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明确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的生殖隔离程度是否与甘蓝的变种类型有关,以2份Ogura CMS芥蓝和4份Ogura CMS结球甘蓝为母本,分别与2份含有Ogura CMS育性恢复基因Rfo的甘蓝型油菜杂交,获得的种间杂种加倍后,再分别与母本芥蓝和结球甘蓝回交,调查F1、BC1两个世代材料的结实性和Rfo基因的传递效率。结果表明,芥蓝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F1代、BC1代的亲和指数都显著高于结球甘蓝(P < 0.05),是结球甘蓝的2倍以上,且在芥蓝材料中Rfo基因的传递效率高于结球甘蓝。进一步比较BC1回交后代Rfo阳性单株的育性、遗传背景回复率,芥蓝的育性大多显著好于结球甘蓝(P < 0.05),26株BC1单株遗传背景回复率在0.50 ~ 0.84之间;而结球甘蓝两个BC1单株(15Y1和15Y4)遗传背景回复率分别为0.53和0.59。上述结果说明,芥蓝较结球甘蓝更易与甘蓝型油菜杂交获得后代,且异源目的片段的传递效率更高,因此芥蓝可作为结球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的桥梁材料,加速甘蓝型油菜中优异性状的转育进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甘蓝类作物的7个变种进行了核型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青花菜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上;结球甘蓝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上;花椰菜2n=2x=18=12m+6sm(2SAT),随体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芥蓝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抱子甘蓝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首次报道);羽衣甘蓝2n=2x=18=10m+8sm;球茎甘蓝2n=2x=18=8m+10sm,羽衣甘蓝和球茎甘蓝未观察到随体染色体.7个变种核型分类均属于2A型,为基本对称核型,但不同变种间的进化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外,对甘蓝类作物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甘蓝类作物的7个变种进行了核型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青花菜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上;结球甘蓝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上;花椰菜2n=2x=18=12m+6sm(2SAT),随体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芥蓝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抱子甘蓝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首次报道);羽衣甘蓝2n=2x=18=10m+8sm;球茎甘蓝2n=2x=18=8m+10sm,羽衣甘蓝和球茎甘蓝未观察到随体染色体。7个变种核型分类均属于2A型,为基本对称核型,但不同变种间的进化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外,对甘蓝类作物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尚庆茂 《中国蔬菜》2022,(2):113-118
甘蓝类蔬菜属于十字花科,主要包括结球甘蓝、羽衣甘蓝、抱子甘蓝、球茎甘蓝、芥蓝、花椰菜(白菜花、松花菜)、青花菜等,叶片蓝绿色、肥厚、被有蜡粉,叶脉明显,喜冷凉湿润气候,不耐高温干旱,属于绿体春化型低温长日照作物,以叶片、叶球、短缩球茎、花薹、侧芽或花蕾为食用器官.我国甘蓝类蔬菜以结球甘蓝栽培面积最广,总产量最高,种植面...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青花菜新品种,1989年定名为上海一号,其主要经济性状达到国外同类型优良品种水平,于1991年秋通过成果鉴定。上海一号的一个亲本是从823品种中选育出的,经过多代的自交分离筛选,自交不亲和株率达100%,花期授粉白交亲和指数为0.04~0.9,蕾期授粉白交亲和指数为1.82~3,2。另一个亲本是从F1自交分离后代中选育的,其自交不亲和株率也达100%,花期授粉白交亲和指数为0~0.4,蕾期授粉白交亲和指数为1.6~4.7。都具有植株性状整齐一致、退化轻、经济性状良好的特点。 在亲本纯化的同时,1984年开始进行了杂交组合的试…  相似文献   

6.
简述甘蓝类植物的起源及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英  王超 《北方园艺》2006,(4):57-57
甘蓝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一种一年生杂草(Brassica oleracea var.oleracea),也有人认为它起源于地中海地区的4种野生近缘种的复合体.甘蓝种可分为6个变种,也有人认为甘蓝种可分为7个变种.野生甘蓝变种(Brassica oleracea var.oleracea)首先进化成4个羽衣甘蓝类型,其中"不分枝类型"又进一步进化成结球甘蓝和孢子甘蓝."分枝类型"又进一步进化成花椰菜和青花菜."髓状茎类型"进化成球茎甘蓝.而"高茎类型"进化成现在栽培的牧草.  相似文献   

7.
为创建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2号单体异附加系(AC_2)为试材,对其花蕾辐射后获得的M_2植株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利用与结球甘蓝2号染色体对应的26个InDel标记对小孢子植株进行鉴定,结合细胞学观察,确认获得了6株添加甘蓝2号染色体片段的大白菜易位系植株。通过对InDel标记的加密设计,明确了6个大白菜易位系植株中均含有甘蓝特异标记C09-4和C09-4-52,片段大小为788.3 kb。选择两个来自不同M2单株的大白菜易位系‘AT2-1’和‘AT2-2’进行自交、回交及与大白菜高代自交系杂交,利用结球甘蓝特异的InDel标记对其后代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个大白菜易位系的85份自交后代、82份回交后代及188份杂交后代中均含有甘蓝特异标记C09-4和C09-4-52,说明这些易位系中的甘蓝染色体片段能够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8.
根据甘蓝自交不亲和性雌蕊决定因子SRK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克隆23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SRK基因并测序。利用NCBI数据库进行克隆序列的Blast比较以及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分析,初步确定23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分属于SRK3、SRK7、SRK8、SRK16、SRK28、SRK36、SRK45、SRK46、SRK58、SRK68等10种S单倍型。其中有5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属于SRK36单倍型,占参试自交不亲和系的22%;SRK7、SRK16和SRK58单倍型均只有1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进一步对不同自交不亲和系之间花期杂交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情况进行荧光显微观察,并对20个杂交组合的花期杂交亲和指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根据SRK基因序列所确定的相同S单倍型自交不亲和系之间花期授粉表现为不亲和,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受阻,花期亲和指数低;而不同S单倍型自交不亲和系之间花期授粉表现高度亲和,花粉管伸入雌蕊正常,花期亲和指数高。表明基于SRK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所属单倍型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快速鉴定方法,有利于育种时有针对性地设计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组合配制,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创建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8号单体异附加系(AC8)为材料,对其摘去已开放花朵的花枝进行60Co-γ辐射,然后取新开放花朵花粉授与AC8,获得M1植株,再将M1与AC8亲本大白菜‘85-1’进行回交,对其回交后代进行小孢子离体培养获得DH系。利用286个结球甘蓝相对于大白菜特异的In Del分子标记对DH系植株进行鉴定,结合细胞学观察获得添加甘蓝8号染色体片段的大白菜易位系‘AT8-1’。对易位系‘AT8-1’进行自交,与‘85-1’回交,与大白菜高代自交系‘14-28’和‘14-36’杂交,对其后代进行In Del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该易位系中甘蓝染色体片段不稳定,该片段完整保留率在自交后代群体为61.1%,回交后代群体为26.3%,两个杂交后代群体分别为24.2%与30.0%。后代群体中均未见易位片段变小的植株。  相似文献   

10.
为创建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9号单体异附加系(AC9)为试材,对其与大白菜亲本‘85-1’回交后代植株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利用结球甘蓝9号染色体相对应的C06连锁群特异的20个InDel标记对小孢子植株进行筛选,结合细胞学鉴定从中获得两个添加甘蓝9号染色体不同片段的易位系植株‘AT9-1’和‘AT9-2’。通过对InDel标记的加密设计,明确了易位系‘AT9-2’中甘蓝片段大小为1.03 Mb;利用大白菜A基因组10个连锁群上均匀分布的177个InDel标记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初步确定了易位系‘AT9-2’中甘蓝染色体片段位于大白菜1号染色体上。对易位系植株‘AT9-1’和‘AT9-2’分别进行自交、与大白菜亲本‘85-1’回交、与大白菜高代自交系‘14-28’和‘14-36’杂交,利用结球甘蓝C06连锁群特异的InDel标记对自交、回交、杂交后代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个易位系中甘蓝9号染色体片段的遗传稳定性非常低,易位系‘AT9-1’的自交、回交和杂交后代中含有甘蓝染色体片段的植株比例仅为8.9%、3.1%和2.8%;而‘AT9-2’仅为6.7%、1.6%和2.6%。  相似文献   

11.
关于芥蓝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平真 《中国蔬菜》2009,1(14):62-65
芥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lboglabra Bailey;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古称隔蓝,它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甘蓝类蔬菜。如所周知:甘蓝类蔬菜如结球甘蓝、羽衣甘蓝、皱叶甘蓝、抱子甘蓝、球茎甘蓝和花椰菜等均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的野生甘蓝,只有芥蓝的起源地域尚有中国南方说和地中海沿岸地区说等不同意见。根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芥蓝起源于中国南方。早在公元5、6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可供蔬食的散叶类型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就从其原产地域经由中亚地区传入了中国,当时被称为“西土蓝”。其后在副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广东地区通过基因突变,以及长期的人工选育,最终形成了以嫩叶和花薹供食的芥蓝。芥蓝起源的时间,不迟于公元7世纪的唐代初期,这比此前流行的说法提早了1个世纪。笔者认为芥蓝实为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的变种,其学名选用Brassica oleracea var.alboglabra Bailey更为贴切。又鉴于芥蓝与芥菜没有亲缘关系,把芥蓝的英文名称译为:Whiteglabrous mustara,不如译为:Chinese kale(其释义为:中国的羽衣甘蓝)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2.
 以菜薹-青花菜异源双二倍体(AACC)为桥梁亲本,通过与亲本菜薹(AA)回交获得了菜薹-青花菜种间异源三倍体AAC。该三倍体总体形态介于菜薹与青花菜之间,生长势较强,经根尖染色体鉴定,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2n = 3x = 29;花粉生活力及单个花蕾的花粉量都明显的低于菜薹和青花菜;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复杂,在中期Ⅰ、后期Ⅰ、中期Ⅱ和后期Ⅱ存在落后染色体,后期Ⅰ染色体不均等分离,有15/14、16/13 等多种分离方式,形成染色体数不等的配子。  相似文献   

13.
芥蓝与菜薹杂种后代对TuMV的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芥蓝以及芥蓝×菜薹种间杂种后代对芜菁花叶病毒(TuMV)油菜株系的抗性。结果表明,芥蓝对广州地区TuMV油菜株系具有近于免疫的抗性。芥蓝×菜薹种间杂种回交后代抗TuMV油菜株系的选择效应受回交亲本影响很大:用抗病品种与杂种回交的后代,经两次系统选择后,已获得16个经济性状较好的白菜抗病品系;但用感病品种与杂种回交两代之后,抗病性明显下降,经两代系统选择未能获得抗病的菜薹品系。  相似文献   

14.
A total of 18 genotypes of broccoli were subjected to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and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arker analysis. Seventy-four RAPD and eight ISSR primers generated 344 and 67 polymorphic bands, respectively. All broccoli genotype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with two-primer combinations, indicating that RAPD and ISSR markers can be used to efficiently identify broccoli cultivars. These 18 broccoli genotypes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two major sub-groups. The first major sub-group (A) included 13 genotypes and the second major sub-group (B) was comprised of five genotypes belonging to early-maturating cultivars.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18 broccoli genotypes, one radish genotype, and six related Brassica accessions. All accessions could be clustered into two groups (radish and Brassica) based on the unweighted pair group of arithmetic average (UPGMA) cluster analysis. The UPGMA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broccoli i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cauliflower, than to cabbage and Chinese cabbage.  相似文献   

15.
紫色大白菜育种思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大白菜与紫色小白菜亚种间杂交转育紫色性状,获得2份紫色大白菜中间材料。比较了转育获得的紫色大白菜与普通大白菜的外叶颜色、球内叶颜色以及包球的球色等。结果表明,转育紫色小白菜获得的紫色大白菜材料只在叶片的正面表现紫色,而叶片的反面依然表现绿色;剖开后的剖面表现为紫色、白色和黄色相间排列的几种颜色。研究认为,该类型的紫色材料可以在小白菜、半包球大白菜,如快菜类型和娃娃菜等紫色品种中应用,所育成的大白菜品种可以作为拼盘搭色时凉拌或做汤食用,效果会更佳。桔红心品种的VC含量在4种球色大白菜品种中最高。初步探讨了国内外紫色大白菜研究的育种思路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结球甘蓝和花椰菜幼苗叶面积系数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结球甘蓝和花椰菜各3个品种幼苗叶长、叶宽乘积与叶面积间的关系,确定了每个品种的幼苗叶面积系数,并计算出结球甘蓝和花椰菜两种作物幼苗叶面积系数分别为0.681和0.630。同时证明结球甘蓝和花椰菜幼苗叶面积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不能建立共用的叶面积系数。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芥蓝×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背景,加速回交转育进程,采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手段进行远缘杂交,获得芥蓝和甘蓝型油菜的种间杂种F1和BC1群体。利用已有的220对SSR引物对双亲进行多态性筛选,获得多态性引物51对。挑选均匀分布在甘蓝9条染色体上、扩增稳定、条带清晰的33对多态性SSR引物,对3株F1单株和35株BC1单株进行遗传背景筛选。NTSYSpc2.11a分析结果表明:F1植株的遗传背景与亲本甘蓝型油菜更为接近,遗传相似系数为0.74;而BC1植株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与亲本芥蓝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6~0.65之间。在35株BC1植株中,单株14Y1与芥蓝的遗传背景最为相近,形态观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单株的遗传背景与回交亲本芥蓝更相似,可用于下一步回交转育。  相似文献   

18.
用于白菜和大白菜品种鉴定的EST-SSR复合标记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丽  郑晓鹰 《园艺学报》2009,36(11):1627-1634
 为了有效和全面鉴定白菜和大白菜品种, 研制了由3个引物对组成的6套EST-SSR复合标记 组合, 并形成了多重SSR的最佳实用试验条件。经由这6套标记组合完全鉴别了43个白菜和大白菜品种差异的检测, 并在3个大白菜杂交种个体之间的表现一致, 比较了单引物标记与复合标记的鉴定效率, 验证了这套技术和组合可以表达白菜和大白菜品种间多态性、品种内一致性及稳定性和重复性, 确认其可以高效准确和全面地鉴别白菜和大白菜品种的真实性和杂交种纯度。  相似文献   

19.
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结球甘蓝的双交种和四交种为材料, 研究了影响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 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状体产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用高出胚的材料与不易出胚的材料杂交后, 能明显提高不易出胚材料的出胚能力; 双交种比单交种容易培养出健壮的胚, 成苗率也高; 高糖培养4 d后添加低糖培养液可显著提高胚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