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营养水平下新疆褐牛增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生长发育正常、健康无病、12月龄新疆褐牛公牛60头,随机分为低营养水平试验组与高营养水平日粮对照组。研究在不同育肥阶段,营养水平条件对新疆褐牛日增重及饲养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育肥全期,试验组的精料饲喂量及营养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在育肥前期,试验组的新疆褐牛日增重为1.00 kg,低于对照组0.14 kg,差异显著(P<0.05);在育肥中期,试验组新疆褐牛的日增重为0.63 kg,对照组的日增重为0.81 kg,差异极显著(P<0.01);在育肥后期,试验组新疆褐牛的日增重为0.68 kg,对照组新疆褐牛的日增重为0.49 kg,差异极显著(P<0.01)。从育肥全期经济效益来看,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日平均经济收益高4.35元/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美新褐F1、美新褐F2的生长发育规律,提高生产性能.[方法]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模型对977头初生至12月龄新疆褐牛、美新褐F1、美新褐F2体重生长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结果]3种生长曲线模型对新疆褐牛、美新褐F1、美新褐F2均能较好的拟合(R2>0.99),但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结论]采取Logistic模型对新疆褐牛、美新褐F1、美新褐F2进行体重生长曲线的拟合和分析是可行的,该曲线可为新疆褐牛乳用新品系标准化饲养及选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4.
为探讨新疆褐牛体重与体尺指标间的相关性及构建不同生长阶段的回归方程,为新疆褐牛选育提供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以伊犁地区2011—2019年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新疆褐牛为对象,测定4个生长阶段的4个体尺指标和体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新疆褐牛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和体尺指标间存在着极显著的(P<0.01)相关性,12月龄的体尺指标与体重的相关性较其他生长阶段更高,其他体尺指标间也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P<0.01)。通过新疆褐牛不同生长阶段估测体重的回归模型,得到了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4个阶段的最优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60、0.63、0.55和0.44,说明各阶段体重与体尺指标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对不同生长阶段体重与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构建了不同生长阶段的4个线性回归方程,对新疆褐牛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褐鳟(Salmo trutta)商业品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养殖密度梯度,对处于稚鱼期的褐鳟进行常规生长指标差异测定,综合分析养殖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养殖密度组,每个试验槽分别放养400、600、800、1000、1200尾,每组3个重复。经过49 d的养殖试验,褐鳟稚鱼体重从0.14 g长到1 g,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褐鳟稚鱼的生长指标明显不同,其中最终体重、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及增重率均随着养殖密度增大而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日增重由(0.018±0.001)g下降为(0.013±0.001)g,降幅明显;净增重却随着养殖密度增大而上升,各养殖密度组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这可能是由于高密度组种群个体基数较大。各密度组褐鳟稚鱼的生长表现为不等速性,但生长离散却没有加剧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养殖密度对褐鳟稚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玉米糖包被尿素在肉牛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种不同水平的玉米糖包被尿素颗粒料对24头约17月龄的利木赞和延边黄牛的F1代进行了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60 d的饲养试验,试验各组牛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82,1.01,0.94 kg,与对照组的平均日增重(0.61 kg)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各组平均采食的颗粒料量分别为(191.40±2.28),(174.50±4.23),(167.50±4.60)g/d;试验各组牛的有机物、粗蛋白质、粗纤维的消化率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干物质、粗脂肪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补饲颗粒料,可以提高粗料采食量及血液中的NH3浓度,但血氨浓度较对照组升高速度慢,不会造成中毒。  相似文献   

7.
评估新疆褐牛主要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采用动物模型和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TDFREML)。结果表明:新疆褐牛生长性状初生重、6月龄体重、周岁体重、2岁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45、0.37、0.38、0.34,属中等水平,各阶段龄体尺指标的遗传力不同,周岁体重、2岁体重、体斜长、体高等指标存在较强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建议加强开展以体高、体斜长为重要育种目标的新疆褐牛早期选种、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后对黑肩绿盲蝽功能反应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协调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关系.[方法]用抗、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分别饲养黑肩绿盲蝽1代,测定F2代黑肩绿盲蝽RNC和SNC种群各龄若虫和成虫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结果]黑肩绿盲蝽RNC和SNC种群各龄若虫和成虫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lingⅡ圆盘方程进行拟合,同一个种群的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两个种群的1~3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褐飞虱卵的捕食能力、各龄期的日最大捕食量、对猎物的处理时间均差异不显著,但黑肩绿盲蝽RNC种群的4和5龄若虫对褐飞虱卵的瞬间攻击率α分别为1.2946和1.0968,显著低于SNC种群的1.9597和1.5657.[结论]用抗吡虫啉褐飞虱种群饲养黑肩绿盲蝽1代后,黑肩绿盲蝽的功能反应发生变化,其捕食功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的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杂交利用潜能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选用婆罗门(Brahman)母牛,以CUE-MATETM(孕酮阴道栓)+ PG(氯前列烯醇)法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大额牛冷冻精液对其进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调查记录母牛产犊时间、妊娠期及犊牛性别等;测定大额牛与婆罗门牛杂交F1(大婆F1)、大额牛和婆罗门牛的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的体重;进行大婆F1的核型分析;对大婆F1的繁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① 婆罗门母牛的同期发情率、妊娠率和产犊率分别为83.87%、60.56%和45.07%,母牛(n=24)的平均妊娠期为(290.83±5.26)d;② 大婆F1中母犊占71.88%,分别显著高于大额牛和婆罗门牛(P<0.05)、极显著高于大额牛与黄牛杂交F1(大黄F1)和BMY牛(P<0.01);③ 大婆F1(n=29)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平均体重分别为(26.69±4.84)、(153.08±37.58)、(219.34±31.31)和(302.06±28.92)kg,分别比大额牛(n=18)高68.18%、37.12%、45.07%和40.13%(P<0.01);分别比婆罗门(n=45)低14.40%(P<0.01)、5.23%(P>0.05)、13.12%(P<0.01)和12.76%(P<0.01);0—18月龄大婆F1中公牛和母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03.09±44.91)g和(502.89±53.54)g,分别比大额牛高35.98%和39.85%(P<0.01),但分别比婆罗门牛低16.49%(P<0.01)和6.63%(P>0.05);④ 大额牛、婆罗门牛和大婆F1的染色体数目(2n)分别为58、60和59;大婆F1母牛(n=2)的初妊娠年龄、初妊娠体重和初产年龄分别为(16.00±2.83)月龄、(342.50±30.41)kg和(26.00±2.83)月龄,且年产1犊;⑤ 对5头、15—24月龄大婆F1公牛进行电刺激采精,均未采集到精液。【结论】大额牛和瘤牛杂交,其杂种牛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杂种优势明显;F1代母牛可繁育,且成熟早,繁殖力强;但F1代公牛是否可繁育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放牧新疆褐牛年龄胎次对体尺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昭苏县测定的1 338头不同年龄新疆褐牛放牧条件下体尺体重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新疆褐牛年龄、胎次与体尺、体重之间的关系和放牧条件下新疆褐牛生长规律,为有计划的开展育种工作和提高褐牛的终生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年龄和胎次对体尺、体重有显著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新疆褐牛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2岁以前生长发育迅速,是牛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到2岁时平均体重可达成年(按4岁为成年)牛体重的80;以上,体高、体长等主要体尺指标可达成年牛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通过杂交 ,可以改进定远猪的生产性能 ,缩短商品猪的饲养周期 ,减少饲养成本 ,明显增进饲养者的养殖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二元杂交组合 :杜定和大定较好 ,从初生达 90kg的日龄分别为 176d和 175d ,生长早期到后期的平均日增重为 5 78.2 3g和5 6 9.42g ,料肉比 3 .0 2和 3.2 1;三元杂交组合 :杜长定和大长定最好 ,从初生达 90kg的日龄分别为 15 1和 15 7d ,生长肥育期的平均日增重为 80 2 .39± 80 .31g和 773 .17± 80 .2 4g ,料肉比 3 .2 1和 3.2 8;成功地完成了攻关任务的生产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果皮、壳浆、酒糟等为主要饲料,在同等饲养条件下,研究不同品种牛的育肥效果,结果表明:头均日增重摩杂一代为1263.9 g,本地水牛为850.0 g;西杂二代为1 238.9 g,本地黄牛为855.6 g;经t检验杂交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本地牛(P<0.05)。产肉量:摩杂一代平均为207.70 kg,本地水牛为147.85 kg,西杂二代为168.70 kg,本地黄牛为99.75 kg;摩杂一代比本地水牛多产肉59.80 kg,西杂二代比本黄牛多产肉68.95 kg。  相似文献   

13.
利木赞牛改良固原本地黄牛的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冷配改良技术推广还尚未普及,肉牛群体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利用利木赞公牛细管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通过试验测定,试验组F1代♂初生重平均为32.7kg,比对照组(28.6kg)提高了14.3%,F1代♀初生重平均为31.4kg,比对照组(28.1kg)提高了11.7%;试验组F1代♂6月龄体重平均为153.4kg,比对照组(102.4kg)提高了49.8%,试验组F1代♀6月龄体重平均为149.6kg,比对照组(119.7kg)提高了24.9%;试验组F1代♂1月龄体重平均为234.7kg,比对照组(144.3kg)提高了62.6%,试验组F1代♀12月龄体重平均为216.6kg,比对照组(132.1kg)提高了63.9%。改良牛各阶段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尻长、尻宽均比本地牛有明显提高,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1海赛克斯褐壳蛋鸡荷兰龙利公司培育的海赛克斯褐壳蛋鸡具有耗料少、产蛋多和成活率高的优点。商品代生产性能:0~17周龄成活率97%,体重1.41 kg,每只鸡耗料量5.7 kg;产蛋期(20~78周)每只鸡日产蛋率达50%的日龄为145 d,入舍母鸡产蛋数324枚,产蛋量20.4 kg,平均蛋重63.2 g,饲料利用率2.24%,产蛋期成活率94.2%,140日龄后每只鸡日平均耗料116 g,每枚蛋耗料141 g,产蛋期末母鸡体重2.1 kg。商品代羽色为自别雌雄,分3种类型:①母雏为均匀的褐  相似文献   

15.
利用羔羊代乳粉670对羔羊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早期补饲60日龄体重为(20.39±2.62)kg,比对照组多增重6.7%;90日龄体重为(28.38±3.69)kg,比对照组多增重13.4%。从生长曲线图中可得到:110日龄试验组的平均体重为(34.68±5.47)kg,对照组的平均体重为(29.14±3.48)kg,试验组比对照组高出5.54kg,多增重18.7%;110日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达到(267.3±54)g·d-1,每天多增重46.4g,断奶后的料重比为3.76:1。  相似文献   

16.
新疆褐牛     
<正> 新疆褐牛是新疆培育的乳肉兼用型品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天山南北的农牧区,其主产区为天山北坡西部的伊犁河谷和准噶尔西部塔城盆地。目前新疆共有新疆褐牛品种牛约3×10~4头,各代杂种牛约25×10~4头。 新疆褐牛是以当地黄牛为母本,引用瑞士褐牛、阿拉托乌牛及少量科斯特罗姆牛与之杂交改良经长期选育而成。它包括原伊犁地区的伊犁牛、塔城地区的塔城牛和其他地区的褐牛。这些牛曾被称为新疆草原兼用牛,后于1979年统一定名为新疆褐牛。20世纪初,前苏联侨民自流迁入伊犁、塔城等地,带来了一些瑞土褐牛及其杂种牛。史料记载,1937年至1940年我国曾引进瑞士褐牛在伊犁、塔城等地与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17.
陶寒及特陶寒杂种羔羊早期生长发育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月龄的陶寒F2代羔羊(DHF2)、特陶寒F2代羔羊(THF2)的体重及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初生重陶寒F2羔羊为4.124 6 kg、特陶寒F2为3.737 5 kg.6月龄时特陶寒F2代与陶寒F2代羔羊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9.91 kg和32.39 kg.陶寒F2代与特陶寒F2代羔羊的公母羔在体长、体高、管围、胸围、胸宽、胸深之间均差异显著(0.01相似文献   

18.
河曲藏獒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河曲藏獒初生、断奶、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体质量和体尺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河曲藏獒公犬体质量从3月龄开始极显著地大于母犬(P<0.01),体高从12月龄开始极显著地大于母犬(P<0.01),胸围只在6月龄极显著大于母犬(P<0.01)。在其它生长阶段中,公母犬间无明显差异(P>0.05)。河曲藏獒有较高的平均日增重,公、母犬最大日增重分别为220.66 g,193.66 g,12月龄体质量分别为48.80 kg,44.65 kg。在断奶到6月龄期间加强对藏獒幼犬培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池塘养殖的1龄舟山褐牙鲆生长特性及肥满度等。结果表明:(1)池塘养殖的1龄牙鲆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L=0.0003W4.1455,R2=0.9753。(2)舟山褐牙鲆1龄鱼7-9月生长速度较慢,10-12月生长速度较快。(3)舟山褐牙鲆的肥满度随着鱼的生长而增太;提出了提高池塘养殖舟山褐牙鲆肥满度的措施。(4)池塘养殖1龄牙鲆成活率为77.5%,2龄牙鲆成活率为58.8%。  相似文献   

20.
降低"雪青"梨的外植体褐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雪青"梨为材料,以第6代茎尖愈伤组织为外植体,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因素对降低外植体褐化的作用.3因素设为基本培养基(A)、培养基中巯基乙醇(B)和活性炭(C)浓度;每因素设3个水平,A分别为1/4MS,MS和1/2 MS无机盐浓度,B分别为0.5,0.1和0g/L,C分别为2.5,5和0g/L.外植体接种在不同的MS基本培养基中(均含2,4-D 2 mg/L,6-BA 0.1 mg/L,琼脂8g/L,蔗糖30g/L,pH=5.8),于25±1℃,2 000k光照培养,30d后统计褐化率.试验结果表明降低外植体褐化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1B1C2,B,C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以1/4 MS为基本培养基,并于1/4MS+MC 0.5g/L+AC 5g/L培养基中光照培养,褐化率可降至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