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7月份,全国气温、水温继续升高,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旺季,水生动物摄食代谢旺盛,残饵、粪便等极易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浓度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水体溶解氧含量低,影响水体环境.同时7月也是雷雨多发季节,南部沿海进入台风期,养殖水质、底质较不稳定,水产养殖进入病害高发期,做好防控工作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7月份气温水温将是一年中较高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8℃~30℃,月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6℃~38℃,养殖水温在28℃~32℃之间。天气炎热、降水量增加,易造成环境突变,导致养殖动物应激反应;同时水产养殖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投饲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残饵和排泄物增多,易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浓度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容易超标,水质恶化,水体中病原菌增加,是水质易变、病害暴发和流  相似文献   

3.
健康养殖池塘水质的调控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骏 《中国水产》2010,(6):54-56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许多水产养殖区域因大量使用饲料、肥料和渔药,带来鱼塘淤积、沉积物污染、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大部分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频率加快,养殖户常违背健康养殖生产的要求使用药物进行水处理,造成水产养殖对象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因此,了解无公害健康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并能够按这一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控养殖水体环境,使水质条件更好地满足水产养殖对象的要求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信娣  陈瑛 《水利渔业》2007,27(1):80-82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调节作用表现在调节养殖水体氮循环,降解水体中有机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调节水体微生态群,调节养殖水体pH,增加水体溶氧等方面。提出了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促进C、N、P在养殖水体中循环,保持了水产环境的动态平衡,修复受损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改善水质和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水产业集约化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中残饵、粪便等自身污染日益加剧,常引起水体中N、P等营养元素非正常变化,导致藻类异常繁殖,水体富营养化,并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生长甚至存活以及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用水的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产养殖用水硝氮的控制是实现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的核心技术之一 因排放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对水资源的占用等因素,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正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以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是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水产养殖污染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白洋淀水产养殖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其中,饵料的投放、添加剂和药剂的使用、鱼类的排泄以及底质释放等是造成水体中氮、磷含量偏高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就水产养殖对水体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渔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作了综述,从发展健康养殖和改善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了白洋淀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熙春 《科学养鱼》2007,(11):65-66
饲料是水产养殖成败的关键,是主要物质基础,而水产养殖饲料的使用又受水体特点、养殖对象、市场需求、水产品品质、效益核算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笔者长期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实践见证了水产养殖饲料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下面从我市淡水鱼不同模式饲料养殖的过程谈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近20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化高密度养殖逐渐成为水产养殖的主流,目的是发挥各类有限的水体资源,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产量。人工养殖对水产品生产的贡献日益增大。但是集约化生产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养殖水体自身污染非常严重,在养殖过程中饵料利用率较低,养殖过程中大量的残饵、生物代谢物、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积累于养殖池底,这些有机物在嫌气细菌的作用下会腐败分解产生大量对水产养殖动物有毒的物质,导致养殖水体的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先进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与设施进行的全封闭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具有节水、节地、节能、环保等优点。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养殖水体的水质调控。以下就陆基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进入天高气爽的秋季,虽然气温有所回落,但是养殖池塘水温依然较高,此时必须根据池塘水体上下温差大、水质变化快等特点,灵活采取相应措施,以便稳固全年养殖成果,确保水产养  相似文献   

13.
正从事过水产养殖的人们都知道,当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池水中细菌、病毒等有害因子逐渐增多,养殖水环境随之日趋恶化,如果不及时对养殖水体中有害因子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就很容易引发虾病或鱼病,给养殖者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人们通常对养殖水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消毒杀菌处理,以减少池水中致病细菌和病毒等有害因子,改善养殖水环境,营造优良的养殖对象生存生活环境。但一直以来,由于水产养殖没有专用机械消毒工具  相似文献   

14.
细菌是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正常生物类群,养殖水体中的细菌与其他生物及水体环境条件共同构成了水产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并参与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水体中的微生物与养殖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密切及复杂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岸水体的污染日趋严重,水产养殖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暴发性病害频繁发生,给整个水产养殖业造成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养鱼》2006,(4):81-81
一、水产养殖生产中为什么要肥水?水产养殖中肥水的本质就是增加水体内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数量,其作用有两个方面:第一,提高水体本身的增氧能力,促进水体各种物质的循环,保证鱼虾蟹贝生命活动;第二,直接增加了饵料生物的数量,为养殖动物提供营养优良的食物。二、水产养殖生  相似文献   

16.
阴雨天气海水池塘水质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杨 《科学养鱼》2007,(12):25-25
"养鱼先养水"这一定律已成为广大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共识,如何将水养好是池塘养殖日常管理的头等大事。阴雨天气由于光照弱、气压低等原因常导致水体中的溶氧含量低、病原生物的暴发性增长导致水体藻相、菌相发生变化,水体中亚硝酸、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剧增,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本文着重介绍阴雨天气池塘水质管理的措施,以供广大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鳝养殖的越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昌 《水产养殖》2011,(12):51-51
黄鳝养殖具有占地面积、占用水域水体小、养殖技术不复杂,管理、运输方便,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已成为水产养殖主推品种之一,进入冬季,进行精心管理是取得养殖全胜的关键之一。黄鳝是一种半冬眠的鱼类,每年11月至翌年的2月,在气温降低到10℃时,黄鳝就钻入深层泥土中藏居越冬,  相似文献   

18.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养殖水体净化、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和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生长三个方面论述了益生菌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探索水产养殖动物新的疾病防治途径及养殖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环境和养殖水域日趋恶化,水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由此引发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保障水体生态平衡,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已成为目前水产养殖的工作重点,也是今后水产养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养鱼就是养水,对于水产养殖者是非常熟悉的一句名言。但笔者在实践中却发现,广大养殖者总是掌握不好水体处理的方法和节奏,不仅养殖效益的低下,浪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更有甚者还出现了泛塘的现象,导致养殖失败,亏损累累。笔者就养殖水体的肥水方法及养殖者容易出现的错误做法,谈谈自己多年来在水产养殖生产一线的经验教训,希望对广大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有所帮助。1肥水1.1哪些养殖水体需要肥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