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无公害生物农药的抑菌效果。[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比较印楝种仁的常规溶剂萃取物和超临界CO2萃取物对供试的8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印楝常规溶剂萃取物和超临界CO2萃取物对8种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辣椒疫霉、茄子枯萎、番木瓜炭疽、西瓜蔓枯、香蕉黑星作用明显,其中超临界CO2萃取物抑菌效果比常规溶剂萃取物好,具有萃取时间较短,活性较高,对中、低分子量和非极性化合物有较强的亲和力等特点,但萃取率较常规溶剂低,提取时所耗的原材料多。[结论]印楝种仁超临界CO2萃取物对植物病原菌抑制效果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生产效益来选择适合的萃取物。  相似文献   

2.
瑞香狼毒的CO_2超临界提取工艺及其杀螨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二氧化碳(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瑞香狼毒中触杀朱砂叶螨的有效成分并进行工艺优化,研究提取物的杀螨活性。通过对影响提取率的3个因素(压力、温度、时间)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将优化工艺所得的提取物与传统提取技术(溶剂提取法)所提取的物质进行杀螨活性比较。优选出CO2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是:压强30 MPa,温度40℃,时间1.5 h,使用此工艺不但可以将萃取率由原来的2.06%提高为2.68%,而且杀螨活性也显著提高,LC50由原来的3.818 3 g/L降低为2.436 6 g/L。所以,CO2超临界萃取瑞香狼毒有效成分是一种比较优越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别介绍了植物油浸出技术中的有机溶剂浸出工艺、水浸出制油技术、酶法浸出工艺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浸出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各自的优缺点,旨在为今后油脂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世娟  欧阳华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03-3804,3807
[目的]介绍三孢布拉霉中番茄红素的萃取新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萃取三孢布拉霉中的番茄红素,研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二氧化碳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过滤后的发酵液用95%乙醇预处理后萃取3 h时番茄红素的萃取率最高;萃取温度为45℃时番茄红素的萃取率最高,之后随温度升高番茄红素的萃取率下降;最佳萃取压力为45 MPa;最佳二氧化碳流量为20 L/h。[结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三孢布拉霉中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为:压力45 MPa,温度45℃,二氧化碳流量20L/h,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的得率可达76%。  相似文献   

5.
CO_2超临界萃取印楝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中利用超临界CO2 萃取印楝素 通过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 的流量、提携剂的种类以及料液比等因素对萃取产率的影响, 发现较适宜的萃取条件为: 萃取温度为32℃,萃取压力为32MPa, CO2 流量为10kg·h-1, 较佳提携剂为甲醇, 料液比为1∶3 该条件下印楝素A的萃取率为0 220%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番茄红素油树脂中的有机溶剂残留进行反向萃取.探讨了不同压力、温度、流量、时间对有机溶剂去除效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去除条件:压力20 685.0 kPa,温度45 ℃,CO2流量2.0 L/min,提取时间4 h,溶剂最终去除率达89%.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_2萃取紫苏油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紫苏油的工艺,为开发紫苏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紫苏子中提取紫苏油。以紫苏子萃取后的出油率为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筛选超临界CO2提取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动态流量3种因素对萃取紫苏子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萃取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0℃、CO2动态流量30 L/h。在3种影响因素中,萃取压力的影响作用最显著,CO2动态流量的影响次之,萃取温度影响最小。[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和无污染的特点,其溶媒CO2可循环利用,因此,选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非常可行。  相似文献   

8.
大活籽挥发油超临界萃取工艺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讨论了超临界CO2萃取大活(Angelica dahurica Benth. et Hook)籽挥发油过程中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将试验结果与水蒸汽蒸馏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采用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比分析了超临界油与水蒸汽挥发油的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压力的变化对萃取率的影响最大,萃取温度次之,而萃取时间最小.从GC-MS分析结果看,超临界CO2萃取大活挥发油的萃取率较水蒸汽蒸馏法高,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时间2h,挥发油收率为2.78%.  相似文献   

9.
海漆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对3种植物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树植物海漆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芒果炭疽病、香蕉枯萎病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提取方法的提取物对供试的病原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溶剂浸渍法最好,索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郭雪峰  岳永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083-8086
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溶剂法、微波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分离纯化方法(柱层析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纸层析法、超临界流体分离法、大孔树脂吸附法、液滴逆流层析法、梯度pH值萃取法、金属试剂络合沉淀法、膜分离法、活性炭吸附法),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薄层扫描法),为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萃取1L的试验装置上,在不同的恒温条件下,通过改变压力,进行了超临界CO2萃取樟科植物叶中的芳香物质的研究.考察了压力和温度对樟科植物叶片内含物萃取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姚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06-5307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最佳工艺。[方法]在设计单因素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工艺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最佳工艺。[结果]影响大蒜油萃取率的主次因素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5%(V/W)无水乙醇为夹带剂,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MPa,萃取时间2.5h,CO2流量80L/h;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率可达0.461%。[结论]该研究改进了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工艺条件,为大蒜油的工业化萃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瑞香狼毒中总香豆素的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乙醇用量对总香豆素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总香豆素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3℃、乙醇用量3 mL/g,此条件下总香豆素收率为0.356%。  相似文献   

14.
熊华  刘森  向文良  马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516-4517,4520
[目的]优化姜中姜油酮的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为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姜油酮的萃取条件,采用SPSS的一般线性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50 min。各因素对姜油酮的萃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结论]该研究得到姜油酮萃取的最佳条件,为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云鹤  林春梅  周鸣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90-14992
[目的]对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黑莓籽油的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方法]以黑莓籽油的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黑莓籽油产率的因素(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以及分离压力)进行优化,确定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 MPa、分离压力10 MPa、分离温度55℃,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产率达16.10%。[结论]研究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黑莓籽油的工艺,为黑莓籽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交方法萃取花椒油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法,以花椒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花椒粉粒度、萃取压力、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花椒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花椒粉粒度为60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2.0 h,萃取温度40℃,CO2流量40 L/h。在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可达7.68%以上。  相似文献   

17.
陆国东  张洪磊  张立明  薛惠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94-1794,1799
以CO2作为溶剂,采用超临界萃取方法,从南瓜籽中提取南瓜籽油,着重探讨了原料和萃取条件对萃取率和油的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了较适宜的工艺:投料量200 g,含水率4.50%,萃取压力30 MPa,CO2流量15 L/h.  相似文献   

18.
以铁观音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提取法、乙醇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和亚临界萃取法,结合GC MS法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提取铁观音茶香味物质的差异;并将其提取物添加到卷烟滤棒中,评价其对卷烟烟气的贡献。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法能较好地将铁观音茶叶的香味物质提取出来,且其提取物与卷烟协调,是一种相对高效、经济的提取方法,较适合作为铁观音茶叶烟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当归挥发油的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提取的挥发油对的抑菌效果进行考察。[结果]当归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44.4℃、萃取压力32.37 MPa、萃取时间1.48 h;在此条件下,萃取率可达2.083 3%。当归挥发油对部分常见的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MIC值在1.25~5.00 mg/ml范围内。[结论]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油工艺稳定,提取率较高;当归油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将为当归挥发油在抑菌制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研究CO_2管输特性,以输量为100×104 t/a的CO_2管道工程为例,采用Pipephase仿真软件建模,分别对气相、液相和超临界相3种相态的CO_2在不同管径和温压条件下的输送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气相、液相、超临界相3种管输方式在不同管径下的压降均不大,压降基本只受输送距离的影响;管输CO_2的密度和黏度以气相输送时基本不受输送距离、温度及压力的影响,以液相和超临界相输送时主要受温度影响。管道以气相输送时,应避免在高压和准临界区域运行;以液相输送时,应选择在较高压力下运行;以超临界相输送时,应避免温度压力到达临界点。中长距离、沿线人烟稀少的CO_2管道优先采用超临界相输送;中短距离、沿线人口密度高的CO_2管道优先采用气相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