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辽西半干旱地区石质山客土袋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围绕影响辽西半干旱地区石质山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诸多因子中,"水分"这一主导因子,采用国内首创的"客土袋"造林新技术,进行不同树种适宜"客土袋"的选择、"客土袋"配方技术、"客土袋"苗木造林技术等方面研究,提出了不同树种适用的"客土袋"规格,"客土袋"最适基质配方以及"客土袋"系列造林技术,应用该项研究成果的造林成活率可以提高21.0%~58%。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南岸地区盐碱地绿化造林技术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慈溪市几年来的盐碱地绿化造林经验和教训,总结了盐碱地造林的树种选择、土壤改良及配套的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朝阳市铁矿坑破损山体为对象,通过采用整体客土、穴状客土以及挂网客土喷播3种植被恢复方式对其进行治理,结果表明:3种客土方式造林树种保存率较高,为72% ~95%,且长势良好;同时通过3种客土方式的治理,树种多样性和草本盖度显著增加,其中整体客土方式树种多样性和草本盖度分别为1.82和95%;穴状客土方式树种多样...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荒山造林进行不同树种、不同季节播种造林对比试验,总结出利用野杏进行荒山播种造林技术,其造林特点为成活率高、保存率高、成本低、经济价值高、简单易行等。造林范围在海拔1600米以下。具体造林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兰州北山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对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亏缺是影响造林成效和树木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兰州北部山地由于地下水匮乏,土壤水分只能依赖于天然降水。受降水量少、分布不均、有效降水少的影响,不同季节、不同坡向、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一般差异坡向之间大于>月份之间>土层深度。根据研究结果认为,造林应首先根据坡向选择最适宜的树种,根据不同季节土壤含水量确定造林季节,根据不同土层深度水分变化确定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是坝上沙地造林首选的乔木造林树种。在工程造林树种选择上,樟子松容器苗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樟子松苗木的生长规律,结合温室内的优越条件,温室育苗基本上是2年3茬,播种的季节分别是3月初的春季和夏季,在不同的播种时间播种的苗木,由于各时期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也有所区别,具体的育苗技术及管理措施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大兴安岭的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结合火烧区气候和土壤等生境特点而进行调查和分析。最适宜兴安落叶松的立地条件为坡度较小(5°左右)阴坡、半阴坡和阳坡下部,并且在大兴安岭地区春季6月是较适宜的播种造林季节。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辽西北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问题,选取抗旱能力较强的侧柏为供试树种,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分别采用常规植苗造林、覆膜造林及客土袋造林方法进行造林试验,当年入冬前调查成活率,3年后调查保存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客土袋造林方法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法,确定客土袋造林方法为最适合石质山地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借用退化沙荒地附近种源地土壤种子库的客土方式,分析客土+保水剂、客土2种不同措施对退化沙荒地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的作用,为沙荒地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种子库物种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且双子叶植物居多,未发现乔灌木植物种子,种子密度是种源地(1 524.64粒/m2)沙荒地(843.76粒/m2)。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0~10cm土层内表现为:客土+保水剂客土沙荒地,在10~20cm和20~40cm土层内3种处理样地无明显差异。3客土和客土+保水剂处理地,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远高于沙荒地,客土地的生物量(937.80g/m2)是沙荒地生物量(287.11g/m2)的3.27倍。但根冠比是沙荒地(1.85)客土(1.69)客土+保水剂(1.04),说明土壤干旱在某种程度上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4不同改良措施下草本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客土+保水剂客土沙荒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是客土地与客土+保水剂处理地之间相差不大,但都明显高于沙荒地。  相似文献   

10.
正《宁夏平罗县盐碱地改良及耐盐碱树种造林示范》项目实施期限2018年-2020年,实施单位为平罗县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配合单位为宁夏大学环境工程研究院。推广技术:本项目主要对集成的改良剂改良盐渍化土壤技术、综合培肥技术、整地改良技术、灌水洗盐技术、抚育管理等碱化土壤改良及造林和盐渍化土壤改良及耐盐碱树种造林等技术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油茶幼林钾肥最适施用量,从而为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赣无’系列的5年生油茶林分为试验对象,设置了5个钾素水平处理(K0、K1、K2、K3、K4),1个施用复合肥的对照处理(CKFHF)和1个不施肥的处理对照(CK0),就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树体生长、叶片养分积累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均能显著提高油茶树体各生长指标的增幅和叶片及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油茶树体各生长指标的增幅和叶片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均随之增加,K3处理的达到最大值,复合肥处理的肥效小于K2处理;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油茶林地土壤中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均显著性增加,而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则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均先减小后增加,K4处理的降到最小值;对油茶叶片中的钾含量、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与施钾量进行拟合,得出其响应曲线,并确定了对油茶幼树施用钾肥的最适用量范围为317.72~322.25 g/株。  相似文献   

12.
2009~ 2010年在温棚采用距地表70 cm处黄壤土、腐殖土、复合肥的不同配比进行香椿育苗试验,通过对各组试验的苗高、地径、根系数量、病虫害测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5(新土50%+腐殖土50%+复合肥150 9)配方最宜于香椿苗木的高、径、根生长,幼苗出圃时平均高达56.52 cm,地径为1.04 cm,根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茶树+橡胶林地内进行了有机肥施用量及蚯蚓投放量对其林地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有机肥(牛粪)施用量+蚯蚓投放量对其林地土壤的综合改善作用是20 kg蚯蚓+20 kg牛粪10 kg蚯蚓+20 kg牛粪5 kg蚯蚓+20 kg牛粪10 kg蚯蚓+10 kg牛粪10kg蚯蚓+5 kg牛粪20 kg牛粪对照;在施用相同数量有机肥牛粪的条件下,投放蚯蚓数量多的处理对茶树+橡胶林地土壤物理性状改善的效果大于投入数量少的处理,但投放20kg蚯蚓与投放10kg蚯蚓对其林地土壤物理性状改善作用没有明显差别。而在投放相同数量蚯蚓的条件下,则是施用牛粪多的比少的明显。各处理对茶树+橡胶林地土壤物理性状及化学性质各指标的效果较一致,并且对林地0~20 cm土层及20~40 cm土层的土壤物理性状及化学性质均有改善作用,其改善效果是0~20 cm土层优于20~40 cm土层,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分析1 a 生火炬松(Pinus taeda)幼苗施复合肥前后氨基酸含量变化,筛选出含量变化较大的3种氨基酸,设置3种氨基酸不同浓度组合,采用土壤施肥和叶面喷施,通过方差分析及 Duncan 多重比较检验,筛选出合适火炬松的氨基酸浓度组合和施肥方法。结果表明:(1)施用复合肥前后氨基酸含量变化较大的有9种,其中缬氨酸、组氨酸、天冬酰胺含量较大,且均为水溶性氨基酸;(2)总整体来看,芭田复合肥对苗木的生长促进效果不如氨基酸施肥;(3)采用土壤施肥,缬氨酸0.192 g/L+组氨酸0.163 g/L+天冬酰胺0.309 g/L 对苗高和生物量的促进效果最好;采用叶面喷施,缬氨酸0.256 g/L+组氨酸0.163 g/L+天冬酰胺0.412 g/L 对苗高和生物量的促进效果最好;(4)在5项生长量指标测定中,叶面喷施的指标值大部分高于土壤施肥。综上所述,对火炬松幼苗生长促进效果最优的施肥方式为叶面喷施缬氨酸0.256 g/L+组氨酸0.163 g/L+天冬酰胺0.412 g/L。  相似文献   

15.
杨树不同土壤立地条件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南方型杨树不同土壤立地条件集约栽培途径,在江汉平原选择有代表性的3种土壤立地,进行氮、磷、钾常规肥料不同施肥量及配比施肥试验(1991~1995)。结果表明:氮肥效应普遍显著;单施磷、钾肥效应均不好。平原粘湿土壤还呈显著负效应,只宜单施氮肥;平原冲积上、湖区沉积土立地均以氮+磷混施效应最佳。优化施肥量:平原粘湿上按400kgN/hm2、平原冲积土按200kgN/hm2+100kgP2O5/hm2、湖区沉积土按100kgN/hm2+100kgP2O5/hm2,分别折算成尿素或过磷酸钙施用。5a提高蓄积生长量35%~80%,增值额0.7~1.1万元/hm2。  相似文献   

16.
浅析北方蝴蝶兰温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温室栽培蝴蝶兰,最重要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它是保证蝴蝶兰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非正常条件下的低温会导致蝴蝶兰发生一系列低温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蝴蝶兰的成花诱导时间随之降低;水肥管理中应很好地把握不同生长时期蝴蝶兰对肥水的EC值有不同的要求,从而及时地改变肥水浓度,保证蝴蝶兰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公共绿地土壤的物理性状、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内的公共绿地土壤多呈砂质,土壤石砾、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平均含量分别为44.20%、1.50g/cm3、39.64%,表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2)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平均值分别为5.70g/...  相似文献   

18.
In a 3-year field study, the effects of substitution of nitrogen requirement of maize through Leucaena leaves were studied on runoff, soil loss, maize and wheat yield and economic returns. The treatments were (1) 80 kg N ha-;1 all through Leucaena leaves (80 L), (2) 40 kg N through Leucaena leaves + 40 kg N ha-;1 through fertilizer (40 L + 40 F), (3) 20 kg N through Leucaena leaves + 60 kg N ha-;1 through fertilizer (20 L + 60 F), (4) 80 kg N ha-;1 all through fertilizer (80 F), and (5) control (No fertilizer). Green Leucaena leaf biomass (containing 3.3% N on dry basis) was incorporated every year in 15 cm top soil two weeks before sowing of summer maize.Other treatments being almost equal, runoff was reduced marginally in treatment 20 L + 60 F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better crop growth in this treatment. Mean minimum soil loss (6.202 t ha-;1) also occurred in treatment 20 L + 60 F. Soil loss in 80 L was 13% less than in 80 F. Maize yield was at par in 80 L and 80 F. However, mean maximum yield of maize was obtained with 20 L + 60 F.Residual effect of incorporation of Leucaena leaves to maize crop was observed on wheat yield. The mean yield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at par in all the treatments except control. The total mean net returns were statistically at par in 80 L and 80 F. However, significantly higher mean net returns (Rs 6811 ha-;1; one US$ = Rs30) were obtained with 20 L + 60 F. Substitution of N through Leucaena leaves even in small quantity may be helpful to small holders, particularly where chemical fertilizers are in short supply or too expensive.  相似文献   

19.
2016年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车寮村杨梅园以东魁杨梅(Myrica rubra cv.DongKui)林为试验材料,在了解当地东魁杨梅的栽培情况及对林下土壤养分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复合肥、菌肥、磷肥、菌肥+磷肥4种土壤养分补偿试验,分析0~20、20 ~ 40 cm土层对不同土壤养分补偿方式的响应.结果 表明:在pH值响...  相似文献   

20.
对麻栎幼林开展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有机菌肥与化肥对麻栎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施用微生物有机菌肥2kg·株^-1+尿素2kg·株^-1对麻栎树高增长效果最好,施肥1年3个月后树高增长量为2.31m;微生物有机菌肥与化肥施肥量配比对麻栎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施用微生物有机菌肥1kg·株^-1+复合肥2kg·株^-1和微生物有机菌肥2kg·株^-1+复合肥2kg·株^-11年3个月后,胸径增长量分别为0.99cm和0.89cm,均显著高于施用其它配比肥的。增施复合肥更有利于麻栎的均衡生长,而微生物有机菌肥是缓效性肥料,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增加土壤活性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