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握镜头,心存灵性,一脚踏进大自然。用爱描摹蓝天精灵的风姿——这就是他们的向往和追求。他们是一群痴迷于摄影的艺术创作者,他们是一群迷恋鸟类的自然拥护者。他们用心播撒对鸟类的爱,他们——  相似文献   

2.
徐治平 《广西林业》2012,(12):33-35
2012年夏至这天,我来到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时候,恰逢他们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3.
森林是自然历史的产物。人类出现前,它的变迁取决于自然条件。但自有人类以后,人对自然的干预日益增大,他们通过毁林破坏(或毁灭)引起的生态性灾难又成为人类发展森林的动力。人类迫切希望恢复生态平衡的实践活动,除了要以现代生物学、林学成就作为科学依据外,还应借鉴森林变迁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藏民族传统文化对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藏民族传统文化源于居民经过千百年与自然抗争,获得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的图腾崇拜及自然崇拜都以植物和动物为直接的崇拜对象,客观上对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遗传基因多样性起到积极的作用。应当对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加以研究、挖掘,取其精华,去取糟粕,为自然保护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基于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以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和木兰园为研究对象,探索高校开展自然教育的内容和展示形式。在充分实地调研后,对本科一至四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他们的自然教育认知与需求、对自然教育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喜好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到大学生的自然教育需求未被满足,学校对自然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充分,已建的展示牌以平面视觉为主而缺乏互动性,展示的文字内容繁琐,展示图片的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深挖校园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采用“3-10-3”原则,丰富展示图文;结合新媒体、新技术,增加展示互动性;并加强自然教育设施后期的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6.
碧波中的芙蓉草叶,陶青绿,生命色。人类从广褒的原始森林中走出,步履蹒跚地迈向现代文明,他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顽强地美化、升华着自然,因为在人类的血液中,饱含、渗透着浓郁的生命本色。这就是,绿。古城江阴的绿化效果有“碧波中的芙蓉”之说。江阴有“芙蓉城...  相似文献   

7.
温哥华是加拿大西岸最大城市.宜人的气候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使它成为最适合享受生活主义者的乐园。在滑铁卢的时候,当地人说:“加拿大人喜欢出游,但是温哥华居民却鲜有离开那里的。因为他们走了一圈之后,最后发现还是温哥华最好.”随行的约瑟夫一句玩笑话也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这一观点:“温哥华人从来不对别人说好,因为他们怕别人都搬到温哥华来。”一踏上温哥华的土地,最直观的感受是.这里四周皆是自然景致.满眼的翠绿,纯净的蓝天,皑皑的雪山,以及旖旎的太平洋风光。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地有机农业发展势头日益强劲,越来越多的农民既不用化肥也不用杀虫剂,只用传统的自然方法培育农作物。他们看好迅速增长的有机食品的市场需求,并深知农田肥力会因此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最近,围绕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发展要以人为本,不必顾虑环境的改变,他们似乎有一种人定胜天的决心;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所有的活动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还有一些环保专家认为自然是不应被改变的,人类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改变自然的景象。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发现人类始终在与自然进行着生存的游戏,在这游戏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向前,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传统的自然保护 根据科学的自然保护的逻辑,只有把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创造自然,才能更好地实现自然保护。但许多当地居民认为自然与他们是一体的,他们可随时采集树木或捕猎。自然保护主义者的自然观点已对当地居民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建于1872年,当时驱逐居住于该地的印第安人导致了激烈的冲突,在1877年的冲突中约有300多人死亡。随后制订了相应的法律,不允许人类再居住。此后国家公园必须避免人类干扰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大自然的良性循环取决于生态的平衡,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了野生动植物,生态谈何平衡。因此,保护自然,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必须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这是我们这一代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正是为了这一使命,一支绿色的队伍,他们:为了大自然生态的平衡,为了大自然有序的发展,为了绿色能洒满大地,为了人与自然能和睦相处,为了人们常能听到鸟儿的鸣叫,为了让我们的后人不用到博物馆去寻找他们曾经熟悉的生灵,为了子引。后代,扛起了绿染新疆、保护自然的大旗。…  相似文献   

12.
从创始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就认识到人们为该组织捐款是因为他们想为自然保护直接做些贡献。人们不希望自己的捐款被用在机构管理上。1970年,荷兰伯恩哈特王子,后来担任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总部的主席,为该组织建立了一个牢固而独立的经济基础。世界自然基金会设立了1000万美元的基金,被称为“1001:自然信用基金”。为此一千零一个人每人捐款1万美元。从此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总部便可以用这个款项的利息作为机构管理的开支。因此当197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帮助印度政府开展拯救老虎计划时,公众得到保证他们的捐款将直接…  相似文献   

13.
5月26日上午,北京自然博物馆迎来了200多名小学生。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走进自然博物馆,他们很少有机会参观科技场馆。在活动中,孩子们被分成四个组,每组都有专业讲解员带领,认识恐龙、了解非洲原野、走进动物世界。看完展览,孩子们被带到自然博物馆的剧场,观看由该馆职工和志愿者表演的原创话剧《小白的故事》,并参与了展厅互动式讲解《大猫小猫》以及科普小课堂活动。10岁的杨一杰说,以前从没有来过自然博物馆,自己最喜欢恐龙,以后还想来。  相似文献   

14.
《湖南林业》2008,(10):20-20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世界首棵“合成树”,它“喝水”的方式与自然界中的树木相似。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西藏尼木县境内发现一个原始部落,该部落在海拔近5000来的高地,生活着300多口人。他们讲的是不同于藏语的另一种语言,身材比普通藏族人编导,穿着兽皮、树叶,过着典型原始的部落生活。最初是借人迷路无意撞见的,后来县政府派人考察,证实这个原始部落的真实性。由于各方面条件不具备,这个自然村庄在尼木县的地图上至今没有标出,也没能去管理。这个自然村庄虽地处高海拔,但是,局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高大树木比比皆是,苍翠碧绿,为部落后民生存创造了条件。西藏发现原始部落  相似文献   

16.
欧洲许多国家的自然被破坏了,并不等于他们不保护了。正因为破坏了,没有了,才更懂得珍惜,更懂得需要保护。而我们呢?正在大肆破伐森林,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猎杀大熊猫、老虎、野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古典建筑与园林付凡日本园林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园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人十分珍爱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这种优良的民族传统使他们在生活居所和周围环境之间达成一种和谐。日本建筑与自然世界之间的这种和谐的空间关系,还应回溯到平安时代(794—1185...  相似文献   

1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然要到炼钢企业去看一看。说到钢铁企业,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首钢。首钢是北京市最大的钢铁企业,一直为首都的经济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为了绿色奥运,首钢这个排污大户不得不搬迁异地。而他们选择的就是唐山曹妃甸。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关系却不断疏远,城市公园是他们接触自然的有限且有效的场地。在对长沙沙湾公园周边9个住宅小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从公园使用频率、使用情况、城市公园与他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居民对自然教育的了解程度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居民对自然教育认知的局限性、自然教育普及的迫切性以及公园发挥自然教育功能的缺失性,探讨了公园与自然教育功能结合的可能性,旨在为公园如何面向新时期的生态文明来进行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然是“被设计的”,这一猜想可以这事实证明。世间万物呈现出各种图案,如在动物皮、树叶或树皮的表面上,或在头状花序、雪花、壳的螺旋或太空中行星和恒星的儿何排列中。这此图案吏细微的形式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同样,人们也能从自然中获得多如泉涌的启发与灵感。设计师们经常借览自然国事物的结构来解决总是或仅仅来形成他们的对美或形式感的追求,至今仍在风行或领新时尚的作品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