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丰产树种,在人工林中占据重要地位。杉木多代连栽造成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病虫害加剧,严重地影响了林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杉木人工林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出发,探讨了杉木人工林持续经营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山区杉木无节良材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是我国特有用材树种,用途广泛,分布遍及南方省(区),是我国南方用材林基地的主要造林树种。然而普遍面临着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和多代连栽、木材材质下降等问题。考虑到杉木的生长速度及自然整枝能力一般,修枝切口的愈合速度较快等生物学特性,希望通过人工修枝,采用目标树培育技术,将杉木定向培育成为速生、大径级的无节优质木材,为山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人工林种植的主要树种和重要速生用材树种,由于片面追求丰产、经营措施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南方大面积经营的杉木人工纯林出现了地力衰退的问题,直接威胁到造林质量、林木生长和产量,进而影响到林分多功能效益的发挥和可持续经营。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结果,对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表现、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为恢复和重建退化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我国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从森林土壤条件、杉木人工林的营养循环特点和人为经营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导致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提出营建人工复层林、林地施肥、适当延长轮伐期,加强植被管理和进行定位观测等措施防止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5.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因其针叶养分含量低、分解慢、林地自肥能力差,因此,长期经营纯林会导致林地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二代难以培育大径材。选择适宜与杉木混交的树种营造混交林,增加树种多样性,对提高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维持地力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几次大造林绿化,杉木作为长江以南的造林当家树种,出现大面积二代或三代连作经营,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为了解决地力衰退问题,文章主要以杉木二代迹地更新营建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例,从种苗、林地准备、造林、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等各个环节进行阐述,总结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培育技术,为南方地区二代或三代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杉木作为我国重要速生树种,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其地力衰退问题日益显露,已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文中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特征,如土壤酸化、缺磷、富铝和化感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如酸沉降加剧、不适宜的营林活动、肥料施用不当等;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措施,如轮作、营造混交林、追肥等;概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杉木无节材人工修枝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是我国特有用材树种,用途广泛、分布遍及南方16个省(区),是我国南方用材林基地的主要造林树种。然而,普遍面临着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和多代连栽木材材质下降等问题。考虑到杉木的生长速度快,自然整枝能力一般,修枝切口的愈合速度较快等生物学特性,希望通过人工修枝,采用目标树培育技术,将杉木定向培育成为大、中径级无节优质木材,为我国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工林地力衰退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落叶松和杉木等人工林连栽作业引起地力衰退的研究表明,生物循环失调,栽培技术不当是引起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的主要原因。人工林地力衰退主要表现为土壤剖面逆向发育,土壤理化性质变差,有机质和养分状况恶化,人工林生产力下降等,指出调整林分结构、保护林下植被,营造混交林,科学经营是缓解人工林地力下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浅论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论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与对策苑辉,付宝东,张东江(辽宁省林科院沈阳110032)(开原市林业局)落叶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近几十年来,营造了大面积的落叶松纯林,由于只注重林木的速生丰产,忽视了林地生产力的维护,因而在林业生产中,致使落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