文报道了河北省康宝县十字花科庭荠属一新分布变种——北方庭荠(Alyssum lenense Adams var.lenense)。  相似文献   

14.
顶球洋葱(Allium cepa L. var.viviparum Metzger)又名楼子葱,是洋葱的一个变种。通常不开花结实,仅在花茎上形成七八个至十余个气生小鳞茎,可供繁殖,也可供食用。在葱属中洋葱(普通洋葱、分蘖洋葱、顶球洋葱)植物的染色体数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分布于江苏句容市茅山的一新分布属——獐耳细辛属(Hepatica Miller)和新记录变种獐耳细辛(Hepatica nobilis var.asiatica Schreb).  相似文献   

16.
檵木属(Loropetalum R.Br.)共有4个原种,即檵木(L.chinensis)、红花檵木(L.chinensis var.rubrum)、大果檵木(L.lanceum)、大叶檵木(L.subcabitatum)。很清楚,红花檵木是檵木属的一个自然变种  相似文献   

17.
首次报道了河南省玉兰属新记录和新记录变种。它们是:罗田玉兰Yulaniapilocarpa(Z.Z.ZhaoetZ.W.Xie)D.L.Fuvar.alba(Treseder)D.L.FuetT.B.Zhao,var.transl.nov.  相似文献   

18.
甘肃高寒阴湿区豌豆根腐镰刀菌种群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高寒阴湿区豌豆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有5种,即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Fusarium sola-ni var.coeruleum)、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拟丝孢镰刀菌(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茄病镰刀菌致病性最强,拟丝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次之,半裸镰刀菌和单隔镰刀菌的致病性较弱。其中半裸镰刀菌、单隔镰刀菌、拟丝孢镰刀菌是中国豌豆病原菌上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9.
<正>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近日建议对Taegro原药和Taegro产品颁发正式登记。Taegro的活性成分为解淀粉枯草芽孢杆菌变种(Bacillus subtilis var.amyloliquefaciens)菌株FZB24,用于防治温室仙客来枯萎病、小麦赤霉病、生菜底腐病、以及西红柿晚疫病。  相似文献   

20.
郑昌兵  陈锋 《耕作与栽培》2023,(1):112-113+121
报道了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合科植物1新记录变种——云南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 var.yunnanense(Elwes) Stearn]。并描述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凭证标本保存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CQ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