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渔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浩瀚无垠的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它的面积36,0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学会了狩猎捕鱼,利用海洋、内陆的水产资源,为自己的生存服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日益扩大,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劳动工具逐渐改进,管理日趋完善,渔业也获得了相应的进步。水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以1978年为例,世界水产品和主要肉类产量合计17,565万吨,其中水产品产量7,238万吨,占总量的41.2%(见表1)。  相似文献   

2.
合理捕捞是根据水域中鱼类资源状况获得较多水产品,同时又使水产资源不会遭到破坏的捕捞方式。合理捕捞包括规划捕捞和组织捕捞,需要提供经济鱼类捕捞群体数量、生物量和分布等实际情况进行正确预报,可以解决两个重要问题,即对当前资源状况的估计、对捕捞种群数量和生物量变化的预报。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水产品生产近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据统计,目前世界水产品年总产量已达9000万吨(1986)。其中以日本和苏联最高,均超过1000万吨,中国居第三位,1986年已达800万吨。 由于捕捞过度,海洋水产资源衰退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因此各国都在注意发展养殖业。据统计,1980年世界海水养殖年总产量已达到451万余吨,其中藻类216万吨,贝类200万吨,鱼类33万吨。  相似文献   

4.
世界的渔业产量从50年代以来,世界渔业总产量一直按每年6%左右的速度增长,70年代处于徘徊阶段,80年代有较快发展。1989年世界渔总产量达1亿t,其中海洋捕捞8640万t。1990─1992年世界渔总产量停留在9800万t左右。从1980─1990...  相似文献   

5.
海洋捕捞业贡献了我国水产品产量的约五分之一,但渔业资源衰退与捕捞强度过大的矛盾亟需破解,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由之路。首先对我国海洋捕捞渔业的总产量变化趋势、省份结构、品种结构、海区结构、作业方式结构等特征进行梳理,分析认为我国海洋捕捞业供给侧的突出问题是海洋捕捞产量远超资源可捕量和渔获物中鱼类所占比重仍呈增长趋势。最后,以海洋捕捞渔业健康持续发展为目标,阐述了我国海洋捕捞渔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对影响浙江省水产品总量的海洋捕捞产量、海水养殖产量、淡水捕捞产量、淡水养殖产量和远洋渔业产量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浙江省水产品总量影响最大的是海洋捕捞产量,其次是海水养殖产量、淡水养殖产量、淡水捕捞产量和远洋渔业产量。为保障浙江省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及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头足类是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渔业种类之一,已成为世界海洋捕捞业的重要组成。根据1970—2016年世界各国头足类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世界头足类渔业及其组成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分析认为:1970—2016年世界头足类捕捞产量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年增长率达到3.68%,远高于同期世界海洋捕捞产量的增长率,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2010—2016年,头足类捕捞产量占世界捕捞产量的比重稳定在4.5%~6.0%。不同年代柔鱼科、枪乌贼科、乌贼科和章鱼科的产量组成及其比重有所差异,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排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代各科所占比重依次为柔鱼类(58.41%)、枪乌贼类(11.98%)、章鱼类(8.92%)、乌贼类(8.40%)。亚洲在40多年的世界头足类渔业组成中地位极为重要,日本头足类产量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第1位下降到2010年代的第5位,我国从1970年代的第5位上升到2000年代和2010年代的第1位。对大洋性鱿鱼资源的认知能力、开发能力和掌控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远洋渔业资源调查与生产性探捕的监测体系,研制全球远洋鱿钓渔业渔海况信息服务系统,建立自主产权的渔具及标准化装备体系,研发渔获品质控制技术与溯源体系,开展基于物联网工程的远洋渔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起我国主导研究的头足类渔业资源评估体系等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70年代以前,世界海洋鱼类的渔获量以每年约6%的速度持续增加,但到了70年代初期,由于秘鲁产量的急剧减少,增长率明显下降[FAO,1994]。1980-1989年期间年总增长率仅为2.3%,1990年粮农组织的渔获统计数字是自197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下降率为3.0%[FAO,1993a]上随着传统鱼类资源不同程度地衰退,头足类这一主要捕捞对象,已引起世界各主要渔业国的关注和重视。据统计,1970-1993年期间世界头足类总产量以每年约4.8%的速度递增。1993年产量达276万吨,约占当年海洋总渔获量的3.3%(图1)。国内外学者[董正之,1991;…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1999—2014年海洋捕捞统计数据,对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999年以来,中国海洋捕捞主要鱼类产量呈下降趋势,鱼类渔获物结构趋向平均化,优势种单种产量逐渐降低;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呈下降趋势,渔船总功率、总吨位及专业劳动力数量均呈缓慢上升趋势,渔船向大型化发展;海洋捕捞总产量与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专业劳动力数量关联度高,而与总吨、总功率关联度低。讨论分析认为: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已达到开发利用极限,建议继续实施海洋渔业资源养护措施、建立完善的海洋捕捞指标体系、强化渔业补贴政策的管理、优化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进一步限制渔船功率和吨位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世界头足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70年代以前,世界海洋鱼类的渔获量以每年约6%的速度持续增加,但到了70年代初期,由于秘鲁产量的急剧减少,增长率明显下降[FAO,1994]。1980-1989年期间年总增长率仅为2.3%,1990年粮农组织的渔获统计数字是自197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下降率为3.0%[FAO,1993a]上随着传统鱼类资源不同程度地衰退,头足类这一主要捕捞对象,已引起世界各主要渔业国的关注和重视。据统计,1970-1993年期间世界头足类总产量以每年约4.8%的速度递增。1993年产量达276万吨,约占当年海洋总渔获量的3.3%(图1)。国内外学者[董正之,1991;…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是湖南省渔业重点捕捞区,捕捞产量曾达全省捕捞总量的80%以上。但是,近一、二十年内产量逐年下降,而且大型鱼类产量急剧下降,据统计,毛页五花杂鱼、小鱼占总产量中的75%以上,一、二级鱼由原先的40%以上下降到4%左右。在捕捞技术日益先进,捕捞能力也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捕捞量反而大幅度下降,这已充分说明洞庭湖鱼类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对淡水鱼病害的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为进一步推广、介绍淡水鱼病害的防治技术和最新动向,以期对淡水鱼养殖起到指导促进、作用。我国的水产品在世界上产量最大,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水产品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国家。我国淡水资源丰富,有纵横交错的河流和广袤的湖泊。因此淡水鱼类在我国水产品产量中占据着较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产品产量波动特征的多维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水产品产量波动来源特征,以保持我国水产品市场稳定。【方法】利用同步强度系数法对1954-1985年和1986-2010年两个阶段水产品产量波动特征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海水捕捞产量、海水养殖产量、淡水捕捞产量和淡水养殖产量对波动贡献水产品总产量的方差已降至4.64%、1.76%、0.27%和3.30%,表明水产品产量波动来源趋于稳定;淡水养殖产量成为水产品产量波动的第一大来源,波动贡献达到46%;淡水养殖产量和海水养殖产量与水产品总产量波动的同步系数达到1.0000,即可以在100%的概率下反映水产品总产量的波动方向。【建议】可通过构建水产养殖产量波动预警监测系统来提高制定调控政策的方向准确性和力度适宜性,从而保证水产品产量市场供给稳定。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的水产资源极为丰富,金枪鱼资源居世界前列。在渔业产业方面,自1950年以来,渔业产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由早期的海洋渔业为主、水产养殖为辅的产业格局变化为海洋渔业与水产养殖业并重的格局。在渔业市场方面,菲律宾的进出口贸易逐年增长,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经加工处理的鱼类和水产品大部分就地销售,少量出口。在渔业管理机制方面,渔业公共事务由菲律宾下辖的渔业和水生资源局负责,并采取渔业管理实施渔业区域利用权制度。在渔业国际合作方面,与东盟的印度尼西亚、越南有广泛的合作,同时与日本、西班牙、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也有渔业合作;与中国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将发挥中国传统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捕捞技术与菲律宾的海洋资源丰富等优势互补,将有更广泛的渔业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从能源角度上看,海洋捕捞是以燃油换取海洋鱼类等动物蛋白。目前世界海洋捕捞量,每年约为6,500万吨,需消耗燃油3,500万吨左右。渔船捕获鱼类所含热能与燃油能量之比,被称为海洋捕捞的能量产投比。据计算,挪威小型流钓渔船为0.46,200总吨以上冰鲜拖网渔船0.11,中小型围网渔船0.75,船长超过24米的围网船2.58。能量产投比不同,实际燃  相似文献   

16.
据对全国20个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产品产量统计,2003年1—9月份水产品总产量2886.4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37.34万吨,增长4.99%。其中,海洋捕捞产量929.9万吨,同比降低0.56%;海水养殖产量为712.12万吨,同比增长10.78%;淡水产品产量为1244.5万吨,同比增长6.25%.  相似文献   

17.
卢波  张秀梅  高雁 《新农业》2022,(6):66-67
当前,由于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场的发展,人们对鱼、虾等水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渔业捕捞业也逐渐增加.但由于海洋过度捕捞和人为造成的水体污染,使全球渔业资源状况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估结果,目前全球有523个鱼种,其中80%已被充分开发或过度开发.以更好地保护海洋鱼类种群,尽快恢复海洋生态平衡,恢...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包括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渔业服务业及海洋渔业相关产业,属于我国大农业中的渔业范畴。2003年我国海产品产量已达2685.62万t,为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实现总产值4402亿元,占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的25.9%;增加值2011亿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渔业超级大国,水产品总产量4000多万吨,占全球的1/3,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000多万吨,约占全球的2/3。山东又是我国的渔业大省,2001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686万吨、总产值700多亿元,其中海水养殖产量305万吨,海洋捕捞产量278万吨,淡水渔业产量10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和海水养殖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全年水产品对外贸易总量达146.4万吨,总值21.15亿美元,其中进口水产品71.2万吨,总值7.15亿美元,出口水产品75.2万吨,创汇14亿美元,约占全国水产品出口的25%,占全省农业出口创汇的30%。因此,为确保山东省渔业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认真研究加入WTO的影响和应对对策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海洋渔业在海洋产业中占有近一半的比重,上世纪70年代后,海洋捕捞快速发展,捕捞数量大幅度增加。捕捞力度逐渐增加,过度捕捞的现象日益严重。过度捕捞使得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种群无法快速繁殖以补充自身的种群数量,给海洋的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