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育种从单株选择开始,经分系比较,混系产生原种的繁育技术,是我国目前颁布的标准技术。按这种规定的标准技术所要调查考种的内容,其选择的效果如何?以及繁殖的原种在生产中应用的年效应(使用的年限)怎样?本文想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在这方面作些探讨,以供进一步促进棉花良种繁育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与目的棉花良种繁育,是巩固和提高棉花优良品种种性,促进棉花生产的重要措施。五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对“棉花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简易原种繁育方法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1981年开始,在湖南省科委和省种子公司的资助下,进行了“水稻三系提纯复壮方法的研究”,初步弄清了杂交稻及其 “三系”的混杂退化原因。在分析比较省内外各种提纯复壮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选两围保纯法”,现介绍如下。 一、操作规程 “一选两圃”即对不育系进行单株选择、集团鉴定、混系繁殖(见程序图),重点是单株选择。 1.单株选择:三系同时进行。第一季最好选纯度较高的三系作种源。不育系选600株左右,半株繁殖,半株移入自交鉴定区,如果不搞自交鉴定,则选300株也可。保持系和恢复系各选50株。选取标准,首先抓典型性,就不育系来…  相似文献   

4.
朱三军 《作物研究》2003,17(1):16-17
针对近年来杂交水稻三系亲本特征特性发生变化的情况,从理论上阐述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指出“单株选择”在整个原种生产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提出了“单株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标淮。  相似文献   

5.
一、品种来源昆仑10号系我所青稞育种组于1974年以昆仑8号作母本与南繁3号杂交,经多次单株选择培育而成。组合编号74—117,原代号“1039”。1977年品系定型。1979—1984年参加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与此同时,在全省布置区域试验和生产试种,绝大部分的点增产,表现抗旱、耐寒、苗期耐地面最低温-12℃,抗病、优质、高产。具有  相似文献   

6.
作者1983年7月在全国咸阳会议上提出的“三圃三区提纯复壮法”。系指三系、三季、三圃、三区,同步、同期提纯复壮。通过三个圃和三个鉴定区历经三季,生产三系原种。即以三系为对象,三季为周期,三圃为基础,三区为评选。通过三区鉴定,在三个圃上逐级繁育出三系原种应用于生产。据省内外上十个实践单位的体会,本规程具有以下特点:(1)提纯 壮的重点放在保持系B和恢复系R上。因为经过验证,经济产量A × R相当于B × R。( 2)不以 B或R作测验种,而是以A作为测验种,既方便又一致。(3)节省成本,技术上容易掌握,从单株选择到繁育成原种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郑农棉4号(原代号郑118)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经衍生系统法定向选择而成的高产、多抗、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03—2004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河南省春棉生产试验,于2006年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选育经过1996年,以晋棉7号为母本,以石远321为父本杂交,同年冬在海南将其杂交后代与父本石远321回交。1997年在本所种植回交后代材料,并从分离的材料中选择50个优良单株;同年冬进行株行比较,选到3个衍生系。1998年将选出的该组合3个优良衍生系统测产、鉴定;当年冬在海南种植选出的1个衍生系并从中选单株,经考种…  相似文献   

8.
苏棉13号(原名93-312)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从8840×87-6588组合中选择优良单株,经多重选择育成的早熟抗病新品种。1999年4月被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 选育过程1991年以87-6588为父本、88-40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1992年种植杂种一代;1993年为杂种二代,并进行单株选择;1994年进入选种圃,进行多次重复试验;1995年进入鉴定圃,经田间鉴定、选择、室内考种和纤维品质分析,决选出93-312品系;1996~1997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抗病棉花品种区域…  相似文献   

9.
注册号:农林8号(系统名:关东42号) 来源:系千叶县农业试验场于1966年以“关东8号”为母本,以334A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的选育,采用集团培育到F_4,在F_5进行单株选择,以后在继续集团繁殖的同时,进行了系统适应性鉴定。1979年6月以“花生农林8号”注册。命名“中丰”。  相似文献   

10.
一、品种来源。晋棉10号系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所于1975年以自育品系194为母本,锦68—3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加代选择,室内考种,株系鉴定及品比试验连续选择而成。1982~1988年按程序参加品比试验,省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及棉纤维品质检验。  相似文献   

11.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育性鉴定保纯法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光温敏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问题,结合多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经验和光温敏核不育系C815S原种生产实践,提出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育性鉴定保纯法原种生产技术,阐述了单株选择、田块选择和季节安排、大田栽培管理、育性鉴定、冷水串灌、再生繁殖、收种等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福建省大麦生产的发展 ,育种工作者 ,陆续育出了一批大麦品种 (系 ) ,现综合 1996~1999年两个年度省大麦联合区试结果 ,并对新育成的大麦品种 (系 )的可用性进行分析、评价。1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 (系 ) :闽麦 0 2、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和莆大麦 8号、泉大麦 4 4、泉大麦 57、泉大麦 14 ,并以本省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莆大麦 5号为对照。1996~ 1999年进行两个年度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 ,统一布点 ,试验设计、观察记载、考种、测产等内容均按省大麦品种区试统一方案进行。对各试验点材料进行整理和汇总、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2 结…  相似文献   

13.
珍汕97A两步法提纯连续3年海南鉴定纯度100%的技术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不育系纯度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和质量 ,各地对不育系的提纯非常重视 ,浙江省采用两步法提纯技术 ,效果良好。“籼型杂交稻三系提纯复壮两步法的研究和推广”项目获1989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衢州市原种场经两步法提纯 ,珍汕97A1993~1995年连续3年海南鉴定纯度100% ,创造了浙江省不育系纯度连续3年100 %的历史最好成绩。一、两步法提纯技术要点1.第一步 :单株选择 ,成对回交 ,育性鉴定(1)建立A×B选种圃 ,进行单株选择 ,成对回交选种圃面积130~140m2,A、B按所需差期…  相似文献   

14.
新陆中47号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陆中47号(X11006)由新疆巴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抗枯耐黄Ji98-72优系为母本、以01-1099品系(前苏联材料)为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单株选择育成.2006-2007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8-2009年通过新疆早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新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2010年45号).由于该品种丰产优质抗病,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成为南疆地区的棉花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264”是我所1975年用“淮油10号”作母本,以低芥酸油菜“齐非”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二个阶段定向选择育成。第一阶段(1974—78年)配制杂交组合及初世代的选择,以耐寒性为主要目标,筛选生长势强,叶厚色深,抗寒性强为主的植株。第二阶段(1978—1981年)对F_3—F_6采取连续单株选择以丰产性和降低芥酸含量为主,在F_4中获得两株低芥酸单株,芥酸含量平均为4.3%,F_5继续自交芥酸含量下降为2.66%,  相似文献   

16.
“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合繁殖?的改良混合选择法是我国作物提纯复壮普遍应用的方法。多年来,在大麦生产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各地对此褒贬不一。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增产效果并探讨其具体做法,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我们从1982年开始连续四年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对8个“天府”型花生杂交组合及相应亲本材料7个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表明:(1)亲本对杂种后代的影响较大,各性状中亲值(双亲均数,后同)对F1—3代的平均遗传力为58.34~87.66%;(2)除单株产量和总果数外,其余株高、总分枝数、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5个性状在世代间的遗传力都高,一般在50%以上,最高达96.28%;(3)F2—4代单株产量的遗传力、以及各性状对产量的相关遗传力都很低或不稳定,进行直接单株选择或间接单株选择均无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饲用、食用大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我院大麦室于1985年以高产抗倒大麦“泾大1号”与国外引进高蛋白高赖氨酸大麦“Hiproly”配制杂交组合,采取系谱法,经过多年单株选择和株系比较,于1994年选择到1优良株系进入本院品系比较圃,经两年品系比较,该品系于1996年以“苏B9602”为代号参加全国大麦多点试验,1997-1999两年参加省大麦联合鉴定试验,1999—2001年参加省大麦区试,2001-2002年度参加省大麦生产试验,于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B9602被定名为“扬饲麦3号”。  相似文献   

19.
凤圆春(曾名圆叶观音)系安溪县茶科所1985~1998年从铁观音有性后代中单株选择而育成的无性系乌龙茶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系从安化中叶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的无性繁殖系。由于叶片具波状鲜绿的特征,故名“湘波绿”。(图18)形态特征:灌木型,树姿半开展状,分枝稀密适度,节间距2.5—3.0厘米,叶片略成水平着生,平均大小10.5×4.5厘米,长幅比2.3,呈椭园形。叶端渐尖,叶色绿而富光泽,叶面隆起具波缘,叶厚而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