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陆水产》2009,(9):30-31
10月份,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步下降,养殖水生动植物病害发生率与死亡率将逐步降低,但是由于多数养殖生物已经进入养成后期,加之昼夜温差加大,因此,要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及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尽量减少养殖生物因应激反应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欧洲鳗鲡生态式健康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生态学理念应用到欧洲鳗鲡养殖管理中,通过调控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因子,建立多样性水体生物结构,最大程度提高养殖水体自净和生态防病抗病能力,实现少换水、少用药的养殖效果。试验共投白仔苗100万尾,经过280d的养殖,共收获鳗鱼54890kg,平均59g/尾,成活率97.8%。与往年相比,养殖周期缩短,换水率和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养殖成本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3.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水养殖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生物病害的发生也日益频繁。由于广大养殖户相关知识匮乏,信息来源不畅,致使海水养殖病害防控困难,药残问题严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限制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产生物病害与防治"专辑我国是渔业大国,2021年我国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达27 543.41亿元。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高,水产生物病害频发,给渔业产业造成一定损失。据统计,由于病害导致的水产品损失139 820 t,合计208 778.81万元(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1年)。鉴于此,《水产学报》以组建专刊的方式联合各分领域专家,共同剖析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现状与病害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水产养殖生物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专辑将聚焦水产生物病原(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及其引起的病害,水产生物基础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及其应用技术,水产生物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与健康养殖技术,我国水产生物病害防治体系、渔药残留监控体系的建设,及新技术、新方法在水产生物病害研究和防控上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生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内容包括应用海洋生物技术修复养殖生态环境;以单克隆抗体、核酸探针、PCR等海洋生物技术来诊断养殖生物的疾病;通过防止病毒的垂直与水平传播、免疫预防、转基因技术及破译病毒基因密码与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等防治水产养殖生物疾病的海洋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提高鱼养殖抵御生物病害的能力,有效预防与控制重大疫病的发生、流行,确保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千岛湖鱼网箱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日,浙江淳安县召集千岛湖鱼网箱养殖户参加鱼产业发展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正>10月份,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步下降,养殖生物病害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将逐步降低,但是由于多数养殖生物已经进入养成后期,加之昼夜温差加大,因此,仍要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及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尽量减少因应激反应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目前引起特种水产动物发病的病害种类很多,发病率也很高。特别是对虾的养殖,发病率常超过20%。同时在病害的防治中,手段和所用药物得不到很好的规范。据统计,在特种水产动物的养殖中,使用的药品已达数百种,实际上几乎人用、兽用的抗菌药品都在特种水产动物的养殖中使用,有的甚至使用一些国内外早巳禁止使用的药物。从亲体暂养开始,使用各种抗菌药和消毒剂已成为育苗和养成的必要程序,药物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并使病菌产生耐药性,加大了病害防治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海水养殖及其病害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海水养殖始于20世纪50、60年代,近50年来,走过了藻类养殖、双壳贝类养殖、甲壳类养殖、鱼类养殖的发展过程,目前,海水养殖已成为我国渔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称为“海洋世纪”的21世纪,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以鱿类养殖为发展重点的海水养殖业,然而,随着海水养殖业的逐步发展,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海水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能否有效地控制病害是关系到海水养殖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本文就此提出了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目前海水养殖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生物修复技术的分析,阐述了应用单一的水生生物体对养殖水环境进行生物修复的不足,提出生态工程养殖将成为今后改善海水养殖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虾海水池塘养殖作为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养殖品种的增多和养殖容纳量的不断提升,加之整个渔业水质等环境条件的不断复杂化,对虾疾病一直是限制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索适宜的生物防控因子,比如能够摄食病弱虾的鱼类、蟹类品种等,既能做到科学防控病害的发生,又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在对虾养殖业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在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鱼病从鱼苗到成鱼各阶段都有发生,而鱼类的用药就显得特别重要。按照农业部令第31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要求,使用水产养殖用药应当符合《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71-2002)。使用药物的养殖水产品在休药期内不得用于人类食用消费。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及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其他化合物和生物制剂。原料药不得直接用于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水产养殖用药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或在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的指导下科学用药。下面就介绍一下养殖鱼类用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大型藻类在综合海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减少水产养殖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维持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大型藻类生物滤器可以有效地吸收、利用养殖环境中多余的营养物质,从而减轻养殖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养殖系统的经济输出,被广泛应用于鱼、虾和贝类等的综合养殖系统中,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增进食品安全和对污染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概述了大型藻类生物滤器用于养殖废水生物修复和环境控制的原理、依据、研究现状、修复效果以及应用大型藻类生物滤器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海洋渔业》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水产学会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海洋渔业》主要刊载水产生物学、海水养殖与增殖、水产生物病害与  相似文献   

15.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絮团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中具有净化水质、增强养殖动物机体免疫力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文章结合生物絮团的形成和作用机理,着重阐述了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生物絮团技术在工厂化养殖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对虾海水池塘养殖作为沿海地市海洋渔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养殖品种的增多和养殖容纳量的不断提升,加之整个渔业水质等环境条件的不断复杂化,对虾疾病一直是限制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索适宜的生物防控因子,比如能够摄食病弱虾的鱼类、蟹类品种等,既能做到科学防控病害的发生,又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在对虾养殖业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海洋渔业》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水产学会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海洋渔业》主要刊载水产生物学、海水养殖与增殖、水产生物病害与防治、水产生物营养与饲料、渔业生态与渔业水域生态环  相似文献   

18.
附着生物对贝类养殖的影响及其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附着生物对贝类养殖的影响以及附着生物的附着机理研究进展,并从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综述了目前所采取的防除措施,认为采取不同养殖生物混养等生物技术,是安全而彻底地解决附着生物大量附着问题的比较经济、环保的生态方法。同时,阐述了目前有关附着生物对贝类养殖有利影响方面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申红旗 《河北渔业》2005,(6):F0002-F0002
为提高我省水生生物病害防治专业技术水平,推动我省渔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河北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监测总站于11月23日至27日在石家庄举办了第一期水生生物病害防治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来自全省各地的90余名水产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并接受了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日趋严重,养殖效益不稳定,以桃拉病毒病、红体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对虾流行病的爆发和流行已经成为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控是近年来国家虾产业体系的焦点之一。如今。南美白对虾生物防控技术在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对虾综合试验站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江苏省连云港市养殖试验,对虾养殖成功率超过90%,养殖产量提高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