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不仅可以彰显一个城市、景区的个性与特色,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内涵和品位,丰富和满足游客体验,促进游客的消费,文化旅游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民俗文化”是文化旅游中最能够展示地方特色的,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西江千户苗寨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既有独特的苗族建筑和民族风情,又有精美的民族工艺和丰富的地方美食。通过对西江千户苗寨的民俗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西江千户苗寨目前开发存在的困境,提出突破困境的优化策略,从而促进西江千户苗寨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江千户苗寨由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雷公山深处,这里曾经人多地少、生产生活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是一个偏远且贫穷的苗寨。2008年,千户苗寨走上了旅游开发的道路。到2017年,西江千户苗寨已经实现年游客接待量超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9亿元。如今,西江千户苗寨已经成为产业兴、百姓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动力强劲的美丽村寨。那它在发展中有什么好的经验可寻呢?本期就为大家介绍"西江模式"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基于田园综合体理念,以广西融安县大袍苗寨现有传统产业和民族产业为基底,以集群成链、产业重构、民族活化三大维度为目标导向,创新集聚民族文化展示、生态休闲养生、观光旅游体验为一体的少数民族村屯发展新模式,推动大袍苗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景观规划途径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中,通过分析西江千户苗寨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博弈关系、利益诉求及利益冲突,总结出协调西江千户苗寨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进行民族村寨聚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对于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黔东南州朗德苗寨为例,从村寨的选址、空间布局、路线结构、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民族村落空间形态的特征和构成规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文化视角分析了侗族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吴通宜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123-127
作为多元城市化模式之一的旅游城市化近年来已被证实是我国乡村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边贫地区民族旅游村寨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城市化呈现如下特征:①寨内软硬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建设基本实现城市化;②农户生计由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旅游经济,生计方式完全实现旅游化;③村民消费结构和居住条件等生活方式已经呈现市民化;④村民的商业意识、教育观念等思想观念现代化转向十分明显。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政府的强力推动、村民的积极参与、强劲的游客搬运等是诱发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城市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向延平  陈友莲 《现代农业》2007,(11):158-159
民族村寨旅游作为武陵山区特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系统的民俗展示,是一种独特民俗风情。本文以德夯苗寨旅游为例,根据德夯苗寨旅游发展情况,对德夯苗寨旅游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  相似文献   

8.
借助耗散结构理论揭示和分析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机会和危机,并以黔东南巴拉河流域的南花苗寨为例,有针对性的指出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南花苗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地调查与访谈相结合对西江苗寨的旅游开发给民族村寨带来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旅游开发层次较浅,未构建起民旅文化旅游商品产业体系,利益分配体制存不合理性;其民族文化形式与内涵等方面已经受严重负面影响。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苗族文化保护,促进村寨观光旅游向文化体验休闲旅游转变;打造村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产业体系,构建苗族文化传承平台;加强物质文化景观保护措施,深入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融合的农耕文化开发;完善村寨景区利益分配与激励制度,积极拓展村民参与形式与途径,以及协同发展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族旅游是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民族旅游发展事关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民族团结。由于历史、经济、地理等因素,目前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芙蓉村(以下简称芙蓉苗寨)仍然面临艰巨的脱贫任务,随着全域旅游的展开,旅游发展藏富于民的特点和旅游扶贫的效果日益得到肯定,发展旅游成为了不少地方,特别老少边穷和少数民族聚居地,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对芙蓉苗寨的走访和了解,笔者试图通过对芙蓉苗寨的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芙蓉苗寨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DSR-AHP法,结合广西融安县实际情况,以田园综合体“三生同步”“三产融合”为驱动力,通过构建评价模型,测算出大袍苗寨田园综合体发展潜力,明确苗寨发展转型方向,助推苗寨“三农”现代化进程,为提档升级桂中区域少数民族村落提供参考示范,为推动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进行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苗族村寨植物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苗族宗教信仰及其丰富的植物文化内涵,对黔东南苗寨植物特色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苗族植物可分为宗教、民族礼仪、食用、药用植物及自然植被等几类,指出苗族村寨植物具有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可食用植物普遍应用,且林木环绕,处处见绿。  相似文献   

13.
贵州乡村旅游开发天龙模式和郎德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龙屯堡和郎德苗寨同属贵州省著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因不同利益主体在旅游开发中发挥作用的差异,形成了多个利益主体共同参与,旅游公司主导的天龙模式和社区主导的郎德模式.二者在乡村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且各具特色,颇具典型性.对2种不同旅游开发模式下文化保护与传承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为我国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并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态等诸方面的变化 ,词汇要不断地创新、充实、丰富。文章从词汇的角度 ,选择汉、英语言中的新词语 ,从造词、词语结构和词语使用几方面 ,探索汉、英民族文化心理的印记 ,以说明作为重要文化现象的语言 ,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粟俊 《农技服务》2007,24(10):113-113
介绍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西瓜上架与苗寨农家游之间有机结合发展农村经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汉大学生作为维汉民族交往的主体之一,由于受各自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跨文化情感与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有所不同。测试结果显示:维汉学生经过三年共同的大学生活与学习,跨文化情感能力总体水平均有所提高,没有显著差异。同时,维汉学生跨文化行为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且维族学生的跨文化行为能力平均得分明显高于汉族学生。  相似文献   

17.
俄汉动物的象征意义和被赋予的感情色彩与俄汉两民族的历史、民俗、日常生活、地理条件和语言等文化因素密切相关。以公鸡、狗、龙、虎、羊为典型动物形象 ,以俄汉语中含有这些动物的成语、谚语、俗语为主要素材 ,分析了俄汉文化中动物象征意义的民族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8.
吴建新 《农业考古》2006,(4):83-89,107
汉六朝隋唐时期的岭南,是越人及其后代乌浒人、骆越人、俚人、僚人等土著民族活动的地区。汉六朝隋唐本地还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不能简单地用先进或落后来概括这一时期岭南土著农业文化的特征。岭南土著农业文化和北方移民带来的中原农业文化的融合过程需要作深入的探  相似文献   

19.
以《齐民要术》《魏书》中的史料为基础,从政治、经济、文化3个方面对北魏社会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北魏在政治方面奴隶制与封建制并存;经济方面重视经济作物与贸易;文化方面凸显"胡汉共融",尤其在饮食习惯上。  相似文献   

20.
汉代艺术在继承了先秦艺术思想的同时,受到中西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融合影响,又多了一层人的自信精神。作为汉代雕塑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俑是这个时期造像艺术的典型代表。受到祖先崇拜思想影响和周汉礼教的约束,汉俑造像在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的纷繁交融中,体现着汉民族自信浪漫、自由活泼及简洁雄浑的性格,极富魄力的汉俑造像,见证了汉代艺术的辉煌,并散发出两汉艺术大气而浪漫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