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白坡 《中国果树》2007,(4):69-69,72
早炭梅8801号是从荸荠种杨梅品种中选育出的早熟、高产、适应性强的杨梅新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2006年3月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果实经济性状果实扁圆形,纵径2.63cm,横径2.85cm,平均单果重11.4g,比荸荠种大17.98%,最大果重达13.9g。果实完熟时呈紫黑色,肉柱先端圆钝,核肉易分离,可食率93.8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5%,总酸1.02%,总糖10.10%,肉质细软,汁多味甜,品质优良,适宜鲜食和浸制杨梅烧酒。(2)生长结果特性生长势强,树冠开张,树形较矮。春梢为主要结果枝。1年生嫁接苗定植后第4年开始结果,8年生…  相似文献   

2.
大果杨梅新品种-慈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荠. 杨梅是从-荸荠. 杨梅中选育出的大果优质新品种。果实风味浓郁。单果质量 14125 g, 果径31 00 cm, 均显著大于-荸荠. 。树势中庸, 以春梢结果为主, 丰产稳产, 适宜中性至微酸性 砂砾土壤种植。  相似文献   

3.
2000年于宁波市江北区南联村‘荸荠’杨梅品种园中发现一大果单株(曾命名为‘甬选56号’),2001年开始选育,2007年命名为‘慈荠’。2008年2月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4.
玉华早富为目前最早熟的富士系品种。果实圆形或近圆形,果皮底色黄绿,果面着Ⅱ系鲜红色,平均单果重231g,果径均匀整齐;果肉黄白色,细脆多汁,酸甜适口,品质优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79%,总糖含量12.9%,可滴定酸含量0.36%,维生素C含量6.5mg/100g,果实硬度13.7kg/cm2。9月上中旬成熟,常温下可贮藏至春节。树体生长旺盛健壮,大小年结果不明显,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甬早梅2号是从荸荠种杨梅种植区发现的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杨梅早熟新品种,完全成熟时果面呈乌紫色,肉柱圆钝,平均单果质量12.76 g,可食率92.83%;可溶性固性物含量(w,后同)12.20%,可滴定酸含量1.09%,柠檬酸含量1.04%,维生素C含量89.56μg·g-1,果实风味酸甜。树势中庸,分枝密度较稀,树冠透风透光性好;叶色深绿,叶片倒披针形、先端为渐尖形,叶缘全缘无缺刻;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结果均匀,成熟后果柄与果实难分离,大小年结果现象不明显。早熟性好,在浙江宁波地区6月7日果实成熟,比荸荠种提早5~7 d。  相似文献   

6.
1.1 农蕾三号 中熟品种。嫩果绿色,成熟果橙色,果实灯笼形。果长10cm左右,果实横径9cm。果面光滑,果大肉厚,单果重200g左右。果肉脆甜,品质优良,商品性极佳。抗病性、抗寒性良好。667m^2产量一般3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7.
1.上冲杨梅 湖南主栽品种之一。平均单果重 9.2 g,果实圆球形 ,果面紫黑色 ,肉质致密 ,甜酸可口 ,可溶性固形物 1 2 % ,品质上 ,6月上中旬成熟 ,单株产量 >60 kg。1 999年杨梅落果达 70 %以上 ,果实增产不增收的严峻形式下 ,上冲杨梅因其不落果 ,味道鲜美的特有品质脱颖而出 ,成为杨梅家族的代表品种之一。2 .大叶杨梅 平均单果重 1 4.6g,果实圆球形 ,果面紫黑色至深红色。可溶性固形物 1 4.6% ,品质优。 1 998年、1 999年连续被评为湖南省名优水果金质奖。 6月中旬成熟。盛果期平均单株产量在 75 kg以上。3 .光叶杨梅 平均单果重 1 2 .5…  相似文献   

8.
杨梅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生态经济树种,适应性广,在南方绝大多数山坡地的微酸性土壤上都能正常生长结果。种植杨梅具有较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现将2个杨梅优良新品种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品种特性1.1 特大果型新品种——东方明珠杨梅 东方明珠杨梅,原名东魁2号,系东魁杨梅中选育出的最新品种。其果实特大,平均单果重25g,最大达 57.5g,比普通东魁大 15%,为现有杨梅品种中果形最大者。果实近圆形,呈紫红色,汁多肉厚,酸甜可口,含可溶性固形物13.4%,品质上等。6月下旬至 7月初成熟,较耐贮运…  相似文献   

9.
选取了10个苏州洞庭山杨梅品种,对其进行果实经济性状与品质性状的测定和分析,旨在为苏州杨梅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供试杨梅品种的果实果形均为近圆形,果形指数在0.93~1.00之间。果实可食率以大叶细蒂最高,为94.80%;除白杨梅和野杨梅外,各品种的平均单果重都11g以上,其中以"荔枝头"果实平均单果重最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以选育单株为最高,为11.46%;紫条品种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果实花青苷含量除白杨梅外,其含量都在200nmol/g左右。  相似文献   

10.
留果数对浮宫1号杨梅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不同结果枝留果数对浮宫1号杨梅果实单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果数及结果枝长度对杨梅果实单果重影响显著,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较小。在浮宫1号杨梅栽培过程中,短果枝可保留1个果;中等长度结果枝粗枝可保留3个果,中枝保留2个果,细枝保留1个果;长果枝留3个果可达到一级果标准,留2个果则达到特级果标准。  相似文献   

11.
贮藏环境湿度对采后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荸荠、东魁和炭梅3个品种杨梅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环境湿度对果实腐烂率、硬度、失重率、出汁率、糖和酸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0℃条件下,高湿(100%RH)处理果实的腐烂率最高;低湿[(71.0±1.85)%RH]处理导致失重率增加,出汁率减少,果实品质显著下降;中湿[(84.1±1.84)%RH]处理可明显减少腐烂发生,有效维持采后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优质大果杨梅新品系乌紫杨梅的生物学特性及其RAPD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乌紫杨梅是从浙江省象山县的自然实生资源中选出的一个优质、大果、早熟杨梅新品系。乌紫杨梅果实正圆形,果面紫黑色,单果重为23.49g;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分别为83.6mg/g、13.26%、0.50mg/g,显著高于东魁杨梅;总酸为0.92%,比东魁略低;成熟期为6月15-24日,比东魁杨梅早7~10d。RAPD分析显示,乌紫杨梅新品系母本树与乌紫杨梅嫁接后代(嫁接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的相似性极高,为0.94-0.98;他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也最小。而乌紫杨梅及嫁接后代与东魁、炭梅、水梅的之间相似性较低、遗传距离也相距较远。上述结果表明乌紫杨梅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杨梅品种、后代表现稳定的大果、优质杨梅新品系。  相似文献   

13.
‘夏至红’是从浙江余姚西山地区优良粉红色杨梅单株中选育出的中熟(6月21日左右成熟)新品种。果实近圆形(2.81 cm × 2.97 cm),果色粉红,肉柱顶端平,平均单果质量15.1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可滴定酸(以柠檬酸计)0.71%,风味甜酸适口,香气独特,品质优,宜鲜食或加工。该品种树势强健,结果性能优良。适宜宁波市以及浙江省内生态环境相似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14.
早熟杨梅新品种‘早炭梅880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炭梅8801号’是从‘荸荠种’中选出的杨梅新品种。该品种6月10日果实开始成熟, 比荸荠种提早10~15 d, 果实比荸荠种早熟株系大17.86%, 树冠覆盖面积产量3.5 kg/m2 , 可在生态环境较恶劣的低丘红壤区域作为多功能品种栽培。果实鲜食加工兼用, 适应性强, 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杏制汁适应性评价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凯特×新世纪、巴旦×凯特杂交组合的F1代群体111个株系及凯特、金太阳、山农凯新1号、山农凯新2号等9个杏品种果实为试材,探讨了制汁用杏相关性状的分布特点及其评价标准。结果表明:(1)同一杏品种(株系)单果质量不同,出汁率亦有较大差异;(2)在本试验测定的性状中,单果质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出汁率的分布频率呈偏态分布,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分布频率呈离散分布;(3)根据各个制汁相关性状的分布特点,初步提出了制汁用杏的评价标准,其中一级标准为单果质量≥50g、出汁率≥64.5%、可溶性固形物≥12%、单宁含量<0.91mg/g、维生素C含量≥0.09mg/g、糖酸比为3.33~3.98且可溶性糖含量为7.09%~7.88%,特级标准为:单果质量≥70g、出汁率≥67%、可溶性固形物≥15%、单宁含量<0.91mg/g、维生素C含量≥0.12mg/g、糖酸比为4.15~4.80且可溶性糖含量为8.12%~11.11%。  相似文献   

16.
早熟优质蜜柚新品种——红肉蜜柚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肉蜜柚系琯溪蜜柚优变芽系选育而成。果大、无子、空心、皮薄;风味酸甜适口,肉质细嫩化渣,总糖、总酸、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8.76%、0.74%、0.38mg/g;汁胞呈红色,色素成分主要为β-胡萝卜素与番茄红素,含量分别达(72.15±17.13)、(41.10±2.24)μg/g,叶黄素微量;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初;盛产树666.7m2产量2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7.
 ‘京早红’杏由‘大偏头’ב红荷包’杂交育成。果实心脏形,平均单果质量48 g,大果56 g,果皮底色黄,果面部分着红晕;果肉黄色,汁液中多,肉质较细,酸甜适口,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可滴定酸1.86%,还原糖1.62%,蛋白质0.84%,维生素C 108.4 mg · kg-1,果实发育期65 d左右。丰产,抗日灼,综合性状优良,可填补极早熟与中熟品种成熟期空挡。  相似文献   

18.
人工授粉对永嘉早香柚果实发育与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嘉早香柚是浙江温州地方名柚,具单性结实能力,可在无授粉品种混植时结无籽果,也可经人工授粉处理形成有籽果。研究表明,未授粉果实具有无籽优势,但糖酸指标则逊于授粉果。正常采收期(花后165d)未授粉果实果肉可溶性糖含量比授粉果低4.72mg/gFW,而果汁pH低0.07。75d贮藏期间果肉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变化,而果汁pH趋于上升,授粉果果汁pH上升0.29而未授粉果仅上升0.19。授粉果实在45d贮藏期间未发生明显枯水,而且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下降38.10%,而未授粉果实贮藏期间易发生枯水,贮藏45d后枯水指数达0.5,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上升至2.33mg/gFW,为同期授粉果实的2.56倍。未授粉果实枯水发生前期汁囊组织出汁率无明显下降而严重枯水(贮藏45d)时下降至64.08%(贮藏前为75.70%)。人工授粉显著改善了永嘉早香柚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9.
‘新科18号’是利用雄性不育系‘161A’为母本,恢复系‘07-199’为父本,培育的三系杂交辣椒新品种。果实羊角形,纵径22.3 cm,横径3.7 cm,肉厚0.34 cm,平均单果质量76.9 g;果实表面光滑,黄绿色,味微辣,皮薄、质脆,口感极佳,鲜果维生素C含量0.911 mg · g-1,平均产量56 590 kg · hm-2,适合早春保护地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20.
对11个黑莓品种果实和种子的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平均单果质量为(5.81±2.37)g,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卡依娃果实最大,达到12.77g;黑莓的单果质量在不同成熟期呈现规律性变化,初熟期和盛熟期接近平均单果质量,始熟期高于平均单果质量10%,盛熟末期和终熟期低于平均单果质量;黑莓聚合果中的小核果数量和小核果平均质量分别为(70.53±14.65)个和(82.77±17.89)mg,其中卡依娃聚合果中的小核果数量最多、平均为108.12个,小核果的质量也最高、平均为117.32mg;黑莓聚合果大小与聚合果中的小核果数量和质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黑莓种子的平均千粒重为(3.71±0.72)g,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中三冠种子最大,无刺红种子最小;除卡依娃外其它品种黑莓的聚合果大小与种子大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