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任洪 《农技服务》2006,(3):26-26
该品种是贵州省农科院早粮研究所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于2001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贵州省和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任洪 《农技服务》2005,(12):25-25
黔单18号(原名黔玉221)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组配而成的高产多抗大穗型玉米新品种.于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黔优88是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迟熟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03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多抗玉米品种——黔玉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玉1号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选育的三交玉米品种,于2000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黔玉1号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选育的三交玉米品种,于2000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正>Q优6号水稻品种由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2005年通过重庆市、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湖北省、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  相似文献   

7.
杂交玉米品种黔单23号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于2002年春季在贵阳用玉米自交系WQJ和W286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特点,适宜贵州省玉米种植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 (一)品种来源 系贵州省农科院综合所用钴六十伽玛射线辐照处理长芒优质稻83-231,从中选得突变体,经连续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稻品种。1992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10月被评为全国优质米品种,1995年10月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  相似文献   

9.
“黔油18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8月和2007年3月分别通过贵州省和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较强,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增产潜力较大,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陆两优106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自育的广亲和低温敏型优质不育系陆18S与贵州省黔东南州农科所选育的凯106恢复系测配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稻高产品种,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好,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生长势  相似文献   

11.
品种来源:黔西南州农科所用自选系WX213346作母本,自选系S3241作父本组配的玉米杂交种。2004年4月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2.
该品种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选育的大穗、高产玉米品种,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32天左右,比对照“交三单交”约晚熟3天。株高274厘米左右,穗长20厘米左右,穗行数15行左右,行粒数37粒左右。穗长筒,籽粒黄色,马齿型。抗  相似文献   

13.
该品种是贵州省农科院旱粮研究所选育的大穗型、优质蛋白玉米新品种,于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樱桃早熟新品种玛瑙红:果实椭圆形,形同玛瑙.平均单果重4.3克,最大单果重6.8克.果实鲜红色,果柄长4.2厘米.酸甜适中,风味佳,口感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75%,常温下储藏期可达4天.在贵州省毕节市,果实成熟期4月中下旬,果实生长发育期45~50天,属早熟品种.201 1年12月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利用韩国金贵454番茄与华南农业大学夏红1号番茄进行杂交,从杂交后代第11代材料中选出性状稳定的自交系金49;对荷兰百利番茄进行自交分离,从第10代材料中选出自交系石531.将金49与石531进行杂交,育成金石番茄.该品种为无限生长型,生势旺盛,耐热性好,中抗青枯病,易坐果,丰产稳产;果实圆形、紧实,果面光滑,单果重170g,熟果鲜红色,酸甜适中,风味好,品质优,201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农家顾问》2008,(2):17-17
去年底,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公示停止推广51个水稻、50个棉花品种。这些品种主要是上世纪80~90年代初期审定的。  相似文献   

17.
贵油7号是由贵州大学油料所杂交育成的中早熟超高产油菜新品种,已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为给在贵州生态条件下育成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的推广应用提供事实依据,统计分析了长江下游区试中贵州育成品种的产量及适应性。结果表明:2007—2011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和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育成的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区域共审定8个,占同期该区域审定品种的14.5%,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5.73kg/667m2和81.44kg/667m2,分别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86%和10.35%,比同期该流域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平均产量减产0.3%,产油量增产3.88%;平均含油率达46.34%,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的平均含油率(43.67%)高2.67百分点,在前10名产量、产油量、含油率中贵州审定的品种分别占2个、3个和6个;产量的稳定性方差、互作方差、Shukla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均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小,表明贵州育成品种相对稳定,生育期平均为231d,比对照秦优7号早0.7d,比其他47个品种晚1d;菌核病和病毒病发病株率与对照秦优7号和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相当,但菌核病的病指数相对较高,耐病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秦优七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1999年育成的优质油菜杂交种。2001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黄淮区品种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长江下游区品种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长江中游区品种审定,同年通过四川省区域认定,2005年通过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和贵州省区域品种认定,是目前推广范围最广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一、品种特点1.高产稳产。大面积种植,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在20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可达280公斤以上。2.优质高油。含油量40.69% ̄43.22%。3.抗病抗倒。茎秆粗壮、坚韧,耐风抗倒。4.耐寒耐旱。根系发达,生长稳健,不早薹、…  相似文献   

20.
<正>农作物品种的使用具有阶段性,一般最佳使用年限为5~6年。近年来,市场上流通的品种越来越多,一些老品种种性退化、丰产性和抗病性丧失,个别审定品种在生产上出现严重缺陷,继续使用这些品种将给用种农户带来损失。上世纪80年代国家实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以来,各地对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